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认证技术的发展与展望.doc
《身份认证技术的发展与展望.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身份认证技术的发展与展望.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身份认证技术的开展与展望Internet迅猛开展带来了信息共享与平安这对矛盾共同体,加强网络平安建立、保障网络的平安运行成为网络存在的根本之道。网络身份认证技术开展到今天已经成为信息管理系统中必不可少的一局部,扮演着网络系统“看门人的角色。针对不同的平安威胁,目前存在多种主机平安技术与相关平安产品,如防病毒技术、个人防火墙、平安应用程序(如文件加密程序)、平安操作系统等。这些技术与产品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们的平安需求,却没有很好地解决以下两个问题: 1系统访问,即开机时的保护问题,目前普遍采用的是基于口令的弱身份认证技术,很容易被攻破而造成泄密; 2运行时保护,即在合法用户进入系统后因某种原因暂
2、时离开计算机,此时任何人员均可在此系统之上进展操作,从而造成泄密。将密码写在记事本上挂在电脑旁边,这样的事情相信很多公司的员工都曾经为之。出于平安的要求,现在公司的平安策略普遍要求员工的登陆密码要定期更换,而且不能重复,这使得想出一个自己能记住的长串密码成为一件让员工头疼的事情。为了便于记忆,员工往往会选择常用词或者号码作为密码,如果攻击者使用“字典攻击法或者穷举尝试法来破译,很容易被穷举出来。传统的账号加密码的形式,账号根本上都是公开的,密码容易被猜中,容易忘记,也容易被盗。据统计,一个人平均下来要记15到20个密码。静态密码的隐患显而易见,尤其是在证券、银行等行业,轰动一时的“银广夏盗卖案
3、早就为业界敲响了警钟。为了解决静态密码的平安问题,一种方式是同一个人员使用不同的密码进入不同的应用系统,防止所有的鸡蛋都在一个篮子里面的问题,然而需要记忆多个密码;第二种方式,采用软件VPN方式,登陆前先要使用VPN连接,这样可以面向一局部机器开放,但是第一次使用时下载VPN软件,每次访问系统前登陆VPN,一那么麻烦,有些系统要VPN,有些不需要VPN,需要时常切换;二那么不利于移植办公;三那么登陆VPN后,其整个系统也处于开放状态。并且VPN的认证本身也是一种静态密码的形式。静态密码的最可怕之处就是密码泄漏了,用户却可能完全不知情。结果长期使用这个密码,相关的商业秘密就长期泄漏,我们也不可能
4、经常修改密码,为了方便记忆,密码设置本身也就是那些姓名、生日、常规单词等容易被猜想、被攻击的信息。目前网上客户对网上交易使用的密码的平安性就没有多少信心。因为这些信息根本上是不改动的,很容易被网络犯罪分子劫取。比方通过网上钓鱼的方式就很容易获取一些疏于防范的客户的账户信息。第三种方式,就是目前银行普遍提供的USB移动证书。USB 密码采用软硬件相结合一次一密的强双因子认证模式,是一种 USB 接口的硬件设备,它内置单片机或智能卡芯片,可以存储用户的密钥或数字证书,利用 USB Key 内置的密码学算法实现对用户身份的认证。但是USB Key只能在己安装相应驱动程序的电脑上进展操作,在其他没有
5、USB 插口的设备上那么无法使用,使用范围相对狭窄。另外由于必须连接电脑,在已经出现相应的木马病毒的情况下,仍然存在平安隐患。第四种方式,就是目前采用的动态密码技术。动态密码也称一次性密码One-time Password,它指用户的密码按照时间或使用次数不断动态变化,每个密码只使用一次。动态密码采用一种称之为动态令牌的专用硬件,大小相当于一张闪存盘,显示方式类似于电子手表,它内置电源、密码生成芯片与显示屏。密码生成芯片运行专门的密码算法,根据当前时间或使用次数生成当前密码并显示在显示屏上。认证效劳器采用一样的算法计算当前的有效密码。由于每次使用的密码必须由动态令牌来产生,只有合法用户才持有该
6、硬件,所以只要密码验证通过,系统就可以认为该用户的身份是可靠的。而用户每次使用的密码都不一样,即使黑客截获了一次密码,也无法利用这个密码来仿冒合法用户的身份。其中一种就是现在比拟常规使用的短信认证,每次登陆前,系统会计算出一个验证码,同时给登陆者的手机上发布包括这个验证码的短信息,登陆者收到这个验证码短信后输入系统,通过验证后才能够进入系统;另外一种就是一个手表性的密码生成装置,一直处于运行状态,时刻生成密码;同时应用系统那边也有一个认证效劳器时刻运转,生成一样的密码。登陆的时候,把密码生成装置上的密码输入系统,与认证效劳器上生成密码进展匹配,如果匹配成功,那么就可以登陆系统。动态密码技术虽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身份 认证 技术 发展 展望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