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知识各章要点.docx
《基础知识各章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知识各章要点.docx(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力资源管理(基础知识)培训教程 第一章劳动法 第一节劳动法的概念与作用 劳动法可以指(1、劳动法律部门2、国家的劳动法典3、劳动法学或劳动法课程) 劳动法的定义:指调整劳动关系以及及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 劳动法的核心内容:调整劳动关系 劳动法及其他法律的关系:1、劳动法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而产生的法律部门2、劳动法及民法关系密切,它是从民法中分离出来的法律部门,它及工厂立法亦有密切联系,它是由工厂立法逐步发展而来3、它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及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 劳动法所调整的劳动关系的特点:1、劳动关系发生的原因是实现劳动的过程,即劳动者要直接参加某种
2、生产物品或提供服务的过程2、劳动关系是在用人单位录用了劳动者,使劳动者及劳动过程有了联系之后才发生的3、劳动关系是由职业的有偿的劳动而发生的关系,非职业的劳动、无偿的劳动、义务的劳动所发生的关系都不由劳动法调整。 组成劳动法的内容有:1、就业促进制度2、集体谈判与集体合同制度3、劳动标准制度4、职业技能开发制度5、社会保险制度6、劳动争议处理制度7、劳动监督检查制度 劳动法的作用:1、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2、是预防与解决劳动争议的必要手段3、对劳动力市场的运作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劳动标准的内容包括:1、最低工资标准2、最长工作时间与休息休假制度3、劳动安全卫生、女职工与未成年工的劳动条件。 劳
3、动法对劳动力市场的作用有:1、确认劳动者为劳动力所有者,使劳动者在劳动力市场上处于劳动力供方主体的法律地位2、通过劳动合同建立劳动关系,为劳动力供求双方通过市场相互选择与劳动力作为生产要素在市场上自由流动提供了法律条件3、实行统一的劳动标准与社会保险制度,使劳动力在使用与流动过程中得到基本保障,同时,也使劳动力市场上的劳动力资源不中断第二节劳动法的发展历程 劳动法产生时间:资本主义开始进入自由竞争阶段的19世纪初 劳动立法的开端:1802年英国议会通过的学徒健康及道德法 二次世界大战后劳动立法的特点:1、各国宪法对劳动者的劳动权利都做了明确的规定2、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很多资本主义国家在劳动
4、立法方面出现了倒退的情况3、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各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劳动立法侧重于改善劳动条件,规定劳动标准,4、劳动法的适用范围范围不断扩大,劳动法的内容也得到充实。第三节中国劳动法的发展 我国劳动法的开始时间:始于1919年的“五四”运动之后 新中国成立前的劳动立法特点(1919-1949):1、劳动立法不发达,法律文件数目少2、不同性质的劳动立法并存,各自作用于自己的政权区域内3、劳动法律、法规,特别是军阀政府制定的劳动法规的有效时间普遍较短4、劳动法律与法规中规定的保护标准较低5、劳动法规的实施效果不理想。 新中国成立前的劳动立法的种类:1、中国*早期领导的劳动立法运动2、北洋军
5、阀政府的劳动立法3、国民党政府的劳动立法4、革命根据地与解放区的劳动立法 我国劳动法的相关年限:(1949.10-1957)年初步建立时期(1958-1965)年初步发展时期1978年12月DXP提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1981年的相关文件关于广开门路,搞活经济,解决城镇就业问题的若干决定1982年通过的新宪法对公民的劳动权、劳动报酬、劳动保护、劳动纪律、社会报险都规定基本原则。1986年中共中央与国务院联合发布关于认真执行改革劳动制度几个规定的通知是国家加快劳动制度改革的标志1987年的相关规定国营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暂行规定1992年颁布中华人民共与国工会法1993年7月颁布中华
6、人民共与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1993年劳动部立法文件劳动监察规定诞生 1994年7月5日中华人民共与国劳动法诞生,自1995年1月1日执行1994年10月8日至12月26日又出台17个配套规章为劳动法的发展标志。1998年成立劳动社会保障部,出台了一系列涉及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与再就业劳动行政法规 我国劳动法的基本宗旨: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核心:调整劳动关系重点:确定劳动标准劳动保障部成立后立法的特点:1、围绕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需要,出台一系列涉及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与再就业劳动行政法规2、社会保障法律、法规日益健全。3、用以规范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执法行为的有关条例与规定在劳动与社会保
7、障法规建设中得到重视。第四节我国劳动法的基本原则 我国劳动法的基本原则:1、劳动既是权利又是义务的原则2、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原则3、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的原则 宪法对劳动者保护的权利有:劳动权、劳动保护权、休息权、职业培训权、物质帮助权、企业民主管理权等。 劳动法对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有:1、偏重保护与优先保护2、平等保护3、全面保护4、基本保护 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原则:1、双重价值取向2、劳动力资源的宏观配置3、劳动力资源的微观配置第五节劳动法律关系 劳动法律关系的定义:指劳动者及用人单位之间,依据劳动法律规范所形成的,实现劳动过程的权利与义务关系。 劳动法律关系及劳动关系的区别:首先,两者
8、形成的前提条件不同。其次,两者的内容与效力不同。 劳动法律关系的要素有:1、劳动法律关系主体(劳动者与用人单位)2、劳动法律关系的客体(劳动力)3、劳动行政法律关系(权利义务)第六节企业内部劳动规则 企业内部劳动规则:指用人单位依法制定并在本单位实施的组织劳动过程与进行劳动管理的规则。 标准劳动规则的内容包括:1、录用、调动与辞退2、企业行政与职工的基本职责3、工作时间4、处分 企业内部劳动规则的内容为:劳动合同管理、工资管理、社会保险福利待遇、工时休假、职工奖惩以及其他 劳动管理规定。 企业内部劳动规则的制定程序为:1、职工参及内部劳动规则的制定;2、报送审查与备案;3、正式公布。 企业内部
9、劳动规则的效力具体表现为:1、它必须在本单位范围内全面实施,劳动过程中的各种劳动行为与用工行为都必须受劳动规则的约束,全体职工、用人单位的权利与义务都应当以内部劳动规则为依据。2、职工及单位因执行内部劳动规则发生争议,应当依法定的劳动争议处理程序予以处理。3、内部劳动规则可作为劳动合同的附件。第二章人力资源管理 第一节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总论 人力资源的定义为:人力资源是存在于人的体能、知识、技能、能力、个性行为特征及倾向等载体中的经济资源。人力资源具有物质性、可用性、有限性。 人力资源的特征为:1、人力资源是“活”的资源,它具有能动性、周期性、磨损性、而物质资源只有通过人力资源的加工与创造才会产
10、生价值;2、人力资源是创造利润的主要源泉,尤其是在新经济中,人力资源的创新能力是企业的最大财富;3、人力资源是一种战略性资源;4、人力资源是可以无限开发的资源,目前人们的潜能开发程度及人力资源的实际潜能是很不相称的。 人力资源管理的定义为:就是指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对及一定物力相结合的人力进行合理的培训、组织与调配,使人力,物力经常保持最佳比例,同时对人的思想、心理与行为进行恰当的诱导、控制与协调,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人尽其才事得其人,人事相宜,以实现组织目标。 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内容与任务:1、制定人力资源计划2、人力资源费用核算工作3、工作分析与设计4、人力资源的招聘及配置5、雇佣
11、管理及劳资关系6、入厂教育、培训与发展7、绩效考评8、帮助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9、员工工资报酬及福利保障10、建立员工档案。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及传统人事管理工作的区别:1、在管理内容上,传统的人事管理以事为中心,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则以人为中心。2、在管理形式上,传统的人事管理属于静态管理,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属于动态管理。3、在管理方式上,传统的人事管理主要采取制度控制与物质激励手段,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采取人性化管理。4、在管理策略上,传统的人事管理侧重于近期或当前人事工作,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不仅注重近期或当前具体事宜的解决,更注重人力资源的整体开发、预测及规划。5、在管理技术上,传统的人事管理照
12、章办事,机械呆板;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追求科学性与艺术性。6、在管理体制上,传统的人事管理多为被动反应型,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多为主动开发型。7、在管理手段上,传统的人事管理手段单一,以人工为主;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系列程序均由计算机完成。8、在管理程序上,传统的人事管理部门往往只是上级的执行部门,很少参及决策;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则处于决策层。第二节人力资源规划 人力资源规划定义:是指使企业稳定的拥有一定质量的与必要数量的人力,以实现包括个人利益在内的该组织目标而拟订的一套措施,从而求得人员需求量与人员拥有量之间在企业未来发展过程中的相互匹配。 人力资源规划的目标:1、得到与保持一定数量具备特定技能、知
13、识结构与能力的人员。2、充分利用现有人力资源。3、能够预测企业组织中潜在的人员过剩或人力不足。4、建设一支训练有素,运作灵活的劳动力队伍,增强企业适应未知环境的能力。5、减少企业在关键技术环节对外部招聘的依赖性。 人力资源的核查:是指核查人力资源的数量、质量、结构及分布状况。 人力资源信息包括:个人自然情况、录用资料、教育资料、工资资料、工作执行评价、工作经历、服务及离职资料、工作态度、工作或职务的历史资料等。 人力资源管理的五大要素:获取、整合、保持及激励、控制及调整、开发 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方法有:直觉预测方法(定性预测)与数学预测方法(定量预测)。 人力资源供给预测包括:1、内部拥有量预
14、测2、外部人力资源供给量第三节工作分析 工作分析的定义:工作分析,又叫职务分析、岗位分析,它是人力资源管理中一项重要的常规性技术,是整个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基础。工作分析是借助于一定的分析手段,确定工作的性质、结构、要求等基本因素的活动。 工作分析的作用:1、选拔与任用合格人员。制定有效的人事预测方案与人事计划。3、设计积极的人员培训与开发方案。4、提供考核、升职与作业标准。5、提高工作与生产效率。6、建立先进、合理的工作定额与报酬制度。7、改善工作设计与环境。8、加强职业咨询与职业指导。 工作分析的程序:准备阶段、计划阶段、分析阶段、描述阶段、运用阶段、运行控制 工作分析的信息包括:1、工作名
15、称2、雇佣人员数目3、工作单位4、职责5、工作知识6、智力要求7、熟练及精确度8、机械设备工具9、经验10、教育及训练11、身体要求12、工作环境13、及其他工作的关系14、工作时间及轮班15、工作人员特性16、选任方法 工作分析所获信息的整理方式有:1、文字说明2、工作列表及问卷3、活动分析4、决定因素法第四节员工招聘及配置 员工招聘的定义:是指按照企业经营战略规划的要求把优秀、合适的人招聘进企业,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 常用的招聘方法有:招聘面试情景模拟、心理测试、劳动技能测试 企业在员工招聘中必须符合的要求:1、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政策与本国利益2、公平原则3、在招聘中应坚持平等就业。
16、4要确保录用人员的质量,5、要根据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工作需要与职务说明书中应职人员的任职资格要求,运用科学的方法与程序开展招聘工作。6、努力降低招聘成本,注意提高招聘的工作效率。 招聘成本包括:新聘成本;重置费用;机会成本。 人员调配有哪些措施:1、根据企业内外人力资源供求状况的调配措施。2进行人才梯队建设。3、一般企业均实行从企业内部优先调配的人事政策。3、实行公开竞争的人事政策。5、考虑彼得原理的效应。 人力需求诊断的步骤:1、由公司统一的人力资源规划。或由各部门根据长期或短期的实际工作需要,提出人力需求。2、由人力需求部门填写“人员需求表”。3、人力资源部审核。 人员需求表包括:1、所需人
17、员的部门、职位;2、工作内容、责任、权限;3、所需人数以及何种录用方式;4、人员基本情况(年龄性别);5、要求的学历、经验;6、希望的技能、专长;7、其他需要说明的内容 制定招聘计划的内容:1、录用人数以及达到规定录用率所需要的人员。2、从候选人应聘到雇用之间的时间间隔。3、录用基准。4、录用来源。5、招聘录用成本计算。 招聘录用成本计算:1、人事费用,2、业务费用。3、企业一般管理费。 招聘方法的分类:1、委托各种劳动就业机构2、自行招聘录用 招聘测试及面试的过程:1、组织各种形式的考试与测验。2、最后确定参加面试的人选,发布面试通知与进行面试前的准备工作。3、面试过程的实施。4、分析与评价
18、面试结果。5、确定人员录用的最后结果,如有必要进行体检。6、面试结果的反馈。7、面试资料存档备案。 录用人员岗前培训的内容:1、熟悉工作内容、性质、责任、权限、利益、规范。2、了解企业文化、政策及规章制度。3、熟悉企业环境、岗位环境、人事环境。4、熟悉、掌握工作流程、技能。第五节 绩效考评 绩效考评的定义:从内涵上说就是对人及事的进行评价,即对人及其工作状况进行评价,对人的工作结果,要通过评价体现人在组织中的相对价值或贡献程度。从外延上来讲,就是有目的、有组织的对日常工作中的人进行观察、记录、分析与评价。 绩效考评的含义:1、从企业经营目标出发进行评价,并使评价与评价之后的人事待遇管理有助于企
19、业经营目标的实现。2、作为人事管理系统的组成部分,运用一套系统的制度性规范、程序与方法进行评价。3、对组织成员在日常工作中体现出来的工作能力、工作态度与工作成绩,进行以事实为依据的评价。 绩效考评目的:1、考核员工工作绩效。2、建立公司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程序与方法。3、达成公司全体职工,特别是管理人员对绩效考评的认同、理解与操作的熟知。4、绩效考评制度的促进。5、公司整体工作绩效的改进与提升。 绩效考评的作用:一、对公司来说1,、绩效改进。2、员工培训。3、激励。4、人事调整。5、薪酬调整。6、将工作成果及目标比较,考察员工工作绩效如何。7、员工之间的绩效比较。 二、对主管来说1、帮助下属建
20、立职业工作关系。2、借以阐述主管对下属的期望。3、了解下属对其职责及目标任务的看法。4取得下属对主管对公司的看法与建议。5、提供主管向下属解释薪酬处理等人事决策的机会。6、共同探讨员工的培训与开发的需求及行动计划。三、对于员工来说1、加深了解自己的职责与目标。2、成就与能力获得上司的赏识。3、获得说明困难与解释误会的机会。4、了解及自己有关的各项政策的推行情况。5、了解自己在公司的发展前程。6、在对自己有影响的工作评估过程中获得参及感。 绩效考评种类:1、年度考核2、平时考核3、专项考核 绩效考评工作程序分为:封闭式考评与开放式考评 短期绩效考评效果评估的主要指标有:1、考核完成率2、考核面谈
21、所确定的行动方案3、考核结果的书面报告的质量4、上级与员工对考核的态度以及对所起作用的认识。5公平性。 长期效果的评估的主要指标:1、组织的绩效2、员工的素质3、员工的离职率4、员工对企业认同率的增加。 给予员工考核反馈的注意事项:1、试探性的2、乐于倾听3、具体化4、尊重下级5、全面地反馈6、建设性的7、不要过多地强调员工的缺点。第六节培训及开发 培训的定义:培训是给新雇员或现有雇员传授其完成本职工作所必需的基本技能的过程。 开发的定义:开发主要是指管理开发,指一切通过传授知识、转变观念或提高技能来改善当前或未来管理工作绩效的活动。 培训及开发的定义:培训及开发就是组织通过学习、训导的手段,
22、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知识水平与潜能发挥,最大限度的使员工的个人素质及工作需求相匹配,进行促进员工现在与将来的工作绩效的提高。 培训及开发的主要目的:1、提高工作绩效水平,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2、增强组织或个人的应变与适应能力。3、提高与增强组织企业员工对组织的认同与归属。 企业培训及开发工作的特性:1、培训的经常性2、培训的超前性3、培训效果的后延性 人员需求分析包括:1、人员的能力、素质与技能分析2、针对工作绩效的评价 开展培训的深度取决于:长期目标及短期目标。包括:1、组织的人力资源需求分析2、组织的效率分析3、组织文化的分析 培训的方法:1、讲授法2、操作示范法3、案例研讨法等第七节 薪
23、酬福利管理 岗位评价的定义:岗位评价是一种系统地测量每一岗位在单位内部工资结构中所占位置的技术。 岗位评价的原则:1、系统原则2、实用性原则3、标准化原则4、能级对应原则5、优化原则, 岗位评价五要素:1、劳动责任2、劳动技能3、劳动心理4、劳动强度5、劳动环境 岗位评价的指标及其分类:岗位评价共分24个指标,按照指标的性质与评价方法的不同,可分为:1、评定指标,即劳动技能与劳动责任及劳动心理工14个指标2、测定指标,即劳动强度与劳动环境共10个指标。 岗位评价的方法主要有:1、排列法2、分类法3、评分法4、因素比较法 岗位评价标准的定义:是指有关部门对岗位评价的方法、指标及指标体系等方面所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基础知识 各章 要点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