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网络互联协议.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第7章网络互联协议.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7章网络互联协议.ppt(1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第7章网络互联协议章网络互联协议网络互连n网络的不同之处网络互连的方式交换机互连和路由器互连的差异级联虚电路无连接网络互连(数据报模型)顺序,协议转换,编址问题隧道技术分段透明分段:ATM网络专门硬件 出口网关必须收齐所有分段不透明分段:要求每台主机具有分组重组能力分段编号n标记段n树型标记法n例,包0分成三段,分别标记为0.0,0.1,0.2,段0.0构成的包被分成三段,分别标记为0.0.0,0.0.1,0.0.2;n存在的问题n段标记域要足够长n分段长度前后要一致n偏移量法n定义一个基本段长度,使得基本段能够通过所有网络;n包分段时,除最后一个段小于等于基本段长度外,所有段长度都等于基本
2、段长度;n一个包可以包括几个段,包头中包括;原始包序号,包中第一个基本段的偏移量,最后段指示位;n下图分段编号TCP/IPTCP/IP协议框架协议框架TCP/IP是Internet上使用的网络协议。它代表一簇协议,TCP/IP由四层组成,分别包括了ARP,IP,ICMP,IGMP,UDP,TCP等协议。IP在不同网络间传输分组的过程 IP协议完成了在通信子网中将数据分组从源结点传送到目的结点的过程,可以实现网际报文分段和路由。nIP分组格式 nIP分段 nIP地址 nIP地址的扩充技术IPIP协议协议IP分组格式nIP分组是IP协议的基本处理单元。传输层的数据交给IP协议后,IP协议要在前面加
3、上一个IP分组头,用于控制IP协议对数据的转发和处理等。nIP分组由分组头(控制部分)和数据部分组成。IP分组头部包括20字节的固定部分和变长的选项部分。20个字节的固定部分包括IP协议的版本号、IP分组长度、服务类型、分组总长度、标识符、段位移、分组生存时间、头部校验以及源端IP地址和目的端IP地址。可选的变长部分包括源选径等多个可选控制项。IP分组格式示意图IP分组头中各项作用介绍(1)n版本号(Version)占用4位,指出创建分组的IP版本。n头长度(Header Length)占用4位,指出分组头(Packet Header)的长度,以4个字节(32比特)为单位表示长度。n服务类型(
4、Type of Service)IP分组头中的服务类型占用8位,被分为5个子域,分别是优先权、D、T、R和保留域。优先权DT R 保留n分组长度(Packet Length)指示整个IP分组的长度。它是一个16比特的字段,所以IP数据包最长可达65535个字节。n标识(Identification),标志(Flags),段偏移量(Fragment Offset)这三个字段用于分段。n生存期(Time of Live)IP协议的生存时间TTL限制了一个报文在网络中的存活时间。每一个新产生的IP报文中,头部的生存时间(TTL)字段都被设置为最大生存周期255。IP分组头中各项作用介绍(2)n协议类
5、型 协议类型指示IP数据部分是由哪一种协议发送的,接收端则根据该协议类型确定应该把IP报文中的数据部分交给哪一个上层协议去处理。n校验和:校验和用于保证头部数据的完整性。注意,每次传输必须重新计算校验和,因为头部中的生存期字段在不断改变。n源和目的地址:源I P地址和目标I P地址这些字段包含了发送和接收的站点地址。在传输过程中,这两个字段保持不变。IP分组头中各项作用介绍(3)nIP分组选项 IP分组选项主要用于控制和测试。常用的选项有:(1)记录路由选项(Record Route Option)(2)时戳选项(Time Stamp Option)(3)严格源路由选项(Source Rout
6、e Option)(4)宽松源路由选项(Loose Source Route Option)(5)安全选项(Security Option)IP分组头中各项作用介绍(4)优先权n3比特优先权指示本报文的重要程度,其值为0到7。0表示一般优先权,而7表示网络控制优先权。值越大,表示优先级越高。n它提供了一种可以利用的手段,让网络控制信息比一般数据具有更高的优先级。n它在交换用于指示状态的控制分组和执行分布式的拥塞控制算法中传输拥塞控制分组时,尤为重要。尽管目前大部分路由器忽略服务类型,但它的实现考虑到了更新版本的变化。D、T、R D,T,R三位表示本报文所希望的传输类型。如果为1,分别表示要求低
7、延迟、高吞吐率或高可靠性等。nD是延迟(delay)的缩写,低延迟对于在传输用户在远程计算机中登录并要求快速响应时很有用。nT是吞吐率(throughput)的缩写,在分组设置高吞吐率(High-Throughput)要求,可以使路由器的IP寻找高速网络来传送分组。nR表示可靠性(reliability)。高可靠(High-Reliablility)要求说明了分组应当被可靠地投送IP分段网际协议面临的一个问题是:不同的网络体系结构允许的最大的帧长度(也叫做最大传输单位,Maximum Transfer Unit,MTU)各不相同,其值由物理网络的硬件和算法所确定,不能更改。IP分组要经过多个网
8、络传输时,如果IP分组的长度比路径上的每个节点允许的MTU都小,则直接进行传输;但假设路由器接受了一个分组,并确定它必须通过MTU比分组长度小的网络,则路由器必须将分组分为更小的单位,称为段(Fragment),以适应网络传输的要求。在IP包头中,与数据包的分段和重组相关的三个字段:标识符、标志位和分段位移。IPIP分段分段举例假设网络的MTU允许最多是1400字节的数据。因此,路由器将含有4000字节的输入分组分为3个段。标识符 分组标识符用于唯一标志一个分组,分段时路由器将分组标识符放入分段后的标识符字段(Identification Field)中。目的主机使用该标志来确定新到的分段属于
9、哪一个报文。IP协议每发送一个IP报文,则要把该标志符加1,作为下一个报文的标志符。标识符有16个比特,可以保证在重复使用一个标识符时,具有该标识符的上一个报文的所有分段都已经从网络上消失了。标志位 报文标志字段(Flag Field)中有三位,只有低两位有效,分别是多段标志位和禁止分段标志位。n比特0为多段标志位(more fragments,MF),MF标志置为1时,表示同一分组还有后继分段。为0时,表示该分段是该分组的最后一个分段。n比特1为禁止分段标志(do not fragment,DF),当DF位被置为1,表示不允许分段。分段位移 分段位移字段(Fragment Offset Fi
10、eld)表示分段在分组数据中的偏移,即分段数据从分组中哪个位置取出的。在进行分段时,每个数据段的长度依照物理网络的MTU确定。在IPv4中约定分段位移必须为8字节的整数倍,所以要求每个分段的长度必须为8的整数倍(最后一个分段除外,它可能比前面的几个分段的长度小,长度可以为任意值)。这样,偏移量1对应字节号8,偏移量2对应字节号16,依此类推。IPIP地址地址 基本的IP地址是分成8位一个单元(称为8位位组)的32位二进制数。IP地址中的每一个8位位组用0255之间的一个十进制数表示。这些数之间用点(.)隔开,这就是所谓的点分十进制格式。nIP地址的分类和表示 n特殊的IP地址 nIP地址的分配
11、和管理 IP地址的分类和表示 IP地址按第一个字节的前几位分成A,B,C,D,E五类。其中,A,B,C类地址为单播地址,D类地址为组播地址,E类地址保留,以备将来的特殊用途。A,B,C三类地址可以分为网络号和主机号两部分。A,B,C类IP地址的特性A类网络地址 A类网络地址的前8位代表网络号,最高位总是0,因此网络号从1开始,到1 2 7结束,剩余的2 4位地址代表在“本地”主机上的地址。所以在A类地址中,本地地址的数量为224或16 777 216个。A类地址用于有许多机器的大型网络,每个得到A类地址的网络管理员都能够给1千6百多万台主机分配地址。网络号范围是从1.0.0.0(最小地址)开始
12、,到127.0.0.0(最大地址)结束。B类网络地址 B类地址的前两位为10,接下来的14位代表网络号,因此网络号是从128开始,到191结束。后两个字节代表主机号,因此每个拥有B类地址的网络在本地所管理地址空间大小为216或65536。B类地址个数为214,即16384个。例如137.55.0.0,129.33.0.0为B类网络号。B类IP地址一般用作中等规模的网络。C、D、E类网络地址nC类网络地址前三位为110,网络号有21位,只有8位表示局部或主机地址,限制了设备数最多为256个。共有C类地址总数为2097152个。nD类网络地址用作组播,当需要一个以上的设备接收时,采用这种地址类型。
13、nE类地址的前五位为11110。在IPv4地址中保留该地址。特殊的IP地址 有一些IP地址有特殊含义,导致可分配的网络地址的总数进一步减少。下列地址不能分配给实际的网络:n回送地址n广播地址n网络地址n本机地址n私有地址回送地址 第一个八位组是127的地址(如127.0.0.1)是一个保留地址,叫做回送地址。在主机上对应于地址127001有一个接口,称为回送接口。当主机往127001发送信息时,数据包经过协议栈的处理,又回到自己。使用它可以实现对本机网络协议的测试或实现本地进程间的通信。广播地址 32比特全为1的IP地址255.255.255.255用于本网广播。该地址称为有限广播地址。使用有
14、限广播地址,主机可以向本网所有的主机发送消息。在每一个网络或子网中,主机地址部分为全1的地址称为直接广播地址。使用直接广播地址,主机可以向任何网络直接广播数据。IP协议利用这个功能向一个网络或子网上广播数据。网络地址 IP保留主机地址为0的地址,并用它来表示一个网络。网络地址指网络本身而非连到该网络上的主机。因此,网络地址不应作为目标地址在包中出现。网络地址为全0,代表本网络。本机地址 IP保留全0的地址,指本计算机需要知道它的IP地址来发送或接收包,因为每个包包含了源地址和目的地址。TCP/IP协议系列包含了这样的协议,当计算机启动时能自动获得它的IP地址。有趣的是,启动协议也使用IP来通信
15、。当使用这个启动协议时,计算机不可能支持一个正确的IP源地址,所以使用全0的地址。私有地址 私有地址不被正式的分配给任何人,而且决不应该被使用在自己网络的外部机构(即Internet网上),A类网10000到10255255255;B类网1721600到17231255255;C类网192.168.0.0到l92.168.255.255。IP地址的分配和管理IP地址是由网络信息中心(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NIC)分配的,连在互连网上设备的IP地址应是唯一的,不能与其他设备的IP地址冲突。IP地址的扩充技术 大量的IP扩充工作主要用于改进32位地址空间的使用效率,
16、三个重要的扩充分别是:n子网掩码n可变长子网掩码n无类域间路由(CIDR)子网掩码,无论是固定长度还是可变长度,用于在一个物理网络中分成多个逻辑网络。CIDR用于解决原先分类地址策略的低效性,使路由器更有效地汇聚不同网络地址成单一的路由表项。子网与子网掩码划分子网的原因在于:n允许系统管理员按照自己的需要组织网络地址空间。由于大多数物理网络只能处理几百台主机的连接,A类或B类地址的所有者需要设计它们的内部体系结构。n在网络之外子网是不可见的。从Internet的角度看,多个逻辑网络的地方应该被看作一个网络。即发给该机构网络上任何主机的数据报总会到达进入该机构的同一个路由器,再由这个路由器进行内
17、部路由。外部发送方无需了解(或关心)该数据进入目的机构的网络后是如何到达目的子网上的目的主机的。对于外部路由来说,仍只需保留一个表项寻址到同一个路由器。整个IP地址空间按等级组织,外部选路基于网络地址的第一部分进行,内部选路,寻址到子网和主机,则由网络地址的所有者负责。这种方法使得路由表更加简单、高效。子网掩码 每个逻辑网络拥有自己唯一的子网号。所谓子网号,即是将原IP地址中的主机号字段中的前若干个比特作为“子网号”字段,后面剩下的仍为主机号字段。为了标志子网号在IP地址中的位置,提出了子网掩码的概念,子网掩码是32位,由一连串的“1”和一连串的“0”组成。“l”对应于网络号和子网号字段,而“
18、0”对应于主机号字段。当IP地址与其子网掩码相“与”(二进制逻辑与)时,就可以得到该地址的网络号和子网号。255.255.252.0 或/22表示子网掩码例将130.50.0.0进行划分,子网号分别是多少?Subnet 1:10000010 00110010 000001|00 00000001 130.50.4.1Subnet 2:10000010 00110010 000010|00 00000001 130.50.8.1Subnet 3:10000010 00110010 000011|00 00000001 130.50.12.1可降低路由表空间,寻址到子网号可变长子网掩码(可变长子网
19、掩码(VLSMVLSM)固定长度子网基本的限制:整个网络只能有一个子网掩码。1987年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IETF发布了RFC 1009。这个文档规范了如何使用多个子网掩码分子网。新的子网化技术称为VLSM(Variable Length Subnet Mask,可变长子网掩码),这是一种产生不同大小子网的网络分配机制。VLSM子网设计的基本步骤:n使用某一掩码产生所需要的最大的子网n从这些最大的子网中抽出一个n用一个更长的掩码对它子网化VLSM子网设计方法n组织由一个超过500个主机的稍大分部,和许多小的只有4050个主机设备的分部组成n如何划分子网?可变长度子网掩码的应用n按22位
20、的扩展网络前缀来划分。这样有62个可用的子网,可以将其中的一个给所需要的大的分部,例如是172.16.4.0/22。n按照小分部的要求将这些子网继续进行划分,因为小的分部需要40-50个主机,所以可以选择26位的扩展网络前缀,允许每个子网有62个主机。例如将172.16.8.0/22继续进行划分,得到24-2=14个子网号,分别是172.16.8.64/26,172.16.8.128/26,172.16.8.192/26,172.16.9.0/26,172.16.9.64/26,172.16.9.128/26,172.16.9.192/26,172.16.10.0/26,172.16.10.6
21、4/26,172.16.10.128/26,172.16.10.192/26,172.16.11.0/26,172.16.11.64/26,172.16.11.128/26。无类域间路由技术无类域间路由技术基本思想是以可变长分块的方式分配所剩的C类网络,它把划分子网的概念向相反的方向作了扩展:通过借用前三个字节的几位可以把多个连续的C类地址集聚在一起,使得多条路由器条目汇聚成一条。换句话说,就像所有到达某个B类地址的数据都将发给某个路由器一样,所有到达某一块C类地址的数据都将被选路至某个路由器上。称为无类域间路由的原因在于,这种技术使得路由器可以忽略网络类别(C类)地址,按照目的地址和设定的掩
22、码位数来确定映射的网络地址。无类域间路由技术的作用无类域间路由技术的作用Address Mask C:11000010 00011000 00000000 00000000 11111111 11111111 11111000 00000000 E:11000010 00011000 00001000 00000000 11111111 11111111 11111100 00000000 O:11000010 00011000 00010000 00000000 11111111 11111111 11110000 00000000 nCIDR汇聚了路由表项,缩短了路由表,这大大增加了选路的
23、效率。n由于IP地址中B类网络相对缺乏和C类网络相对富余,这种把C类地址捆在一起的方法对于中等规模的机构来说很有用。尽管如此,CIDR并不能增加IPv4下总的主机数量,因此这只是一种短期解决办法,而不是对于IPv4中地址不足问题的长期解决方案。NAT-网络地址转换RFC302210.0.0.0 10.255.255.255/8(16,777,216 hosts)172.16.0.0 172.31.255.255/12(1,048,576 hosts)192.168.0.0 192.168.255.255/16(65,536 hosts)n数据返回如何将地址转回来:利用源端口域实现映射。向外发送
24、时,源端口域被索引值取代,指向NAT盒中的地址转换表中65536个表项之一,包含了原来的IP地址和源端口。nNAT的缺陷(1)违反了IP的结构模型,许多台机器用同样的内部地址(2)NAT盒保留了连接的状态,NAT崩溃,所有TCP连接被破坏(3)违反了基本的协议分层原则(4)Internet的进程不一定总是使用TCP或者UDP(5)有些应用会在正文内容中插入IP地址,接收方从正文中提取并使用.如FTP和H.323Internet电话协议.除非NAT打上补丁(6)TCP端口域是16位,只能最多有65536台机器映射到同一台机器因特网控制协议n地址解析协议ARPn反向地址解析协议RARP n因特网控
25、制报文协议ICMP 地址解析协议地址解析协议ARP(RFC826)假设在以太网上运行的IP协议,把需要发送的数据封装后,要交给数据链路层发送。我们知道以太网上使用6字节的MAC地址,每一个网卡上使用的MAC地址是由网卡的生产厂家设置的,和该接口上的IP地址没有对应的关系。IP层协议只知道要发送的下一站的主机和路由器的IP地址,那么链路层如何决定下一站主机的MAC地址呢?在以太网等局域网上,使用ARP协议,来实现IP地址到MAC地址的动态转换。广播询问应答ARP表 每台主机都要维护一个IP地址到MAC的转换表,称为ARP表。其中存放着最近用到的一系列和它通信的同网的计算机的IP地址与MAC地址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网络 协议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