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监控系统的CAN总线智能通信节点设计.docx
《电网监控系统的CAN总线智能通信节点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网监控系统的CAN总线智能通信节点设计.docx(4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摘 要智能电网是经济和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而现场总线是在发展综合自动化的需要下产生的,它适应了工业控制系统向分散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发展的方向,CAN总线现已经形成国际标准,并已被公认为最有前途的现场总线之一。本设计的主要任务是开发电网监控系统的CAN总线智能通信节点模块,它具有现场数据采集和控制及CAN总线通信的功能,可以通过CAN总线通信与其它CAN智能测控节点传送状态和各种参数,接收来自监控节点的命令和数据来调整和改变控制状态。智能控制是控制理论和技术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一个新兴的并正在迅速发展的领域。它主要用来解决那些用传统方法难以解决的复杂系统的控制问题。关键词: 电网监控,CAN总线,
2、SJA1000,PCA82C250ABSTRACTSmart Grid is the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The inevitable result of the field bus is requir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integrated automation arising under. It adapted to the decentralization of industrial control systems, networking and intelligent direction of t
3、he development. CAN bus now has become an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and has been recognized as the most promising one field bus. The main task of this design is the development of network monitoring system CAN bus. Intelligent Communication Node module, which has on-site data acquisition and control,
4、 and CAN bus communication features, you can communicate with other CAN bus intelligent control node transmission status and various parameters to receive commands from the control node and data to adjust and change the control state.Intelligent control is the control theory and technology of the ad
5、vanced stage of development, is an emerging, and rapidly developing area. It is primarily those who use traditional methods to solve difficult control problem of complex systems.Key words: Network monitoring, CAN bus, SJA1000,PCA82C250目 录1 绪论11.1 智能电网的概念21.2 现场总线的概念31.3 现场总线的产生与发展41.4 现场总线的结构模型51.5
6、现场总线的特点与优点62 电网监控的控制器局域网总线(CAN)82.1 CAN总线技术特点82.2 CAN总线技术规范92.3 CAN总线的通信原理103 CAN总线智能通信节点设计133.1硬件电路设计143.2 CAN总线通信接口的控制和驱动163.3 CAN通信接口电路设计214 CAN总线通信节点的软件设计244.1 SJA1000的初始化244.2 报文的发送过程264.3 报文的接收过程295 结论33参考文献34致谢35附录3643 / 461 绪论智能电网是经济和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具体是指利用先进的技术提高电力系统在能源转换效率、电能利用率、供电质量和可靠性等方面的性能。智能
7、电网的基础是分布式数据传输、计算和控制技术,以及多个供电单元之间数据和控制命令的有效传输技术。智能电网就是通过传感器把各种设备、资产连接到一起,形成一个客户服务总线,从而对信息进行整合分析,以此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高整个电网的可靠性,使运行和管理达到最优化1。智能电网需要具有实时监视和分析系统目前状态的能力:既包括识别故障早期征兆的预测能力,也包括对已经发生的扰动做出响应的能力。智能电网也需要不断整合和集成企业资产管理和电网生产运行管理平台,从而为电网规划、建设、运行管理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2。CAN 是Controller Area Network 的缩写(以下称为CAN),是ISO国际
8、标准化的串行通信协议。在当前的汽车产业中,出于对安全性、舒适性、方便性、低公害、低成本的要求,各种各样的电子控制系统被开发了出来。由于这些系统之间通信所用的数据类型及对可靠性的要求不尽相同,由多条总线构成的情况很多,线束的数量也随之增加。为适应“减少线束的数量”、“通过多个LAN,进行大量数据的高速通信”的需要,1986 年德国电气商博世公司开发出面向汽车的CAN 通信协议。此后,CAN通过ISO11898及ISO11519进行了标准化,现在在欧洲已是汽车网络的标准协议。现在,CAN的高性能和可靠性已被认同,并被广泛地应用于工业自动化、船舶、医疗设备、工业设备等方面。现场总线是当今自动化领域技
9、术发展的热点之一,被誉为自动化领域的计算机局域网。它的出现为分布式控制系统实现各节点之间实时、可靠的数据通信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CAN属于现场总线的范畴,它是一种有效支持分布式控制或实时控制的串行通信网络。较之目前许多RS-485基于R线构建的分布式控制系统而言,基于CAN总线的分布式控制系统在以下方面具有明显的优越性。首先,CAN控制器工作于多主方式,网络中的各节点都可根据总线访问优先权(取决于报文标识符)采用无损结构的逐位仲裁的方式竞争向总线发送数据,且CAN协议废除了站地址编码,而代之以对通信数据进行编码,这可使不同的节点同时接收到相同的数据,这些特点使得CAN总线构成的网络各节点之
10、间的数据通信实时性强,并且容易构成冗余结构,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系统的灵活性。而利用RS-485只能构成主从式结构系统,通信方式也只能以主站轮询的方式进行,系统的实时性、可靠性较差3。其次,CAN总线通过CAN控制器接口芯片82C250的两个输出端CANH和CANL与物理总线相连,而CANH端的状态只能是高电平或悬浮状态,CANL端只能是低电平或悬浮状态。这就保证不会出现象在RS-485网络中,当系统有错误,出现多节点同时向总线发送数据时,导致总线呈现短路,从而损坏某些节点的现象。而且CAN节点在错误严重的情况下具有自动关闭输出功能,以使总线上其他节点的操作不受影响,从而保证不会出现象在网络中,
11、因个别节点出现问题,使得总线处于“死锁”状态。而且,CAN具有的完善的通信协议可由CAN控制器芯片及其接口芯片来实现,从而大大降低系统开发难度,缩短了开发周期,这些是只仅仅有电气协议的RS-485所无法比拟的4。另外,与其它现场总线比较而言,CAN总线是具有通信速率高、容易实现等诸多特点的一种已形成国际标准的现场总线。这些也是目前 CAN总线应用于众多领域,具有强劲的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原因。1.1 智能电网的概念1.1.1 智能电网的含义智能电网并没有一个确定的概念,各个领域的专家从不同角度阐述了智能电网的内涵,并且随着研究和实践的深入对其不断细化。天津大学余贻鑫院士给出如下定义:智能电网是指一
12、个完全自动化的供电网络,其中的每一个用户和节点都得到实时监控,并保证从发电厂到用户端电器之间的每一点上的电流和信息的双向流动。智能电网通过广泛应用的分布式智能和宽带通信,以及自动控制系统的集成,能保证市场交易的实时进行和电网上各成员之间的无缝连接及实时互动。智能电网是经济和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具体是指利用先进的技术提高电力系统在能源转换效率、电能利用率、供电质量和可靠性等方面的性能。智能电网的基础是分布式数据传输、计算和控制技术,以及多个供电单元之间数据和控制命令的有效传输技术。针对智能电网技术,美国和欧洲已经形成强大的研究群体,研究内容覆盖发电、输电、配电和售电等环节,许多电力企业也在如火如
13、荼地开展智能电网建设实践,通过技术与具体业务的有效结合,使智能电网建设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切实发挥作用,最终达到提高运营绩效的目的。总之,智能电网就是通过传感器把各种设备、资产连接到一起,形成一个客户服务总线,从而对信息进行整合分析,以此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高整个电网的可靠性,使运行和管理达到最优化。1.1.2 智能电网与传统电网的差异传统电网是一个刚性系统,电源的接入与退出、电能量的传输等都缺乏弹性,致使电网没有动态柔性及可组性;垂直的多级控制机制反应迟缓,无法构建实时、可配置、可重组的系统;系统自愈、自恢复能力完全依赖于实体冗余;对客户的服务简单、信息单向;系统内部存在多个信息孤岛,缺
14、乏信息共享。虽然局部的自动化程度在不断提高,但由于信息的不完善和共享能力的薄弱,使得系统中多个自动化系统是割裂的、局部的、孤立的,不能构成一个实时的有机统一整体,所以整个电网的智能化程度较低。与传统电网相比,人们设想中的智能电网将进一步拓展对电网全景信息(指完整的、正确的、具有精确时间断面的、标准化的电力流信息和业务流信息等)的获取能力,以坚强、可靠、通畅的实体电网架构和信息交互平台为基础,以服务生产全过程为需求,整合系统各种实时生产和运营信息,通过加强对电网业务流实时动态的分析、诊断和优化,为电网运行和管理人员提供更为全面、完整和精细的电网运营状态图,并给出相应的辅助决策支持,以及控制实施方
15、案和应对预案,最大程度地实现更为精细、准确、及时、绩优的电网运行和管理。与传统电网相比,智能电网将进一步优化各级电网控制,构建结构扁平化、功能模块化、系统组态化的柔性体系架构,通过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灵活变换网络结构、智能重组系统架构、最佳配置系统效能、优化电网服务质量,实现与传统电网截然不同的电网构成理念和体系。由于智能电网可及时获取完整的电网信息,因此可极大地优化电网全寿命周期管理的技术体系,承载电网企业社会责任,确保电网实现最优技术经济比、最佳可持续发展、最大经济效益、最优环境保护,从而优化社会能源配置,提高能源综合投资及利用效益。智能电网监控系统的连接采用了现场总线,而且CAN总线又具备
16、了一系列的优点,所以本毕业设计是CAN总线对智能电网监控的通信设计。1.2 现场总线的概念现场总线是应用在生产现场、在微机化测量控制设备之间实现双向串行多节点数字通信的系统,也被称为开放式、数字化、多点通信的底层控制网络。现场总线技术将专用微处理器置入传统的测量控制仪表,使它们各自都具有了数字计算和数字通信能力,采用双绞线、电缆和光纤等作为通信介质,把多个测量控制仪表连接成网络系统,并按公开、规范的通信协议,在位于现场的多个微机化测量控制设备之间以及现场仪表与远程监控计算机之间,实现数据传输与信息交换,形成各种适应实际需要的自动控制系统5。传统的测控自动化系统,采用一对一连线,用电压、电流的模
17、拟信号进行测量控制,或采用自封闭的集散系统,难以实现设备之间以及系统与外界之间的信息交换,使自动化系统称为 “信息孤岛”。现场总线是一种在工业现场环境运行的、性能可靠、造价低廉的通信系统,可以完成现场自动化设备之间的多点通信,实现底层现场设备之间以及生产现场与外界的信息交换。现场总线作为过程自动化、制造自动化、楼宇和交通等领域现场智能设备之间的互连通信网络,沟通了生产过程现场控制设备之间及其与更高控制管理层网络之间的联系,为彻底打破自动化系统的信息孤岛创造了条件。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Fieldbus Control System)是开放系统网络,又是一种全分布控制系统。它作为智能设备的联系
18、纽带,把连接在总线上、作为网络节点的智能设备连接为网络系统,并进一步构成自动化系统,实现基本控制、补偿计算、参数修改、报签、显示、监控、优化和控管一体化的综合自动化功能6。这是一项以智能传感器、控制、计算机、数字通信和网络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技术。现场总线是新型自动化系统,又是低带宽的底层控制网络。它可与因特网、企业内部网相连,且位于生产控制和网络结构的底层,因而有人称之为底层网,它作为网络系统最显著的特征是具有开放统一的通信协议,肩负着生产运行一线测量控制的特殊任务。它与现场设备直接连接,一方面将现场测量控制设备互连为通信网络,实现不同网段、不同现场通信设备间的信息共享;同时又将现场运行的各种信
19、息传送到远离现场的控制室,并进一步实现与操作终端、上层控制管理网络的连接和信息共享。由于现场总线所肩负的测量控制的特殊任务,它具有自己的特点,它要求信息传输的实时性强、可靠性高,且多为短帧传送,传输速率一般在1 kbps至1 Mbps之间。由于现场总线适应了工业控制系统向分散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发展的方向,它一经产生便成为全球工业自动化技术的热点,受到全世界的普遍关注。1.3 现场总线的产生与发展现场总线是在发展综合自动化的需要下产生的,现代的工业生产需要把市场、生产计划、制造过程、售后服务和企业管理作为统一的生产过程来考虑,并采用计算机、控制和通信等技术来实现整个过程的综合自动化,以改善生产加
20、工和管理决策等。要实现整个生产过程的信息集成、实现综合自动化,就必须设计出一种能在工业现场环境运行的、性能可靠的、价格低廉的通信系统,以实现现场自动化智能设备之间的多点数字通信,形成工厂底层网络系统,实现底层现场设备之间以及生产现场与外界的信息交换。现场总线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智能仪表的出现为现场总线的出现奠定了基础。从用户到设备制造商都强烈要求形成统一的标准,组成开放互连网络。开放意味着对同一标准的共同遵从,意味着来自不同厂商而遵从相同标准的设备可以互连为一致的通信系统。从这个意义上说,现场总线就是工厂自动化领域的开放互连系统。1984年,美国仪表协会(ISA)下属的标准与实施T作组中的
21、ISA/SP50开始制定现场总线标准;1985年,国际电工委员会决定由Proway Working Group负责现场总线体系结构与标准的研究制定工作;1986年,德国开始制定过程现场总线(Process Fieldbus)标准,简称为PROFIBUS,由此拉开了现场总线标准制定及其产品开发的序幕。1992年,由Siemens、 Rocemount、 ABB、 Foxboro 、Yokogawa等80家公司联合,成立了ISP(Interoperable System Protocol)组织,着手在PROFIBUS的基础上制定现场总线标准;1993年,以Honeywell Bailey等公司为首
22、,成立World FIP(Factory Instrumentation Protocol)组织,有120多个公司加盟该组织,并以法国标准FIP为基础制定现场总线标准。1994年,ISP和World FIP北美部分合并,成立T现场总线基金会(Field bus Foundation,简称FF),推动了现场总线标准的制定和产品开发,于19%年第一季度颁布了低速总线H1的标准,安装了示范系统,将不同厂商的符合FF规范的仪表互连为控制系统和通信网络,使H1低速总线开始步入实用阶段。与此同时,在不同行业还陆续出现了一些有影响的总线标准。它们大都在公司标准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并得到其他公司、厂商、用户以至
23、于国际组织的支持。如德国Bosch 公司推出的CAN,美国Echelon公司推出的Lon Works等。当前,由于各行业和各公司投资效益和商业利益的需要.存在着多种现场总线标准共存、同一生产现场有几种异构网络互连通讯的局面。但发展共同遵从的统一的标准规范,真正形成开放互连系统,是现场总线技术的大势所趋7。.1.4 现场总线的结构模型按ISO ( International Standardization Organization国际标准化组织)的OSI (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开放式系统互联)参考模型的规定,计算机网络结构分为7层,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
24、、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IEC (International Electro technical Commission-国际电工技术委员会)定义现场总线的结构模型为3层,分别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应用层8。其原因是:在现场总线实际应用中,不需要选择等功能,传送信息通常也不会提交给高层网络,从实际需要出发,可以减少层次。但是,现有的传输层不支持广播式或多点式寻址,现有的会话层和表示层均不具备周期性服务的功能。为此,美国仪表学会制定的ISA/SPSO现场总线结构模型规定,增加新的用户层。这样,现场总线结构模型统一为4层,即: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应用层和用户层,两种网络模型之间的对照关系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电网 监控 系统 CAN 总线 智能 通信 节点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