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3)--我国幼儿园课程典型模式.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9.9.3)--我国幼儿园课程典型模式.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9.9.3)--我国幼儿园课程典型模式.pdf(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我国幼儿园课程典型模式我国幼儿园课程典型模式一、陈鹤琴先生的五指活动课程陈鹤琴自 1940 年在江西办幼儿师范学校时开始提出“活教育”思想,经过几年的教育实践,于 1947 年创立了“活教育”的思想体系。“活教育”的目的论: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以“活教育”的目的论为基础,陈鹤琴指出五指活动课程的目标包括四个方面:做人、身体、智力和情绪。他认为儿童的生活是整个的、连成一片的,如果按照学科分类的形式组织课程,就会割裂知识的完整性。因此,他以人的五个连为一体的手指作比,创造性地提出了“五指活动”观点,将五指活动课程内容分为以下既有主次区别又合为整体的五个方面:健康、社会、科学、艺术、语文。
2、以单元教学法使各科形成整体,利用游戏和小团体式教学游戏法是整个教学法的具体化。当然,受时代的局限性,五指活动课程也存在一些不足:在理论层面虽强调应避免课程中的知识中心倾向,但在实践层面上仍比较注重教材;尽管一再强调“五指”并不是五个学科,而应整合为一个有机整体,但在推行时仍被以分科的方式进行。二、张雪门先生的行为课程幼稚园行为课程是我国著名的学前教育家张雪门先生编制的。他针对当时幼稚园以教材为中心的状况,提出了使幼稚教育生活化和儿童生活教育化的建议,强调儿童的直接经验,以及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把课程的本质看作直接经验的总和。他提倡幼稚园的课程应“给三足岁到六足岁的孩子所能够做而且欢喜做的经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9.9 我国 幼儿园 课程 典型 模式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