城镇供热直埋热水管道技术规程.docx
《城镇供热直埋热水管道技术规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镇供热直埋热水管道技术规程.docx(4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城镇供热直埋热水管道技术规程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directly buried hot-water heating pipeline in city42目次1 总 则(3)2 术 语(3)3 保温管及管件(4)3.1 一般规定(4)3.2 保温计算(4)4 管道布置与敷设(6)4.1 管道布置(6)4.2 管道敷设(8)4.3 管道附件与设施(10)5 管道应力验算(10)5.1 一般规定(10)5.2 管壁厚度计算(12)5.3 直管段应力验算(13)5.4 直管段局部稳定性验算(15)5.5 管件应力验算(16)5.6 管道竖向稳定性验算(17)5.7
2、热伸长计算(18)6 固定墩设计(19)6.1 管道对固定墩和固定支架的作用(19)6.2 固定墩结构(20)7 管道施工与验收(22)7.1 施工(22)7.2 管道试验和清洗(24)7.3 试运行(25)7.4 竣工验收(26)8 运行与维护(26)附录A 全国主要城市地温月平均值(27)附录B 常用钢材的力学性能(30)附录C转角管段弹性抗弯铰解析计算法(31)C.1 直埋水平转角管段计算(31)C.2 直埋竖向转角管段计算(35)附录D 固定墩和固定支架承受的推力计算(37)附录E直埋保温管预热安装(40)1总则1.0.1 为规范城镇供热直埋热水管道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和运行管理,制
3、定本规程。1.0.2 本规程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设计温度小于或等于150、设计压力小于或等于2.5MPa、管道公称直径小于或等于 1200mm 城镇供热直埋热水管道的设计、施工、验收和运行管理。1.0.3 在地震、湿陷性黄土、膨胀土等地区,供热直埋热水管道工程除应符合本规程外,还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室外给水排水和燃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 50032、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 50025 和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 50112 的相关规定。1.0.4 城镇供热直埋热水管道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和运行管理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 术语2.1.1 直埋热水管道
4、directly buried heating pipeline工作管、保温层、外护管形成整体保温结构,直接埋设于土壤中的预制保温管道。2.1.2 屈服温差 temperature difference of yielding管道在伸缩完全受阻的工作状态下,工作管管材开始屈服时的温度与安装温度之差。2.1.3 活动端 free end管道上安装补偿器和弯管等能补偿热位移的部位。2.1.4 固定点 fixed point管道上采用强制固定措施不能发生位移的点。2.1.5 锚固点 natural fixed point管道温度升高或降低到某一定值时,直线管道上发生热位移和不发生热位移管段的自然分界
5、点。2.1.6 驻点 stagnation point两端为活动端的直线管段,当管道温度变化且全线管道产生朝向两端或背向两端的热位移,管道上位移为零的点。2.1.7 锚固段 fully restrained section管道温度发生变化时,不产生热位移的管段。2.1.8 过渡段 partly restrained section管段一端为固定点或驻点或锚固点,另一端为活动端,当管道温度变化时,能产生热位移的管段。2.1.9 单位长度摩擦力 friction of unit lengthwise pipeline保温管与土壤沿管道轴线方向单位长度的摩擦力。2.1.10 弯头变形段长度 leng
6、th of expansion leg管道温度变化时,弯头两臂产生侧向位移的管段长度。3 保 温 管 及 管 件3. 1一般 规定3.1.1 保温管及管件应为工作管、保温层、外护管为一体的工厂预制的产品。3.1.2 在设计温度下和使用年限内,保温管和管件的保温结构不得损坏,保温管的最小轴向剪切强度不应小于0.08MPa。3.1.3 当工作管使用钢管、外护管使用高密度聚乙烯、保温材料使用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时,保温管及管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高密度聚乙烯外护管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预制直埋保温管及管件GB/T 29047 的相关规定;当工作管使用钢管、外护管使用玻璃钢、保温材料使用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时,
7、保温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外护层聚氨酯泡沫塑料预制直埋保温管CJ/T 129 的相关规定。3.1.4 工作管弯头可采用锻造、热煨或冷弯制成,不得使用由直管段做成的斜接缝弯头。弯头的最小壁厚不得小于直管段壁厚。3.1.5 工作管三通宜采用锻压、拔制制成。三通主管和支管任意点的壁厚不应小于对应焊接的直管壁厚。3.1.6 工作管异径管应采用同心异径管,异径管圆锥角不应大于20。异径管壁厚不应小于直管道的壁厚。3.1.7 保温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规定,并应保证运行时外护管表面温度小于50。3.1.8 外护管两端应切割平整,并应与外护管轴线垂直,角度误差不应大于2.5。保温管件 外护管的材质应
8、与直管段外护管相同,厚度不应小于直管段外护管的厚度。3.1.9 保温管道工程宜设置泄漏监测系统,泄漏监测系统应与管网同时设计、施工及验收。当管网设计发生变更时,应同时进行泄漏监测系统的设计变更。3. 2保温 计算3.2.1 直埋保温管的保温厚度应符合下列规定:1保温层外表面温度应进行验算,且应小于50;2 当直埋保温管周围设施或环境条件对温度有要求时,应对温度场进行验算。3.2.2 计算保温层厚度时选用的自然地温数据,可按本规程附录A 选取。3.2.3 管道的热损失应按下列公式计算:式中:qs供水管单位长度热损失(W/m); qr回水管单位长度热损失(W/m); ts计算供水温度();tr计算
9、回水温度();tg管道中心线的自然地温(); Rg 土 壤 热 阻 ,(mK)/W; Rt保温材料热阻,(mK)/W; Rh附加热阻,(mK)/W;R0土壤表面换热热阻,可取 0.0685(m2K)/W;g土壤导热系数,W/(mK),应取实测数据。估算时湿土可取 1.52 W/(mK), 干沙可取 1W/(mK);t保温材料在运行温度下的导热系数,W/(mK);H管道中心线覆土深度(m);H1管道当量覆土深度(m); Dw保温层外径(m); Do工作管外径(m);e供、回水管中心线距离(m)。3.2.4 保温层外表面温度应按下式计算:tws =t s-q s XR ttwr =t r-q r
10、XR t式中:tws供水管保温层外表面温度(); twr回水管保温层外表面温度(); qs供水管单位长度热损失(W/m); qr回水管单位长度热损失(W/m); ts计算供水温度();( 3.2.4-1 )(3.2.4-2)tr计算回水温度(); Rt保温材料热阻,(mK)/W。3.2.5 保温管周围土壤温度可按下式计算:g式中:t 计算点的土壤温度();tg管道中心线的自然地温(); qs供水管单位长度热损失(W/m); qr回水管单位长度热损失(W/m); g土壤导热系数,W/(mK); x计算点与供水管中心线的水平距离;y计算点的覆土深度;H管道中心线覆土深度(m); e供、回水管中心线
11、距离(m)。4 管 道 布 置 与 敷 设4. 1管道 布置4.1.1 管道的布置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CJJ 34 的相关规定。4.1.2 直埋热水管道与设施的净距应符合表4.1.2 的规定:表 4.1.2 直埋热水管道与设施的净距注:直埋热水管道与电缆平行敷设时,电缆处的土壤温度与月平均土壤自然温度比较,全年任何时候,对于10kV 的电缆不高出 10;对于 35kV110kV 的电缆不高出 5时,可减少表中所列净距。4.1.3 直埋热水管道的最小覆土深度应符合表4.1.3 的规定,同时应进行稳定验算。表 4.1.3 直埋热水管道的最小覆土深度4.1.4 管道穿越水面的布置应
12、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CJJ 34 的相关规定。4. 2管道 敷设42.1.管道的敷设坡度不宜小于2,进入建筑物的管道宜坡向干管。管道的高处宜设放气阀,低处宜设放水阀。直接埋地的放气管、放水管与管道有相对位移处应采取保护措施。42.2.42.3管道应利用转角自然补偿。转角管段的臂长应大于或等于弯头变形段长度。弯头变形段长度应按下列公式计算:式中:le弯头变形段长度(m);k与土壤特性和管道刚度有关的参数(1/m);Dc外护管外径(m);C土壤横向压缩反力系数(N/m3); E钢材的弹性模量(MPa);IP直管工作管横截面的惯性矩(m4)。42.4. “Z”形、“”形补偿管段可分割
13、成两个转角管段,每个转角管段的臂长均应大于或等于管道的弯头变形段长度(图4.2.4)。图 4.2.4 转角管段布置示意图42.5. 管道小角度折角不大于表4.2.5 的规定时,可视为直管段。表 4.2.5 可视为直管段的最大折角42.6. 管道的折角 大于本规程表 4.2.5 的规定时,可采取下列处理措施:1采用弯管(图 4.2.6-a);图 4.2.6 管道的转角处理示意图2 将大折角 分解为几个小折角(图 4.2.6-b);3 串联 2 个弯头,将大折角 转化为“Z”形管段(图 4.2.6-c);4 串联 4 个弯头,将大折角 转化为“”形管段(图 4.2.6-d);5 一个小折角 串联一
14、个弯头,取代大折角(图 4.2.6-e);6 串联 3 个弯头,将大折角 分解为 2 个“L”形管段(图 4.2.6-f);7 串联 4 个弯头,将大折角 分解为“Z”形和“L”形管段(图 4.2.6-g)。42.7. 直埋管道分支点干管的轴向热位移量不宜大于50mm。42.8. 公称直径小于或等于500mm 的支管可从干管直接引出,在支管上应设固定墩或轴向补偿器或弯管补偿器,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分支点至支管上固定墩的距离不宜大于9m;2 分支点至支管上轴向补偿器或弯管的距离不宜大于20m;3 分支点至支管上固定墩或弯管补偿器的距离不应小于支管的弯头变形段长度;4 分支点至支管上轴向补偿器的
15、距离不应小于12m。42.9. 轴向补偿器和管道轴线应一致,轴向补偿器与分支点、转角、变坡点的距离不应小于管道弯头变形段长度的1.5 倍,且不应小于 12m。4. 3管道 附件与设 施4.3.1 管道附件与设施的布置和敷设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CJJ 34的相关规定。4.3.2 门应采用能承受管道轴向荷载的钢制焊接阀门。4.3.3 补偿器、异径管等管道附件应采用焊接连接,补偿器宜设在检查室内。4.3.4 当管道由直埋敷设转至其他敷设方式,或进入检查室时,直埋保温管保温层的端头应封闭。4.3.5 异径管或壁厚变化处,应设补偿器或固定墩,固定墩应设在大管径或壁厚较大一侧。4.3.6
16、 三通、弯头等应力比较集中的部位应进行验算,不能满足要求时,可采取设置固定墩或补偿器等保护措施。4.3.7 当需要减小管道对固定墩的推力时,可采取设置补偿器或对管道进行预热处理等措施。4.3.8 固定墩处应采取防腐绝缘措施,钢管、钢架不应裸露。5 管 道 应 力 验 算5. 1一般 规定5.1.1 管道的应力验算应采用应力分类法,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一次应力的当量应力不应大于钢材的许用应力;2 一次应力和二次应力的当量应力变化范围不应大于3 倍钢材的许用应力;3 局部应力集中部位的一次应力、二次应力和峰值应力的当量应力变化幅度不应大于3 倍钢材的许用应力。5.1.2 进行管道应力计算时,计算
17、参数应按下列规定取值:1 计算压力应取管道设计压力;2 工作循环最高温度应取供热管网设计供水温度;3 工作循环最低温度,对于全年运行的管道应取30,对于只在采暖期运行的管道应取 10;4 计算安装温度应取安装时的最低温度;5 计算应力变化范围时,计算温差应采用工作循环最高温度与工作循环最低温度之差;6 计算轴向力时,计算温差应采用工作循环最高温度与计算安装温度之差。5.1.3 保温管与土壤之间的单位长度摩擦力应按下式计算:式中:F单位长度摩擦力(N/m);摩擦系数;Dc外护管外径(m);v管道中心线处土壤应力(Pa);G包括介质在内的保温管单位长度自重(N/m);土密度(kg/m3),可取 1
18、800kg/m3; g重力加速度(m/s2);K0土壤静压力系数;回填土内摩擦角(),砂土可取 30。5.1.4 土壤应力应按下列公式计算:1 当管道中心线位于地下水位以上时的土壤应力:vgH式中:v管道中心线处土壤应力(Pa); 土密度(kg/m3),可取 1800kg/m3; g重力加速度(m/s2);H管道中心线覆土深度(m);(5.1.4-1)2 当管道中心线位于地下水位以下时的土壤应力:vgHwswg(HHw)(5.1.4-2)式中:sw地下水位线以下的土壤有效密度(kg/m3),可取 1000kg/m3; Hw地下水位线深度(m)。5.1.5 保温管与土壤间的摩擦系数应根据回填条件
19、确定,可按表5.1.5 采用。表 5.1.5 保温管外壳与土壤间的摩擦系数5.1.6 管道径向位移时,土壤横向压缩反力系数宜根据当地土壤情况实测数据确定,当无实测数据时,可按下列规定确定:1管道水平位移时,可按1106N/m310106N/m3 取值;2 管道水平位移,对于粉质黏土、砂质粉土,回填密实度为9095时,可按3106N/m34106N/m3 取值;3 管道竖向向下位移时,可按5106N/m3100106N/m3 取值。5.1.7 钢材的许用应力应根据钢材有关特性,取下列两式中的较小值:式中:钢材的许用应力(MPa); b钢材的抗拉强度最小值(MPa); s钢材的屈服极限最小值(MP
20、a)。5. 2管壁 厚度计算5.2.1 工作管的最小壁厚应按下式计算:式中:m工作管最小壁厚(m); Pd管道计算压力(MPa); Do 工 作 管 外 径 (m); 钢材的许用应力(MPa);许用应力修正系数,无缝钢管取 1.0,螺旋焊缝钢管可取 0.9; Y温度修正系数,可取 0.4。5.2.2 工作管的公称壁厚应按下式确定:mB式中:工作管公称壁厚(m); m工作管最小壁厚(m); B管道壁厚负偏差附加值(m)。(5.2.2)5.2.3 管道壁厚负偏差附加值,应根据管道产品技术条件的规定选用,或按下列方法确定:1 钢管壁厚负偏差附加值可按下式计算:Bm式中:B管道壁厚负偏差附加值(m);
21、m工作管最小壁厚(m);管道壁厚负偏差系数,可按表 5.2.3 选取。(5.2.3)2 当焊接钢管产品技术条件中未提供壁厚允许负偏差值时,壁厚负偏差附加值可采用钢板厚度的负偏差值,但壁厚负偏差附加值不得小于0.5mm。表 5.2.3 管道壁厚负偏差系数5. 3 直管段应力验 算5.3.1 工作管的屈服温差应按下列公式计算:式中:Ty工作管屈服温差(); 钢材的线膨胀系数,m/(m); E钢材的弹性模量(MPa);n屈服极限增强系数,取 1.3; s钢材的屈服极限最小值(MPa); 钢材的泊松系数,取 0.3;t管道内压引起的环向应力(MPa);Pd管道计算压力(MPa); Di工作管内径(m)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城镇 供热 热水 管道 技术规程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