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成本会计发展历程及其相关理论研究综述.pdf





《(1.2.2)--成本会计发展历程及其相关理论研究综述.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2.2)--成本会计发展历程及其相关理论研究综述.pdf(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审计月刊 2 0 0 6 年第 4 期(下)(总第 2 1 6 期)摘要:成本会计的发展是企业制造技术及管理理论与方法创新的结果,是一个需求带动制度创新的过程。成本会计大概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本文重点论述了成本会计的发展历程,并且对各阶段的相关理论作出了比较系统的总结和论述。关键词:成本会计 标准成本制度适时制 全面质量管理成本会计发展历程及其相关理论研究综述成本会计发展变化的内在原因是企业制造技术的变化以及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创新。早期成本会计为一种记录型成本会计,自2 0世纪8 0年代以来,大多数产品供过于求,造成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产品需求多样化,顾客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也日益提高,企业的生产控制
2、系统发生了重大变化,成本会计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可以说成本会计的发展是一个需求变化带动制度创新的过程。按照目前多数学者的观点,成本会计的产生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早期成本会计阶段(2 0世纪以前):记录型成本会计早期成本会计以事后利用成本信息进行分析为主要特征。成本会计仅限于对生产过程的生产消耗进行系统的计算,也称记录型成本会计。这时的成本会计主要有以下工作:建立材料的核算和管理办法;建立工时记录和人工成本计算办法;建立间接制造费用的分配办法等。成本会计究竟产生于何时,学者们见解各异。一种观点认为成本会计核算的若干方法,早在1 4世纪已经发生;另一种观点认为成本会计是1 9世纪下半叶商人们为
3、了决定交易价格而产生的(日本新版 会计学大词典)。成本核算的思想很早就随着人类经济活动的发生而产生了。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有关于成本核算思想的记载。管子曰“审度量、节衣服、俭财用、禁侈奢,为国之急也。不通过若计者,不可使用国。”(管子入观)。到了西汉,司马迁在 货殖列传 中表达了更为丰富的成本思想,“长沙出连锡,取之不足更费”,再如“庶民农工商贾,率亦岁万息二千,百万之家则二十万,而更摇租赋出其中衣食之欲,态所美矣”。在巴比伦国西北古老的美索比亚的寺庙管理中,早在公元前2 0 0 0年以前的苏玛连人就在泥板上用楔形文字记载账目、文件等,寺庙祭司把他们掌管的大量牲口和物资等情况记载下来,成为
4、世界上最早处于萌芽状态的收支管理系统和库存账目记录。但成本核算的思想并不是成本会计本身,形式上具备的成本会计是在中世纪的意大利随着复式薄记的产生而形成的,这以前的成本核算只能算是统计意义上的计算。真正意义上的成本会计的出现是在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工厂制度出现之后。“当珍妮多轴的纺纱机出现以后,尤其是水力的多轴纺纱机由阿克赖特创造出来之后,工厂制度才真正的诞生。”复杂的机器生产和竞争使实业家对成本信息产生了迫切需求。他们需要对资产进行计价,需要对原材料和存货进行控制,需要对成本进行估价以制定合理决策。由此,真正意义上的成本会计开始产生了。1 8 8 7年,埃米尔加克(E m i l eG a r c
5、 k e)与J.M.费尔斯(J.M.F e l l s)合著的 工厂会计 一书,可认为是成本会计建立的标志,该书中提出了在总账中设立“生产”、“产成品”、“营业”等账户来结转产品成本,最后通过“营业”账户借贷双方余额的结算,得出营业毛利。二、近代成本会计阶段(2 0世纪初-1 9 4 5年):标准成本制度的建立近代成本会计以事中控制为主要特征。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后,美国开始实现工业化,以铁路、钢铁业为代表的工业化大生产急速发展,对于提高生产率来说,管理成为最薄弱的环节。在此情况下,为了提高工厂管理水平,泰勒进行了大量的试验,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搬运铁块试验、铲掘试验和金属切割试验,并在这些试验的基础
6、上,于1 9 1 1年发表了 科学管理原理 一书,提出了以作业管理、组织管理和管理哲学为主要内容的科学管理。并以此为基础,发明了许多新的成本计量指标,如材料标准成本、人工标准成本等。这些内容为标准成本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1 9 1 1年美国会计师卡特哈里逊第一次设计出一套完整的标准成本会计制度,从此标准成本脱离了实验进入了实施阶段。标准成本会计的形成,标志着成本会计进人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标准成本制度最大的优点是在成本发生的过程中,建立了较好的系统反馈机制,发现差异,及时处理,有效地控制了成本的浪费。实行标准成本制度后,成本会计不只是事后计算产品的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还要事先制定成本标准
7、,并据此控制日常的生产消耗与定期分析成本,这样成本增加了事前控制的职能,使成本管理的重财 经C A I J I N G财 经5 5审计月刊 2 0 0 6 年第 4 期(下)(总第 2 1 6 期)点从成本的事后核算与分析转向了事中的成本控制,这是人们成本管理观念的一次重大突破,并在此形成了管理成本会计的雏形。标准成本制度被企业界接受以后,人们开始对其中的一些关键环节进行了改进,探讨提出了一些新的成本管理方法,如定额成本管理制度、成本预算控制法。1 9 1 3年CH斯科维尔(CHS c o v e l l)提出将固定成本像分解浪费时间那样分解,以克服按项目比较实际成本和标准成本在产量波动时固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2 成本会计 发展 历程 及其 相关 理论研究 综述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