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大纲.doc
《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大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大纲.doc(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大纲四年制普通本科 说明局部1课程的性质、任务?课程与教学论?是教育系教育学、公共事业管理教育、初等教育专业普通本科所开设的专业根底课,属必修课程,也是师范类普通本科的公共必修课。本课程任务向学生系统传授关于课程与教学论的根本知识,了解课程编制与教学的一般原理;要求学生初步掌握课程开发与编制、教学设计与评价的根本技能,并能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对课程教学实践作一般的分析与运用。2教学的根本目标学生具备必要的教育学通论与教育心理学知识。在此根底上,由教师引导学习并研究课程与教学的根本理论,包括课程与教学的概念、历史开展过程、形态,课程目标与内容、课程实施与评价,校本课程,以及教学的
2、功能、本质、教学目的与任务、教学原那么、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教材的使用、教学模式方法、教学根本技能、信息化教学设计等相关内容。3适应专业与学时数本课程大纲适合教育系教育学、共事业管理教育、初等教育专业以及师范类普通本科各专业。教学时数42学时。4与其他课程关系本课程是教育学知识谱系里专门对课程与教学问题作系统的介绍与研究,与教育学通论以及教育史、教育心理学、学科教学法、现代教育技术等课程有密切的联系。5考核方式: 闭卷考试。期末成绩构成为:平时出勤、课堂讨论、作业占等占35,期末闭卷笔试占65。6推荐教材与参考书教材?课程与教学论?,王本陆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参考书:?课程理论?,施良方主编,
3、教育科学出版社;?教学论?,李秉德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现代教学论?,裴娣娜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学原理?,日佐藤正夫著,钟启泉译,教育科学出版社;盛群力等编译.?现代教学设计应用模式?浙江教育出版社。7主要教学方法与设备要求主要教学方法为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以及作业设计;模拟上课。 多媒体设备、教学光盘。 正文局部第一章 绪论 【教学目标】了解课程与教学论的历史演变、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课程与教学的关系、课程与教学论在教育学知识谱系中的地位、与教育心理学的关系【教学重点】掌握根本概念、理论、原理:课程与教学论的定义、研究的意义、对象、任务及课题、课程与教学论在当代的开展
4、。【教学难点】课程与教学论的演变、开展、课程与教学论的课题及当代意义;反思与改良学习方法。【学时数】4学时【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课程与教学论的历史演变,课程与教学论的定义、研究的意义。第一节 什么是课程与教学论本节应了解、理解、掌握的根本概念、根本理论:1课程与教学论领域对研究对象的分类:现象、问题、规律;事实、价值、技术。典籍里记载的古代东西方课程与教学的思想,重点是孔子、中国的蒙学、古希腊苏格拉底、柏拉图等;古代课程与教学的特征。 2近代课程与教学的进步,近代课程与教学进步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与科技开展的原因;夸美纽斯、赫尔巴特、斯宾塞等人对课程与教学论的奉献。近代课程与教学的特征与教
5、学论的开展。20世纪杜威以后课程与教学论的变化;泰勒的奉献。3课程与教学论对教学实践的影响。4分科教学的由来及其奉献与局限。5课程与教学论的关系。第二节 学习课程与教学论的意义与方法本节应了解、理解、掌握的根本概念、根本理论:1课程与教学论的意义。2课程与教学论的学习方法。3学科的根本构造。 4学习领域的扩展。 实践教学、作业环节:什么是课程与教学论? 可以举出课程与教学论的哪些课题?第二章 课程的根本理论【教学目标】掌握课程概念,关于课程本质的不同认识 ,课程开展的历史状况,课程论涉及的根本问题与根底知识【教学重点】根本概念、理论、原理:课程,教学内容、教学进程、学科、科目、分科课程、知识、
6、经历、活动、方案与方案、课程的表现形式、学校课程、古代与近代地课程形态、现代课程的形成、当代课程的形态、综合课程、显性与隐蔽课程、影响课程的外部与内部因素【教学难点】关于课程本质的不同认识;课程的表现形态与分类。【学时数】4学时【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掌握以下概念与原理:课程,教学内容、教学进程、学科、科目、分科课程、知识、经历、活动、方案与方案、课程的表现形式、学校课程、古代与近代地课程形态、现代课程的形成、当代课程的形态、综合课程、显性与隐蔽课程、影响课程的外部与内部因素第一节 课程的根本概念本节应了解、理解、掌握的根本概念、根本理论:1课程概念、教学内容、教学进程、学科、科目、活动、方案
7、理解、掌握2课程表现形式:课程方案、课程标准、教科书、教材理解、掌握3古德莱特的课程形态划分了解、理解第二节 课程的历史开展 本节应了解、理解、掌握的根本概念、根本理论:1世界上最早的课程;学校课程的诞生;古代学校的课程;现代课程2当代课程的表现形态:知识本位课程、儿童本位课程与社会本位课程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必修课与选修课了解,掌握第三节 影响课程开展的根本因素本节应了解、理解、掌握的根本概念、根本理论:1影响课程开展的外部因素:2社会、儿童、知识3影响课程的内部因素:学制、课程传统、课程理论实践教学、作业环节:关于课程的本质有哪些看法?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认
8、识。搜集比拟课程的不同定义。第三章 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 【教学目标】了解课程目标的内涵、取向及其确定的依据;课程内容的取向及其选择与组织的原那么。【教学重点】掌握根本概念、理论、原理:课程目标、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课程目标的形式取向。课程内容的不同理解、课程内容的选择原那么。【教学难点】课程目标的内涵;课程内容的内涵及其组织技术。 【学时数】6学时【教学目标】课程目标、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课程目标的形式取向。课程内容取向。第一节 课程目标本节应了解、理解、掌握的根本概念、根本理论:1课程目标的涵义 2课程目标的取向:三种价值取向、三种形式取向3确定课程目标的依据:学习者的需要、社会生活的需求、
9、学科的开展 4确定课程目标的根本环节 第二节 课程内容 本节应了解、理解、掌握的根本概念、根本理论:1课程内容的涵义。 2课程内容的不同取向:课程内容即教材或学科知识、即当代社会生活经历 、即学习者的经历。3课程内容选择原那么:根底性、贴近社会生活、尊重学生经历。4课程内容组织的要素与课程内容组织的原那么。5小学教育的课程内容。实践教学、作业环节:查阅文献,谈谈对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的理解。第四章 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教学目标】了解课程实施的涵义、课程实施的取向、途径及影响因素;课程评价概念。【教学重点】掌握根本概念、理论、原理:课程实施、课程实施取向、课程评价。【教学难点】课程实施的途径、环节
10、;课程评价的取向与方法。 【学时数】5学时【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课程实施的涵义、课程实施的取向、途径及影响因素;课程评价概念。第一节 课程实施 本节应了解、理解、掌握的根本概念、根本理论:1课程实施的含义与取向。2课程实施的策略与模式。3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 ;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第二节 课程评价本节应了解、理解、掌握的根本概念、根本理论:1课程评价的含义。2课程评价的功能。3课程评价的过程与阶段。 4课程评价的对象; 几种西方课程评价模式简介。实践教学、作业环节:查阅文献,谈谈课程实施的环节。课程评价有哪些取向?第五章 校本课程开发 【教学目标】了解校本课程开发的含义、根本特征与意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课程 教学 教学大纲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