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料石基础砌筑工艺标准.doc
《10料石基础砌筑工艺标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料石基础砌筑工艺标准.doc(3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0 料石基础砌筑工艺标准10.1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料石基础墙体工程施工要求、方法和质量标准等,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采用料石墙基础砌体工程。10.2 编制依据的标准、规范GB50300-2019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203-2019 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10.3 术语和符号1 料石质地坚实的石材通过加工形成形状规则、几何面平整、边楞整齐的石块。2 通缝(continuous seam)砌体中,上下皮块材搭接长度小于规定数值的竖向灰缝。3 假缝 (supposititious seam)为掩盖砌体竖向灰缝内在质量缺陷,砌筑砌体时仅在表面作灰缝处理的灰缝。4 坐浆法指
2、每个石块上下左右的砌缝应坐满砂浆,由砂浆胶结牢固,传递应力。5 垫片法有两种,一种是使用石垫片砌筑石材砌块的方法,也叫干砌;另一种是石垫片和砂浆混合使用的方法,也叫宽缝砌筑。6 施工质量控制等级(category of construction quality control)根据施工现场的质保体系、砂浆和混凝土的强度、砌筑工人的技术等级综合水平划分的砌体施工质量控制级别。7 职业健康安全(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影响工作场所内员工、临时工作人员、合同方人员、访问者和其他人员健康和安全的条件和因素。8 MU表示砌筑块材的强度等级。9 M表示砌筑砂浆的强度等
3、级。10.4 施工准备10.4.1 技术准备1 审查施工图,查阅相关标准和质量验收规范,编制砌体分项工程施工方案。2 根据基础类型、断面形状及尺寸,确定基础砌筑形式,绘制基础组砌图。3 基础垫层验收合格后,根据轴线控制桩,放出基础的轴线和边线;根据标高控制点,测出水平标高。4 根据基础每皮料石的高度及灰缝厚度,制作数量适宜的皮数杆。5 对进场的条石、水泥、砂等材料进行质量验收,并按规范要求见证取样试验。6 由试验室根据设计要求和现场实际材料,通过试验确定出砌筑砂浆的配合比。10.4.2 材料准备1 料石1) 条石基础主要采用毛料石或粗料石。选用的石材的品种、规格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其材质必须质地
4、坚实,无风化剥落和裂纹。2) 料石应六面方整,四角齐全,边棱整齐。料石的宽度、厚度均不宜小于200mm,长度不宜大于厚度的4倍。料石加工的要求和允许偏差符合表 10.4.2-1 和表 10.4.2-2的规定。 料石各面的加工要求 表 10.4.2-1项次料石种类外露面及相接周边的表面凹入深度(mm)叠砌面和接砌面的表面凹入深度(mm)1粗料石不大于20mm不大于20mm2毛料石稍加修整 不大于25mm注1 相接周边的表面系指叠砌面、接砌面与外露面相接处2030mm范围内的部分。 2 如设计对外露面有特殊要求,应按设计要求加工。 料石加工的允许偏差 表 10.4.2-2项次料石种类允许偏差(mm
5、)宽度、厚度长度1粗料石572毛料石1015 注:如设计有特殊要求,应按设计要求加工。3) 选用的石材,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其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20。2 砌筑砂浆料石基础的砌筑砂浆宜采用水泥砂浆或水泥混合砂浆,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砂浆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5。1) 水泥:一般采用32.5级或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 应有出厂合格证及复试报告。如出厂日期超过3个月,应按复试结果使用。不同品种的水泥,不得混合使用。2) 砂:宜用中砂,并应用5mm孔径筛过筛。配置M5(含M5)以上砂浆,砂的含泥量不应超过5%,不得含有草根等杂物。3) 掺合料:有石灰膏、磨细
6、生石灰粉、电石膏和粉煤灰等,石灰膏的熟化时间不少于7d,严禁使用冻结或脱水硬化的石灰膏。4) 水:应使用自来水或不含有害物质的洁净水。10.4.3 施工机具准备1 施工机械设备准备。机械设备:应备有200L倾翻卸料式砂浆搅拌机、石材切割机及石材打磨机等。主要施工机具可按 10.4.3-1 表配置。表 10.4.3-1序号机具名称规格型号数量说 明1倾翻卸料式砂浆搅拌机200L12石材切割机/3石材打磨机/2 施工机具 主要工具:铁锨、瓦刀、手锤、手凿、托线板、线坠、角尺、水平尺、钢卷尺、皮数杆、小白线、铁揪、筛子、扫帚、灰桶、或存灰槽、勾缝条、手推胶轮车和磅秤等。3 监视测量装置 主要监视测量
7、装置可按表 10.4.3-2 配置。表 10.4.3-2序号机具名称规格型号数量水准仪S31经纬仪J2(J6)1钢卷尺50M1卷尺35M-线锤0.25KG-水平尺60CM-皮数杆2.53.5M-磅秤1000KG1砂浆及混凝土试模标准2套10.4.4 作业条件准备1 基础垫层已施工完毕,并通过验收,办完隐检手续。2 放好基础的轴线和边线,测出水平标高,立好皮数杆。皮数杆间距以不大于15m为宜,在料石基础的转角处和交接处均应设置皮数杆。 3 砌筑前,应将基础垫层上的泥土、杂物等清除干净,并浇水湿润。4 拉线检查基础垫层表面标高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如第一皮水平灰缝厚道超过20mm时,应用细石混凝土找平
8、,不得用砂浆或在砂浆中掺碎砖或碎石代替。5 常温施工时,砌石前一天应将料石浇水湿润。6 选择好施工机械,包括垂直运输、水平运输、料石修改等施工机械,尽量减少人工搬运等笨重体力劳动,以提高功效。7 校好计量设备,备好砂浆试模。8 确保基槽边坡土体稳定,无坍塌危险。10.5 施工工艺10.5.1 工艺流程本工序施工工艺流程(见图10.5.1)图10.5.1 料石基础砌体施工工艺流程图10.5.2 操作工艺1 放出基础的轴线和边线,测出水平标高,立好皮数杆,拉上准线。2 料石基础砌筑前,应组织有关人员对基础垫层进行验收。3 料石基础有墙下条形基础和柱下独立基础两种。其断面形状有矩形和阶梯形等。阶梯形
9、基础每阶挑出宽度不大于200mm,每阶为一皮或二皮料石。4 料石基础砌筑形式有丁顺叠砌和丁顺组砌。丁顺叠砌是一皮顺石与一皮丁石相隔砌成,上下皮竖缝相互错开1/2石宽;丁顺组砌是同皮内13块顺石与1块丁石相隔砌成,丁石中距不大于2m,上下皮丁石座中于下皮顺石,上下皮竖缝相互错开1/2石宽。5 砌筑前,先根据组砌图试排料石,再盘角挂线。6 料石基础应双面拉准线砌筑,先砌转角处和交接处,后砌中间部分。7 第一皮料石应采用坐浆丁砌。上级阶梯的料石至少压砌下级阶梯料石1/3。8 灰缝厚度不宜大于20mm。砌筑时,料石要放置平稳,砂浆铺设厚度略高于规定灰缝厚度,一般高出厚度为68mm。9 料石的转角处和交
10、接处应同时砌筑,如不能同时砌筑应留置斜槎。10 料石基础每天砌筑高度不应超过1.2m。10.5.3 关键要求1 材料的关键要求1) 条(料)石 料石表面的泥垢、水锈等杂质,砌筑前应清刷(洗)干净。 进行现场修改(二次加工)后的料石,其加工的要求和允许偏差应符合表1.5.2.1.2a和表1.5.2.1.2b的要求 在搬运和施工过程中,料石断裂或棱角受损严重,不得使用。 在基槽深度超过2m时,料石应用溜槽或滑板轻轻放下,禁止直接抛掷。2 砌筑砂浆1) 必须严格材料计量,保证配合比准确。2) 采用机械搅拌,按砂子水泥掺合料水的顺序投料。砂浆应搅拌充分、均匀,稠度符合要求。3) 砂浆应随拌随用,常温下
11、拌好的水泥砂浆和水泥混合砂浆必须在拌合后34h内用完;当最高气温超过30时,必须在拌合后23h内用完。严禁使用过夜砂浆。4) 砂浆在运输过程中可能产生离析、泌水现象,在使用前,应人工二次拌合。2 技术的关键要求1) 料石基础应采取分段流水施工。合理安排机具及劳动力,搞好综合平衡,保证工程进度。2) 测定砂子的含水率,计算砌筑砂浆施工配合比,并严格材料计量,以保证砌筑砂浆强度。3) 认真做好基础的测量放线的技术复核工作,将误差严格控制在允许偏差的范围之内。4) 皮数杆制作应精确、规范,标识清楚。料石基础组砌正确,灰缝厚度符合要求。5) 料石基础的转角处和交接处应同时砌筑,如不能同时砌筑应留置斜槎
12、。3 质量关键要求1) 料石材质与加工常见质量通病有:料石材质差,料石偏差大、表面污染。其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见表 10.5.3-1料石材质与加工常见质量通病的原因及防治 表 10.5.3-1项次质量通病现象原因分析防治措施1料石材质差1.石材的岩 种和强度等级不符合设计要求2.石材外表有风化层,内部有隐裂纹不按规定检查材质证明优劣混杂,以劣充优外观质量检查马虎,以致混入风化石等不合格品认真按规定查验材质证明或试验报告,并抽样复试强度等级不符合要求或质地疏松的石材应予以更换加强石材外观质量的检查验收,风化石等不合格品不准进场2料石偏差大,表面污染料石表面凹入深度大于施工规范的规定料石长度太小 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0 料石 基础 砌筑 工艺 标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