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走出历史课堂教学的困境.docx
《2022年走出历史课堂教学的困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走出历史课堂教学的困境.docx(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走出历史课堂教学的困境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12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作者:日期:2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12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走出历史课堂教学的困境-历史论文走出历史课堂教学的困境 刘慧(南京师范高校附属扬子中学,江苏南京 210048 )摘要:高中历史课程改革走过了十年,我也在其中经受希望追求困惑彷徨反思的心理变化,从一味跟风到真正操作过程中遇到各种困难,这也 引发了我的摸索, 我试着从教学模式、 教学方
2、法、 师生在课堂中的位置和教学评 价等角度进行了反思;关键词:历史课堂危机;学科价值;新旧教学的对接 中图分类号: G632.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 )48-0278-03 作者简介:刘慧( 1977- ),女(汉族),江苏兴化人,本科,一级老师,研 究方向:历史教学;2005 年高中新课程改革拉开了帷幕,作为一名一般高中老师的我有幸参加 其中,这十年我走过了希望追求困惑彷徨反思等一系列的心理过程;新课程改革开头之初, 我欣喜地参加其中, “ 一切为了同学” 、 “ 为了同学的一切” 这种全新的理念使我为之兴奋,但转念一想, 这不正是平常我们在做的吗?新
3、课改后, 在教学中更注意过程, 即学问是如何获得的, 这就使得教学注意过程 的获得,而不仅仅是满意于某一结论,这也带来了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颠覆;新课程中特殊注意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育,这正是历史学科所肩负的使命;经过一系列的探究与实践,我深信创新只有与传统有机结合才能发挥更大的威 力;3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12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一、历史课堂教学中面临的危机(一)课堂教学模式的单一化“ 唯史料教学”传统历史教学具有两个特点: 一是讲授法为主, 这也是适应班级集体授课而 采纳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是“ 去情境化” 特点,
4、即认为学问一旦从详细情境中抽 象出来,成为概括性的学问,它就具有了与情境一样性的特点,同时,历史仍具 在过去性的特点;历史学习只有处于丰富的情境当中,我们才有身临其境之感;新课改强调学习者自身对学问的体验,这使得史料情境教学,不仅 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旋律, 而且其积极作用不言而喻, 但把其视为万能的, 就会 产生一些问题;1.重个体,轻全局;新课程改革后,很多老师都有一种感受:离开史料不知该如何上课, 史料教学模式成为了课堂教学中的唯独模式,老师不再注意学问间的内在规律联系, 历史课往往上出语文阅读课的味道,老师注意的是同学史料阅 读、史料懂得和归纳才能的培育,这使历史教学变成了单个学问点的简
5、洁排列,没有形成线性学问;2.重学问,轻思维;利用史料教学,仍原历史本原,同学从历史中吸取人生 聪明,这符合课程标准提倡的“ 以人为本” 的训练理念,符合训练本质和社 会进步的要求; 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 史料运用到教学中更多地是为了“ 出现 史料成为灌输 教材各个表达的一种引证, 让同学感受历史教材表达的真实性” ,历史学问的工具, 史料教学并没有把“ 历史教学的过程变成一种对历史事实的认 识过程,一种学习解决历史问题的过程,一种把握历史学习与争论方法的过程,一种供应历史情境进行历史思维训练的过程” ,这是思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3.重史料,轻甄别;史料具有庞杂性、有限性和部分真实性的特点;
6、史料的4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12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庞杂性在数量上表现为: 20 世纪 60 岁月初,全世界出版图书约 25 万种,期刊2 万种; 70 岁月初,图书已达50 万种,期刊 5 万种; 80 岁月就每年大致出版图书 80 万种,期刊 10 多万种;以致“ 在全世界 4027 门学科中,平均每位专业人员一生仅能阅读其专业文献的5%” ;从质量上看, 各种史料也是真伪并存,正误互见,鱼龙混杂;史料是人类过去活动的残迹,加上“ 储存的困难、定期的 剔除、自然的损毁” 和“ 因与实际利益冲突,它被改篡及大量销毁” ,
7、因此,史料所包含的历史的真实信息量总是“ 小于” 历史原貌,这就使得史料具有了有限性和部分真实性的特点;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 老师应注意培育同学去伪存真的史 料甄别才能,从而在复杂的历史表象中寻求历史的真实,实现思维升华;(二)课堂教学方法的程式化“ 探究教学” 泛滥“ 课程的实施要有利于同学学习方式的转变,提倡同学积极主动地学习, 在多样化、开放式和探究性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同学的主体性, 培育探究历史问题的才能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增强创新意识” , 因而探究式教学成为当前课堂教学的一个亮点; “ 开课必有探究” 且多多益善; 孰不知亮点多了也就无所 谓亮点了, 其结果会让人眼花缭乱,
8、无法获得细细品尝的深刻感悟;这种片面追 求探究式教学, 既不管教学内容是否适合探究, 也不管同学认知水平能否适用于 探究的现象比比皆是, 好像一提到教学, 就是探究式教学, 其他的教学方式都过 时了,都不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要求,都应当摒弃;课堂表面看起来喧闹,而课堂 实施的教学目标未能实现,“ 无事就探究” 的现象是不能轻视的;(三)教学评判体系的简洁化“ 考试评判体系”历史标准要求全面、公平地评判同学, 即运用多角度评判方式, 主见“ 对 同学的学问与才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做出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评5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12 页精选学习资料
9、- - - - - - - - - 价” ;这不仅重视老师评判,也注意社会、家庭和同学共同参加评判过程,在教学中老师也有意识地注意同学的自评,但仍存在着不少问题; 只重视学问学习的评判,不重视情感才能和态度价值观的评判;只重视终结性评判, 不重视学习过程的评判;不少老师将终结性考试成果(如期末考试、会考、高考)作为追求的目标,而不是将评判作为促进同学进展的手段;比如以高考为例: 高考考察的方式均以史料题的形式显现, 大量题目是要求同学依据史料来进行作答,史料具有零散的特点, 同学不易形成系统性的学问,这无疑不利于同学人生观、 价值观的形成;而大量依据史料进行归纳的学问直接拷问着同学的语文水平,
10、甚至显现有的同学平常不学历史, 照样拿高分, 这也造成了考试与教材的严峻脱节,这是否是从一个极端(教材至上)走向另一个极端(忽视教材);同时,对老师的评判也往往借助于同学的各种考试,因此形成了“ 唯分数论” 的评判体系;(四)课堂师生关系的固定化过分突出同学的主体作用,忽视老师 的主导作用新课标 提倡历史教学需提高同学的历史学科素养,面对全体同学; 有的 老师懂得片面,为了追求师生互动,一改过去表达式的“ 满堂灌” 为提问式的“ 满堂问” ; 把目标分解为一系列的问题,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 老师一问到底,同学疲于应对;而提出的问题往往由于没有严密的规律体系而显得繁而无序,琐而无纲,从而造成重
11、点不突出、针对性不强、主次不分,同学心中的疑问仍旧 在提问中连续;提问的对象也存在盲目性,随机叫同学学号、任凭提问,或者让后排的同学和靠近讲台的同学回答;整节课有时就环绕一个试验在重复争论,既耽搁时间,又没有完成教学目标;二、寻求走出历史课堂教学困境的方法6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12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一)教无定法、学无定法史料教学和自主学习不是历史学习的唯一模式形式为内容服务, 内容千差万别, 教学方法也应百花齐放; 教学内容过于简单或不是重点就没有必要采纳情境教学法,反之就不然; 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选择应充分考虑“ 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走出 历史 课堂教学 困境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