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第3章-2居住小区规划与布局设计-道路(定).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3.1)--第3章-2居住小区规划与布局设计-道路(定).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1)--第3章-2居住小区规划与布局设计-道路(定).pdf(6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住宅小区规划 第第二二章章 居居住住小小区区规规划划与与布布局局设设计计02第二节 居住小区道路设计与规划Part One第二章第二章 居住小区规划与布局设计居住小区规划与布局设计u 居住小区的道路是城市道路和区级道路的延续,是居住小区的重要组成要素。居住小区道路的规划设计,与居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很大程度上对居民生活质量产生重要的影响。居住居住 工作工作 游憩游憩 交通交通现代城市的四大功能现代城市的四大功能一、居住区道路的功能与分级u1.居住区道路的功能 居民出行及游园,垃圾车、进货车、救护车、消防车通行便利,非机动车和行人的方便安全。是小区空间的骨架和基础,合理有序的道路系统能创造丰富
2、、生动的空间环境和多变的空间序列。一、居住区道路的功能与分级u2.居住区道路分级 1)居住区级道路 道路红线宽度一般为20 30米,山地城市不小于l5米。2)居住小区级道路 道路红线宽度一般为IO 14米。3)居住组团级道路 车行道宽度一般为46米。4)宅间小路 宽度不小于2.5米;连接高层住宅不小于3.5米。二、居住小区道路的设计u1.居住区级道路 当居住区规模过大时,要考虑城市公车、汽车的通行,妥善地选择公共车辆的通行路线,减少干扰。道路断面形式多采用一块板形式或者三块板的断面形式。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一般采用混行方式。车行道宽不小于9米,如设公交,增至1014米,在车道两旁各设23米宽人行道
3、。二、居住小区道路的设计u1.居住区级道路二、居住小区道路的设计u1.居住区级道路二、居住小区道路的设计u2.居住小区级道路 小区道路联系公共建筑和中心绿地,内部需要组织车行和人行交通,不宜横平竖直,一通到头。搞好绿化、铺地、小品等的设计,创造好的环境。因地制宜,节约造价。多采用一块板的断面形式,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采暖区不宜小于14米,非采暧区不宜小于10米。车行道宽度68米,若单设人行道,其宽度为1.52米。二、居住小区道路的设计u2.居住小区级道路二、居住小区道路的设计u3.居住组团级道路 通常为人车(自行车、轻机动车等)混行,应该满足消防车通行要求。组团入口处应设置有明显的标志。在适当
4、地段作节点放大,铺装路面,设置座椅供居民休息、交谈。或在组团入口处设置障碍,安全。组团路的建筑控制线的宽度,采暖区不宜小于10米,非采暧区不宜小于8米。车行道宽度为57米,一般不需专设人行道。二、居住小区道路的设计u3.居住组团级道路二、居住小区道路的设计u4.宅间小路 主要供自行车和人行交通,满足清除垃圾、救护和搬家等需求。宜将住宅与宅间小路之间场地做铺装,作为过渡领域供居民使用,便于自行车的临时停放。宅间小路的路面宽度一般为2.5 3米,不宜小于2.5米。若有货车和消防车通过,两边还应留出不小于1米的宽度。二、居住小区道路的设计u4.宅间小路二、居住小区道路的设计u5.道路设计的其他规定居
5、住小区至少需要两个不同方向对外联系的道路出入口。当住宅小区向城市交通性干道开出入口时,其出入口之间的间距不应小于150米。住宅小区内应该设置为残疾人服务的无障碍通道,坡道宽度不应小于2.5米,纵坡不应大于2.5%。二、居住小区道路的设计u5.道路设计的其他规定尽端路的长度不宜超过120米,在尽端处应设置12米x12米的回车场地。地面坡度大于8%时应辅以梯步(15 18级)解决竖向通行,并在梯旁设置自行车推行车道。多雪地区,清扫路面,道路可酌情放宽。考虑私人小汽车和单位通勤车的停放场地。二、居住小区道路的设计u5.道路设计的其他规定住宅区道路边缘至建筑物、构筑物的最小距离(米)三、居住小区道路的
6、设计原则与辅助要素u1.小区道路的设计原则1)顺而不穿,通而不畅 保持小区内居民生活的完整与舒适,路网布局应吻合居民交通要求,避免往返迂回。防止不必要的外部交通穿行或进入住宅小区,使居民的出行能安全、便捷地到达目的地。2)分组明确,逐级衔接 道路等级、宽度和断面形式,不同等级的道路归属于相应的空间层次内,做到逐级衔接。三、居住小区道路的设计原则与辅助要素u1.小区道路的设计原则3)因地制宜,合理布局路网 根据地形、气候、用地规模和四周的环境条件以及居民的出行方式,选择经挤、便捷,合理的道路系统和道路断面形式。便民,利于通风日照。利于设施的安排,满足地下管线的埋设要求。4)功能复合,营造人性化的
7、道路空间 方便、系统、丰富和整体的交通、空间和景观网络。三、居住小区道路的设计原则与辅助要素u2.小区路网的基本形式 环状式环状式:环通式a、半环式b、内环式c、风车式d三、居住小区道路的设计原则与辅助要素u2.小区路网的基本形式枝状式:枝状式:适合于地形较复杂地段,多为尽端式布置(右图a、b)。混和式:混和式:综合了前几种方式,是一种灵活的布置方式,也是较为常用的道路网形式。三、居住小区道路的设计原则与辅助要素u3.小区道路设施1)道路绿化 在居住区级道路交叉口及转弯处要满足安全视距。在安全视距清除范围内不得设置高度1.2m以上的障碍物,如树木、建筑、构筑物等,以确保行车安全。三、居住小区道
8、路的设计原则与辅助要素u3.小区道路设施2)道路使用设施 路边应设置公用、卫生、休息等使用设施,如:路灯、垃圾箱、座椅等。三、居住小区道路的设计原则与辅助要素u4.线型、空间比例、尺度与街景三、居住小区道路的设计原则与辅助要素u4.线型、空间比例、尺度与街景 道路的线型、空间比例及尺度关系到舒适性、特征性、丰富性等心理问题,同时也直接影响到视觉的美观问题。使人厌恶单调的街景:障碍、不悦目、单调、平淡、混乱。有序列的街景:自然或人工的引导、暗示的流动形态、屏蔽物、遮蔽物、空间分隔物、空间形式。三、居住小区道路的设计原则与辅助要素u4.线型、空间比例、尺度与街景四、道路静态交通的组织u 静态交通组
9、织,是指居住小区内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放的组织问题。u 静态交通组织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居民生活的舒适性与方便性,同时也对居住景观环境产生较大的影响。四、道路静态交通的组织u1.机动车的停车方式u 路面停车 全部采用路面停车的居住小区,在道路总面积中所占比例一不超过40%,平均用地为16m。多层住宅和多层、高层混合住宅,可供路面停车的适宜面积分别为l.2m人和0.8m人。四、道路静态交通的组织u1.机动车的停车方式u 路面停车四、道路静态交通的组织u1.机动车的停车方式u 路面停车四、道路静态交通的组织u1.机动车的停车方式 住宅底层停车 腾出路面停车占用的开放空间,增加公共绿地面积,缩短住宅与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3.1 居住小区 规划 布局 设计 道路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