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原理核心知识点复习笔记.docx
《2022年原理核心知识点复习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原理核心知识点复习笔记.docx(7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第一章 城乡进展与城市化第一节 城市的基本概念与系统构成1、城市的产生和进展与人类社会两次劳动大分工的关系(懂得)【10 选】1)第一次劳动大分工:畜牧业与农业分别,开头显现剩余产品,促进商品交换由偶然性变成常常性,显现固定市集;新石器时代后期,农业成为主要生产方式,逐步显现固定居民,大多靠近河流湖泊,四周修筑的防备性构筑物是城池的雏形;河下游、西亚两河流域显现的城市最早)(我国黄河中下游、埃及尼罗2)其次次劳动大分工:商业与手工业从农业中分别出来,交换的扩大促进商品生产和商人;原始居民点显现分化以农业为主的是农村,一些具有商业及手工业职能的就
2、是城市,即城市是生产进展和人类的其次次劳动大分工的产物;(另一条线索:剩余产品显现私有制阶级分化人类进入奴隶社会,也可以说城市是相伴着私有制和阶级分化,在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显现的;)留意:城市的显现后于乡村,先于国家,促使人类进入阶级社会,是社会生产力进展到肯定阶段的产物,不能看作是私有制和阶级社会显现后的一种阶级剥削和压迫现象;2、城市的定义(记忆)城市是非农人口集中,以从事工商业等非农业生产活动为主的居民点,是肯定地域范畴内社会、经济、文化活动的中心,是城市内外各部门、各要素有机结合的大系统;3、几种城市地域类型的概念区分(记忆 & 懂得)1)(大)都市区是一个大的城市人口核心以及
3、与其有着亲密社会经济联系的具有一体化倾向的邻接地域的组合, 它是国际上进行城市统计和争论的基本地域单元,的城市空间组织形式;留意:都市区和城市化地区之间的不同和联系就在于:区肯定包括一个活几个城市化地区;2)大都市带是城市化进展到较高阶段时产生 有城市化地区才可能有都市区, 都市有很多都市区连成一体,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活动存在亲密交互作用的巨大的 城市地域叫做大都市带; (法 戈特曼)大都市带必需具备的条件:a.区域内有比较密集的城市b.有相当多的大城市形成各自的都市区,核心城市与都市区外围的县有比较亲密的社会经济联系c.有联系便利的交通走廊把这些核心城市联结起来,使各个都市区首尾相连
4、没有间隔,都市区之间也有比较亲密的社会经济联系 d.必需达到相当大的总规模(戈特曼以 2500 万人为标准) e.是国家的核心区域,具有国际交往枢纽的作用;巨大、国家的核心区域)3)城市群(另可概括为:多核心、交通走廊、密集的交互作用、规模特殊在特定的地域范畴内具有相当数量的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依据肯定的自然环境条件, 以一个或两个超大或特大城市作为地区经济的核心,借助于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和综合运输网的通达性,以及高度发达的信息网络,发生与进展着城市个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共同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城市“ 集合体”;4)城市带由一条交通轴线将多个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联接起来所构成的
5、彼此之间具有较紧密经济、社会联系的城市4)都市圈(城市圈)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48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都市圈是在特定的地域范畴内,以有一个或者多个经济较发达并且有较强城市功能的大城市或者特大城市为核心,以一系列不同性质、规模、等级的中小城市为主体,共同组成在空间上位置相近,在功能上紧密联系、相互依存的 具有圈层式地域结构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地域空间组织;都市圈最大的特点是圈内城市之间存在亲密的互动关系,不同城市形成一个有机整体;5)全球城市区域全球化高度进展的前提下,以经济联系为基础,由 全球城市及其腹地内经济实力较为雄厚的二
6、级大中城市扩展而形成 的一种特殊空间现象;第一,全球城市区域是以全球城市为核心的城市区域,而不是一一般的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城市区域; 其次, 剧烈的全球化压力和地区间的竞争,使全球城市区域具有内在的更为宽泛的空间经济特点;再次, 全球城市区域是多核心的城市扩展联合的空间结构,而非单一核心的城市区域;4、都市区与都市连绵区的区分(记忆 & 懂得)【11简】都市连绵区 是指如干个都市区沿综合交通走廊连绵分布而形成的巨型城乡一体化区域,是国家的经济核心区;都市区 属于城市的功能地域,由肯定规模以上的中心市及与其保持密切社会经济联系、非农业活动发达的外围地区共同组成;都市连绵区成型的判别指标:(1)具有
7、两个以上人口超过百万的特大城市作为进展极,且其中至少一个城市具有相对较高的对外开放程度,具有国际性城市的主要特点;(2)有相当规模和技术水平领先的大型海港(年货物吞吐量在一亿吨以上)和空港, 并有多条定期国际航线运营;( 3)区域内拥有由多种现代运输方式叠加形成的综合交通走廊,区内进展极与走廊之间有边界的陆上手段;(4)期内有较多的中小城市,且多个都市区沿交通走廊相连,总人口规模达到2500 万以上,人口密度达到700 人/平方公里以上; (5)组成都市连绵区的各个都市之间、都市区内部中心市与外围县之间存在亲密的社会经济联系;6、我国的市制(三层四等) (懂得)【08 选、 06 选】1)依据
8、法律划分:直辖市、省辖设区的市(地级市或副省级市)(县级市)(三层)、不设区的市及自治州辖市2)依据行政层级划分:直辖市、副省级市、地级市、县级市(四等)3)依据人口规模划分:以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计,不满二十万的为小城市;二十万以上、不满五十万的,为中等城市;五十万以上的,为大城市;超过一百万的,为特大城市;其次节 城市与乡村7、城乡一体化(记忆)城乡一体化是我国现代化和城市化进展的一个新阶段,城乡一体化就是要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综合争论,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促进城乡在规划建设、产业进展、市场信息、政策措施、生态环境爱护、社会事业进展的一
9、体化,转变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城乡在政策上的公平、产业发展上的互补、 国民待遇上的一样,让农夫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样的文明和实惠,使整个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和谐、可连续进展;8、城乡统筹(记忆 & 懂得) 【 10 论】1)城乡统筹是以城市和农村一体进展思维为指导,元结构为动身点,立足城市进展,着眼农村建设,共同富有文明为目的的一项系统工程;以打破历史和制度设计形成的城乡二 以最终实现城乡差距最小化、城市和农村2)统筹城乡经济社会进展就是要把城市和农村的经济和社会进展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48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10、 - - - 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进展方案、确定国民收入安排、制定重大经济社会决策时,把“ 三农”进展放在优先位置来考虑3)城乡统筹实际上包括经济和社会进展两大方面,根本目标是扭转城乡二元结构、解决“ 三农问题”、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和谐进展,主体是政府,重点是对农村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进行战略性调整和深层次变革;4)这一新战略有丰富的内涵a.统筹城乡经济资源,实现城乡经济和谐增长和良性互动土地、资金、技术、劳动力是支撑经济主体进展的重要经济要素,这些资源收益权享用的不公平是制约城乡二元结构问题的关键因素;统筹城乡经济资源,保证农夫公平地享用经济资源,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进展的关键因素;必需
11、建立有效机制,保证农夫土地收益权、公平融资权、公平劳动就业权和技术享用权;b.统筹城乡政治资源,实现城乡政治文明共同进展统筹城乡政治资源最为重要的是体制和政策的转换问题,只有体制和政策的问题解决了,才能真正培养出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主体,才能真正形成自适应的调整和创新机制,实现统筹城乡经济进展;c.统筹城乡社会资源,实现城乡精神文明共同富强第三节 城市化的基本理论与规律9、城市化的定义(记忆)城市化是一个过程,是一个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也可以认为, 是非农业人口和非农活动在不同规模的城市环境的地理集中过程,以及城市价值观、城市生活方式
12、在乡村的地理扩散过程;10、城市化率与非农化率(记忆)1)城市化率:城镇常住人口占总区域人口(包括农业和非农业)的比重,是反应城市化过程最重要的指标,既直接反应了人口的集聚程度,又反应了劳动力的转移程度;(中心城区、县(市、区)建制镇,凡列入城镇建设规划且城区建设已延长到乡镇、居委会及村委会并已实现水、电、路“ 三通” 的,都纳入市镇人口运算,这样能客观反映城市化进程;)2)非农化率:指非农产业的就业劳动力占总劳动力的比例;农村中,非农化率一般大于城市化率,由于非农化是指不以农业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人口,一般含有少量的非农化人口;11、城市化的基本动力机制(懂得) 【08 选】1)农业剩余奉献农业
13、生产力的进展及农业剩余奉献是城市兴起和成长的前提,由于农产品剩余刺激了人口劳动结构发生分化,社会中显现一批特地从事非农业活动的人口来支持城市的进一步发展;2)工业化推动工业化的根本特点是生产的集中性、连续性和产品的商品性,这就要求经济过程在空间上要有所集聚, 促成了资本、人力、资源和技术等生产要素在有限空间上的高度组合,从而促进了城市的形成和进展,并进而启动了城市化的进程;3)比较利益驱动城市化发生的规模和速度受到城乡间比较利益的引导和制约;“ 推 -拉” 假说指出:人口从乡村向城市转移的规模速度受到两种基本力的掌握,一是城市的拉力,一是乡村的推力;名师归纳总结 城市的拉力来自于工业建设和生产
14、规模的扩大对劳动力的需求,与工业进展相应的其他非农第 3 页,共 48 页-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业活动对劳动力的需求,以及城市相对于农村在物质和精神方面的优越位置和诱惑力等;乡村的推力来自于农业劳动力剩余,农村破产迫使农夫背井离乡,农夫追求“ 抱负”乐土的精神推动力等;4)制度变迁促进制度变迁对于城市进程在根本动力上具有显著地加速或滞缓作用,合理的制度支配与创新是城市化进程顺当推动的重要保证;5)市场机制导向市场的一个重要自发作用就是推动资源利用效益的最大化配置,由于城市相比于乡村对要素具有巨大的增值效应,所以在市场力的作用下,城市化进程也
15、得到不断推动;6)城乡规划调控合理运用城乡规划调控手段,可以实现空间等要素资源的集约利用,引导区域城镇合理布局, 指导城市与区域综合交通体系、基础设施与公用服务设施的建设,优化和调整区域产业结构,促进城镇空间结构和产业空间布局的整合;12、几个与城市化相关的名词说明(记忆 & 懂得)1)集聚城市化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进展和完善的过程;2)郊区化郊区城市化是现代的一种普遍现象,即城市邻近的郊区开头变成城市;相伴着城市中上阶层人口移居市郊,城市中心城区以外的郊区乡村区域的城市化过程;3)逆城市化(广域城市化)在城市进展演化过程中,
16、由于城市中心地带生存空间日益狭小、交通条件日益拥挤以及地价日益上涨等缘由,中心城区居民外迁出城市中心,不断向城市边缘及郊区、乡村地带迁移的趋势;“ 逆城市化”是相对于 “ 城市化”而言的;“ 城市化”是肯定区域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 社会功能以及居住和消费功能向城市集合;在这些集合过程中,一个突出的现象是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 “ 大城市化” 的必定结果是愈来愈强大的集合效应,同时也带来了集合空间趋近极限和难以连续的种种“ 城市病”;当城市的进展到了肯定极限,就得调整和优化城市的功能结构和空间结构,由此,中心城市的各种功能,比如政治中心、经济中心、文化中心以及居住和休闲消遣等功能纷纷向
17、有条件的中小城镇及乡村分解;这些功能分解就是“ 逆城市化”;4)再城市化开发市中心衰老区,以吸引年轻专业人员的逗留和老龄人口的回流,在市域内实现人口增长,显现再城市化;(集聚城市化、郊区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是城市化进展进程的四个基本阶段)5)假城市化(过度城市化)是一种先于经济水平的城市化,属于消极城市化的一种,是指农夫在乡村失去赖以生存的经济条件后,只得向城市迁移,表面上造成城市人口增加的现象;表现为:只有人口和非农业活动的地域集中,城市型景观的地域推动,而没有或很少有城市文化的扩散,也就是说,在城市中居住着大批没有城市化的人;6)反城市化大量人口流入农村从事农业活动的一种人口分散过程;特
18、指中国的上山下乡;13、中国城市化的现状、特点与趋势(记忆 & 懂得)1)基本特点: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48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a.城市化进程进入加速和健康进展状态 b.城市化重点区域由西向东转移 c.在各级城市普遍得到进展的同时,区域中心城市及城市密集地区进展加速,这些城市密集地区已成为区域甚至是国家经济进展的中枢地区,要空间单元;成为接驳城市经济和应对全球化挑战的重d.部分城市走向国际化;国际化城市一般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有很高的经济开放度和广泛 的国际经济贸易联系, 在国际交往中有很高的知名度并以某一方面或综合的功能突
19、出地服务 于国际社会等特点;2)现状及主要问题:总体上,我国城市化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差距仍旧较大;a.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较低,就业结构不太合理,其次产业从业人员比重 偏高;b.小城镇较多,城市基础设施水平落后,城市水平落后于工业化水平;c.城市比较留意“ 硬件” 设施建设,忽视城市治理;留意城市人口数量的增加,不太重视人 口质量增加;城市建设缺乏总体规划或者长远规划,忽视城市环境爱护;d.城市“ 摊大饼” 现象严峻,造成土地利用率低;3)进展趋势:a.东部沿海地区城市化总体快于中西部内陆地区,但中西部地区将不断加快;b.以大城市为主体的多元化的城市化道路将成为我国成熟化战略的主
20、要挑选 c.城市群、都市圈等将成为城市化的重要空间单元 d.在沿海一些发达的特大城市,开头显现社会居住分化、“ 郊区化” 趋势;第四节 城市进展与区域、社会经济及资源环境的关系14、区域的定义(记忆)区域是一个空间概念,是地球表面上占有肯定空间的、以不同的物质与非物质客体为对象的地域结构形式;城市与区域的关系是:区域是城市存在与支撑其进展的基础,城市是区域增长、进展的核心;15、区域一体化(记忆 & 懂得)与当今全球一体化相伴而生的一个重要趋势是区域一体化,发达国家普遍进行政府重塑等角色转型和将管治全力向区域转移的战略,这包括国家权力的下放和城市间通过联盟方式将某些权力上交 (例如各种大都市区
21、、区域性组织的兴起)以形成新的制度竞争优势,进一步突出了区域在全球经济竞争中的位置和作用;区域被看做是当今全球竞争体系中,和谐社会经济生活的一种最先进形式和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很多城市为了在全球竞争体系中获得更大、 更强的进展, 而在肯定的区域内通过各种方式联合起来,一些中心城市与其所在的区域共同构成了参加全球竞争的基本空间单元;16、区域规划及其进展趋势(记忆& 懂得)【08 论、 07 简】1)区域规划:指在一个特定的地区范畴内,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进展长远方案和区域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对区域的工业、 农业、第三产业、城镇居民点以及其他各项建设事业和各分区之间形成良好的协作协作,城镇居
22、民点和区域性基础设施的网络更加合理,各项工程建设能够有序进行,从战略意义上保证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合理进展和和谐布局,以及城市建设顺当进行;2)进展趋势: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家、城市的竞争力都越来越有赖于区域的竞争力,名师归纳总结 区域规划成为促进区域竞争力提升的一种积极和重要措施;全球化时代的区域规划已不再是第 5 页,共 48 页仅仅解决区域内自身进展中遇到的某些具体问题,而更具有增强区域吸引力和竞争力以猎取-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更多进展机会等空间外形以外的内容,即区域规划更多地具有了空间政策的内涵,成为参加全球性竞争的一种战略手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原理 核心 知识点 复习 笔记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