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的时空结构.doc
《三国演义的时空结构.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国演义的时空结构.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三国演义?的时空构造 杨丹作为时间艺术的历史演义长篇小说,其特点主要表达在情节开展的因果关系与逻辑层次上,它是以叙事时间为贯穿主线的。因此,叙事时间形式是情节。我国古典小说情节,是某一个特定的矛盾冲突的形成,开展与转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的任何一定的时间里,情节的展现都是在特定的环境与具体地点完成的,我们依照?三国演义?的叙事时空关系分割一下小说情节的几个历史阶段所表现的历史内容,便会发现:1、序幕(第19回)公元184192年,历史跨度为9年,描写了9个章回;2、曹操平定北方(第1034回)公元192207年,历史跨度是16年,描写了25个章回;3、三国鼎立的形成(第3573回)公元207
2、219年,历史跨度为13年,描写了39个章回;4、三国征伐的时代(第74115回)公元219262年,历史跨度为44年,描写了42个章回;5、尾声(第116120回)公元263280年,历史跨度为18年,描写了5个章回。很明显地可以看出在一样的单位时间内,小说情节的密度是不一样的。密度最大的是三国鼎立时代,历史跨度一年,却描写三个章回,密度最小的是尾声,历史跨度一年只写了不到三分之一的篇幅。其余的历史时期都在历史跨度一年写一个章回左右。所以,时间的跨度也是一个功能手段,其实质是决定着故事的密度。一般说来,跨度越大密度可以相对变小;反之,跨度小密度就必须相应提高。而密度的大小同生活价值成正比。越
3、是有意义的生活密度越大,反之就越小,所以,小说家对故事中时间跨度的调度最终影响到文本的价值世界的构造。三国鼎立时代在一样单位时间里,小说描写的空间扩张幅度就远远超过其他历史阶段,形成了?三国演义?叙事时空构造的强化局部,说明曹、刘、孙三条副线与主线共同重合的一个阶段是三国鼎立的形成时期,是三国鼎立形成的重要历史阶段,曹、刘、孙三个集团都在扩大自己的疆域,希图在地理均势上三分天下,这就为审美空间领域的再现提供了最大的扩张范围的根据。因为它比?三国演义?任何一个历史阶段的艺术容量都要大,再现了在矛盾冲突中三国鼎立形成的历史合力,聚合了波翻浪涌的大开大阖的情节场面,完成了几十个人物性格及命运的塑造,
4、所以说,它是?三国演义?无以伦比的艺术创造的精华所在,这正是?三国演义?叙事时空与历史上的现实时空差异的形态的差异。 ?三国演义?在历史时间上与自然时间上呈现出循环的特点。故事是在历史循环与自然循环中演绎的。 古典小说常用“分与合、“春与秋、“荣与枯来表述历史与自然的循环。?三国演义?的卷首,作者写道,“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结尾作者又重申道,“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是一个首尾照应与“一乱一治的历史循环。古典文论家对于小说叙事的自然时间构架与循环特点从理论上给予了总结。毛宗岗称赞?三国演义?“首尾有大照应,中间有大关锁处。如首卷以十常侍为起,而末卷有刘禅之宠中贵以结之,又有孙
5、皓之宠中贵以双结之,此一大照应也。凡假设此者,皆天造地设,以成全篇之构造者也。虽曰演义,直可继麟经而无愧耳。 孔子作?春秋?,至获麟而绝笔,故?春秋?为“麟经。毛宗岗把?三国?的首尾照应直接比喻为孔子的“春秋,即指?三国?的史传形式,也寓指故事在四季循环的春秋中走向它的终结,并且他还对首尾的“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旁批道:“直应转首卷起语,真一部如一句。对小说的时间循环构造作了高度概括与评价。 中国传统小说叙事的地方空间感十分强,这种地方感,是与传统小说所遵循的“依史的时间观念一致的。讲史小说长于把故事发生的地点作为小说叙事的空间构造,把表达建构在地域空间之上。?三国演义?的书名本身就提醒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三国演义 时空 结构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