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中考化学真题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中考化学真题含解析.pdf(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 年鄂尔多斯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年鄂尔多斯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化学学注意事项:注意事项:1作答前作答前,将姓名将姓名、准考证号准考证号、考场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并核对条形码上的并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等有关信息。姓名、准考证号等有关信息。2答题内容一律填涂或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答题内容一律填涂或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3本试题共本试题共 6 页,页,4 大题,大题,16 小题,满分小题,满分 50 分。考试时间化学、物理共计分。考试时间化学、物理共计 120 分钟。分钟。创造新物质,探索新应用。化学
2、,让世界更美好!创造新物质,探索新应用。化学,让世界更美好!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Mg-24C1-35.5Ca-40Fe-56Cu-64Ag-108Na-23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8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2 分,共分,共 16 分)分)1.化学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日常生活中常用肥皂水把硬水转化成为软水B.医用口罩内外层的聚丙烯无纺布属于合成材料C.烹鱼加入食醋和料酒能产生酯类有机物(C4H8O2)去腥增香D.新能源汽车的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2.稀土是具有战略意义的国家
3、资源,其中铕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属于金属元素B.原子的质量为 152gC.核内中子数为 89D.核外电子数为 633.幸福生活靠劳动创造。下列劳动项目与所涉及的化学知识不相符的是选项劳动项目化学知识A用活性炭自制冰箱去味剂活性炭具有吸附性B用小苏打发面蒸馒头NaHCO3能做面食的发酵剂C用“雕牌”洗洁精清洗餐具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D盆花叶片发黄,施用氯化钾氮肥壮叶A.AB.BC.CD.D4.规范使用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一组是硫酸铁:FeSO4磷元素:P2 个氖分子:2Ne23 个钙离子:3Ca2+钠原子结构示意图:Na氧化铜中铜元素显+2 价
4、:2CuOA.B.C.D.5.下列对化学学科认知的叙述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化学发展史B化学反应类型侯德榜发明了“联合制碱法”张青莲教授对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做出了卓越贡献原子-分子论的创立和应用使化学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化合反应的特征为“多变一”复分解反应一定无元素化合价变化2CuO+COCu+CO是置换反应C物质合成与应用D物质的变化和性质青铜(Cu 一 Sn)是合成材料中和反应原理可用于改良酸(碱)性土壤合成橡胶制作轮胎时加入炭黑以增强其耐磨性O2具有可燃性-化学性质金镶玉过程-物理变化CH4为无色易燃气体-物理性质A.AB.BC.CD.D6.固体物质 a、b、c 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相关
5、说法正确的是A.t1时,将接近饱和的 c 溶液通过降温变为饱和溶液B.要从 b 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得到 b 物质的晶体,一般采用冷却结晶法C.分别将 a 和 c 的饱和溶液从 t1升温至 t2,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是 a 增大、c 减小D.t2时,将 30g a 加入到 50g 水中充分溶解,可得 75g a 的饱和溶液7.为验证 Fe、Cu、Ag 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现提供 Fe、Cu、Ag、稀硫酸、FeSO4溶液、CuSO4溶液、AgNO3溶液等七种试剂,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AgNO3溶液是不可或缺的试剂B.据现有试剂最多可以设计两种实验方案C.为达成实验目的,最少要选择三种试剂D.只提供 F
6、e、Cu、稀硫酸、FeSO4溶液即可实现实验目的8.明确溶液中离子能否大量共存是判断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的条件之一。某溶液含有 Fe3+、Mg2+、Na+、Ba2+、Cl-、OH-、24SO等离子中的若干种,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溶液中最多能有 4 种离子B.若溶液 pH7,则阳离子只能有 Na+C.若溶液有颜色,则一定没有 OH-D.若溶液中同时含有 OH-和24SO则一定没有 Cl-二、填空与简答题(本大题共二、填空与简答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空小题,每空 1 分,共分,共 19 分)分)9.“碳中和”是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碳捕集与封存等形式,抵消生产生活中产生的 CO2,从而达到
7、 CO2相对“零排放”。回答下列问题:(1)“碳中和”的“碳”是指_。(2)化石燃料的过度使用会加剧的环境问题是_。(3)转化法是实现“碳中和”的措施之一,将 CO2和 H2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转化成甲醇(CH3OH)和水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4)在日常生活中,你如何践行“碳中和”理念_(写一条即可)。10.安全的家居环境和健康的饮食会使生活更美好。(1)水基型灭火器是家庭常备灭火器,灭火时产生的泡沫喷射在可燃物表面形成一层水膜使火熄灭。其灭火原理是_。(2)为预防碘缺乏症,国家规定缺碘地区食用加碘盐,即在食盐中添加适量的 KIO3。KIO3中碘元素的化合价是_。(3)某同
8、学的午餐食谱为炖羊肉、红烧鱼、炒青椒、鲜牛奶和新鲜果蔬。从合理膳食的角度考虑,建议应增加的食物是_。11.“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1)田间灌溉用的聚氯乙烯塑料软管破损后,回收加热重塑即可重复使用。由此可推断此类塑料属于_塑料。(2)用过的作业本、快递包装纸盒、饮料瓶、厨余垃圾中,不能投入如图标识垃圾箱的是_。(3)回收的铝制易拉罐经粉碎、分离、熔炼成铝锭,进一步加工成铝制品得以再利用。铝和铁都是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的金属,铝比铁活泼,但事实上铝制品耐用而铁制品却容易锈蚀,其原因是_。12.图中 AG 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已知 A 是气体单质,
9、B 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F 是常用的溶剂,B、C、D、E 是不同类别物质,它们之间存在如图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表示物质间能转化、“一”表示物质问能反应)。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 A 的一种用途_。(2)物质 E 的类别是_。(3)写出 BG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4)描述 C 一 D 反应的现象_。13.化工工艺流程一般为:原料预处理核心反应分离提纯目标产物。某铝业集团利用铝土矿(主要成分 Al2O3,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参与反应)冶炼金属铝的流程如下图所示:查阅资料:氨水(NH3H2O)为弱碱,可沉淀溶液中的 Cu2+、Zn2+、Al3+等离子溶液中 Al3+遇强碱会发
10、生分步反应【以 Al(NO3)3溶液和 NaOH 溶液为例】:3 333AlNO+3NaOH=AlOH+3NaNO()(),322AlOH+NaOH=NaAlO+2H O()回答下列问题:(1)原料预处理过程中将矿石粉碎的目的是_。(2)操作 I、的名称是_。(3)滤液 A 中的溶质是_(写化学式)。(4)补充该流程核心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32Al O4Al 通电_。(5)此工艺流程中不能用“过量 NaOH 溶液”代替“过量氨水”的原因是_(文字表述)。三、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共三、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空小题,每空 1 分,共分,共 10 分)分)14.下图是实验室制取常见气体
11、的相关装置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用装置 B 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2)若用装置 E(正放)收集氧气,验满的实验操作是_。(3)若用 A、E、F 装置制取并收集干燥的二氧化碳,管口正确的连接顺序是_(填管口序号)。(4)装置 C 中明显的一处错误是_。(5)装置 A 与改正后的装置 C 相比,其优点是_。15.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大理石和盐酸制取 CO2,将产生的气体通入到澄清石灰水中,未见浑浊现象。为查明原因,请你参与小组探究并完成相关任务。【提出问题】澄清石灰水未变浑浊的原因是什么【假设猜想】猜想一:石灰水变质猜想二:制得气体中无 CO2猜想三:CO2中混有 HCl 气体【实验探究】为探究
12、猜想是否成立,小组同学取原实验药品设计如下实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石灰水变浑浊b 试管溶液变浑浊实验结论_猜想二不成立【验证实验】为验证猜想三是否成立,小组又进行如下实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试管内产生白色沉淀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实验结论_猜想三成立【问题解释】实验 I 中石灰水变浑浊的原因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评价反思】组内有成员提出,为验证猜想三是否成立,无需做实验,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无法证明确实有 HC1 的存在,你的解释是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实验改进】查明原因后,小组成员对原实验设计进行了改进并重新操作,现象明显。他们改进的措施是_。四、计算题(本大题共四、计算题(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13、小题,共 5 分)分)16.农业生产中常用 15%20%的 NaCl 溶液来选种。(1)要配制 300kg16%的 NaCl 溶液,计算需要 NaCl 的质量。(2)选种液使用一段时间后,溶液质量会减少,浓度会变化。农技员量取 90g 使用后的选种液,加入稍过量的 AgNO3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干燥沉淀 28.7g。通过计算,说明该选种液是否仍然符合选种要求。2022 年鄂尔多斯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年鄂尔多斯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化学学注意事项:注意事项:1作答前作答前,将姓名将姓名、准考证号准考证号、考场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并核对条形码上的并核对条
14、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等有关信息。姓名、准考证号等有关信息。2答题内容一律填涂或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答题内容一律填涂或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3本试题共本试题共 6 页,页,4 大题,大题,16 小题,满分小题,满分 50 分。考试时间化学、物理共计分。考试时间化学、物理共计 120 分钟。分钟。创造新物质,探索新应用。化学,让世界更美好!创造新物质,探索新应用。化学,让世界更美好!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Mg-24C1-35.5Ca-40Fe-56Cu-64Ag-108Na-23一、单项选择题(本大
15、题共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8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2 分,共分,共 16 分)分)1.化学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日常生活中常用肥皂水把硬水转化成为软水B.医用口罩内外层的聚丙烯无纺布属于合成材料C.烹鱼加入食醋和料酒能产生酯类有机物(C4H8O2)去腥增香D.新能源汽车的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答案】A【解析】【详解】A、在日常生活中常用加热煮沸的方法来将硬水软化,用肥皂水只能区分硬水与软水,故选项说法错误;B、聚丙烯属于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选项说法正确;C、烹鱼时加入食醋和料酒能产生酯类有机物(C4H8O2),能够去腥增香,故选项说法正确;D
16、、新能源电车中的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 A。2.稀土是具有战略意义的国家资源,其中铕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属于金属元素B.原子的质量为 152gC.核内中子数为 89D.核外电子数为 63【答案】B【解析】【详解】A、由“金”字旁可知,铕元素属于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B、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1”,常省略不写,故铕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152,不是原子质量,符合题意;C、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原子序数=质子数,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152-63=89,不
17、符合题意;D、在原子中,质子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63,不符合题意。故选 B。3.幸福生活靠劳动创造。下列劳动项目与所涉及的化学知识不相符的是选项劳动项目化学知识A用活性炭自制冰箱去味剂活性炭具有吸附性B用小苏打发面蒸馒头NaHCO3能做面食的发酵剂C用“雕牌”洗洁精清洗餐具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D盆花叶片发黄,施用氯化钾氮肥壮叶A.AB.BC.CD.D【答案】D【解析】【详解】A、活性炭结构多孔,具有吸附性,则活性炭能够除去冰箱中异味,故选项说法正确;B、碳酸氢钠受热能够分解产生碳酸钠、水与二氧化碳,则碳酸氢钠能够做面食的发酵剂,用于蒸馒头,故选项说法正确;C、洗洁精对油污具有乳化作用,则能
18、清洗餐具上的油污,故选项说法正确;D、氮肥能够使发黄的树叶变绿,KCl 中含有 K,属于钾肥,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 D。4.规范使用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一组是硫酸铁:FeSO4磷元素:P2 个氖分子:2Ne23 个钙离子:3Ca2+钠原子结构示意图:Na氧化铜中铜元素显+2 价:2CuOA.B.C.D.【答案】B【解析】【详解】硫酸铁中铁为+3 价,硫酸根为-2 价,化学式为 Fe2(SO4)3,书写错误;磷元素的元素符号为 P,书写正确;氖气化学式为 Ne,氖气直接由原子构成,2 个氖原子为 2Ne,书写错误;钙离子离子符号为 Ca2+,则 3 个钙离子表示为 3
19、Ca2+,书写正确;钠原子核外有 11 个电子,核外第一层有 2 个电子,第二层有 8 个电子,最外层有 1 个电子,图示表示正确;氧化铜中铜元素显+2 价,元素的化合价表示在元素的正上方,正负号在左,数值在右,书写错误;故选 B。5.下列对化学学科认知的叙述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化学发展史B化学反应类型侯德榜发明了“联合制碱法”张青莲教授对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做出了卓越贡献原子-分子论的创立和应用使化学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化合反应的特征为“多变一”复分解反应一定无元素化合价变化2CuO+COCu+CO是置换反应C物质合成与应用D物质的变化和性质青铜(Cu 一 Sn)是合成材料中和反应原理可用于改良酸
20、(碱)性土壤合成橡胶制作轮胎时加入炭黑以增强其耐磨性O2具有可燃性-化学性质金镶玉过程-物理变化CH4为无色易燃气体-物理性质A.AB.BC.CD.D【答案】A【解析】【详解】A、侯德榜发明了“联合制碱法”,为我国化学工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正确;张青莲教授对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做出了卓越贡献,正确;原子-分子论的创立和应用,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使化学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正确。符合题意;B、化合反应指的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反应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特征为“多变一”,正确;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一定无元素化合价变化,正确;该反应反应物均是化合物,不属于
21、置换反应,错误。不符合题意;C、青铜属于合金,属于金属材料,错误;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故中和反应原理可用于改良酸(碱)性土壤,正确;合成橡胶制作轮胎时加入炭黑,可以增强其耐磨性,正确。不符合题意;D、氧气具有助燃性,不具有可燃性,错误;金镶玉过程,只是形状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正确;颜色、状态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甲烷为无色气体属于物理性质,易燃属于化学性质,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 A。6.固体物质 a、b、c 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t1时,将接近饱和的 c 溶液通过降温变为饱和溶液B.要从 b 物质的饱和溶液中
22、得到 b 物质的晶体,一般采用冷却结晶法C.分别将 a 和 c 的饱和溶液从 t1升温至 t2,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是 a 增大、c 减小D.t2时,将 30g a 加入到 50g 水中充分溶解,可得 75g a 的饱和溶液【答案】D【解析】【详解】A、物质 c 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t1时,将接近饱和的 c 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以采用升温的方式,A 错误;B、物质 b 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要从 b 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得到 b 物质的晶体,一般采用蒸发结晶法,B 错误;C、分别将 a 和 c的饱和溶液从 t1升温至 t2,a 从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溶质、溶液不发生变化,溶质质量分数
23、不变,c 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变小,会析出晶体,溶质质量分数减小,C 错误;D、t2时,a 的溶解度为 50g,将 30g a 加入到 50g 水中充分溶解,可溶解 25g,得到 75g a 的饱和溶液,D正确。故选 D。7.为验证 Fe、Cu、Ag 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现提供 Fe、Cu、Ag、稀硫酸、FeSO4溶液、CuSO4溶液、AgNO3溶液等七种试剂,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AgNO3溶液是不可或缺的试剂B.据现有试剂最多可以设计两种实验方案C.为达成实验目的,最少要选择三种试剂D.只提供 Fe、Cu、稀硫酸、FeSO4溶液即可实现实验目的【答案】C【解析】【详解】A、如果选择 Fe、
24、CuSO4溶液,Ag,铁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有红色固体析出,说明铁比铜活泼,银与硫酸铜不反应,无明显现象,说明铜比银活泼,即可得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故不一定需要硝酸银溶液,不符合题意;B、选择 Fe、CuSO4溶液,Ag;FeSO4溶液、Cu、AgNO3溶液;Fe、Cu、稀硫酸、AgNO3溶液均可以得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故据现有试剂可以设计的实验方案大于两种,不符合题意;C、为了验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Fe、CuSO4溶液,Ag;FeSO4溶液、Cu、AgNO3溶液是所需试剂最少的两组实验组,即为达成实验目的,最少要选择三种试剂,符合题意;D、铁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
25、和氢气,产生气泡,铜和稀硫酸不反应,无明显现象,说明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铁排在氢前,铜排在氢后,说明铁比铜活泼,铜与硫酸亚铁不反应,无明显现象,说明铁比铜活泼,无法验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不符合题意。故选 C。8.明确溶液中离子能否大量共存是判断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的条件之一。某溶液含有 Fe3+、Mg2+、Na+、Ba2+、Cl-、OH-、24SO等离子中的若干种,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溶液中最多能有 4 种离子B.若溶液 pH7,则阳离子只能有 Na+C.若溶液有颜色,则一定没有 OH-D.若溶液中同时含有 OH-和24SO则一定没有 Cl-【答案】C【解析】【详解】A、Fe3+、Mg2
26、+均能与 OH-结合生成沉淀,Ba2+、24SO可以结合生成沉淀,则溶液中可能含 Fe3+、Mg2+、Na+、Cl-、24SO,溶液中可能存在 5 种离子,故选项说法错误;B、若溶液 pH7,溶液一定呈碱性,溶液中一定含有 OH-,可能含有 Na+或 Ba2+,故选项说法错误;C、若溶液有颜色,则溶液中一定含有 Fe3+,Fe3+能与 OH-结合生成沉淀,则溶液中一定没有 OH-,故选项说法正确;D、Fe3+、Mg2+均能与 OH-结合生成沉淀,Ba2+、24SO可以结合生成沉淀,若溶液中同时含有 OH-和24SO则溶液中一定没有 Fe3+、Mg2+、Ba2+,可能含有 Cl-,故选项说法错误
27、。故选 C。二、填空与简答题(本大题共二、填空与简答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空小题,每空 1 分,共分,共 19 分)分)9.“碳中和”是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碳捕集与封存等形式,抵消生产生活中产生的 CO2,从而达到 CO2相对“零排放”。回答下列问题:(1)“碳中和”的“碳”是指_。(2)化石燃料的过度使用会加剧的环境问题是_。(3)转化法是实现“碳中和”的措施之一,将 CO2和 H2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转化成甲醇(CH3OH)和水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4)在日常生活中,你如何践行“碳中和”理念_(写一条即可)。【答案】(1)二氧化碳#CO2(2)温室效应(3)C
28、O2+3H2催化剂CH3OH+H2O(4)多种绿色植物【解析】【小问 1 详解】“碳中和”的“碳”是指二氧化碳;【小问 2 详解】化石燃料主要为煤、石油、天然气,过度使用会增加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会导致温室效应;【小问 3 详解】CO2和 H2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甲醇(CH3OH)和水,化学反应方程式:CO2+3H2催化剂CH3OH+H2O;【小问 4 详解】植物的光合作用能消耗空气中二氧化碳,多种绿色植物能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有利于碳中和。10.安全的家居环境和健康的饮食会使生活更美好。(1)水基型灭火器是家庭常备灭火器,灭火时产生的泡沫喷射在可燃物表面形成一
29、层水膜使火熄灭。其灭火原理是_。(2)为预防碘缺乏症,国家规定缺碘地区食用加碘盐,即在食盐中添加适量的 KIO3。KIO3中碘元素的化合价是_。(3)某同学的午餐食谱为炖羊肉、红烧鱼、炒青椒、鲜牛奶和新鲜果蔬。从合理膳食的角度考虑,建议应增加的食物是_。【答案】(1)使可燃物隔绝氧气和降低可燃物温度至着火点以下(2)+5#+5 价(3)米饭【解析】【小问 1 详解】灭火器灭火时产生的泡沫喷射在可燃物表面形成一层水膜,可以使可燃物隔绝氧气也可以降低可燃物温度至着火点以下,达到灭火效果;【小问 2 详解】设 I 的化合价为 x,化合物中所有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 0,K 的化合价为+1,O 的化合价为
30、-2,则(+1)+x+(-23)=0,得出 x=+5,故 I 的化合价为+5 价;【小问 3 详解】炖羊肉、红烧鱼、鲜牛奶中富含蛋白质,炒青椒和新鲜果蔬中富含维生素,为了合理膳食还需要补充糖类,米饭中富含糖类。11.“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1)田间灌溉用的聚氯乙烯塑料软管破损后,回收加热重塑即可重复使用。由此可推断此类塑料属于_塑料。(2)用过的作业本、快递包装纸盒、饮料瓶、厨余垃圾中,不能投入如图标识垃圾箱的是_。(3)回收的铝制易拉罐经粉碎、分离、熔炼成铝锭,进一步加工成铝制品得以再利用。铝和铁都是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的金属,铝比铁活泼,
31、但事实上铝制品耐用而铁制品却容易锈蚀,其原因是_。【答案】(1)热塑性(2)厨余垃圾(3)铝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常温下,铝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被氧化,而铁锈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会加速铁的锈蚀【解析】【小问 1 详解】田间灌溉用的聚氯乙烯塑料软管破损后,回收加热重塑即可重复使用,聚氯乙烯塑料受热后熔化,冷却后变成固体,说明此类塑料属于热塑性塑料;【小问 2 详解】该图标为“可回收”标志,用过的作业本、快递包装纸盒、饮料瓶均可回收利用,属于可回收物,厨余垃圾不属于可回收物,不能投入该标识垃圾箱内;【小问 3 详解】铝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常温下,铝能与空气
32、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被氧化,而铁锈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会加速铁的锈蚀,故铝制品耐用而铁制品却容易锈蚀。12.图中 AG 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已知 A 是气体单质,B 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F 是常用的溶剂,B、C、D、E 是不同类别物质,它们之间存在如图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表示物质间能转化、“一”表示物质问能反应)。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 A 的一种用途_。(2)物质 E 的类别是_。(3)写出 BG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4)描述 C 一 D 反应的现象_。【答案】(1)做燃料(2)碱(3)Fe2O3+3CO高温2Fe+3CO2(4
33、)铁溶解,溶液中气泡产生,溶液变成浅绿色【解析】【分析】B 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则 B 为 Fe2O3;F 是常用的溶剂,则 F 为 H2O;A 为气体单质,且 A 能与B(Fe2O3)反应,则 A 为 H2;B(Fe2O3)能反应生成 G 与 C,且 G 能反应生成 F(H2O),则 G 为 CO2,C为 Fe;D 能与 C(Fe)反应,D 能反应生成 G(CO2),则 D 可以为 HCl;E 能与 D(HCl)反应,E 能与 G(CO2)反应,且 E 能与 F(H2O)相互转化,则 E 为 Ca(OH)2;综上得出 A 为 H2、B 为 Fe2O3、C 为Fe、D 为 HCl、E 为 Ca
34、(OH)2、F 为 H2O,G 为 CO2,带入验证均合理。【小问 1 详解】A 为氢气,氢气具有可燃性,能作为燃料;【小问 2 详解】E 为氢氧化钙,属于碱;【小问 3 详解】B 反应生成 G,反应为氧化铁与一氧化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与二氧化碳,化学反应方程式为:Fe2O3+3CO高温2Fe+3CO2;【小问 4 详解】C 与 D 反应,反应为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与氢气,氯化亚铁的溶液呈浅绿色,该反应的现象为铁溶解,溶液中有气泡产生,溶液变成浅绿色。13.化工工艺流程一般为:原料预处理核心反应分离提纯目标产物。某铝业集团利用铝土矿(主要成分 Al2O3,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参与反应)冶炼金属
35、铝的流程如下图所示:查阅资料:氨水(NH3H2O)为弱碱,可沉淀溶液中的 Cu2+、Zn2+、Al3+等离子溶液中 Al3+遇强碱会发生分步反应【以 Al(NO3)3溶液和 NaOH 溶液为例】:3 333AlNO+3NaOH=AlOH+3NaNO()(),322AlOH+NaOH=NaAlO+2H O()回答下列问题:(1)原料预处理过程中将矿石粉碎的目的是_。(2)操作 I、的名称是_。(3)滤液 A 中的溶质是_(写化学式)。(4)补充该流程核心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32Al O4Al 通电_。(5)此工艺流程中不能用“过量 NaOH 溶液”代替“过量氨水”的原因是_(文字表述)。【答案】
36、(1)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2)过滤(3)AlCl3、HCl(4)23O(5)防止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铝溶于氢氧化钠溶液中,影响产率【解析】【小问 1 详解】原料预处理过程中将矿石粉碎的目的是: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小问 2 详解】操作 I、实现了固液分离,名称是过滤;【小问 3 详解】铝土矿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铝,加入过量盐酸,氧化铝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盐酸过量,故滤液 A 的溶质为:AlCl3、HCl;【小问 4 详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物中含 Al、O 的个数分别是 4、6,生成物中含 Al、O 的个数分别是 4
37、、0,故生成物中还应含 6 个 O,故将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为:2322Al O4Al+3O 通电;【小问 5 详解】由题干信息可知,溶液中的铝离子遇强碱会发生分部反应,即铝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氢氧化铝,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水,故此工艺流程中不能用“过量 NaOH 溶液”代替“过量氨水”的原因是:防止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铝溶于氢氧化钠溶液中,影响产率。三、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共三、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空小题,每空 1 分,共分,共 10 分)分)14.下图是实验室制取常见气体的相关装置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用装置 B 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2)若用装置 E(
38、正放)收集氧气,验满的实验操作是_。(3)若用 A、E、F 装置制取并收集干燥的二氧化碳,管口正确的连接顺序是_(填管口序号)。(4)装置 C 中明显的一处错误是_。(5)装置 A 与改正后的装置 C 相比,其优点是_。【答案】(1)2KMnO4K2MnO4+MnO2+O2(2)将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在导气管处,若观察到小木条复燃则集满(3)(4)长颈漏斗末端没有伸入液面以下形成液封(5)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解析】【小问 1 详解】装置 B 有酒精灯加热,且试管口有一团棉花,则适合用于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制氧气,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与氧气,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
39、nO2+O2;【小问 2 详解】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用 E 装置收集氧气时气体从进入,氧气具有助燃性,则验证氧气收集满的方法为将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在导气管处,若观察到小木条复燃则集满;【小问 3 详解】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则 F 装置能够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水蒸气,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用 E 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时气体从进入,则装置管口连接顺序为:;【小问 4 详解】C 装置中长颈漏斗末端没有伸入液面以下形成液封,产生的气体会从长颈漏斗逸出;【小问 5 详解】A 装置中可以通过控制分液漏斗的活塞来控制加入液体的速率,进而控制反应发生的速率。15.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大理石和盐酸制取 CO2,将产生的气体通
40、入到澄清石灰水中,未见浑浊现象。为查明原因,请你参与小组探究并完成相关任务。【提出问题】澄清石灰水未变浑浊的原因是什么【假设猜想】猜想一:石灰水变质猜想二:制得气体中无 CO2猜想三:CO2中混有 HCl 气体【实验探究】为探究猜想是否成立,小组同学取原实验药品设计如下实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石灰水变浑浊b 试管溶液变浑浊实验结论_猜想二不成立【验证实验】为验证猜想三是否成立,小组又进行如下实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试管内产生白色沉淀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实验结论_猜想三成立【问题解释】实验 I 中石灰水变浑浊的原因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评价反思】组内有成员提出,为验证猜想三是否成立,无需做实验,紫色石
41、蕊溶液变红,无法证明确实有 HC1 的存在,你的解释是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实验改进】查明原因后,小组成员对原实验设计进行了改进并重新操作,现象明显。他们改进的措施是_。【答案】.石灰水没有变质.气体中含有 HCl.CO2+Ca(OH)2=CaCO3+H2O.CO2+H2O=H2CO3.实验 II 中的水换成足量的滴有硝酸的硝酸银溶液,将混合气体先通过滴有硝酸的硝酸银溶液后再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观察到硝酸银溶液和澄清石灰水都变浑浊,证明混合气体中有 CO2、HCl【解析】【详解】实验探究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吹气进入澄清石灰水中,若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澄清石灰水没有变质;验证实
42、验HCl 能与 AgNO3反应生成 AgCl 沉淀,且氯化银沉淀不溶于稀硝酸;若将制得气体通入滴有硝酸的硝酸银溶液中,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证明制得的气体中含有 HCl;问题解释实验 I 中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澄清的石灰水中的溶质为氢氧化钙,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与水,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评价反思HCl 溶于水形成盐酸呈酸性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O2+H2O=H2CO3,碳酸呈酸性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实验中紫色石蕊变红无法证明是气体中含有 HCl;实验改进澄清的石灰
43、水能验证CO2,HCl能与AgNO3反应产生氯化银沉淀,则为了验证制得的气体中含有HCl与CO2,可设计实验:将混合气体先通过足量的滴有硝酸的硝酸银溶液后再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观察到硝酸银溶液和澄清石灰水都变浑浊,证明混合气体中有 CO2、HCl。四、计算题(本大题共四、计算题(本大题共 1 小题,共小题,共 5 分)分)16.农业生产中常用 15%20%的 NaCl 溶液来选种。(1)要配制 300kg16%的 NaCl 溶液,计算需要 NaCl 的质量。(2)选种液使用一段时间后,溶液质量会减少,浓度会变化。农技员量取 90g 使用后的选种液,加入稍过量的 AgNO3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干燥沉淀 28.7g。通过计算,说明该选种液是否仍然符合选种要求。【答案】(1)解:NaCl 的质量=300kg16%=48kg(2)设溶液中 NaCl 的质量为 x33NaCl+AgNO=NaNO+AgCl58.5143.528.7gx58.5=143.528.7gxx=11.7gNaCl 的溶质质量分数=11.7g100%=13%90g,则该选种液不符合要求;答: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 48kg;一段时间后该选种液不符合要求。【解析】【小问 1 详解】见答案;【小问 2 详解】见答案。【点睛】溶质质量分数=100%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