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教育研究方法 (7).pdf
《学前儿童教育研究方法 (7).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儿童教育研究方法 (7).pdf(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周 次 第14-15周 章 节 实验研究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教育实验的含义与特点,领会教育实验与自然科学实验的区别?掌握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等概念?掌握教育实验研究的不同类型?理解影响实验效度的因素并掌握控制其的科学方法?掌握教育实验实施的一般程序及实验设计的基本模式 能力目标?能依据假说进行实验方案设计?能依据研究问题提出假说?能对影响实验效果的无关变量进行初步控制?会遵照教育实验的基本原则、原理和方法,进行初步的教育实验设计重点难点?掌握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等概念?会遵照教育实验的基本原则、原理和方法,进行单因素的教育实验设计课时数 4 教学资源 多媒体教室、问题发言样例教学过
2、程(内容提纲)导课:分析并讨论案例:教师言语对幼儿的暗示作用实验过程:1、老师和两组(甲、乙)幼儿谈话,随便聊天。2、老师对甲组谈话中强调“你是一个喜欢合作的孩子”3、老师对乙组谈话中强调“你是一个要得第一名的孩子”4、让幼儿开始两人一组玩搭积木游戏。结果:甲组幼儿合作较好,乙组争吵影响到进度。正课:第一节 实验研究概述 一、实验的概念 广义的实验是指人们尝试一种新方法或新程序的效果。狭义的实验是指在可控制的条件下,系统地操作和控制变量,来发现变量间关系的过程。所谓变量是指实验现象随条件、情景的不同在数量、类型上的变化。二、实验的类型1、依据实验的场所可分为实验室实验、自然实验。2、依据实验的
3、精确程度可分为真实验、准实验3、依据对研究课题的认识程度可分为探索性实验、验证性实验。14、依据自变量的多少可分为单因子实验、多因子实验。5、依据变量的纯正性可分为分析型实验、复合型三、实验的构成要素 1、自变量:由实验者操纵变化的量。其目标为有效地操纵。2、因变量;由自变量直接引起变化的量。其目标为客观地观测。3、无关变量:跟实验目标无关的变量。其目标是严密控制。自变量和无关变量也称为独立变量。因变量也称为依存变量。独立变量和依存变量可能存在下列关系:四、教育实验中独立变量:1、作业变量:呈现某种刺激使被试作出反应如:积木、玩具、智力测验、字词表、字母表、操作箱。2、环境变量:被试在实验时周
4、围相对稳定的事物(或称正统化条件)如温度、湿度、光照、实验室条件。3、被试的稳定性特征变量:如性别、种族、籍贯、血型、视力、个性特征。4、被试的暂时性特征变量:如单耳听、双耳分听、脑损伤、感觉缺失、大麻不同剂量的感知状态。因变量的类型:1、行为反应:如各科学习成绩、各种生理反应(如血压、心率、皮温、脑电、皮电)、回答次数、反应速度。2、主观体验:是被试的主观感受,因为单纯的外部行为可能会作出不同的推测,如流泪。第二节变量的操作一、实验中自变量的选择 自变量是实验者在实验中可以操纵的事物、条件、特征。对自变量的选择应注意以下几点:1、自变量是实验者能够直接操纵的,有的研究概念含义不明确,就需要以
5、严格的操作定义来加以介定。如记忆力,用记住词数来定义。2、自变量本身是可以变化的,这种变化可以是质的变化,也可以是量的变化,质变如学习方法、教学方法、性别,量的变化如年龄、刺激强度、学习时间等。3、自变量的变化能引起因变量的变化,自变量变化的效果不能在因变量上反应出来,这样的自变量是不恰当的。(因果关系)4、自变量要有一定的变化范围,选择自变量时要确定变化点和变化间距,变化间距太小不会引起变化效果,变化点太少看不出变化的趋势。二、无关变量的控制方法 1、消除法:客观物理条件,如声、光、电可采用此法。2、平衡法:等组实验,让变量保持相同的条件。3、随机化法:样本选择 4、兼作组法:既作实验组,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前儿童教育研究方法 7 学前 儿童教育 研究 方法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