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国哲学简史-读书笔记 .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年中国哲学简史-读书笔记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中国哲学简史-读书笔记 .pdf(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国哲学简史读书笔记书目:中国哲学简史作者:冯友兰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 摘录范围: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七章、第十三章、第十五章。第一部分:第一张、第二章、第三章在这一部分冯友兰先生就中国哲学的常识做了简单介绍,为接下来章节的讲解做了铺垫,具体如下:第一章 中国哲学精神哲学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通过这一节我们可以总结出冯友兰的两个定义:1.对哲学的定义:哲学是对于人生有系统的反思的思想。反思的对象是人生。人生论、知识论、宇宙论都是反思的思想的产物。哲学家必须对于人生反思的思想,然后有系统的表达出来。2.对宗教的定义:每种宗教都是一种哲学加上一种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就是迷信、教
2、条、仪式和组织。在这里,冯友兰对哲学和宗教做出了明确的区分。宗教等于哲学加上层建筑,因此道家是哲学派别,而道教是一种宗教;佛学是一种哲学,而佛教是宗教。同时他也在文中指出,中国人不关心宗教观念和活动,关心的是哲学。中国传统哲学的功用,不在于增加积极的知识,而在于提升心灵的境界。哲学提供了一条比宗教更直接的获得更高价值的途径。中国哲学的问题和精神中国哲学家认为一个人是人所能达到的最高成就是成为圣人。而成为圣人,是否就要脱离社会,甚至否定“生”呢?冯友兰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既总结了中国古代各哲学流派的观点,又参照了西方哲学理论。他说中国哲学的圣人是既入世又出世的,是“内圣外王”。圣人的内心达到了人与宇
3、宙统一的境界,有最高的精神成就。在外在行动上,圣人可以处理日常人伦事务,因此哲学与政治思想相联系。(如柏拉图的理想国既是哲学又是政治思想。)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冯友兰注意到了中国哲学的独特表达方式:暗示。在这里冯友兰指出西方的哲学有着严密的推理过程,而中国哲学的著作则是模糊而富于暗示性的。因为暗示,所以它可以无穷无尽。这也是中国诗歌、绘画等一切中国艺术的理想。语言障碍此书是冯友兰先生于宾夕法尼亚大学的讲稿,语言障碍也是对于西方学生而言的。然而随着全民文学修养的下降,现代人在读传统哲学经典时同样有“语言障碍”,这恐怕是冯友兰先生始料未及的。第二章 中国哲学的背景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4、;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这是冯友兰在本章中引用的一句话,透过这句话来观察中国与希腊的话,可以看到大陆与海洋的不同。同时也是其所引起的经济、文化、社会制度的不同。这使得中国哲学犹如仁者,广阔的土地让中国人“上农”,所以中国哲学强调顺应自然,提倡过犹不及。在中国,出世之学和入世之学有着完美的统一,苏轼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也因为如此,中国的哲学通常从直觉入手,富于暗示性。这是中国哲学与西方迥异的方法论。第三章 各家的起源对于各家起源的探索,冯先生提到的第一个人是司马谈。司马谈首次将各哲学流派分为六家,虽然不尽科学,但却有首创之功。刘歆进一步分为十家,并试图系统上追溯各家的历史起源
5、。后来的学者则对刘歆的理论进行了开掘和补充。各家的起源是随着社会政治的变化而引起的,具体来说;儒家者流盖出于文士。墨家者流盖出于武士。道家者流盖出于隐士。名家者流盖出于辩士。文档编码:CT5S9U3O7D8 HT1L6F6T10P1 ZK10F9A4X1N10文档编码:CT5S9U3O7D8 HT1L6F6T10P1 ZK10F9A4X1N10文档编码:CT5S9U3O7D8 HT1L6F6T10P1 ZK10F9A4X1N10文档编码:CT5S9U3O7D8 HT1L6F6T10P1 ZK10F9A4X1N10文档编码:CT5S9U3O7D8 HT1L6F6T10P1 ZK10F9A4X1N
6、10文档编码:CT5S9U3O7D8 HT1L6F6T10P1 ZK10F9A4X1N10文档编码:CT5S9U3O7D8 HT1L6F6T10P1 ZK10F9A4X1N10文档编码:CT5S9U3O7D8 HT1L6F6T10P1 ZK10F9A4X1N10文档编码:CT5S9U3O7D8 HT1L6F6T10P1 ZK10F9A4X1N10文档编码:CT5S9U3O7D8 HT1L6F6T10P1 ZK10F9A4X1N10文档编码:CT5S9U3O7D8 HT1L6F6T10P1 ZK10F9A4X1N10文档编码:CT5S9U3O7D8 HT1L6F6T10P1 ZK10F9A4X1
7、N10文档编码:CT5S9U3O7D8 HT1L6F6T10P1 ZK10F9A4X1N10文档编码:CT5S9U3O7D8 HT1L6F6T10P1 ZK10F9A4X1N10文档编码:CT5S9U3O7D8 HT1L6F6T10P1 ZK10F9A4X1N10文档编码:CT5S9U3O7D8 HT1L6F6T10P1 ZK10F9A4X1N10文档编码:CT5S9U3O7D8 HT1L6F6T10P1 ZK10F9A4X1N10文档编码:CT5S9U3O7D8 HT1L6F6T10P1 ZK10F9A4X1N10文档编码:CT5S9U3O7D8 HT1L6F6T10P1 ZK10F9A4X
8、1N10文档编码:CT5S9U3O7D8 HT1L6F6T10P1 ZK10F9A4X1N10文档编码:CT5S9U3O7D8 HT1L6F6T10P1 ZK10F9A4X1N10文档编码:CT5S9U3O7D8 HT1L6F6T10P1 ZK10F9A4X1N10文档编码:CT5S9U3O7D8 HT1L6F6T10P1 ZK10F9A4X1N10文档编码:CT5S9U3O7D8 HT1L6F6T10P1 ZK10F9A4X1N10文档编码:CT5S9U3O7D8 HT1L6F6T10P1 ZK10F9A4X1N10文档编码:CT5S9U3O7D8 HT1L6F6T10P1 ZK10F9A4
9、X1N10文档编码:CT5S9U3O7D8 HT1L6F6T10P1 ZK10F9A4X1N10文档编码:CT5S9U3O7D8 HT1L6F6T10P1 ZK10F9A4X1N10文档编码:CT5S9U3O7D8 HT1L6F6T10P1 ZK10F9A4X1N10文档编码:CT5S9U3O7D8 HT1L6F6T10P1 ZK10F9A4X1N10文档编码:CT5S9U3O7D8 HT1L6F6T10P1 ZK10F9A4X1N10文档编码:CT5S9U3O7D8 HT1L6F6T10P1 ZK10F9A4X1N10文档编码:CT5S9U3O7D8 HT1L6F6T10P1 ZK10F9A
10、4X1N10文档编码:CT5S9U3O7D8 HT1L6F6T10P1 ZK10F9A4X1N10文档编码:CT5S9U3O7D8 HT1L6F6T10P1 ZK10F9A4X1N10文档编码:CT5S9U3O7D8 HT1L6F6T10P1 ZK10F9A4X1N10文档编码:CT5S9U3O7D8 HT1L6F6T10P1 ZK10F9A4X1N10文档编码:CT5S9U3O7D8 HT1L6F6T10P1 ZK10F9A4X1N10文档编码:CT5S9U3O7D8 HT1L6F6T10P1 ZK10F9A4X1N10文档编码:CT5S9U3O7D8 HT1L6F6T10P1 ZK10F9
11、A4X1N10文档编码:CT5S9U3O7D8 HT1L6F6T10P1 ZK10F9A4X1N10文档编码:CT5S9U3O7D8 HT1L6F6T10P1 ZK10F9A4X1N10文档编码:CT5S9U3O7D8 HT1L6F6T10P1 ZK10F9A4X1N10文档编码:CT5S9U3O7D8 HT1L6F6T10P1 ZK10F9A4X1N10文档编码:CT5S9U3O7D8 HT1L6F6T10P1 ZK10F9A4X1N10文档编码:CT5S9U3O7D8 HT1L6F6T10P1 ZK10F9A4X1N10文档编码:CT5S9U3O7D8 HT1L6F6T10P1 ZK10F
12、9A4X1N10文档编码:CT5S9U3O7D8 HT1L6F6T10P1 ZK10F9A4X1N10阴阳家者流盖出于方士。法家者流盖出于法述之士。第二部分:第四章、第七章、第十三章、第十五章在第一章中冯友兰先生指出中国的哲学富有暗示性。儒家是中华精神之源,孔子是儒家之源,孟子、荀子则进一步丰富了他的学说。之后的文人学士虽然围绕着孔孟之道多有阐释,但是都是其本人所悟出的孔孟之道所暗示的学说的一部分,并非全部思想内涵。更何况后世学者出于政治目的作出了一系列的增删改造。因此研究儒家学说,当先研究孔子、孟子、荀子,才不至于舍本逐末。第四章 孔子:第一位教师孔子是儒家的创始人,对于孔子的理论,冯友兰总
13、结为“正名”、“仁义”、“忠恕”、“知命”。孔子的“正名”是出于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的需要。如孔子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些社会关系中,每个名都有相对应的义务和责任,负有这些名的人都必须履行他的责任和义务。这是其“正名”的含义。“仁义”是孔子关于人的德行的回答。“仁”不光是指某一特殊的德性,而且指的是一切德性的总和。“义”则是指社会中的每一个人出于道德的考虑做的事。这个词与“利”相对。“忠恕之道”是以本人自身为尺度,来调节自身的行为。具体来说就是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此之为“恕”;“己之所欲,亦施于人”,此之为“忠”。因此“忠恕之道”就是仁道。“知命”就是一心一意去做我们应该
14、做的事情,不计成败。儒家讲“无所为而为”,依照儒家看来,每个人都有他应该做的事,他做这些事情都是“无所为”,因为做这些事的价值在于做的本身,而不是外在的做的结果。孔子说过:“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冯友兰解释说孔子十五岁开始学习,四十而不惑,知识增加到了一定的水平,已是成为知者。而到了五十、六十孔子认识到了天命并顺应天命,完成了从道德价值到超道德价值的超越。这是孔子精神修养的发展过程,这也代表着圣人发展的最高阶段。文档编码:CT5S9U3O7D8 HT1L6F6T10P1 ZK10F9A4X1N10文档编码:CT5S9U3O7
15、D8 HT1L6F6T10P1 ZK10F9A4X1N10文档编码:CT5S9U3O7D8 HT1L6F6T10P1 ZK10F9A4X1N10文档编码:CT5S9U3O7D8 HT1L6F6T10P1 ZK10F9A4X1N10文档编码:CT5S9U3O7D8 HT1L6F6T10P1 ZK10F9A4X1N10文档编码:CT5S9U3O7D8 HT1L6F6T10P1 ZK10F9A4X1N10文档编码:CT5S9U3O7D8 HT1L6F6T10P1 ZK10F9A4X1N10文档编码:CT5S9U3O7D8 HT1L6F6T10P1 ZK10F9A4X1N10文档编码:CT5S9U3O
16、7D8 HT1L6F6T10P1 ZK10F9A4X1N10文档编码:CT5S9U3O7D8 HT1L6F6T10P1 ZK10F9A4X1N10文档编码:CT5S9U3O7D8 HT1L6F6T10P1 ZK10F9A4X1N10文档编码:CT5S9U3O7D8 HT1L6F6T10P1 ZK10F9A4X1N10文档编码:CT5S9U3O7D8 HT1L6F6T10P1 ZK10F9A4X1N10文档编码:CT5S9U3O7D8 HT1L6F6T10P1 ZK10F9A4X1N10文档编码:CT5S9U3O7D8 HT1L6F6T10P1 ZK10F9A4X1N10文档编码:CT5S9U3
17、O7D8 HT1L6F6T10P1 ZK10F9A4X1N10文档编码:CT5S9U3O7D8 HT1L6F6T10P1 ZK10F9A4X1N10文档编码:CT5S9U3O7D8 HT1L6F6T10P1 ZK10F9A4X1N10文档编码:CT5S9U3O7D8 HT1L6F6T10P1 ZK10F9A4X1N10文档编码:CT5S9U3O7D8 HT1L6F6T10P1 ZK10F9A4X1N10文档编码:CT5S9U3O7D8 HT1L6F6T10P1 ZK10F9A4X1N10文档编码:CT5S9U3O7D8 HT1L6F6T10P1 ZK10F9A4X1N10文档编码:CT5S9U
18、3O7D8 HT1L6F6T10P1 ZK10F9A4X1N10文档编码:CT5S9U3O7D8 HT1L6F6T10P1 ZK10F9A4X1N10文档编码:CT5S9U3O7D8 HT1L6F6T10P1 ZK10F9A4X1N10文档编码:CT5S9U3O7D8 HT1L6F6T10P1 ZK10F9A4X1N10文档编码:CT5S9U3O7D8 HT1L6F6T10P1 ZK10F9A4X1N10文档编码:CT5S9U3O7D8 HT1L6F6T10P1 ZK10F9A4X1N10文档编码:CT5S9U3O7D8 HT1L6F6T10P1 ZK10F9A4X1N10文档编码:CT5S9
19、U3O7D8 HT1L6F6T10P1 ZK10F9A4X1N10文档编码:CT5S9U3O7D8 HT1L6F6T10P1 ZK10F9A4X1N10文档编码:CT5S9U3O7D8 HT1L6F6T10P1 ZK10F9A4X1N10文档编码:CT5S9U3O7D8 HT1L6F6T10P1 ZK10F9A4X1N10文档编码:CT5S9U3O7D8 HT1L6F6T10P1 ZK10F9A4X1N10文档编码:CT5S9U3O7D8 HT1L6F6T10P1 ZK10F9A4X1N10文档编码:CT5S9U3O7D8 HT1L6F6T10P1 ZK10F9A4X1N10文档编码:CT5S
20、9U3O7D8 HT1L6F6T10P1 ZK10F9A4X1N10文档编码:CT5S9U3O7D8 HT1L6F6T10P1 ZK10F9A4X1N10文档编码:CT5S9U3O7D8 HT1L6F6T10P1 ZK10F9A4X1N10文档编码:CT5S9U3O7D8 HT1L6F6T10P1 ZK10F9A4X1N10文档编码:CT5S9U3O7D8 HT1L6F6T10P1 ZK10F9A4X1N10文档编码:CT5S9U3O7D8 HT1L6F6T10P1 ZK10F9A4X1N10文档编码:CT5S9U3O7D8 HT1L6F6T10P1 ZK10F9A4X1N10文档编码:CT5
21、S9U3O7D8 HT1L6F6T10P1 ZK10F9A4X1N10文档编码:CT5S9U3O7D8 HT1L6F6T10P1 ZK10F9A4X1N10文档编码:CT5S9U3O7D8 HT1L6F6T10P1 ZK10F9A4X1N10文档编码:CT5S9U3O7D8 HT1L6F6T10P1 ZK10F9A4X1N10文档编码:CT5S9U3O7D8 HT1L6F6T10P1 ZK10F9A4X1N10第七章 儒家的理想主义派:孟子孟子与现实主义的荀子相对,是儒家的理想主义者。孔子讲仁,但并没有解释为什么要实行仁。孟子试图回答这个问题,并在回答的过程中建立了人性本善的学说。冯友兰进一步
22、解释说,孟子的性善论意思并不是说每个人一生下来就是圣人。孟子认为人性内除了善还有其他成分,这些成分若不加控制就会通向恶。他还举例”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来佐证。而人为什么会向善,孟子解释说这就是人与禽兽的区别。儒家认为国家和社会起源于人伦。孟子主张只有在国家和社会中才能充分发展这些人伦。国家是一个道德的组织,国家元首必须是道德的领袖,即“内圣外王”。君若没有道德,人民就有权来推翻他。君若有道德,他实行的治道就是王道,这与霸道相对的。实行王道要有经济基础,即实行井田制;要有教育基础“谨庠序之教伸之以孝悌之意”。圣王也要有他的“恻隐之心”,要爱人、忠恕。冯友兰指出孟子的观点比孔子更进一步。孔子的忠恕之
23、道还只限于个人,孟子则将其推广到治国的政治方面。在“内圣”上,孟子进一步指出就是“恻隐之心”。而恻隐之心是人天生所有,即人性善,是上天所给予的,所以知道了性也就知道了天。同时,冯友兰还指出了孟子学说中的神秘主义成分。孟子这一派认为宇宙的实质是道德的宇宙,人的道德原则就是宇宙的不变法则。人的道德最高标准是与宇宙融为一体。融为一体的方法就是行仁,将自己的自我私欲减少,到减无可减时,就达到了这个标准。而怎样达到这一标准,孟子给出了自己的修养方法:养浩然之气。第十三章儒家的现实主义派:荀子有人提出孟子代表了儒家的左翼,荀子代表了儒家的右翼。冯友兰则指出这一问题不能简单地概括。孟子强调个人自由,却又重视
24、超道德的价值;荀子强调社会控制,但又发挥了自然主义。他们都是有左有右的。而可以肯定的是,荀子的很多思想是孟子的对立面,如他的性恶论。他认为人虽然本是恶的,但人有“智”,智可以使人向善。这就必须回答一个道德的起源的问题。荀子认为,人一定要生活在社会组织文档编码:CT5S9U3O7D8 HT1L6F6T10P1 ZK10F9A4X1N10文档编码:CT5S9U3O7D8 HT1L6F6T10P1 ZK10F9A4X1N10文档编码:CT5S9U3O7D8 HT1L6F6T10P1 ZK10F9A4X1N10文档编码:CT5S9U3O7D8 HT1L6F6T10P1 ZK10F9A4X1N10文档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中国哲学简史-读书笔记 2022 年中 哲学 简史 读书笔记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