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精神天人合一思想.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精神天人合一思想.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精神“天人合一思想苏文龙摘 要:中国传统哲学的“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古代根本的宇宙观,包含着人与自然是不可分割的整体、重视生命价值,兼爱宇宙万物、人与自然与谐开展等思想内涵。而且作为政治管理之法、理想的生存状态、超拔的道德境界及高远的审美境界而成为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精神。关键词: 中国传统哲学;天人合一;思想;与谐Abstract:The thought of harmony between man and nature in Chinese traditional philosophy is the basic concept of universe in ancient c
2、hina,which includes that man and nature are inseparable,value life, love all things,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man and nature.And as way to political management,ideal living condition,beyond the moral realm,Lofty aesthetic realm become the important spiri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philosophy.Key Words:
3、Chinese traditional philosophy;harmony between man and nature;thought;harmony“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传统哲学的核心理念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总特征。它不但是儒家的根本概念,而且是一切其他思想体系,如道家、佛家、法家、阴阳家等的出发点与归宿点。著名学者季羡林认为“这个代表中国古代哲学主要基调的思想,是一个非常伟大的、含义异常深远的思想。“天人合一思想为何成为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精神,并在各个思想流派中传承开展,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内涵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包含着非常复杂的内容
4、,其中,“人比拟容易理解,包括人力、人道、人为、人欲,也泛指人类。关于“天那么众说纷纭,任继愈先生认为,中国哲学史上关于“天的涵义大约有五种:主宰之天、命运之天、义理之天、人格之天与自然之天。季羡林先生那么把“天简化为大自然。主宰之天,是认为天具有绝对的权威,天主宰万物,指挥自然界的变化,决定人间祸福。孔子说“获罪于天,无所祷也。孟子也讲“昔者尧荐舜于天,而天受之。老子也写到,“天网恢恢,疏而不失。以及封建统治中的皇朝更迭,称为“奉天承运、“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这也从侧面显示出我国旧时政治生活的“人治传统:假借天的名义与权威、举起“天人合一的大旗治理天下国家。“人格之天是指“天具有
5、人的品格,有喜怒哀乐。老子洞察“天道与“人道的玄机,虽然“人心惟危,但是真正公正无私的还是天,天是高尚风格的化身。?易经?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西汉董仲舒认为“为人者天也。人之为人,本于天,天亦人之曾祖父也。董仲舒认为“天人之际,合而为一,由于人是禀受天地的阴阳二气、副于天数,并且能够相互感应:“天地之阴气起,而人之阴气应之而起;人之阴气起,而天地之阴气亦宜应之而起。其道一也。因此天人能够“合而为一。“义理之天是指天造化一切,对万物一视同仁,没有任何偏私,天被认为是世界上好的品行与行为的源泉。?中庸?里写道“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即是说天命、人性、道德、教化是一脉相通的。“
6、命运之天指天主宰一切,天是决定事情成败的关键,人力无法改变,只能尽力而为。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自然之天认为“天是自然存在,这种存在是对宇宙及其运行规律最彻底的抽象。?老子?中“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里的天就是宇宙万物最高抽象的天。庄子也讲:“天地固有常矣,日月固有明矣,星辰固有群矣,树木固有立矣。这里的天即是“自然之天,并且其运行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不是不可捉摸的。概括来说,“天人合一的“天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自然之天,二是神灵、精神、人格、意志之天。所谓“究天人之际就是对神与人、天道与人道、自然与人为之间关系的探索。而“天人合一的思想内
7、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与自然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人与自然是统一的整体,二者彼此相通,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老子说“天大,地大,道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肯定了人是自然界的一局部。庄子说“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认为天地万物与“我是统一与谐的有机整体。儒家从“性天同一思想出发,竭力主张天人一体,反对人与自然的分割与对立。?孟子?中云:“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那么知天矣。强调了人经过后天的努力与修炼,可以到达人天相参的人生境界。荀子在?天伦?中指出“万物各得其与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主张天地万物与谐统一。 二重视生命价值,兼爱宇宙万物“天人合一观念认为宇宙是一种大化流行的
8、生命境界。?易传?谓“天地之大德曰生,扬雄谓“天地之所贵曰生。中国人把尊重一切生命价值,保护一切自然万物视为人类的崇高道德职责。孔子讲“仁,其内涵便是“爱人,讲“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就又把自然界纳入到爱的范围。孟子?尽心?云:“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明确主张把爱心从家庭扩展到社会。庄子认为,“彼至正者,不失其性命之情。故合者不为骈,而枝者不为踵;长者不为有余,短者不为缺乏。是故凫胫虽短,续之那么忧;鹤胫虽长,断之那么悲。天地万物在本质上都是一样的、平等的,物各具其性,各得其所,我们不能把此物视为主,把彼物视为宾,不要扼杀万物的本质,破坏万物的真性。 三人与自然与谐开展中国传统“天人合一思想所
9、追求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人与自然的与谐交融。它一方面强调尊重自然规律,如“顺天休命、“辅相天地之宜,另一方面又要充分发挥人的能动作用,如“裁成天地之道、“范围天地之化。在此根底上,自觉与天地参赞化育,与谐共生。?周易系辞?明确指出:“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安土敦乎仁,故能爱。范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 二、“天人合一思想成为中国传统哲学重要精神的原因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是农业文明的产物,也成为了古代有识之士毕生的追求,它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精神,可归结为以下几个原因。 一“天人合一思想是政治管理之法总体而言,神灵、人格
10、、意志之天以及“神人以与思想是中国古代实施政治管理的理论根底。老子认为,天下万物是一体的,“道法自然的“道就是“自然无为,所以治理天下也应该遵循“自然无为之道,“无为而无不为,即遵循宇宙之性、规律而不逆性妄为实施政治管理。孔子也非常崇尚“无为而治,他曾感慨,“无为而治者,其舜也欤!夫何为哉?贡己正南面而已矣。儒家认为天子君临天下是“奉天承运。在这一前提下,儒家认为人可以有所作为,尽力与天配合,要“知天命,尽人事,并且“儒者那么因明致诚,因诚致明,故天人合一。致学而可以成圣,得天下而未始遗人。所以,儒家讲究修齐治平、内圣外王。治国平天下,以个人修身为根本,修身的核心那么是尽心、知性、知天,与天地
11、合德。这样修齐治平合一,内圣外王合一,从而实现天人合一的大治之世。 二“天人合一是理想的生存状态“天作为自然之天,“天人合一那么意指人与自然关系的与谐境界,是人们对于日常生活的价值目标的现实追求与理想选择。中国古代思想家认为,人与大自然是相互依存的,所以人要善待大自然、遵循大自然。?逸周书?记载,“禹之禁,春三月,山林不登斧。?管子?也认为,人不能“上逆天道,下绝地理,否那么“天不予时,地不生财。孔子主张“钓而不网,弋不射宿,意指人向大自然索取要留有余地,要考虑到人与自然的持久的与谐。与儒家总是希望从大自然“得到些什么的功利主义的与谐思想不同,道家那么希望从相反的方向出发实现人与自然的“非功利
12、的与谐。例如,在庄子看来,自然与人类原本是合一的、与谐的,只是由于人放纵自己的欲望,并且出于对知识、理性的盲目乐观而任意行事,才破坏了这种天与人的与谐统一。因此,庄子主张“常因自然、“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取天,要求人们克制知识、理性引起的狂妄自大,使自己的欲望顺应自然的法那么。庄子写道,“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假设相忘于江湖。庄子认为,在没有生的希望或生存已然处于困境的情况下,经过努力所实现的所谓的与谐固然值得珍惜,但是这种与谐怎么比得上自然而然状态下自由自在的与谐呢。三“天人合一是超拔的道德境界“天人合一思想强调天道与人道、自然与人为的息息相通、与谐统一。孔子说,“岁寒,然
13、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孔子试图从四时流转、万物荣枯中体悟出人生的真谛。孟子那么将孔子从“天道体悟人生之道进一步发扬为修养“浩然正气。孟子说,“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那么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成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那么馁矣。在孟子看来,人得此“浩然正气,“居天下之广局,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那么能“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老子从对于自然现象的观察思索中得出“天道自然的看法,“自然就是自然而然,不为什么,也不受支配,清心寡欲,不妄为、不胡为,崇柔贵弱,关切民生疾苦,“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这就是老子深邃的天道
14、与人道相通“合一的道德世界。庄子的道德世界更加高远,他以“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为最高境界。(四) “天人合一是高远的审美境界“天人合一的审美境界是超越于“物我之外,摆脱了俗世物质、人身、心理等的依附关系,深切体悟到自由的生活是美的,人与自然与谐统一本身也是美的,万物是有灵性、有情感的。庄子认为天下“至乐是有的,不过“至乐不是直观的“生的快乐、“死的解脱,而是对于生死的超越过程中所获得的顺应自然的内心灵魂的舒畅。这种“内心舒畅是对于日常经历的辩证否认,是高于“物之外的,“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的艺术审美的自由自在的“无所待的“逍遥。作为审美境界的“天人合一的另一典型代表是玄学的
15、“天人合一。玄学提倡“越名教而任自然,继而有著名的“竹林七贤的“竹林放达与他们的“为艺术而艺术。玄学的“天人合一是群体关系的自然化,是超越道德伦理框架的哲学境界与审美境界,这就是“魏晋风度。“魏晋风度正是以一种具有哲学意味的审美态度或具有审美意味的哲学态度去观照自然、体验人生,并通过自然人生去领悟、把握玄理。与庄子、玄学家等“游心于物外的浪漫主义审美旨趣不同,唐朝诗人的“天人合一审美境界显现出另一番景象。李白吟咏:“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张假设虚?春江花月夜?:“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王维?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诗人们赋予月亮丰富的审美内涵,月亮的自然属性与人们的社会生活、情感体验,自然美与人性美,合而为一。中国传统哲学的“天人合一思想总是把“天与“人联系在一起,彼此不能分开,实际上也即是把整个宇宙、大千世界、芸芸众生看做一个不可别离的有机整体,其中任何一个局部都有其存在的道理与理由,而且,“天道“人道相互协调,共同运作。古代有识之士用毕生精力“究天人之际,他们的为学与人生目的或是都是为了实现“天人合一的宏大理想,亦或是为了到达“天人合一的至真、至善、至美境界。第 8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