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第一次作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程与教学论第一次作业.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 什么是教学?什么是课程?课程与教学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答:教学概念:1教学即学习 2教学即教授 3教学即教学生学 4教学即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 。课程概念:课程是为实现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而制订并实行的各种方案、活动与进程。课程与教学之间的关系:课程与教学是教育学中的两个核心概念。二者既相互独立,又密不可分。从静态的角度理解课程时,可以说课程是目标、是学科或教材、是方案。这时,课程与教学既有本质上的区别,又有实践上的联系。课程作为目标、学科教材、方案,表达着教育目的的要求,反映人类文明的成果,代表着社会各阶层的利益与需求,并且最终必然表达为物质形态的文件与材料;它是预期的,先于教学实践而有
2、所规划。教学作为课程实施的有效途径,是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因此,从这一点来看二者是不同的。课程包括教什么、教学内容如何组织、如何规划学习进程。教学是基于课程的师生共同活动的。这个系列行为涉及“为什么教、教什么、教给谁与怎么教四个根本要素。课程只有落实在教学中才具有真实的意义,而教学必须基于课程的规制与指引,才能保证它的品质。课程不仅仅是教学内容,它还包括学生学习与开展的整体的“布局谋篇,它是教学内容及其架构。在后现代课程观的视野中,课程不再被视为固定的、先验的跑道,而成为达成个人转变的通道。这一侧重点与主体的变化将更为强调跑步的过程与许多人一起跑步所形成的模式,而较少重视跑道本身。 课程是教学
3、活动的设计蓝图,它规定教学的方向、范围与进路。好的课程设计一定要顾及到教学的可能与需要,给教学更清晰、明确与更富有内在关联的指引。而好的教学也需要教师更真切、更确当地把握课程的意图,理解学习内容的系统与要素之间的关系,而不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课程反映着教育目的,教学目标落实课程目标。课程与教学肯定存在着相互依存的穿插关系,而且这种穿插不仅是平面的、单向的。课程与教学虽然是可有进展分开研究与分析的实体,但是不可能在相互独立的情况下各自运作。二者相互规约,相互融合,教学作为课程开发过程,课程作为教学事件,有着严密的联系,但又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别离与差异。2.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
4、值观三维目标的关系及实现策略?答: 知识与能力目标: 主要包括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核心知识与学科根本知识;根本能力:获取、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主要包括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过程与方法。过程:指应答性学习环境与交往、体验。方法:包括根本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与具体的学习方式发现式学习、小组式学习、交往式学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责任,更重要的是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的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科学的价值,更强调科学的价值与人文
5、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价值,更强调人类价值与自然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学生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人与自然与谐与可持续开展的理念。三维的课程目标应是一个整体,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互相联系,融为一体。 在教学中,既不能离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也不能离开知识与技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学习。知识与能力是教学目标的核心,它通过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过程而最终实现;过程与方法是教学目标的组成局部与课堂教学的操作系统,它渗透在知识与能力目标的实现中而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教学目标的组成局部与课堂教学的动力系统,
6、它伴随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而实现。三维目标严密联系在一起,只能作为一个整体来达成,不能分割。实现策略:在知识与能力的教学中,重视知识的产生、开展、应用、再开展;重视学习知识的根本方法与方法选择的意义,授学生以“渔;重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与合作性,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与感悟,使学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与自觉性。 把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渗透在知识与能力的教学之中。重视教与学的方式的配合;重视学生活动与训练的设计;重视知识的探究过程;重视交流与互动。 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融合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实现的过程之中。那么最重要的是重视情境创设与典范的力量。
7、让他们在尝试的实践行动中形成个性化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认知,形成个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课程实施受哪些因素的影响?答: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主要有三个:1、课程方案的自身因素是影响课程实施的重要因素。成功的课程实施来自于切实的课程方案。设计课程方案要考虑到各方面的实际情况与实施课程所需资源,故课程方案本身的特点对课程实施有着重要的影响。好的课程方案应具有:合理性,课程方案本身要符合逻辑,其理念、目标与手段在实施层面上应适合课程实施地区、学校的实际;相对优越性,相对于原有的课程方案而言,新的课程方案应具有自己的长处或优势,如理念的时代性、目标的完善性、手段的多样性、评价的科学性等;需要程度,课
8、程方案应让家长、学生、教师与社会各方切实感受到其实施的必要性与迫切性;推广度,一般而言,课程方案推广的范围小,其实施起来相对较为容易,如果推广的范围广,课程实施就会困难重重;可操作性,课程改革应是普通教师能够操作与实施的,如果课程方案让教师感到非常复杂,模糊不清,那么教师可能回避方案要求而采取其他容易的对策;课程材料的质量,课程材料及其组合方式应该反映一种新的教学观念,具有一定的理论根底,有新意,而且能够到达课程设计的目标。2、学校与教师的水平也是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课程实施的主体,主要指教师、学生与校长,此外也包括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社会人士与其他专业人员。教师作为直接的课程实施者,其参与课程
9、实施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对课程实施的成败起着重要作用。课程方案只有经过教师的充分理解与转化,才能被合理有效地运用于实践,表达其理论与实践价值。教师对于课程实施的影响主要包括教师对课程实施的态度、教师实施课程的能力、教师与其他实施主体之间的交流。学生对于课程实施的影响不仅表现在对待课程方案的态度上,也表现在对课程实施的配合与反应上。当学生主动参与课程实施时,一方面,他们能够积极了解课程内容与学习方式,并积极配合教师或学校实施各种课程方案的内容、形式与方法;另一方面,他们作为课程实施最为直接的感受者,能够提供最有价值的反应信息,这些都将影响到课程实施的效果。校长作为学校层面课程实施的领导者,其影响涉及课程实施的各个方面:根据新的课程方案,协调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规划学校具体实施的课程方案;选择或自主开发实施的课程内容(教材);课程实施规章制度的制定,如教师的任课情况、课时安排,课程的实施步骤等;提供思想与物质方面的支持;处理好有争议的课程问题;组织学校文化建立等。3、地区兴旺水平也是影响实施的因素。主要表现在:各地区在进展课程改革时所表现出来的自身的适应过程,地方管理部门的支持力度,对教职工队伍的培训,时间的安排与信息交流等。第 6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