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如何设计作业更有利于教学-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第六单元 如何设计作业更有利于教学-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单元 如何设计作业更有利于教学-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统编版(2019) 必修上册 第六单元 如何设计作业更有利于教学换句话说,作业除了用来“批改”外,我们或者更应该丰富其用来“了解”“交流”“答疑”的功能,使之成为对既定课程内容进行调整、补充,使课程内容更加“生本化”,变得更加开放,特别鲜活、充实、多样的的重要“变量”。当然,对许多优秀语文教师来说,可能都是一直在做的事,不值得大惊小怪。但在作业功能越来越受重视的当下,谈谈这个问题,或还是能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发。一、了解学习状况,使课程鲜活学情总是变化发展,教师除了根据自己的经验作出判断外,学生作业无疑能提供更及时、可靠的反馈。比如必修上册第六单元之“单元学习任务一”,稍加改变为:谈关于“学习之
2、道”的阅读心得。要求:摘录不少于5句课文名言警句,写心得体会,要努力深刻、有新意,杜绝泛泛而谈、老生常谈。我看学生第一堂课后作业后,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就有了经验之外的更具体深入的了解,大致有三方面。一是似是而非的表达,即不很准确的表达,比较多。说明学生对语言品质的自觉性还有待提高。比如:“我们不能一味的被动接受,或看到就拿,而应思考是不是有意义再拿来,也就是甄综术艺,以应时需了吧。”比如:“知识学来要讲究实用,不可脱离实际。”二是学生最大的问题还是新意不足。说明学生对语言内容的追求还不高,创新意识还不够强。比如“书在于精不在于多”“浅水多喧哗,深水多宁静”之类,近似于常识,不学习也知道的内容,意
3、义就不大。三是学生的语言还不够简洁、清晰。说明学生对说理性语言的特征还了解得不够。比如:“读书如此,学习亦如此,热爱可抵岁月长,以对所努力的事业的热爱为动力,方可持续发力,得到长久的效益,在自己的热爱中闪闪发光。”同时也发现,学生对黑塞读书:目的和前提关注较多,估计是这篇文章有一些难懂的语句。于是我看到了学生完成学习任务一的困难,然后在第二堂课上对“学习任务一”做出必要的说明、补充。即如果没有看学生的作业,下面约20分钟的课程内容估计就不会出现了。(1)进一步解释、强调“学习任务一”内容:“学习之道”是宽泛概念,指与学习相关的“道理”,包括学习的价值意义、对象内容、方法路径等等。具体可以结合课
4、文某语句展开,不能“只管自己说”。如果只是对语句作出解释,没有“超出”原句意思,学习意义就不大;最高明的是提出问题,进行辨析,有所发现、创造。(2)提供学生作业中不理想的答案,以作“反例”。比如“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同学的“心得体会”是:“运用脑髓”就是要开动脑筋,独立思考“放出眼光”就是要视野开阔,有洞察力“自己来拿”就是掌握主动权,取我所需。正确自然正确,但是否类似于“正确的废话”。最怕就是泛泛而论,大而无当。那么怎么做呢?要么放弃这句话,另找“有意思”的;要么给它加“条件”,像“现在看来”“在我看来”之类。总之,努力见人之所未见,发人之所未发。(3)提供“资源助力”
5、。把教师自己之前写的对黑塞读书:目的与前提的10个难句的研读,共2页篇幅,跟“作业反馈”其他内容一起印发给学生。二、提炼教学内容,使课程充实如果上面第一点算是因学生作业而调整课程内容,那么下面的算是“源于学生”而创生内容。必修上册第六单元学习,我还布置了一个“提问”的作业,因为这个单元有两篇古文,我的作业是:自行口头翻译两篇古文,把其中翻译有困难的语句罗列出来。其他学习问题也可以提出来。结果学生的提问各种各样,不少问题出乎我意料之外;两篇古文之外的问题更多。比如:(1)这几天一直被“创新”二字包围,就连现在我也感觉我提不出什么“创新”的问题,虽然说是创新,但是哪一件事不是建立在以往的基础上呢?
6、那么怎样才算“创新”?怎样才能打破惯性思维去发现新知识呢?(2)上图书馆花大篇幅写了图书馆的环境,只有一部分写书,而且作者用很多“只记得了它们的书名”“主要是翻着图画看看”,这当然是作者的谦虚,但他想表达的是什么?读书环境对读书的兴趣很重要吗?还有第102页中莎士比亚的台词是什么意思?(3)“而”作为常见的连词意思有点多,分不太出来有什么方法吗?比如“而青于蓝”“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跂而望矣”“人非生而知之者”?(4)为什么反对党八股中说长文章不好,但反对党八股自己这篇文章却写得这么长?(5)师说“爱其子吾未见其明也”到底是什么意思?翻译不清,看不大懂。(6)现在社会学习以及文化传承靠的是爱好
7、、热爱,还是逼迫、压迫?前者的多还是后者的多。(7)若没有围绕学习规划与模式,没有强制地读书,名著真的还会是名著吗?若是,那是何种意义上的名著?(8)“仅仅因为某部作品有名,因为羞于不了解它就强迫自己去阅读,实乃大错特错。”与当今教育必读书目是否冲突?乡土中国的强迫阅读是合理的吗?(9)劝学第二段论述与学习有什么直接关系?(10)劝学中蚓的专一和蟹的躁如何理解?我把这些问题进行了梳理、归纳,形成了第三节课的几个不在原单元学习设计内容之中的课程内容,或者准确地说,这节课的内容在看学生“提问题”作业之前,是“未知”“待定”的。(1)让学生翻译并分析其文中作用: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
8、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2)“而”的意义与用法举例说明。并指出作业本第83页有“而”字用法意义的归类题。并说明其最有用的方法就是自己积累、归纳。按“语意”进行归纳。(3)为“撰写小论文”作准备。根据学生前两个作业即“阅读课文语句的心得体会”“提疑难问题”,为后一个学习任务“写不少于300字的学习之道小论文”作进一步的说明:其一,不要曲解原文,“外加”自己意思。比如“小学而大遗”,于是就说韩愈看不起“小”。比如“积善成德”,于是就说还要“看方向对不对”。比如“一篇文章不表示赞成什么,反对什么,
9、说来说去还是一个中药铺,没有什么真切的内容”,就说难道没有“中立”的吗?其二,有新意,不是就是“对着干”,更应有“看到更多”“理解更深”。比如看到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相师、君子不相师的原因。比如发现黑塞观点可能有东西方文化之别。比如语言不同可能会造成思想内容传递中信息“误差”。其三,读出新意,还是要扎根“旧意”。把原文读透,才有可能见其深刻,才有可能见其破绽。三、解答学生问题,使课程多样或者说,我们应该挖掘作业的其他课程功能,比如使它成为“纸上交流的课程内容”。因为课堂时间实在有限,我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学生的作业都“反馈”到课堂上。学生作业中有不少内容并没有普适意义,但对某位同学来说,却是10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语文精品资料 新高考语文精品专题 高考作文指导 统编版高中语文课件 高考语文解题指导 高中语文学案 高考语文拓展资料 高中语文模拟试卷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