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 (9).pdf
《课程与教学论 (9).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程与教学论 (9).pdf(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二节学科中心的课程设计学科本位综合课程跨学科课程Multi-and Interdisciplinary分科课程Separate-Subject Pattern结构课程Structure-of-the Disciplines一、学科中心课程的发展第二节学科中心的课程设计(一)分科课程(顾明远.教育大词典1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273.)历史悠久,影响广泛。此类课程起源于古代中国和古希腊,是指以学科为中心设计的课程,由一定数量的不同学科组成。各学科具有特定的内容、一定的学习时数和学习期限。不同学科有一定的排列顺序,彼此有必要的联系。第二节学科中心的课程设计学科本位综合课程(综合学科
2、课程)是以学科或文化知识为课程整合的基点,课程整合的核心主要源于学科。根据综合程度的不同,具体可分为“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三种形态。(二)学科本位综合课程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学科既在一些主题或观点上相互联系,又保持各学科相对的独立。相关课程123融合课程是将有关学科融合为一门新的学科,融合之后,学科之间原来的界限不复存在。广域课程是指能够涵盖整个知识领域的课程整体。第二节学科中心的课程设计(三)结构课程(Structure-of-the Disciplines)代表人物:布鲁纳/Jerome Bruner代表性著作:The Process of Education(1959)布鲁纳“两个任何思想”的基本内容:A.学生学习任何学科,主要是使学生掌握这门学科的基本结构。B.任何学科的基础知识都可以以某种形式教给任何年龄阶段的学生。第二节学科中心的课程设计(四)跨学科课程跨学科课程,也称为边缘学科、交叉学科或新兴学科,比如:海洋工程学、地球物理学、生物遗传工程学。第二节学科中心的课程设计二、学科中心课程设计的特点传授知识和技能(书本知识/间接经验)课程目标系统的学科知识(双基)课程内容讲授记忆课程实施书面考试课程评价支配课堂教师作用永恒主义要素主义课程流派特点第二节学科中心的课程设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课程与教学论 9 课程 教学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