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充的教育思想.docx
《王充的教育思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王充的教育思想.docx(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王充的教育思想王充公元27年约97年字仲任,会稽上虞今属浙江人,东汉著名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他出身“细族孤门,岁开场识字,岁入书馆学习。18岁“到京师受业太学,师事扶风班彪,“好博览而不守章句,不肯严守师法家法。因家贫无钱购书,他常到洛阳书肆里读书,记忆力特强,过目成诵,因此博通了“众流百家之言。离开太学后,曾两次出任过小官,皆因为人耿直,不愿趋炎附势,结果辞职还家,一边教书,一边钻研学问,从事著述。60岁时曾被杨州刺史董勤辟为从事,后转沿中,63岁即辞官归里,著书、教授终生。他的一生,都不与时苟合,对当时流行的充满谶纬迷信的神学化儒学持批判态度,也反对只记诵章句,训校文义的学风。他著述甚丰,有
2、?讥俗?、?政务?、?论衡?、?养性?等,但流传至今的只有?论衡?一书。一论人性与教育作用王充认为,人性具有差异性与可变性。他说:“论人之性,定有善有恶,“人之性,善可变为恶,恶可变为善。人性的差异并非天意,而是自然因素影响而成的。他认为生来就善或恶的人很少,绝大多数是中人,中人之性那么可以通过教育使之定型。他说:“夫中人之性,在所习焉。习善而为善,习恶而为恶也。又说:“善那么养育劝率,无令近恶,恶那么辅保禁防,令渐于善。也就是说,性可教而为善,只要有适当的教育,天下无不可教育的人。王充认为,教育在发挥社会作用时具有隐效性,礼义教化似乎不能为国家增添财富与实力,教育的社会效益是间接的,往往被一
3、些缺乏远见的人所无视。王充指出,从社会、国家的角度说,学校教育的作用在于维持纲纪伦常,激民向善,这本身就是最大的效益。教育对社会作用在于经过“圣教渐化熏陶而使受教育者“文才雕琢,知能十倍,可以为国家“任卿相之用,也可以以借“仁义之力来改造社会。二论理想的培养目标王充把当时的人才归纳为儒生与文吏两大类,儒生是指有一定经学造诣的学者,文吏那么是指虽无经学造诣、但有丰富官场经历的官吏。他认为文吏与儒生各有所长,亦各有所短:“文吏以事胜,以忠负;儒生以节优,以职劣。但从总体而言,儒生优于文吏。因为儒生自幼“被服圣教,受纲常伦理的熏陶,并有治国之道的研究,而文吏“无篇章之诵,不闻仁义之语。长大成吏,舞文
4、巧法,徇私为已,勉赴权利。他批评当时重文吏、轻儒生的社会风气,认为这是社会政治腐败的一个根源。对于儒生,王充也把他们分为四个层次。他说:“故夫能说一经者为儒生,博览古今者为通人,采掇传书以上书奏记者为文人,能精思著文连结篇章者为鸿儒。故儒生过俗人,通人胜儒生,文人逾通人,鸿儒超文人。他的培养目标,第一是“鸿儒,因为鸿儒能精思著文,具有独创精神;第二是“文人,既掌握古今知识,又能从事政治工作,敢于向皇帝上书言事;第三是“通人,能博通古今,虽缺乏实际从政的经历与能力,“而以教授为人师者;第四是“儒生,只能说一经,犹如鹦鹉学舌背诵经书的章句之生,这种人只比俗人强一点,对社会没有多大的用处。三论教学1
5、关于教学过程王充以为教学过程包括“见闻为的感性认识与“开心意的理性认识两个阶段。首先,他强调人的感性认识的重要性。他指出,“闻见是圣人积累知识经历的根本手段。闻见有两层含义:一是留心周围事物,注意积累生活经历;二是广闻博览,通过书本或其他间接途径吸收他人的经历与思想,承受间接知识。王充认为,教学中首先要依靠耳闻、目见、口问、手为,直接接触客观事物,这是认识的最根本的条件。 其次,王充指出,教学不能停留在“见闻为的感性认识的阶段,这必须把感性认识加以深化提高,上升到理性阶段。他说:“故是非者,不徒耳目,必开心意。所谓“开心意,就是要求开动脑筋,进展理性思考。这样才能“知一通二,达左见右,也才能分
6、清是非,判定真假,“订其真伪,辩真虚实。2关于教学内容王充作为古文经学的思想代表,仍把儒家经典作为学校教育的根本内容,他强调“文人宜遵五经六艺为文。但他反对墨守儒经章句,主张遍览群书,涉猎百家之言。因为百家中有“圣人之言,贤者之语,上自黄帝,下至秦汉,治国肥家之术,刺世讥俗之言备矣。它不仅能“使人通明博见,而且可以改进当时的政治。3关于教学原那么与方法1“诠订于内王充指出:“事莫明于有效,论莫定于有证,空言虚语,虽得道心,人犹不信。所以他强调认识事物既要“信闻见于外,又要“诠订于内。诠订有各种途径,而最重要的是实践。他说:“事有证验,以效实然,这就是说,认识与理论必须符合客观事实,必须通过实际
7、效果来检验。这是王充的根本的教学方法论。2学用一致王充主张学习知识是为了应用。他说:“凡遗通者,贵其能用也。即徒诵读,读诗讽术,虽千篇以上,鹦鹉能言之类也。他强调把学到的知识加以融合贯穿,运用于实际,解决问题。3“距师与“问难汉代儒生治学,好“褒古毁今、“信师是古,造成教育空气寂静,学术枯萎。尤其是在教育管理上,遵守师法家法,造成学者知识面狭窄,思想僵化,“前儒不见本末,空生虚说;后儒信前师之言,随旧述故,结果是以讹传讹,谬种遗传。因此王充有针对性地提出“距师。他说:“凡学问之法,不为无才,难于距师,核道实义,证定是非也。他主张破除对教师、对古人的迷信,敢于问难求解。即使对孔子、孟子之言也不可
8、盲从。王充指出:“苟有不晓解之问,迢难孔子,何伤于义?诚有传圣业之知,划孔子之说,何逆于理?这种提倡独立思考,反对盲从与迷信的教育主张,在一定程度上起着思想解放的作用。这是王充教育思想中最有价值的局部。王充的教育思想生平与学术思想王充公元- ?年,字仲任,会稽上虞人今浙江上虞,原魏郡元城人今河北大名。生于东汉光武帝建武三年公元年,卒年不详,据史料分析,他的卒年应在公元- 年之间。王充生活于东汉前期,经历了光武、明、章、与帝四朝,正是赤眉起义失败,农民运动处于低潮,东汉政权相对稳定的时期。在学术思想领域,这个时期正是俗儒守文失真,方士仙士惑众,阴阳五行灾异谶纬之说猖獗的时代。王充目睹紫朱杂厕,瓦
9、玉集糅,论说纷云,莫之所宗, 听者以为真然,说者不舍,览者以为实事,传者不绝 ,甚至 南面称师 ,也诵读宣扬奸伪邪说的状况,他企图使人们冀悟迷惑之心,使知虚实之分。 于是以 心愤涌,笔手扰 的心情作?论衡?,以 铨轻重之言,立真伪之平 ?论衡?对作?,批驳虚妄伪说。范晔称他的著作能 释物类同异,正时俗嫌疑?后汉书?王充传?。纪晓岚称王充的思想殊有裨于风教?四库提要?卷一二,子部杂家四,近人钱穆说他是开魏晋新思想之先河。 王充祖上曾因 参军有功,封会稽阳亭 ,但时间不久。后来他的先世以农桑为业 ,他的祖父王汎,父亲王涌 以贾贩为事 ,因与豪家丁伯结怨迁居上虞,所以,他自称出身于 细族孤门 ,接近
10、一般人民群众生活,属于下层社会,被人讥讽为 宗祖无淑懿之基,文墨无篇籍之遗?论衡?自纪?。他一生仕路隔绝,志穷无如 ,晚年 发白齿落,日月逾迈,寿伦弥索,鲜所恃赖,贫无供养,志不娱快 ,处境相当困难。他罢官归家以后,一面招收生徒教学授业,一面研究学问专心著述。王充自述他对仕宦冷淡,说:不贪富贵,不慕高官,贬黜抑屈,不恚下位。他抱着世能知善,虽贱犹显;不能别白,虽尊犹辱 的心情对待世俗人情,立定以 忧德之不丰,不患爵之不尊;耻名之不白,不恶位之不迁的高尚情操立身处世,宁可过处卑、位贱的生活,也不趋炎附势?论衡?自纪?,所以,晚年不仅物质生活极端贫困,而且精神也受到极大压抑。从王充的?自纪篇?来看
11、,他罢官归乡以后,以对世书俗说、考论虚实的精神著书立说,希望将自己的思想留给后人,以垂教后世。他说:充仕数不耦,而徒著书自纪, 又说: 既晚无还,垂书示后 ?论衡?自纪?。所以他的著作都是针对当时社会上与思想界的现实问题而写的,贯穿着新鲜明朗的批判精神。王充讥恶那种 升擢在位之时,众人蚁附,废退穷居,故旧叛去的庸俗世风人情,撰?讥俗?一书;他忧患人君治民之道,不得其宜,为郡国守相县邑令长陈通政事,作?政务?一书;痛感俗书伪文多不老实,于是作?论衡?一书。晚年由于生活贫困,精神孤寂,年老体弱,作?养性?书十六篇,在著述中完毕了一生。王充的著作虽多,但现存仅?论衡?一书。王充写作?论衡?的目的是针
12、对当时 俗书伪文 与 俗儒守文 而发的。他以不畏强暴的大无畏精神,求真理,正是非。他以科学为依据,以 证验 为尺度,对一切虚妄谬论给予无情的批判。在谶纬迷信充满于世的条件下,他敢于公开抨击 天人感应 , 神灵怪异 ,一扫汉代二百多年阴阳谶纬之风,为东汉学术另辟途径,在思想史上有重要意义。?论衡?是中国哲学史上一部划时代的著作,用道家的自然主义攻击儒家的天人感应说,使中国哲学史上掀起了一大波澜。据?后汉书?记载,?论衡?共八十五篇,内?招致?一篇有录无文,实际上只有八十四篇,是他用了年心血写成的一部哲学政论巨著。由于?论衡?直指官方神学化的儒学,因此被列为禁书,不得流传,东汉政权瓦解后,才重见天
13、日,但这已是王充死后百年的事了。在?论衡?这部著作中,也谈到教育问题。如环境与教育在人的培养中的作用;反对生而知之,主张学而后知的学习论;反对呆读死记,重视实际锻炼的学习方法;反对复古,重视现实的教育内容;反对 信师是古,提倡问难探索的学风等等,这些对以后唯物主义教育思想的开展都有一定影响。王充依据自然科学理论,吸收道家无为自化与荀况的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的思想,建立起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与哲学体系。王充在哲学的根本问题上继承了中国古代唯物主义传统。他认为,天地是物质性的,宇宙的运动变化与万物的生成是自然现象。他曾说: 夫天者,体也,与地同 ?论衡?祀义?。又说:天覆于上,地偃于下,下气蒸
14、上,上气降下,万物自生其中间矣。很清楚,王充把天当作自然物,不是人格化的,有意志的,有无上权力的神。所以他说:春观万物之生,秋观其成,天地为之乎?物自然也。如谓天地为之,为之宜用手,天地安得万万千千手,并为万万千千物乎??论衡?自然?他以造物须用手,天没有手不可能创造各物为理由,通俗地证明天是自然物而不是神。他以 日月行有常度 ,即天体的运行有其自身的规律,是一种自然过程,否认天是有目的,有意志,可以降福佑善,下祸惩恶,谴告人事等 天人感应 的谬论。他又以鱼生水中,兽在山林来证明物各有其自然本性,所以得出结论: 夫天地不能为,亦不能知也。?论衡?自然?那么,为什么会出现灾变呢?他说,这乃是运行
15、规律的失调,而非意识性的感应,就好似人生病一样,血脉不调,人生疾病,风气不与,岁生灾异?论衡?谴告?。他针对人死变鬼,可以祸患生人的谬论,指出,人之生是由于夫妇合气,是自然现象。同样,人死气灭,也是自然现象,怎能变鬼?他解释说: 鬼者,归也,神者,荒忽无形者也 ?论衡?论死?。人死精神消失,骸骨归土,消亡无形,从医学生理学角度论证了人的生与死乃是普通的自然现象。王充还进一步从精神与肉体的关系,阐述了形神关系,有力地驳斥了鬼神的存在,坚持了唯物主义原那么。但是,王充的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与无神论的思想,还是朴素的直观的,他不可能对于自然现象与人类社会有本质的认识,因而有些解释也缺乏说服力与科学性。论
16、教育的功能王充以人性论为出发点,论证了人的可塑性与教育的必要性。他在?本性?篇开宗明义第一句话就说 情性者,人治之本。 把人性当作治理人的根本。怎样去治理人呢?他认为,关键在于教育。他说: 原情性之极,礼为之防,乐为之节。 在他看来,人有卑谦辞让之性,所以要制礼以使其得到恰如其分的开展,人有好恶喜怒哀乐之情,所以要作乐以使其严肃,正常的表达。他把人性作为教育的根底与前提。王充关于人性论的观点。关于人性是怎样形成的,他没有做出科学的答案,只是笼统地说是由气构成的。他说人性 禀气有厚泊薄,故性有善恶。又说:人之善恶,共一元气,气有少多,故性有贤愚。并且把 五常 之道也归诸禀性之多少。他把人只看作单
17、纯的自然物,没有也不可能认识到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与,因此,他的人性论仍未能超脱唯心主义的窠臼。然而,王充人性论可贵之处,在于他认为人性不是一成不变的凝固的东西,认为人性是可变的,变化的动力在于教育与环境的影响。在?率性?篇中他列举了大量事实来论证人性的可塑性与教育与环境在人的个性形成中的巨大作用。首先,王充以自然界事物的变化为依据阐述人性的可变性。他说,譬如练丝,染之蓝那么青,染之丹那么赤,所以,人之性,善可变为恶,恶可变为善,犹此类也。又以,蓬生麻间,不扶自直,白纱入缁,不练自黑为例,说明人之性犹蓬纱也,在所渐染,而善恶变矣。 他举例说,被世人称为价值千金的利剑棠谿、鱼肠、龙泉、太阿
18、,未经冶炼之前,也不过是普通的铜铁,经过良工的锻炼之后,才成为举世闻名的宝剑。同样道理,具有五常之性的人,只要教导以学,渐渍以德,亦将日有仁义之操 ?论衡?率性?,在他看来,人的善恶在于教育。其次,他以社会人事为例进一步解释人的可塑性。他说,学习伯夷不食周粟饿死首阳山的气节,贪夫也可以变廉洁,懦夫也可以有志向。人受柳下惠高尚风范的影响,刻薄的人也能变敦厚,器量狭小的人也能心胸广阔。他更以子路未入孔门受教之前,是戴鸡佩豚、勇猛无礼 之徒,但经过孔子的诱导、教导,猛气消损,骄节屈折,最后成为孔门十哲之一,擅长政事的人才,来说明教育的巨大作用。所以他说,人的成长在化不在性,凡含血气者,教之所以异化也
19、。赋予了教育在人的个性形成中以重大的作用。再次,他认为由于人生活的环境不同,也可以改变人性。他说,齐国人性格与缓,秦国人性格傲慢,楚国人急躁,燕国人憨直,假假设 使四国之民,更相出入,久居单处,性必变易。意思是说,使四国性情不同的人相处一起,相互交往,长期脱离原来的环境,移居异国他乡,那么,原来的性格必然会发生变化。他十分重视良好环境对人的影响,孟母之徙宅 就是极好的证明。因此,他认为,只要使人们 迫近君子,而仁义之道数加于身 ,那么一定能够成为优良品德的人。正因为如此,他特别强调统治者应该重视教育,发挥教育在治国化民中的重大作用。他告诫: 凡人君者 ,对于人民 善那么养育劝率,无令近恶,近恶
20、那么辅保禁防,令渐于善.他指出, 孔门弟子七十之徒,皆任卿相之用 ,就在于他们都蒙受了圣人之教,实为 教训之功而渐渍之力也.所以他要求统治者,懂得 王法不废学校之官,不除狱理之吏。欲令凡众见礼义之教,学校勉其前,法禁防于后 的道理。对于人民,既要注意教育,又要以法制加以约束,这样,就一定能够到达 驭情治性,尽材成德 的目的。论教育的内容汉代自武帝起实行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以后,儒家?五经?成为官方必读教材,讲经解经日趋繁琐,五经博士各立门户,师法家法极严,不许稍有冒犯。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局面完全消失,限制了学术思想的开展。到了王充生活的东汉时期,书传记载夸大失实,经典注疏杂入谶纬,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王充 教育 思想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