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导学案及答案31967.doc





《桃花源记导学案及答案31967.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桃花源记导学案及答案31967.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桃 花 源 记导学案主备课人: 审核人:使用时间:2013年9月 日 班 级:【教学目标】 1、 背诵全文。 2、 积累一些文言词语,了解文言词语的古今异义现象。 3、 初步学会利用注解来读懂文言语句的意思。 【教学重点】1、 了解古今异义词的变化,积累文言词语。2、 翻译课文,在掌握文章大意的基础上复述故事。【教学难点】1、 了解作者理想中的社会和“世外桃源”的真切含义。2、 评价文中所描绘的理想境界。第一课时【课前预习】 1、解题并了解作者:陶渊明:名 ,字 , (朝代)伟大诗人。 生于东晋末朝,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官僚家庭。他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当时社会政治非常黑暗,封建剥削
2、压迫十分残酷,加上连年内战,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在动乱不安中,他有志不得展。做过小官,由于不满官场的丑恶,弃官回乡,这时他四十一岁,从此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忧愤、饥寒、劳累、赢疾一起折磨着他,六十三岁去世。后称“ ” 。 他所作的诗文,内容多描写农村生活,表现了优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他热爱田园生活、乐于和农民来往和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感情。 本文写作年代大约是宋永初二年(421年),其时陶渊明已经五十七岁了。他拒绝同刘格的来政权合作,不满黑暗的政治现实,同时由于他和农民接近,理解他们追求理想社会的愿望,所以写了这篇记和诗。记-这种体裁出现得很早,至唐宋而大盛。它可以记人和事,可
3、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故又称“杂记”。在写法上大多以记述为主而兼有议论、抒情成分。“记”是散文的一种体裁,可叙事,可写景,可状物(记人、记事、记物),记景目的往往在于抒发作者的情怀和抱负(感情和主张),阐述作者的某些观点。如东晋诗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和明朝诗人魏学洢的核舟记。 2、读一读、写一写、练一练。hu( )然 yn( )然 qin( )m( ) y( )太守 bn( )纷 垂tio( ) 叹wn( ) 刘子j( ) 语( )云 便要( )还家【自主尝学】(一)、自读课文 要求:1、结合课下注释大声朗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画出停顿不准的句子。2、组内核对校正字音。 (二)、听读课
4、文:(老师范读或听录音) 要求:边听边注意正音。 注意朗读的语气语调。 (三)、朗读练习: 组长组织朗读(形式组长依情况可齐读可轮流读)。 朗读时注意字音和停顿。 (四)、朗读展示 小组展示朗读成果 全班齐读。 【合作助学】(一)、参照书下注解翻译第一自然段,并概括段落大意。(师指导学生翻译第一自然段)(二)、背诵第一自然段。(三)、请同学们一展身手默写一下第一段。中考连接齐桓公好服紫齐桓公好服紫,一国尽服紫。当是时也,五素不得一紫。桓公患之,谓管仲曰:“寡人好服紫,紫贵甚,一国百姓好服紫不已,寡人奈何?” 管仲日:“君欲何不试勿衣紫也?谓左右曰:吾甚恶紫之臭。于是左右适有衣紫而进者,公必曰:
5、少却,吾恶紫臭。”公曰:“诺。” 于是日,郎中莫衣紫;其明日,国中莫衣紫;三日,境内莫衣紫也。 注释 素:没有染色的丝织品。臭:气味。郎中:官名,此处泛指宫中官员。国:都城。境内:国境内。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1)齐桓公好服紫 ( )(2)吾甚恶紫之臭 (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寡人好服紫,紫贵甚 3、文中与“紫贵甚”相照应的句子是“ ”。4、这则寓言讲了一个什么道理? 作业:预习下文,并尝试背诵第二段 桃 花 源 记导学案第二课时主备课人: 审核人:使用时间:2013年9月 日 班 级:【自主尝学】(一)、生自主翻译2、3、4、5段课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二)师提问学生
6、翻译课文(三)师生共同翻译课文,并整理全文翻译。(四)概括出每段课文的大意【合作助学】小组合作完成下面习题1、 对照注释,解释下列词语。怡然自乐: 俨然: 所从来: 相闻:咸: 问讯:先世: 邑人:不复出焉: 间隔:皆: 不足: 邑人: 向:扶: 既:诣: 遣: 欣然: 规往:未果: 寻病终: 2、掌握文章的通假字:便要还家 “ ”通 “ ”: 3、古今词义辨析:鲜美:古义( ) 今义( )交通:古义( ) 今义( )妻子:古义( ) 今义( )绝境:古义( ) 今义( )无论:古义( ) 今义( ) 不足:古义 ( ) 今义( )开朗:古义( ) 今义( )4、一词多义辨析:舍:便舍船()屋
7、舍俨然() 寻:寻向所志()寻病终 ( )志:处处志之()寻向所志( )乃:乃大惊( );乃不知有汉( );乃悟前狼假寐( );遂:遂与外人间隔();遂迷( ) 5、朗读课文,翻译下列句子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6、找到出自本文的几个成语?6 /
8、6 桃 花 源 记导学案第三课时主备课人: 审核人:使用时间:2013年9月 日 班 级:一、 结合课文,分小组讨论交流。1、 课文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写了哪些情节?2、渔人怎样发现桃花源的?你觉得桃花源在一个怎样的地方?3、课文写了渔人的哪些所见所闻,请你找出来,并大声朗读这些句子,说说你从中读出了什么?(小组交流后明确)环境优美宁静的句子:生活安乐幸福的句子:民风淳朴的句子:厌恶战争、不满外界生活与世隔绝的句子:4、村人“皆叹惋”为什么?5、“不足为外人道”的原因是? 6、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这一情节有何作用?7、渔人出桃源时,“处处志之”,可是再往时,“寻向所志,
9、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这些说明了什么?8、课文中的桃花源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9、用自己的话说说桃源人“不复出”的原因?二、合作探究.1、在桃花源中,作者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我们应当怎样看待这样的理想?中考连接 韩休为相唐玄宗以韩休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休为人峭直,不干荣利。及为相,甚允时望。上或宫中宴乐,及后苑游猎,小有过差,辄谓左右曰:“韩休知否?”言终,谏疏已至。上掺临镜,默默不乐。左右曰:“韩休为相,陛下殊瘦,何不逐之?”上叹曰:“吾貌虽瘦,天下必肥。萧嵩奏事常顺旨,既退,吾寝不安;韩休常力争,既退,吾寝乃安。吾用韩休
10、,为社稷耳,非为身也。”注释峭直:严峻刚直。干:求取。允:与相当。掺shn:拿。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1)唐玄宗以韩休为门下侍郎 ( )(2)及后苑游猎 (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韩休为相,陛下殊瘦,何不逐之 3唐玄宗为什么要“以韩休为相”? 【测试反馈】一、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桃花源记 导学案 答案 31967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