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郭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眼中的郭嘉.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我眼中的郭嘉 “虽然天数三分定,妙算神机亦可图。 假设是当时存奉孝,难容西蜀与东吴。以上是三国演义里高度评价郭嘉的一首诗,郭嘉可以说是人们最为熟知的曹操谋士,他短暂但传奇的一生为后人所经常津津乐道,如果郭嘉没有早逝,那么三国格局又会是一副什么样子呢? 曹操手下人才济济,加上曹操本人就是盖世英雄,在这种环境下郭嘉却能被后人超乎寻常的推崇与赞扬甚至于到达吹嘘的地步,除了郭嘉本人具有奇才谋略外,我想还很重要的一点是郭嘉死后曹操曾屡次在不同场合表达出了对郭嘉真诚与深深的思念。据?三国志?与?傅子?记载,郭嘉死后,曹操悲哀地对荀攸等人说:“诸君年皆孤辈也,唯奉孝最少。天下事竟,欲以后事属之,而中年夭折,
2、命也夫!郭嘉在曹操心里是要托付后事的谋臣,可是不到四十岁就一命呜呼使曹操痛失臂膀。赤壁之战失利后,所谓“国乱思良将,家贫念贤妻,曹操更是悲从心来,哀叹道:“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并且伤心地说:“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可以说正是由于曹操这几番话才让人们产生了疑问与好奇,那么历史上的郭嘉真的有扭转乾坤的本领吗,他真的对于曹操而言是救世主般的存在吗,与曹操其他谋臣或者说与整个三国其他谋士比起来郭嘉又有什么特殊之处呢?下面就详细介绍一下郭嘉的生平并简单答复一下上述疑问。郭嘉一开场是跟从势力最大的袁绍的,由于郭嘉超人的识人眼光,他一眼就看出袁绍不是他心中的明君,于是就离开了。后来经过曹操肱骨之臣
3、荀彧的引荐来到曹操的身旁,俩人相见讨论天下大事后,可谓相见恨晚。曹操赞扬郭嘉说他就是能让我成就大事的人当然了曹操对他的其他许多谋臣也说过类似的话,郭嘉也从此认定了他的真主子,以后郭嘉就成为了曹操谋士团中的重要一员。后来曹操与袁绍在官渡相持,大家听说孙策要偷袭许都后都很害怕,而郭嘉却神奇的分析预言到了孙策会被杀,不可谓不高明。而且郭嘉对先前来投的刘备处置方法也独有见解,就是采取软禁政策,这样既不阻四海之望又不放刘备这只虎归山可谓一举两得,可惜曹操一时糊涂放跑了刘备。这些充分说明了郭嘉极会识人并且能够洞察时局的本领,不过在这里我想说一点的是,郭嘉虽然预言了孙策之死但是恰巧死在关键时候那可能纯属巧合
4、,神话郭嘉那就不客观了。类似的还有要征讨袁尚与乌丸的时候郭嘉料定刘表必不会重用刘备所以劝曹操不必有后顾之忧,凡此种种使郭嘉给人以“身在帷幕中决胜千里外的大谋略家大心理学家之感。郭嘉善出奇计,出人不意,往往在曹操还没下定决心的时候就替曹操谋划好了,可以这么说,郭嘉是最了解曹操的那个人,而且又往往能够迎合曹操的意思,在这一点上郭嘉甚至要胜于荀彧,因此曹操格外喜欢郭嘉,并说过“唯奉孝为能知孤意这样的话。在打乌丸的时候郭嘉建议兵贵神速出其不意掩其不备的战术,并最终使曹操获得了胜利,在这里要说明一点,其实郭嘉这步棋风险极高,而且曹操的这场胜利还有运气成分,所以打完回来后曹操心有余悸,并且重赏了那些当初劝
5、他不要出征的人。虽然说郭嘉善于出奇计,但是奇计往往会伴随更高的风险,只能说郭嘉比拟幸运,因为他的谋划从结果来看都是成功的。至于三国演义里的“郭嘉遗计定辽东那是罗贯中为郭嘉虚构的功绩,不过在此前打败袁谭准备乘胜追击的时候郭嘉倒是将这种战略思想传达给了曹操,所以说是郭嘉的遗计也不能算错,还有郭嘉的“十胜之说其实?三国志?并未收录,见于?傅子?,不过陈寿却记载了荀彧与贾诩的“四胜之说,所以郭嘉的“十胜有待考证,当然演义里就照收不误了。不过呢不管是“四胜还是“十胜,其实在我看来都是废话,因为这些内容是曹操本身就所具有的强于袁绍的素质,说与不说都在那里,不丢不减,并不能真正解决敌我差距。众所周知,官渡之
6、战曹操的最终胜利最关键还得感谢袁绍方面的叛徒许攸,是许攸带来了火烧乌巢之计。在曹操与袁绍这场大规模的生死战役里我没有看到郭嘉的任何实质性的表现,说白了,都是人不是神,这个世界上不可能有可以解决一切疑难杂症的神人,即便是在被神话了的诸葛亮的三国演义中,不是也能看到诸葛亮的失误与无奈的方面么,更何况真正的历史。所以郭嘉也是人不是神,他是个出色的谋士但不是万能的救世主。郭嘉死后一年曹操就发动了赤壁之战,赤壁之战大家都知道以曹操大败告终,曹操因此思念郭嘉很正常,但是哀痛的说出:“郭嘉在不让我沦落到这种地步这样的话是不是在借此讥讽他的其他谋士呢,按照三国演义里的记载就是如此,因为这句话直接导致了“众谋士
7、皆默然自惭。那么事实真的如此吗,或者说曹操的其他谋士在这场战役里没有尽到责任吗?那么下面就简单扒一扒吧。荀彧是劝说曹操南下打荆州刘表的,郭嘉生前也劝说过,可以说打荆州势在必行,而且事实证明也是正确的,曹操大军南下兵不血刃拿下荆州并且顺便打的刘备落荒而逃以至于不得已去抱孙权大腿。收编了荆州军的曹操有了更大的自信欲要顺江东下趁机剿灭孙刘一统江南,此时荀彧坐镇曹操大本营许昌,不会出征。出征的重要谋士有荀攸程昱贾诩等人,贾诩劝谏过曹操采取休养生息的策略,但此时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的曹操开场骄傲自大起来,没有采取他的意见,程昱也提醒说孙刘联盟不好对付,至于荀攸正史貌似没有提及,但演义里还是说他赞成程昱防火攻
8、的建议,可是曹操也不听。应该说,曹操方面的失败两个重要原因都在于“天意而不在人谋,当时曹操军队传染病非常厉害,瘟疫蔓延是重要一个原因,还有一个就是冬季东南风起导致黄盖火烧连锁船,当然了作为一个唯物主义者不能去信“是老天让曹操失败这种观点滴,还得客观分析,这里就不展开。在郭嘉传里关于荆州之战只是一笔带过:后太祖征荆州还,於巴丘遇疾疫,烧船,叹曰:“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我觉得这句话逻辑是有问题的,既然是遇到了疾病传染那么曹操说郭嘉在有什么用,他应该呼唤华佗或者神医喜来乐才对嘛,当然了这是抠字眼错误理解陈寿的意思了,只不过我想说明的是当时曹操那么多出色的谋士包括曹操自己都没有方法,郭嘉在就一定行吗
9、,恐怕未必吧。郭嘉虽然善于出奇计,深通有谋略,但你要说有郭嘉在就能克制所有困难那么鬼都不信,而且早年郭嘉在的时候曹操也不是没打过败仗,只能说看到丧失了千载难逢统一天下的时机后的曹操悲愤交加,这个时候的他深深地思念曾屡次为他出谋划策的知心人郭奉孝,于是悲从中来,遂有了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这倒不见得是讥讽他的其他谋士们,因为负主要责任的是曹操自己。顺便说一句,郭嘉死时年仅38岁,是时曹操53岁,荀彧45岁,荀攸51岁,程昱67岁,贾诩61岁,在曹操与他这几大谋士里郭嘉最年轻,所以郭嘉成为了一个传奇,就像现代传奇武术家李小龙,被人传的越来越神也就缺乏为奇。对郭嘉的中年夭折曹操格外痛惜,毕竟他是想将曹二代托付给郭嘉的,只能说天妒英才!巧合的是,诸葛亮就在郭嘉死的那年出山了,此消彼长,天下大势从此翻开了新的一页。当然至于有些人所说的诸葛亮是成心躲着郭嘉等到他死才出茅庐的观点在我看来就是无稽之谈了,自己歪想玩玩即可。最后以三国演义另一首赞扬郭嘉的诗作终: 天生郭奉孝,豪杰冠群英。 腹内藏经史,胸中隐甲兵。 运谋如范蠡,决策似陈平。 可惜身先丧,中原梁栋倾。第 6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