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空区火源监测监控及防治技术措施.doc
《采空区火源监测监控及防治技术措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采空区火源监测监控及防治技术措施.doc(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采空区火源监测监控及防治技术措施摘要:煤矿井下采空区自然发火及其所产生的高温和有毒有害气体是造成井下设备毁损和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因煤的自燃而引起的瓦斯、煤尘爆炸也是矿井的重大隐患,而我国煤矿多,煤层自然发火情况严重近年来,随着我国以综采放顶煤为主的高产高效工作面的大力发展,工作面的开采和通风强度增加,使采空区体积增大、浮煤增多,加大了采空区自然发火的危险程度采空区火灾往往造成昂贵的综采设备烧毁,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对于采空区煤自然发火的治理,其关键问题是准确确定出采空区内火源的位置只有火源位置找准了,才能采取快速高效的治理措施目前,尚无一种经济可靠的采空区火源位置探测技术及装备,
2、即使采空区有早期自然发火征兆,也往往因为不知道火源的准确位置而束手无策,从而导致灭火措施的成功率不高,严重影响煤矿的安全生六对采空区早期火源位置的有效探测是一项世界性技术难题,是一项改善我国煤矿安全状况的关键技术。采空区煤炭自燃是长期危害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灾害之一,煤矿采空区煤炭自燃监测对于制定预防自燃措施至关重要。基于现有采空区参数采样方法存在的不足,笔者设计了一套以矿井原有基站、中心站为基础的采空区煤炭自燃无线监测系统,该系统由设在采空区的多组信号发射器和采掘工作而便携式接收器构成,通过井下监测监控网络实现对采空区参数的地而实时监测。关键词:采空区三带划分;无线监测;无线网络;探测技术;煤
3、炭自燃;防灭火技术0前言采空区是最易发生煤炭自燃的地点之一,做好采空区煤炭自燃监测对提升煤矿安全水平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煤矿应用的监测系统主要有束管监测系统和光纤布拉格光栅监测系统两种。束管监测系统能够测量多种指标气体浓度,但束管堵塞、积水、漏气和冬季冻结现象不可避免,影响抽气监测工作的正常进行;同时该系统需使用高精度分析仪器并布设大量束管,初期投资和使用费用都非常高,测试结果还具有延时性等缺点,技术可精确、连续测试采空区温度变化,但不足之处是该方法光纤布设复杂困难、成本高且采样数据比较单一。为了有效解决采空区参数采样方法的不足。同时对采空区三带进行划分。1采空区三带的划分不同的煤层
4、其自燃性肯定也不会同,但是就算是同一种煤层,如果他们自身所处的环境不同,那么其供氧条件、蓄热条件以及散热条件就也会存在差异,最后其自燃性自然也会不同。由此可见,煤体自燃是煤体自身的氧化放热性和其供氧条件、蓄热条件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另外,工作面的推进速度也是采空区遗煤自燃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在实际条件下,煤体的自燃是上述诸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煤自燃的条件 通过产生燃烧所需要的必须的条件可知,煤炭要想发生自燃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煤具有自燃倾向性,就是煤在常温的时候也有比较高的氧化活性。 (2)有超过一定浓度氧气的空气持续通过,维持煤的氧化过程。 (3)空气流动的速度适中,使
5、煤体有积聚其氧化过程中产生的热量的环境。 (4)上述的三个条件在同一地点,同时具备一段时间,使煤体能够达到着火温度。 以上四个条件是煤炭自燃的必要条件,最后一个条件是充分条件。其中,第一条是最根本的,是内因,是煤的内部特性,它取决于成煤物质和成煤条件,表示煤与氧相互作用的能力,它是影响自燃倾向性和自然发火期长短的重要因素。氧是使煤自燃的重要因素。空气中氧含量低于某个值时,则具有窒息性。由于种原因,采空区内并不是每个地方都会形成自然发火的。空气流动速度的大小,是氧化热量能否积聚的重要条件。在采空区内如果空气渗流速度较大,热量则不能积聚,不易形成煤炭自燃。如果渗流速度过低,则会供氧不足,氧化非常缓
6、慢,也不能形成自燃煤炭自燃都是在风速比较适中的情况下发生的。时间也是形成煤炭自燃的重要条件,此条件称为煤自然发火的时空条件。时空条件可以解释为浮煤分布区、高氧浓度区、易自燃风速区等三区必须重叠足够长的时间。人们一般用自然发火期来区别煤炭自燃的难易程度或自燃倾向性程度。在自然发火严重的矿井,常常以自然发火期作为划分采区的依据。所谓最短自然发火期,是指采煤工作面开切眼形成之日至发生自然发火期之日止的日期,发火期一般以月或天为计算单位。 遗煤自燃的“两区”“三带” 在煤自燃条件的基础上,可以将采空区划分成采空区自燃区域和采空区不自燃区域两个区域。 采空区自燃区域为采空区内某一区域,此区域具有一定浓度
7、的氧气,漏风强度也比较合适,蓄热条件也比较良好,并且区域内的煤炭在氧化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大于其通过热交换散发的热量,则此区域内就会发生热量积聚,如果此区域有较多的具有自燃倾向的遗煤,并且以上的条件在这片区域内存在的时间大于其最短自然发火周期。剩余的其他区域则为不自燃区。 根据采空区中不自燃区所处的位置和形成的原因不同,又可将不自燃区分为散热带和窒息带。如果在采空区中某区域位于紧靠工作面的采空区,或者位于漏风大的漏风源处,由于此区域空隙率大,所以其漏风强度相对较大,此区域的煤炭在氧化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容易散发,煤体温度就不会变化很大,那么此区域就称为散热带。如果在采空区某区域位于采空区的深部,由于此
8、区域空隙率小,所以其漏风强度相对较小,此区域的氧浓度较低,不能使煤体维持氧化过程,所以此区域称为窒息带。 “三带”的划分指标 定性而言,“三带”是客观存在的,但如何去精确的划分其范围,的确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国内外很多的学者和研究机构在对此做了大量的深入的研究之后提出了确定划分“三带”的指标有漏风风速砰,采空区氧浓度(C)和温升速率(K)3种: (1)根据采空区漏风风速(V)划分三带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仅仅从理论上考虑,根据漏风风速来划分采空区三带范围相对较好,因为漏风风速不仅能够反映出采空区内氧浓度变化,而且还能反映出采空区内各区域遗煤氧化生热量和其散热量的平衡关系。这种方法因为漏风风速是
9、矢量,很难进行直接测量,因此主要通过计算机模拟的方法,对不同边界条件下采空区漏风的流线和风速分布进行数值模拟,并根据模拟结果来划分采空区三带。现在国内外学者普遍认同的利用漏风风速划分采空区三带的指标为:采空区中漏风风速大于0.9m/min的区域即为散热带;采空区中漏风风速为0.02 m/min-0.9m/min的区域即为氧化升温带;采空区中漏风风速小于0.02m/min的区域即为窒息带。(2)根据采空区内氧浓度(C)分布划分三带利用采空区氧浓度把其划分为三带在现场实测时使用的比较多,氧气浓度划分的指标为:采空区中氧气浓度大于18%的区域为散热带;采空区中氧浓度在8%-18%的区域为氧化升温带;
10、采空区中氧浓度小于8%的区域为窒息带。(3)根据采空区遗煤温升速度(K)划分三带如果采空区中某一区域内遗煤的温度每天升高10C,即K 1 0C/d时,那么此区域就被认为是进入可能自燃带。根据采空区遗煤温升速度划分三带的指标为:采空区中遗煤温升速度K 1 0C /d的区域为氧化升温带;采空区中遗煤温升速度K It煤样)实验装置主要有:1991年在J.B的指导下,等在新西兰设计建造了长2m、直径0.3m、装煤量110kg的一维自燃实验装置;1991年Smith Miron Y和Lazzara在美国矿业局建立了装煤量近13t的大型实验台;1998年R. Benne 和 A. Galvin在澳大利亚昆
11、士兰采矿安全测试与研究中心(SIIVITARS )建立了装煤量16t的大型实验台;1988年1996年徐精彩、邓军等模拟现场实际条件,相继设计和建造了装煤量1.0t和0.5t的煤自然发火实验台:湘潭工学院的李仁发等人(2001)构造了可以装90kg碎煤的实验装置:淮南矿业学院的张国枢等人(1999)研制了实验室内模拟煤炭自燃的试验装置及其参数测定系统。这一系列装置主要模拟和研究煤炭在常温条件下自燃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自火源形成及其分布规律等。4.2综合评判预测法 陈立文(1992)、许波云(1990) 和郭嗣踪(1995) 等根据影响煤层自燃危险程度内、外因素,进行主观判断、分析
12、评分,然后应用模糊数学理论,逐步聚分析,根据标准模式,计算聚类中心,对开采煤层自燃危险程度进行综合评判预测近年来,王省身、蒋军成(1997)、王德明、王俊(1999),赵向军、李文平(1998 1999)等人采用神经网络的方法预测煤层自燃危险程度,虽然他们采用的神经网络结构各不相同,但均是采用影响开采煤层自燃危险性的三个主要因素,即煤炭自身的自燃倾向性、开采煤层的地质赋存条件和开拓开采及通风技术条件,作为预测指标,再对预测指标作进一步细分,来预测煤自燃的危险程度。施式亮、刘宝深等(1999) 用防火系数作为预测指标,建立了人工神经网络的时间序列煤自然发火预测模型来判断自然发火程度。田水承,李红
13、霞(1998)应用煤自燃倾向性、煤层厚度、煤层倾角、煤的固性系数及开采参数,运用模糊聚类方法对自然发火危险性进行了分类。原苏联和波兰等国把实验室测定法与井下自燃条件结合起来预测井下自然发火危险程度。匈牙利根据自燃火灾发生频率、工作面推进速度、瓦斯涌出量、工作面参数以及煤的活化性能等指标的关系,分析并确定出回归函数,计算出实际条件下总的火灾频率,预测煤层自然发火危险程度。这些方法能定量预测煤层自然发火危险程度,而对自然发火期及可能发火区域无法预测。4.3数学模型模拟计算预测法近20年来,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和法国等国,针对采空区或地面煤堆的自燃条件,根据传热、传质学和Arrhenius公式建立了
14、多种煤自然发火数学模型,数值模拟煤的自燃过程,预测采空区或煤堆的自然发火危险性。如日本利用等效暴露时间法估计煤的放热速率,数值模拟煤层暴露空气的温度、氧浓度变化过程,以预测煤堆的自然发火危险程度。澳大利亚建立有源的非稳态自然发火模型研究预测煤的自燃性,其源项与温度符合阿氏方程,与氧浓度成正比。新西兰及澳大利亚给出了煤体输运过程中发生自然发火的临界体积及最短自然发火期的数值。但由于实际开采条件十分复杂,影响煤自燃的因素众多,适用范围较小。5其他防灭火技术在矿井应用主要现状及其原理构成 采煤时火灾防治是整个矿井安全生产的前提,对保证施工人员安全十分关键,山于煤矿开采工艺和煤田地质的不同构成了火灾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采空区 火源 监测 监控 防治 技术措施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