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仁爱思想及其现代意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儒家仁爱思想及其现代意义.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儒家“仁爱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仁爱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与根底,“仁爱思想包涵三个不同的层次含义:“亲亲、“仁民、“爱物,其中,“爱物可以说是儒家“仁爱思想的完结。“仁爱思想在不同的层面上有着不同的表达,但是其依旧未脱离这三个含义。儒家的“仁爱思想,对于当今世界及中国社会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人的生存困境问题、人的异化问题、与谐家庭的构建等问题,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关键词:儒学、“仁爱、“亲亲、“仁民、“爱物、现代意义、I:“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与根底。儒家传统的思想精华即是:仁爱思想。那么“仁到底是什么呢?儒家“仁爱概念的内涵,历史的来看,主要包括三层意涵:即“亲亲、“仁民、“爱物。虽然儒家的这种“
2、仁爱不管如何开展,其中心依旧是个体自身,但是,从“亲亲到“仁民再到“爱物它表达了人之“仁爱范围的不断扩展,表达了儒家在理论层面上,对社会进步,带来的要求道德进步的不断的回应,事实上也表达着人类道德的进步,在一定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儒家的这种“仁爱具有普适性与普世性价值。一,“亲亲之为“仁:子曰:“仁者,人也,可见,孔子认为“仁是一个人做人的根本,既然“仁是人之为人之根本,而孔子又说:“仁者爱人,可见,在孔子看来,“爱人本身便是一种人之为人的道德义务,是每一个人应该尽的义务与责任,其本身具有绝对与普遍的意义,否那么就不是人。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里仁?) 可见“爱人是有差等的爱,由
3、里至外分为四个层次之爱。一,“爱人始于“爱亲,即始于“孝悌,子曰:“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此处,我们可以看到,在孔子看来,“孝是事实、是标准,是用,是末;“仁是本、是体。二,孔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论语宪问?这是要求人们在在爱亲之外,去爱君,忠君。三,是要“爱众,即要爱国君身边的士大夫。四,子曰:“博施于民而能济众。?论语雍也?“仁民爱物,孔子要求统治者“爱民,“爱民就是要实行仁政、德政。孔子在把“仁进一步具体化时,提出了“忠恕之道。把“忠恕之道作为实行“仁的一条根本途径,他的学生曾参曾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可以说精到的领会了孔子的本意。那么“忠恕之道更明确
4、的是说什么呢?所谓“忠恕之道无非便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子贡与孔子的这一问一答,说明了孔子所言的“忠恕之道具有普适性与普世性。而其普适性与普世性的价值,在于它尊重他人选择的自由,不把自已之所不欲加于人。“忠恕即是将我心推人心,相信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这种根本的原那么是普世价值建立的本体根底。总的来看,虽然孔子对于“仁爱的阐发是多层次多角度的,但是孔子的“仁爱思想还是着重停留在“亲亲的层面。孔子主张“事亲为大,“立爱自亲始(? 礼记&祭义?),“君子笃于亲,那么民兴于仁(?论
5、语泰伯?)。在孔子看来,当爱他人与爱亲人发生冲突时,应该舍忠以取孝,他认为亲亲之情是至高无上的,血缘亲情是普遍仁爱的根本根底,“亲亲在孔子的“仁爱中占据着主导的地位。二,“仁民之为“仁:孟子继承孔子“仁爱的思想,在孔子“亲亲之“仁爱的根底上,提出“仁民爱物的思想,将“仁爱的外延进一步扩大,突破了以血缘亲情为最终的界限。孟子曰:“仁,人心也。( ?告子?)孟子认为“仁是一种先天的东西,“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公孙丑?)孟子这里所说的这种先天的“人心指的是人的“恻隐之心。处于“恻隐之心这“仁爱,势必要求要将“仁爱推己及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孟子
6、曰:“君子之于万物也,爱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孟子尽心上?)即是说,也要将“仁推己及物,这是一种博大的情怀与高尚的道德之精神。因此仁者之爱应在满足血缘亲情之后,将爱心由己及人,由近及远地外推。这就是“亲亲而仁民。孟子的“仁爱思想主要“仁民,虽然孟子也有讲到“爱物,但是,孟子只是将万物狭义地理解为有生命的自然物,且将其看成是外在于自身的“他物,如不爱对人并无损害。故而,孟子的“仁爱中的“爱物思想并不彻底,也不完善。三,“爱物之为“仁:宋明时期理学家们进一步提出“万物一体的观点,克制了孟子的“爱物思想无法落实的缺陷。从而使得儒家的“仁爱内涵真正到达了“爱物,“
7、爱物也可以说是“仁爱思想的完结。二程曰:“假设夫至仁,那么天地为一身,而天地之间,品物万形为四肢百体。夫人岂有视四肢百体而不爱者哉。在二程看来,天地万物一自身血肉相连,浑然一体,人必须如爱身体般的去保护天地万物。王守仁进一步说:“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生民之困苦荼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有一物失所,便是吾仁有未尽处。相比于二程,王守仁进一步强调了人所负担的维护万物的责任。如此,宋明理学家,真正将“仁爱的对象扩展到了整个世界,使得“爱物得以真正的实现。从上所述,我们可以明晰,儒家“仁爱思想,其内涵大致为“亲亲、“仁民、“爱物三个方面,但是,由于“仁爱思想是儒学的主线
8、与精华,所以,“仁爱在整个包容万象的儒学体系中,在不同的层面上,它都有着不同的表达。虽然“仁在不同层面的具体表达各异,但是,它们却依旧围绕着“仁的三个内涵展开。以“亲亲为“仁之意涵,“仁在家庭层面表现为提倡“孝悌, 重手足之情,重亲情。在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时,强调友善,为他人着想,理解,宽容,也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仁民为“仁之意涵,“仁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层面上,表现为对“克己复礼,子曰:“克己复礼为仁。在这里,“仁是价值目标,“礼是工具手段。在政治上,“仁就是要求统治者实行仁政德政,孔子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
9、格。以“爱物为“仁之意涵,“仁在人与自然的关系层面上,表现为“天人合一观念的追求及实践。通过“爱物之“仁的体验与认识,儒家认识到,天地万物与人是统一的。主张人应当保护自然,用科学的精神去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的问题,到达人与自然的与谐。而这便涉及到儒家的“格致之学,朱熹说“?大学?物格、知至处,便是凡圣之关。物未格,知未至,如何杀也是凡人。须是物格、知至,方能循循不已,而人于圣贤之域。(?朱子语类?卷1 5?大学二-经下?),朱熹说明了格致、爱物与成圣之间的关系。由格致而知爱物,由泛爱万物,最终成圣。?大学?开篇有:“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
10、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即有: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条目。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家德育的目标取向。这种构造类似于“同心圆,以“修身为“圆心,向家、国、天下等更大的“圆延伸与扩展;根本上来说“修身又必须以仁爱为核心。可以说,?大学?中提到的一整套儒家的实践规那么,其出发点与归宿依旧是以“仁爱为核心。至此,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说,“仁爱思想是整个儒学的核心与根底。II: 儒家的“仁爱思想的开展,表达了其博大精深与其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的持久的与永恒的生命力。对于当今之中国及其当今之世界,儒家的“仁爱思想,依旧就有重大的
11、现实意义。一,“亲亲之“仁与家庭与谐的建立:儒家“仁的思想,在家庭中强调“孝悌、“敬长道德观,要求人们遵守人类社会五伦秩序,即父子有情,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亲缘关系中讲究亲情、互尊互爱、父慈子孝的人性与仁爱之心。“敬其所尊,爱其所亲这正是现代独生子女家庭中最为缺失的精神。二,“仁民之“仁与人的“生存危机问题:在物质文明高度兴旺、人际交往关系高度契约化的现代社会,金钱崇拜与享乐主义使人们道德沦丧,情感疏离,产生与日俱增的孤独感与空虚感。从而使得,人被置于对自身的物化及其造物的依赖之中, 如海德格尔所说:现代社会对人最大的威胁不是原子弹,而是人的生存意义的丧失,是人的本质的异化
12、。“灵性与物性、目的与手段相分裂,德性、情感乃至整个内心世界被严重轻视甚至漠视。没有信仰,唯一真实的只有本能的冲动与享乐,在迷茫中,我们忘记了如何去做人,如何有热情有意义的去生活。而儒学,正如钱穆先生说:“儒家教义,主要在教人如何为人。亦可说儒教乃是一种人道教,或说是一种人文教,只要是一人,都该受此教。不管男女老幼,不能自外。不管任何知识任何职业,都该奉此教义为中心,向此教义为归宿。在此教义中,如孝、悌、忠、恕,如仁、义、礼、智,都是为人条件,应为人所服膺而遵守。儒学为我们的存在找到了意义,为我们如何去生活,指明了方向。对金钱的崇拜,对个人享受的追求,使人们不仅在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中失去正义
13、感、使命感、公德心,而且在亲缘关系中也失去了亲情、人性与仁爱之心。使得我们的社会显得是那么的冷漠与黑暗,“仁对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两方面的要求,一是对自己要自立、自达;另一方面还要立人、达人,即要有助人共进的胸怀。这就要求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帮助,改变人与人之间那种赤裸裸的金钱交易关系,实现社会自律性的秩序,恢复社会应有的良心底线,具有重要的意义。三,“仁民之“仁与全人类的友爱、与平梦想的建立、努力。没有人类友爱,世界的与平几乎是无法实现的。而全世界各个民族如此的不同,要想到达人类的友爱与平,就必须培养人类的同类感,提倡人类友爱的这一普世价值。张世英先生曾说过,“仁者爱人,就是表达人所具有的同类感。可见,儒家的“仁爱思想,为我们致力于全人类的福祉,提供了思想源泉!四,“爱物之“仁与当今中国环境问题的缓解:儒家“天人合一的思想,作为一种整体性的大生命观,与当代的生态学完全一致,表现出热爱生命、泛爱万物的强烈情感。在当今在全球变暖,中国生态环境整体也在继续恶化的情况下,依照儒家天人一体的思想,吸取现代科学的最新成果,建立起一种实用性强的生态哲学,是我们能够走出现今的开展困境,走向生态开展之路的优秀思想资源。仁者,谓其中心欣然爱人也;其喜人之有福,而恶人之有祸也;生心之所不能已1也,非求其报也。故曰:“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 第 8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