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教学设计--高二下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docx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教学设计--高二下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教学设计--高二下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由电子的发现、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原子核的电荷与尺度三部分组成,重点是电子的发现对人类认识原子结构的重要意义,以及卢瑟福在粒子散射实验基础上提出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本节内容开启了对原子结构发现历史与其科学研究方法的探索。教材通过介绍人类认识原子结构的过程,启发学生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二、教学目标(1)知道发现电子的意义,体会电子发现过程中蕴含的科学方法。(2)了解粒子散射实验原理和实验现象。(3)了解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知道原子和原子核大小的数量级。(4)认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建立的科学推理与论证过程。三、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自主思考,由粒子散射
2、实验的结果否定“枣糕模型”,得出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在教学中渗透物理学研究方法:模型方法,微观粒子碰撞方法。四、教学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PPT多媒体课件、FLASH工具。五、教学过程1回顾历史,引入新课通过播放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视频,介绍人类现在已经开始利用原子的核能。早在1897年,汤姆生就发现了电子,使人类第一次敲开原子世界的大门,今天我们就循着前人的足迹研究原子内部结构的发现过程。2电子的发现教师介绍汤姆孙,给出汤姆孙对射线本质的认识。问:如果你也认为阴极射线是一种带点粒子流,要如何验证呢?请大家设计一下实验。答:学生会利用电磁场的相关知识设计实验。引出汤姆孙的气体放电
3、管,并且加以介绍。教师介绍汤姆孙实验结果:1897 年,J. J. 汤姆孙根据阴极射线在电场和磁场中的偏转情况断定,它的本质是带负电的粒子流,并求出了这种粒子的比荷。比荷是氢离子(也就是质子)比荷的近两千倍。J. J. 汤姆孙认为,这可能表示阴极射线粒子电荷量的大小与一个氢离子一样,而质量比氢离子小得多。后来,他直接测到了阴极射线粒子的电荷量, 尽管测量不很准确,但足以证明这种粒子电荷量的大小与氢离子大致相同,这就表明他当初的猜测是正确的。汤姆孙进一步发现,用不同材料的阴极做实验, 所得比荷的数值都是相同的。这说明不同物质都能发射这种带电粒子,它是构成各种物质的共有成分。组成阴极射线的粒子被称
4、为电子。电子发现的过程体现了科学实验的重要性。补充电子电荷量的测量。(密立根油滴实验)教师介绍密立根油滴实验:电子电荷的精确测定是在19091913年间由密立根通过著名的“油滴实验”做出的。目前公认的电子电荷e的值为e1.60217663410-19C。密立根实验更重要的发现是:电荷是量子化的,即任何带电体的电荷只能是e的整数倍。从实验测到的比荷e的数值,可以确定电子的质量。现在人们普遍认为电子的质量为m9.109383 5610 -31 kg。带电粒子的电荷量与其质量之比,即比荷,是一个重要的物理量。发现电子以后,J. J. 汤姆孙又进一步研究了许多新现象,如光电效应、热离子发射效应和射线等
5、。他发现,不论阴极射线、光电流、热离子流还是射线,它们都包含电子。J. J. 汤姆孙对证实电子的存在有很大贡献,因此公认他是电子的发现者。他因气体导电的研究获得1906 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经历的电子发现的过程,让学生谈一下电子发现的意义。教师总结:电子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原子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原子本身也是有结构的。同时电子带负点,原子带正电,为“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买下伏笔。原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那么原子内部的正电和负电是如何分布的,汤姆孙提出了原子的枣糕模型,图片展示枣糕模型,汤姆生的枣糕模型虽然能够解释一些物理现象,但无法解释卢瑟福粒子散射实验。3粒子散射实验原理、装置、实验现象粒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物理精品资料 新高考物理精品专题 高中物理课件 高中物理学案 高中物理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试卷 高考物理解题指导 高中物理精品练习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