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docx(4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第一章 机械运动1.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一、长度( L)1、长度单位:米( m)常见长度单位: km、m、dm、cm、mm、um、nm 常用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2、测量工具:刻度尺、皮尺、卷尺、螺旋测微计、游标卡尺等等;在实际的测量中 , 并不是分度尺越小越好 , 测量时应先依据实际情形确定需要达 到的程度 , 再挑选满意测量要求 的刻度尺;二、正确使用刻度尺 1、会认:单位、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2、会放:刻度尺要放正 ; 有刻度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与所测长度平行,不能 倾斜;3、会看: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尺尺面垂直;4、会读:读数时,要
2、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 5、会记:记录的测量结果应由精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数字:精确值 +估量 值(有且只有一位);单位 : 由分度值打算;三、误差 1、误差 : 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 误差的来源 : 测量工具、测量方法、测量者)留意:误差是客观存在的,不行防止的,不行能排除 2、留意 : 误差不是错误 , 错误应当防止 . 误差总是存在 , 不行防止的 . , 只能尽量的减小;减小误差的方法 :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取使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 量方法 , 校准测量工具 五、测量长度的特别方法 1、测多算少法(累积法)2、相互协作法(适于测圆、圆柱体的直径和圆锥体的高)3、化曲为
3、直法(替代法)五、时间的测量 1. 时间的单位(1)基本单位是秒,符号是 s ;1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23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2)常用的时间单位仍有:小时 h ,分 min ;2. 时间的测量工具:钟表和停表 1.2 运动的描述 秒表 ;一、机械运动 1、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运动是肯定的;2、定义:物体位置的变化 3、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以课本、桌子、粉笔盒为例)4、总结:描述物体是运动仍是静止的,要看是以哪个物体做标准;二、参照物 1、定义:判定物体的运动仍是静止,总要选取某一物体作为标准,这个作为标 准的物体叫
4、参照物;2、关于参照物我们应留意:a. 要描述物体的运动必需第一挑选参照物;b. 参照物可以任意挑选;c. 对同一物体,参照物不同,运动状态可以不同;d. 一般挑选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照物;3、判定物体运动和静止的步骤 a、确定争论对象 b、选参照物 c、看争论对象相对于参照物有无位置转变;4、总结:物体是运动仍是静止,取决于挑选的参照物;所以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四、判定参照物 1、确定争论对象 2、看争论对象运动仍是静止 3、运动:看争论对象相对于谁有位置转变静止:看争论对象相对于谁无位置转变1.3 运动的快慢一、速度 1、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5、2、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也就是路程与时间的比值)3、公式:速度 =路程/ 时间( V=S/t )2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23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路程 S 米( m)千米( km)时间 t 秒(s)小时( h)速度 v 米 / 秒( m/s 千米 / 时( km/h)4、单位:国际单位:米 / 秒m/s ;交通运输中常用单位:千米 / 时(km/h)5、换算: 1m/s =3.6km/h 1km/h =1/3.6 m/s 二、匀速直线运动 1、定义: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2、速度转变的运
6、动叫变速运动;3、变速运动中,用公式v=s/t求平均速度;4、速度表和限速标志;5、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 而是总路程除以总时间;不能用V=(V1+V2)/2来运算;等距离: V=2v1v2/v1+v2 等时间 V=v1+v2 /2 三、“ 频闪摄影”“ 频闪摄影” 是争论物体运动经常用的一种试验方法;摄影在暗室中进行, 闪光灯每隔肯定的时间闪亮一次,底片就记录下这时物体的位置;1.4 测量平均速度 一、试验目的:练习使用刻度尺和秒表测量变速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二、试验原理: V=S/t 三、提问: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变化情形是怎样的?四、试验器材:小车、斜面、金属挡板、停表、刻度尺 五、
7、试验步骤:见书 六、设计表格(略)七、进行试验 八、填写数据并运算平均速度 九、结论:说明小车沿斜面下滑运动越来越快;其次章 声现象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3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23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称为声源 你能列举一些发声的例子吗?二、声音是如何传播的呢?试验 : 玻璃罩中放一个小电铃 , 接通电源 , 我们听铃声 ; 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 空气抽走 , 我们再听铃声有什么变化 . 试验说明 : 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 但不能在真空中
8、传播;你能否找到声音在其它介质中传播的例子?感受 : a. 制作土电话; b. 在水中敲击,能否听到声音;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介质可以是气体、液体和固体;真空中不能传声;2、声音是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的,所以把它叫做声波;四、声音的传播速度1、声速:声音传播的快慢叫声速;340m/s;2、声速与介质种类及温度有关;15 0C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一些介质中的声速;五、回声 1、回声:声音遇到障碍物又返回来的一种现象;2、回声到达耳朵比原声晚 障碍物至少和声源相距多少0.1s 以上,人耳才能把回声和原声分开; 试着算一算,m,回声和原声才可以区分开?3、回声定位(声呐、海豚、蝙蝠等
9、)4、如回声与原声相隔小于0.1S,我们就只能听到一个声音,但回声起到了加大原声的作用;(如室内讲话声音更洪亮)六、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1、听到声音应具备的条件: (1)要有声源;(2)要有传声介质( 3)人耳能感受 声音;2、人们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 外界的声音外耳道 (通过空气等介质传播) 鼓膜振动听小骨等组织听觉 神经传递信号大脑产生听觉 3、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科学中把声音的这种传 导方式叫做骨传导;2.2 声音的特性一、音调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 ; 探究 : 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试验一)如图 2.2-1 2、音调高低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 频率越低 ,
10、音调越低 ;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快慢;频率每秒钟振动的次数,单位为赫兹 Hz ;3、超声波、次声波频率高于 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在 20Hz-20000Hz的声音就叫声波 , 是人耳可以听到的声音;二、响度 1、响度:声音的强弱4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23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探究 : 影响响度大小的因素(试验二)如图 2.2-3 2、响度与发声体振动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响度仍与到声源的距离有关, 距离越大 , 响度越小;仍与声音分
11、散的范畴有关 , 越分散 , 响度越小;三、音色 1、即声音的特色;2、由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等方面引起的,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同;四、其它问题 1、不同乐器发声的波形图不同;2、比较同一发声体音调不同和响度不同的波形;2.3 声的利用 一、声能传递信息;1、雷声预示大雨; 2、海豚利用超声波环境;3、医生通过听诊器诊断疾病;4 医生通过听诊器诊断疾病; 5、中医诊病通过“ 望、闻、问、切” 中的“ 闻” ;6、回声定位:蝙蝠、声呐、B超、倒车雷达 二、声波能传递能量 1、超声波清洗机;(利用超声波在液体中引起的猛烈振动)2、超声波碎石机 3、超声波洗牙 4、次声波武器 2.4 噪声的危害和掌
12、握一、噪声的来源1、噪声的含义:(1)从物理角度来说:发声体做无规章振动时发出的声音;(2)从环境爱护的角度来说:凡是阻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2、噪声的来源:交通运输噪声、工业噪声、施工噪声、社会生活噪声二、噪声的等级和危害1、噪声的等级的划分用分贝(dB)值表示,它实质上是指响度的大小;2、噪声的危害 : ( 1 )心理效应;(2)生理效应;(3)物理效应 3、四大污染:废气、废水、废渣、噪声 三、掌握噪声的方法:1、防止噪声的产生(消声器)3、防止进入耳朵(耳塞)2、阻断噪声的传播(隔音板)我们应从发声处、声音传播过程、人耳处寻求减弱噪声的
13、途径;5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23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3.1 温度第三章物态变化一、温度计 1、种类:按用途分:试验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 按液体分: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煤油温度计等 2、原理:依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3、试验用温度计的结构 二、摄氏温度1、规定:把纯洁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 时的温度规定为 100;0,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0和 100之间分成 100 等份 , 每一等份叫做 1 摄氏度,记作 1 ;2、自然界的一些温度;三、温度计的使用 1、量程:温度计所能测量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的温度
14、范畴;分度值:每一小 格代表的温度值;2、想想议议:假如所测的温度过高,超出了温度计所能测量的最高温度,会出 会显现 现什么后果 . 假如所测的温度过低, 低于了温度计所能测量的最低温度,什么后果 . 3、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P49的 1-3 点 三看:量程、分度值、零刻度 一不:玻璃泡不能遇到容器底或容器壁;四要: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物质;要等示数稳固后再读数; 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物质中;视线要与液柱上表面相平;四、体温计 1、构造:有缩口 2、使用体温计前要往下用力甩几下;读数时可以离开被测物体;3、体温计的外形是三棱体,其作用相当于放大透镜,使我们能看到里面很细的 水银柱正立放大
15、的虚像,以便于读数;五、三种温度计的不同点项目试验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测量范畴分度值用途构造6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23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玻璃泡内的液体3.2 熔化和凝固一、几个概念:1、物态变化:物质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过程叫物态变化;2、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如:冰变成水;3、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如:水结成冰;全部物质都存在三种状态: 固态、液态和气态; 物质以什么样的状态存在与物体的温度有关;二、探究固体熔化时的条件1、观看海波的熔化与凝固试验;结论:晶体熔化特点:连续吸取热量
16、,温度保持不变;2、熟悉晶体熔化或凝固曲线 3、晶体熔化条件: a、温度达到熔点; b、连续吸热;晶体凝固条件: a、温度达到凝固点; b、连续放热;4、观看松香熔化及凝固试验 结论:非晶体熔化特点:连续吸取热量,温度连续上升;5、熟悉晶体熔化或凝固曲线;三、晶体与非晶体 1、物体在熔化时有固定的熔化温度,这类物体叫晶体;如: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萘、明矾,它们都有规章的结构;2、物体在熔化时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这类物体叫非晶体;如松香、玻璃、蜂 蜡、沥青、橡胶,它们没有规章的结构;3、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温度相同;4、几种晶体的熔点;5、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凝固)时的比较 6、晶体
17、和非晶体的熔化特点:A、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都要从外界吸热,晶体和非晶体凝固时都要向外放热;B、晶体熔化的过程中(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 与凝固时的温度相同) ,即有肯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肯定的熔化温度(非晶体 没有熔点);C、晶体从开头熔化到完全熔化处于固液共存的状态,非晶体熔化时先变软再变 稀,不存在固液共存的状态;7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23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3.3 汽化和液化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 (包括沸腾与蒸发)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一、汽化(一)、沸腾1 概念:在肯
18、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猛烈的汽化现象;2、水的沸腾试验:提出问题:、水在沸腾时有什么特点?、水沸腾后如 果连续加热,是不是温度会越来越高?设计试验:用酒精灯给水加热至沸腾;当水温接近 90时,每隔 1min 记录一次温度;仿照晶体的熔化曲线在左图上作 出水沸腾时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进行试验:填表并绘图;分析和论证 试验现象总结:沸腾前气泡较小,沸腾时气泡变大;沸腾前声音较大,沸腾时声音变小; 沸腾前温度上升, 连续加热,达到肯定温度沸腾, 且温度保持不变; 停止加热,不再沸腾;试验结论:各种液体沸腾时都有确定的温度, 这个温度叫做沸点; 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连续吸热;不同液体的
19、沸点不同;3、几种液体的沸点(二)、蒸发 1、在任何温度下只在液体的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越高,蒸发越快;液体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液体表面空气流淌越快,蒸发越快;8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23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3. 蒸发致冷:液体在蒸发过程中吸热,致使液体和它依附的物体温度下降 二、液化 1、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2、液化的两种方式:降低温度;压缩气体体积 气体液化后体积缩小,便于储存和运输;3 常见液化现象:雾、露、镜片模糊了、玻璃出“ 出汗”冒“ 冷气” 和“ 热气” 现象
20、;全部的白雾都是小水珠,现象都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如水蒸气烫伤比开水烫伤更严峻;氟利昂液化放热,汽 3、化吸热;3.4 升华与凝华一、升华和凝华概念1、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 , 升华需要吸热;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 , 凝华需要放热;二、你知道生活中仍有哪些升华和凝华现象吗?1、升华例子:箱子里的樟脑丸变小了冬天冰冻的湿衣服也能晾干钨丝变细了干冰升华碘升华2、凝华例子:窗花显现在玻璃窗的内侧冰棍外表有” 白粉”霜灯泡变黑三、总结:六个三 1. 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2. 三个吸热过程:熔化,汽化,升华 3. 三个放热过程:凝固,液化,凝华 4. 三个特别(温度)点: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年人教版八 年级 物理 上册 知识点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