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中国成本管理体系研究的现状与未来——改革开放30年回顾与展望.pdf
《(1.2.3)--中国成本管理体系研究的现状与未来——改革开放30年回顾与展望.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2.3)--中国成本管理体系研究的现状与未来——改革开放30年回顾与展望.pdf(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双月刊)中国成本管理体系研究的现状与未来改革开放3 0 年回顾与展望林万祥(西南财经大学,四川成都6 1 0 0 7 4)2 0 0 9 年第5 期【摘要】从中国成本管理研究的实际出发,通过文献整理,着重对改革开放3 0 年来中国成本管理体系的研究现状、体系创新及未来走向进行回顾与展望。【关键词】成本管理;体系创新;现状与未来【中图分类号】F 2 7 5 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 0 0 9-6 7 0 1(2 0 0 9)0 5-0 0 0 3-0 8成本问题历来是人们关注的核心问题,成本管理是企业重要的支柱管理,加强成本管理对提高经济效益、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成本管理
2、不仅重要,而且涉及面十分宽泛。本文主要回顾和展望改革开放3 0 年来我国成本管理体系的研究现状、体系创新及未来走向。一、研究现状改革开放3 0 年来,中国成本管理工作者一直在潜心研究成本管理体系的问题。1 9 8 0 年中国成本研究会成立,开始对成本管理体系展开研究。【1 1 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以“成本管理体系”为检索词检索了C N K I1 9 7 9 2 0 0 8(截止2 0 0 8 年3 月1 3 日)期间的四个数据库,结果是题名中包含“成本管理体系”的论文共计1 4 5 篇,其中,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 2 1 篇,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1 篇,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1
3、9 篇,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4篇。根据文章的研究视角、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进行归纳分类,分类情况如表1 所示:表1 成本管理体系研究现状统计研究视角基本内容研究方法数量(篇)一般性成本管理成本管理体系的构建思路与模式、价值工程、组成要素、方法体系等规范研究5 4医药业、金融业、物流业、农业、建筑施工业、油气勘探业、造船业、房地产规范研究行业性成本管理4 9业、电信业、煤炭业、新闻与出版业、冶金业等案例研究作业成本管理体系、目标成本管理体系、质量成本管理体系、标准成本管理规范研究2 6方法性成本管理体系、全面成本管理体系、供应链成本管理体系、价值链成本管理体系、精案例研究细化成本管理体系等战
4、略成本分析体系、战略方法措施体系、战略绩效评价体系、战略成本管理战略性成本管理规范研究8控制方法、战略成本管理体系构建模式等日本成本管理成本管理体系及特点、成功的原因等规范研究8【收稿日期】2 0 0 9-0 6 1 8【作者简介】林万祥(1 9 3 8 一),男,I 匹1)l t 资中人,西南财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一3 一万方数据万方数据中国成本管理体系研究的现状与未来2 l 世纪会计问题专论表1 简要描述了研究内容的分布,从总体上看。一般性和行业性研究最多,共1 0 3 篇,占7 1;战略性和方法性的研究共3 4 篇,占2 3;此种研究比例虽然不高,但属较前沿的新兴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
5、研究前景。各部分内容的主要研究情况如下:1 一般性成本管理体系研究1 9 8 3 年,中国成本研究会年会暨理论讨论会拉开中国新时期成本管理体系研究的序幕,讨论会提出,用改革的精神,建立起中国式的成本管理体系。“我国的成本管理体系,可由内部管理和外部管理构成”,包括事前、事中、事后三个方面(管锦康,1 9 8 3)。“企业不仅要抓成本管理以降低成本,还要抓成本经营以补偿成本。只有二者结合才能在保证成本补偿的前提下降低成本;在降低成本的前提下实现成本补偿。主张建立一个决策性与执行性相统一、内向型与外向型相统一、生产与流通相统一、战术与战略相统一的成本经营管理新体系。”(林万祥,1 9 8 4)“全
6、面成本管理体系应该包括组织体系、信息体系、结算体系和工作体系四个方面”(刘正光,1 9 8 4)。应“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完善企业成本管理体系”(王文庄,1 9 9 3)。应从成本补偿标准、成本监测、宏观调控方面构建宏观成本管理体系(陈毓圭,1 9 9 3)。其他的学者也对成本管理体系进行了相关研究,包括成本管理体系的构建思路与模式、价值工程、组成要素、方法体系等。2 行业性成本管理体系研究行业性成本管理体系研究,涉及的行业较多,诸如医药业、金融业(李飞、张宝杰,2 0 0 7)、物流业(宋华,2 0 0 7)、农业、建筑施工业(潘招兵,2 0 0 7)、油气勘探业(张玉珍、李淑萍,2 0 0
7、7)、造船业(江新姿、肖怀云,2 0 0 7)、房地产与电信企业(卢柯、张凌,2 0 0 6)、煤炭企业(陈春雨,2 0 0 6)、新闻与出版业(孙金水,2 0 0 7)、冶金业等,各行业结合自身的实际,研究了不同行业的成本管理体系。3 方法性成本管理体系研究基于某种方法的成本管理体系研究主要包括作业成本管理体系(李杏秋,2 0 0 1;姚桂红,2 0 0 5)、目标成本管理体系、质量成本管理体系(蒋尧明,1 9 9 6)、标准成本管理体系、全面成本管理体系、供应链成本管理体系、价值链成本管理体系、精细化成本管理体系(楼向平、金寒,2 0 0 5)等,以及它们之间的集成(申婧靖,2 0 0 7
8、)。4 战略性成本管理体系研究战略成本管理体系是基于战略层次构建的成本管理体系,是成本管理体系发展的新领域。对战略成本管理体系的内容各学者有不同认识。“从战略定位、价值链分析和成本动因构建战略成本管理基本框架”(林万祥,2 0 0 1)。旧1 企业战略成本管理体系“由两个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的分体系即战略成本管理基本理论体系和战略成本管理应用体系构成”(靳娜莉,2 0 0 4)。【3J 企业的战略成本管理体系包括战略成本分析体系、战略方法措施体系、战略绩效评价体系”(周汝,2 0 0 6)。将战略成本管理与特定的制造环境结合起来,“建立新制造环境下战略成本管理体系”(刘志娟,2 0 0 2)。
9、柳林芳等学者还探讨了战略成本管理控制方法、战略成本管理体系构建模式等。5 日本成本管理体系研究卢传敏(1 9 9 2)研究了日本企业独特的成本管理体系及特点,并分析了日本企业成本管理体系取得成功的原因。之后,刘翠英、闫钟昌(1 9 9 9),孙习祥、常正非(2 0 0 1),杨霞(2 0 0 7)等也对日本的成本管理体系进行了研究。二、体系创新1 成本管理体系创新的主要观点(1)成本管理体系创新必须突破传统成本如,朱宅仁(1 9 8 6),沈艺峰、贺颖奇(1 9 9 6),胡玉明(1 9 9 8),翟志华(2 0 0 5),樊进科(2 0 0 3)等。如,郑大喜(2 0 0 4),万方(2 0
10、 0 6)。如,闫树成、汲江科(2 0 0 6),陈银开、王建新(2 0 0 7)等。如,王惠民、李丽(2 0 0 3),吴水娟、葛世伦(2 0 0 2)等。如,朱震昌(1 9 8 3),杨蔚年(2 0 0 0)等。如,黄琦(2 0 0 6),苏涛永(2 0 0 7)。如,刘胜军(2 0 0 5),刘云霄(2 0 0 6),刘可、张聪(2 0 0 7)。4 万方数据万方数据管理体系束缚,扩大体系研究的对象,改变局限于企业产品成本预测、决策、计划、控制、分析和考核的传统模式,由微观拓向宏观,由战术拓向战略,由内向拓向外向,由产品拓向质量、风险、环境等多种领域,使成本管理体系在内涵和外延上不断创新
11、(林万祥,2 0 0 3)。【4(2)成本管理体系创新必须突出“整合”的理念,坚持学科交叉互补,方法互补,模式互补,以形成新的合力。当前“整合”的研究主要侧重于:第一,作业成本管理(A B C M)与弹性边际成本法(G P K)的整合,形成“R C A”消耗资源会计(冯巧根,2 0 0 6)。【5J第二,作业成本法(A B C)与全面预算整合,形成“业务基础预算法”(A B B)。A B B 的编制程序与A B C 法相反,是由“产品_ 作业_ 资源需求”。对此,卡普兰在成本与效益一书中指出:“在一个预期的基础上来使用A B C 时,他们也许能获得最重要的整合效益。只有当A B C 信息是一个
12、企业的预算过程整体的不可分割的部分时,从A B C 和A B M 中得到的真正回报才会产生A B C 为企业提供了从静态预算向动态转换的机会。”第三,A B C 与E R P 的整合,一方面A B C 为E R P 的利用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E R P 为A B C提供了整合信息,二者相辅相成,优势互补(陈煦江、符刚,2 0 0 7)。第四,A B C 与成本企画整合,形成以脱结构为基点的“成本广义控制体系”(陈胜群,1 9 9 8)。第五,A B C 与战略成本管理的整合,形成战略作业成本法(张旗,2 0 0 8)。2 成本管理体系创新的主要研究成本管理体系创新研究涉及十分广泛的领域,主要涉
13、及作业成本管理、宏观成本管理、战略成本管理、风险成本管理、环境成本管理、成本工程管理和成本管理发展研究的各种新领域(林万祥,2 0 0 4)。(1)作业成本管理研究作业成本管理(A B C M)的形成与作业成本计算的兴起和作业管理的产生息息相关,它们(双月刊)2 0 0 9 年第5 期共同汇成“作业革命”的时代潮流,为成本管理创新作出了重要贡献。作业成本管理作为一种创新的管理模式,为其他成本管理创新奠定了基础,它对整个成本管理体系创新发挥着基础性作用。与作业成本管理一样在日本出现了“成本企画”管理模式,它把管理的重心放到成本的“源流”管理上,注重事前的管理和产品的开发设计。同时重视“成本筑入”
14、,即成本装配,随着材料、配件等实物装配成产品的同时,将成本一并装配进去,以实施“成本装配成形”,确保成本发生前成本降低的可能性。成本企画是目标成本管理的新发展,它通过目标成本的“设定_ 分解_ 达成-+再设定_+再分解”的多重循环,对成本进行挤压,以降低和控制成本(陈胜群,1 9 9 8)。我国邯钢“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的经验,实际也是对目标成本管理的新发展。邯钢经验的精髓是:面向市场、科学管理、成本否决,低成本扩张。邯钢作法与日本的“成本企画”有相似之处,邯钢的成本否决与成本企画的多重循环挤压的成本管理思想也有相似之处。我国对作业成本管理的主要研究包括作业成本计算的应用研究。如:作业
15、成本法的应用(孙航,1 9 9 5),作业成本计算理论与应用研究(胡玉明,1 9 9 6),作业成本应用案例研究(王乎心,2 0 0 1),作业成本法整合研究(潘飞等,2 0 0 6),1 7 1 成本策划与邯刚经验(陈煦江、符刚,2 0 0 7),邯刚经验(王寅东、1 9 9 8)与成本否决(林万祥,2 0 0 1),成本企画的背景与本质(陈胜群,1 9 9 8)等。(2)宏观成本管理研究宏观成本管理是现代成本管理与宏观经济管理相结合而形成一种管理模式,是成本管理体系创新的一个新领域。1 9 8 0 年,中国成本研究会提出了“国民经济成本管理”的概念,认为国民经济成本管理就是“研究社会生产、
16、分配、交换、消费的计划安排与组织管理同产品成本之间的规律联系,着眼于国民经济决策上探索降低成本的途径。”1 9 8 2年,著名财政学家许毅指出,我国经济建设中长一5 一万方数据万方数据中国成本管理体系研究的现状与未来2 l 世纪会计问题专论期存在着投资多、效益差的问题,其根本原因之一就是对国民经济投入和产出、耗费不进行核算,使宏观经济决策失去依据。要想走出一条投资少,效益大的新路子,就必须加强宏观成本管理。著名财务学家黄菊波也认为“过去对成本问题的研究,往往局限于一个企业、一个部门的范围,很少涉及成本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三十多年来的经验证明,成本问题的研究必须提高到宏观经济决策上来”。1 9
17、9 3 年陈毓圭从市场经济体制的角度研究宏观成本管理的一般模式。2 0 0 1 年林万祥研究了宏观成本管理的一般架构、理论基础和主要领域。自此,我国开始对宏观成本及其管理理论进行研究。(3)战略成本管理研究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竞争战略显得越来越重要。迈克尔波特的竞争战略、竞争优势、国家竞争优势和竞争论等著作对竞争理论和战略理论进行了系统论述。波特在竞争战略中提出了获得竞争优势的三个基本战略,即成本领先战略、标歧立异战略和目标集聚战略,并分析了将竞争战略转化为获取竞争优势的具体步骤和方法;同时提出了获取成本优势的九条思路。在波特竞争战略思想的影响下,战略成本管理理论逐步形成。2 0 世纪8
18、0 年代,英国管理学家西蒙首次提出战略成本管理的观点,并认为应侧重于企业与竞争对手在市场份额、成本、定价等方面的竞争策略。1 9 9 3 年美国桑克接受了西蒙的观点,并融人波特的战略思想,出版了战略成本管理一书,构建了战略成本管理的基本框架,丰富和完善了战略成本管理理论。战略成本管理理论主要包括:第一,价值链理论:在扩展价值链中,产业价值链理论,着重分析企业在产业价值链中的作用和贡献;企业价值链理论,着重通过价值作业内部,作业之间关系的开发来推进各价值作业的优化和协调;竞争对手价值链理论,确定公司竞争战略与策略;供应商价值链理论,企业上游价值链与供应商相联系,可以加强其与企业价值链之间的联系,
19、通过影响供应商价值链结构或改进企业与供应商价值链之间的协调使得两者结合,收益最优;客户价值链理论,企业下游价值链与客户相联系,在不增加企业成本的基础上减少客户成本,提高客户价值。企业对客户价值链的每一个影响,包括与客户价值链的每一个联系都代表了企业竞争优势的可能性机会;价值群理论,从企业长远发展来看,战略成本管理应将满足顾客需求、增加顾客满意度置于实现战略目标的首选途径。价值群主要是价值链的纵向扩展,它认为无论是价值链还是扩展价值链都很难使企业的视线超越其顾客之外。因此,萨维奇在第五代管理中提出,在企业的价值链中,还应包括顾客的顾客,如图l所示。i”;l供应商一公司一顾客专顾客的顾客li,顾客
20、的渴望机会驱动图1 价值链如何了解“顾客的顾客”,萨维奇提出了“顾客授权”,即教会雇员去“倾听”顾客的渴望,或者去理解来自于顾客的顾客之中的机会模式,而并不是单纯地识别顾客的需要和问题。但是,仅仅从一系列水平的价值链图中,企业不可能直接地看到顾客的顾客。因此,萨维奇重新将价值链图组合为相互重叠的圆圈,这就是所谓的价值群,如图2 所示:顾客的顾客顾客供应商图2 价值群从图2 中我们可以看出,企业在整个价值群分析中仅占1 4 的地位,而企业分析的重心则转移到了圈与圈的交叠处,因为只有那些重叠处才能生产价值。企业传统的价值增加只是6 万方数据万方数据增加从供应商那里买来的原料价值。但通过重视顾客的顾
21、客,企业就能够帮助其顾客生产价值。不仅如此,企业还可以通过供应商与顾客的联系,将价值群分为7 个部分,如图3 所示:顾客的顾客顾客供应商图3 价值群的细分首先,我们必须抓住与识别顾客的顾客的意愿(图中1),清楚地辩明和抓住在顾客和顾客的重叠处(图中2)的机会,从而比以往更明确地了解顾客的渴望。然后,我们要识别并加强顾客的能力(图中3),使他们变得对他们的顾客更容易作出反应。同时,把供应商与顾客置于一个虚似企业(图中4)中,使得供应商能对企业的需求作出迅速反应。当然,我们也需要去了解供应商(图中5)的能力和渴望,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协作(图中6)对于成本优势也非常关键。最后,在整个团队协作过程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2 中国 成本 管理体系 研究 现状 未来 改革开放 30 回顾 展望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