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中汲取国家治理的智慧.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从历史中汲取国家治理的智慧.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历史中汲取国家治理的智慧.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从历史中汲取国家治理的智慧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国经历了不同社会形态下的国家治理体系,留下了一笔丰富的政治文化遗产,对于我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关于国家治理的史学关注中国史学很发达,国家治理自然备受史家关注,并有一定的理论总结与思考。尚书洪范所言“八政”,即食、货、祀、司空、司徒、司寇、宾、师,孔颖达释为“人主施政,教于民有八事也”。这八政就是国家在物质生产、财政与贸易、宗教祭祀、居住、教育、司法、外交、军事等八个方面的治理。东汉史学家荀悦对国家治理进行初步总结与理论思考,提出了“五政”,即“兴农桑以养其生,审好恶以正其俗,宣文教以章其化,立武备以秉其威,明赏罚
2、以统其法”,这比尚书洪范的“八政”更加凝练与简要,也明确得多。唐代史学家杜佑在通典自序中言:“夫理道之先在乎行教化,教化之本在乎足衣食。易称聚人曰财。洪范八政,一曰食,二曰货。管子曰:仓廪实知礼节,衣食足知荣辱。夫子曰:既富而教。斯之谓矣。夫行教化在乎设职官,设职官在乎审官才,审官才在乎精选举,制礼以端其俗,立乐以和其心,此先哲王致治之大方也。故职官设然后兴礼乐焉,教化堕然后用刑罚焉,列州郡俾分领焉,置边防遏戎狄焉。是以食货为之首,选举次之,职官又次之,礼又次之,乐又次之,刑又此之,州郡又次之,边防末之。”这就把国家治理的逻辑层次说得更加清晰。中国古代史学家在编撰体例安排上也体现了他们对国家治
3、理的关注。史记的八书和汉书的十志,基本上讲的是国家的治理。八书的礼书乐书说的是礼乐教化,律书即兵书,与礼书乐书,一文一武,是国家治理的两种方式。历书天官书封禅书中也不乏国家天文历法方面的治理内容。河渠书讲兴修水利,防治水害,体现了国家治理与社会治理的高度融合。平准书讲商品交换和政府在这方面的控制。汉书的十志,继承了史记八书,且详于刑法地理和艺文这三志,使得国家治理内容有所扩展。关于国家治理的史学记述礼乐教化是中国古代国家治理的主要内容。荀悦“五政”中的“审好恶以正其俗,宣文教以章其化”,就是在强调礼乐教化这一国家治理的重要性。汉书礼乐志亦言:“是故古之王者,莫不以教化为务。”汉代思想家董仲舒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历史 汲取 国家 治理 智慧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