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近三年高考.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年近三年高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近三年高考.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近三年高考 0709 全国卷 四川卷中的 “ 一动一静正碰 ” 模型高中物理的动量一章,在力学板块中占据相当重要的位置,由于它供应了一种典型的物理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其中碰撞问题是一种常规的,重要的表现形式,而“一动一静正碰 ”模型又是其中一种特殊的,简洁的表现,因而在 0709 三年全国卷和四川卷高考中频频显现,因此这种 一“ 一动一静正碰 ” 模型“一动一静正碰 ”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1设水平面内有两个物体,质量分别为 m1 和 m2,m1 以速度 v1去和静止的 m2 发生正碰,碰后 m1 速度 v1 ,m2 速度 v2 ,由于碰撞时
2、间短,相互作用内力大,一般远大于外力,故系统动量守恒有 m1v1= m1v1 + m2v2 假设碰撞无能量缺失,为弹性正碰,有1m 1 v 1 2 1m 1 v 1 2 1m 2 v 2 2 2 2 2由得 v 1 m 1 m 2 v 1 m 1 m 2v 2 2 m 1 v 1 m 1 m 22争论:假设 m1m2,有 v1 =v1 v2=2v1 即碰后 m1 的速度几乎不变, m2以 m1碰前两倍速度同向运动;假设 m1m2,有 v1 0 v20即碰后 m1 和 m2均沿 v1 方向同向运动且 v1 v2假设 m1=m2,有 v1 =0 v2=v1即碰后 m1静止, m2获得 m1的速度,
3、此为 “速度互换 ”;假设 m1m2,有 v1 0即碰后 m1反弹, m2沿 v1方向运动假设 m1m2,有 v1 =-v v2=0即碰后 m1以碰前速度反弹, m2 几乎不动;二“ 一动一静 ” 模型在近三年高考全国卷和四川卷中的考查107 全国 I 卷 22 题 2试验题2207 全国试验题:2碰撞的复原系数的定义为 e | 2 1 |, 其中 10和| 20 10 |物体的速度,1和 2 分别是碰撞后两物体的速度;弹性碰撞的复原系数20分别是碰撞前两 e=1, 非弹性碰撞的 e1;某同学借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试验装置 1 如下图 验证弹性碰撞的复原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
4、第 1 页,共 8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系数是否为 1,试验中使用半径相等的钢质小球1 和 2 它们之间的碰撞可近似视为弹性碰撞,且小球 1 的质量大小于小球 2 的质量;试验步骤如下:安装好试验装置,做好测量前的预备,并登记重垂线所指的位置 O;第一步,不放小球 2,让小球 1 从斜槽上 A 点由静止滚下,并落在地面上;重复多次,用完可能小的圆把小球的全部落点圈在里面,其圆心就是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其次步,把小球2 放在斜槽前端边缘处的C 点,让小球 1 从 A 点由静止滚下,使它们碰撞;重复多次,并使用与第一步同样的方法分别标出碰撞后两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第
5、三步,用刻度尺分别测量三个落地点的平均位置离O 点的距离,即线段OM,OP,ON 的长度;上述试验中,P 点是 的平均位置,M 点是 的平均位置,N 点是 的平均位置,请写出本试验的原理写出用测量量表示的复原系数的表达式三个落地点距 O 点的距离OM,OP,ON 与试验所用的小球质量是否有关?解 P 点是在试验的第一步中小球 1 落点的平均位置M 点是小球 1 与小球 2 碰撞后小球 1 落点的平均位置N 点是小球 2 落点的平均位置原理小球从槽口 C 飞出后作平抛运动的时间相同,设为 t,就有OP v 10 tOM v 1 tON v 2 t小球 2 碰撞前静止,v 20 02 名师归纳总结
6、 - - - - - - -第 2 页,共 8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ev 2v 1ONOMONOMv 10v 20OP0OPOP 与小球的质量无关, OM 和 ON 与小球的质量有关;析 此题借助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试验装置,用球1 和球 2 一动一静碰撞后的平抛水平位移来表达一个新概念、一复原系数,考查同学对该碰撞模型的懂得和应用才能;207 年全国 I 卷 24 题 运算题 2418 分07 全国如下图 ,质量为 m 的由绝缘材料制成的球与质量为 M = 19m 的金属球并排悬挂;现将绝缘球拉至与竖直 方向成 = 60的位置自由释放 ,下摆后在最低点处与 金属
7、球发生弹性碰撞;在平稳位置邻近存在垂直于纸 面的磁场;已知由于磁场的阻尼作用,金属球将于再 次碰撞前停在最低点处;求经过几次碰撞后绝缘球偏离竖直方向的最大角度将小于45;v n解 设在第 n 次碰撞前绝缘球的速度为nv1,碰撞后绝缘球、金属球的速度分别为和Vn,由于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碰撞前后动能相等,设速度向左为正,就mv n1MVnmv n1mv211MV21mv2nnn222由、两式及 M=19m 解得vn9v n110Vn1vn110第 n 次碰撞后绝缘球的动能为E01mv2 n0 .81 nE02E0 为第 1 次碰撞前的动能,即初始能量绝缘球在060与45处的势能之比为Emgl1c
8、os0. 586E0mgl1cos0式中 l 为摆长;依据式,经 n 次碰撞后En0 . 81 nE 03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8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易算出 0 . 81 2.0656 ,.0 81 20 . 531,因此,经过 3 次碰撞后将小于 45;析 此题是典型的 “一动一静正碰 ”模型,把该模型设计在磁场的阻压作用下,综合功能和能量缺失,运算多次碰撞规律;308 全国 I 卷 24 题 运算题24.18 分图中滑块和小球的质量均为m,滑块可在水平放置的光滑固定导轨上自由滑动,小球与滑块上的悬点 O 由一不行伸长的轻
9、绳相连,轻绳长为 l1 开头时,轻绳处于水平拉直状态,小球和滑块均静止;现将小球由静止释放,当小球到达最低点时,滑块刚好被一外表涂有粘住物质的固定挡板粘住,在极短的时间内速度减为零,小球连续向左摇摆,当轻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60时小球到达最高点;求1从滑块与挡板接触到速度刚好变为零的过程中,挡板阻力对滑块的冲量;解 析 创建一个滑块被粘住,在极短时间内速度减为零的情形,运用水平方向的动量 定理求冲量,这是一个 “一动一静 ”模型的特殊运用;408 全国 II 卷 23 题 运算题4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8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三年 高考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