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师考试《规划原理》复习资料.docx
《城市规划师考试《规划原理》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规划师考试《规划原理》复习资料.docx(7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前言?城市规划原理?考试时间2个半小时。考试题型分布如下:单项选择题:共70题。多项选择题:共30题。注意:考试大纲对各考试科目分层次列出了具体的内容,分别用掌握、熟悉、了解来界定各条目的考试要求。“掌握是指必须具备的重要知识,“熟悉是指应当具备的较重要知识,“了解是指一般知识。本门讲课中,代表教材13页,二、答题考前须知一考前准备。二答题原那么。三掌握速度。四减免过失。五答题技巧。三、复习考前须知1复习方法。第一步,通读全书,理清全书知识框架与脉络;第二步,抽取知识点重点记忆;第三步,查漏补缺。2复习技巧。复习时要“避轻就重,对于大纲要求掌握、熟悉的内容要重点把握;对于方便出题的内容要重点突
2、破;对于前后矛盾的内容,一般考题不会涉及。城市的形成与开展规律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开展本章构造内容精讲一、城市的形成与开展大纲要求1、了解城市形成的主要动因2、了解城市开展的根本规律一城市形成与开展的主要动因了解1、定义:城市是以非农产业与非农业人口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在我国是指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与镇。【例题】城市有哪些主要特征:A以商业活动为主要居民点B非农业人口聚集的居民点C非农业生产聚集的居民点D公共活动聚集的居民点答案:BC分析:这个题考察的知识点就是城市定义。这个题是对定义考察的题目,这是考试中比拟偏爱的一种题型,对这类题目我们的策略是记住关键词,这样可以比拟省时省力,还能记忆准确
3、。2、城市产生的动因:城市是人类文明史的重要组成局部,最早的城市是人类劳动大分工的产物。两次劳动大分工对于城市的产生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第一次人类劳动大分工:即农业与畜牧业的分工,在原始社会产生了固定居民点。第二次人类劳动大分工:即商业与手工业从农牧业中别离出来,商业与手工业的聚集地就成为了城市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城市出现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是人类社会的第二次劳动大分工的产物,出现在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的过渡时期。3、城市开展的主要动因:人类社会的城市化进程是与工业化进程严密相关的。工业化对于城市化的促进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农村推动力二是城市的吸引力建立在工业化根底上的经济开展是城市形成的
4、与开展的根本动因二城市开展的根本理论了解主要包括:城市开展的区域理论、城市开展的经济学理论、城市开展的人文生态学理论、城市开展的交通通讯理论、城市开展与经济全球化理论、城市开展与经济构造转型1城市开展的区域理论城市是区域环境的一个核心;城市与区域开展是互相促动:城市的中心作用强,就能带动周围区域社会经济的开展;区域社会经济水平高,那么促使中心城市更加繁荣;另外我们要知道,这是由世界城镇化开展的历史证明了的。对这一现象,1950年佩鲁提出增长极核理论:城市对周围区域与其他城市的作用是既不平衡也不同时进展的,城市作为增长极与其腹地的根本作用机制有极化效应与扩散效应。在城市成长的最初阶段,极化效应会
5、占主导低位,但当增长极到达一定的规模之后,极化效应会相对或者绝对减弱,扩散效应会相对或绝对增强,最后,扩散效应就替代极化效应而发挥主导作用。极化效应是指生产要素向增长极集中的过程,表现为增长极的上升运动。增长极核理论曾被广泛应用于区域开展政策。尤其是对于经济欠兴旺的地区与国家而言,有限的资源应该集中在开展条件较好的城市作为增长极核,由此带动整个区域的开展,使区域经济最终能够趋于均衡。中心城市具备开展条件、通过区域极化开展的城市,成为区域开展的增长极核。2城市开展的经济学理论城市经济活动是决定城市开展的最为显著的因素之一。城市产业分为根底产业主要是为满足城市以外地区的需求与效劳产业主要满足本市消
6、费需要。在城市产业分类中,根底产业是城市经济力量的主体。根底产业的开展是城市开展的关键。只有根底产业得到了开展,城市经济的整体才能得到开展。3城市开展的人文生态学理论互相依赖、互相竞争是人类社区空间关系形成、开展的重要因素,同样也是进一步开展的重要因素。相互竞争导致为追求生产效率而促进社会分工,社会分工同时又促进了相互之间的依赖。相互依赖那么既强化了社会分工又使社会严密团结在一起,在这样的根底上促使人类在空间上的集中。4城市开展的交通通讯理论1960年,古登堡发表论文提醒了交通设施的可达性与城市开展之间的关系。所谓可达性就是:交通设施通达的方便程度。1962年,梅耶出版了?城市开展的通讯理论?
7、,提出了城市关于城市开展的通讯理论。城市的开展源于城市为人们提供面对面交往、交易的时机。交通、通讯等物质措施与科学技术是人类相互作用的媒介,可促进城市整体全面开展。5城市开展与经济全球化理论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表现为新一轮的国际劳动分工。在旧的世界经济格局中,开展中国家是作为原料产地,兴旺国家那么从事成品制造。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越来越显著。在新的世界经济格局中,控制、管理功能集聚于少量全球性中心城市;制造、装配功能扩散在大城市中。城市开展越来越受到全球经济环境的影响与跨国资本的外部控制。6城市开展与经济构造转型城市进化理论城市进化理论认为
8、,从工业化社会到后工业化社会,城市开展分为四个阶段:“绝对集中时期工业化社会初始期: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集中:“相对集中时期工业化社会成熟期:人口仍向城市集中,但开场向郊区扩散二者共同点是城市人口增长占主导,不同点是后者出现郊区人口增长的态势。“相对分散时期后工业化社会初期:经济构造中第三产业的比重开场超过第二产业,郊区人口增长超过了城市人口的增长。“绝对分散时期后工业化社会成熟期:第三产业的主导地位越来越显著,从农村向城市的人口迁移已经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区域内部从城市到郊区的人口迁移,导致城市人口的下降与郊区人口的上升。共同点是郊区人口增长占主导,不同点是后者中城市人口下降。根据城市进化理论,
9、西方兴旺国家已经进入后工业化的成熟时期,第三世界国家仍处于工业化社会的初级阶段。【例题】后工业化初期城市开展主要表达为。A绝对分散B绝对集中C相对分散D相对集中答案:C解析:此题考察知识点是城市进化理论中四个阶段的对应关系。这种考题也是我们考试中比拟偏爱的,主要考的是对应关系,这就要求我们在记忆的时候要比照来记,这个考点还有个特点就是从“绝对集中时期“相对集中时期“相对分散时期“绝对分散时期,而时间也是由先后的从工业化社会初始期工业化社会成熟期后工业化社会初期后工业化社会成熟期,对应的人口特点是向城市集中到向郊区,所谓的“绝对集中、“相对集中、“相对分散、“绝对分散都是对城市人口特点而言的,也
10、就是“绝对集中时期呢,城市人口在增加,“相对集中时期呢,城市人口仍在增加,但已向郊区转移,城市人口增长占主导,“相对分散时期郊区人口增长超过了城市人口的增长,“绝对分散时期城市人口的下降与郊区人口的上升。【例题】以下影响城市发规律的主要理论有哪些。A城市开展的区位理论B城市开展的政治经济学理论C城市开展与经济全球化理论D城市开展与交通通讯理论E城市开展的人文生态理论答案:CDE城市的构成二、城市的物质、社会与产业构成大纲要求1、熟悉城市物质环境的构成要素以及相互关系2、了解城市社会的根本特征及与农村社会的主要差异3、了解城市产业构成及其演化趋势一城市的物质构成熟悉1、城市物质构成可以分为两种领
11、域公共领域:社会公众共享的物质环境,是公共投资与开发的范畴;非公共领域:社会个体占用的物质环境,是非公共投资与开发范畴。在城市物质环境中,公共领域的开发起主导作用,为非公共领域的开发提供可能性,也规定了约束性。因此在城市开展过程中,物质环境的公共领域与非公共领域的开发在时间上与空间上都应该保持协调。2、城市物质环境的优化表现为良好的可达性与外部效应两个方面可达性:空间联系的便利程度,主要与城市的道路系统与交通网络有关,影响城市的级差地租及空间分布。可达性是城市物质要素空间分布的重要影响因素。市场经济条件下,通常城市中可达性比拟高的区位如市中心地区,土地开发的经济效益比拟好,因而土地价值比拟高。
12、【判断】外部效应:城市作为空间聚集体,物质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作用产生外部效应,包括积极的与消极的两类。良好的可达性会产生积极的外部效应。【例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土地价值比拟高的是。A文物埋藏较多的地区B风景良好的地区C可达性较高的地区D土地开发强度较大的地区答案:C二城市社会的根本特征了解1、现代城市的生活方式以复杂的劳动分工为特征。城市社会的人际关系是以社会分工为根底的。我国城市社会演化的进程趋势主要是:人口老龄化、家庭核心化、生活闲暇化。1人口老龄化2家庭核心化3生活闲暇化2、城市社会与农村社会的主要差异1农村社会的认同根底地缘关系、乡土意识同质性。2城市社会的人际关系以社会分工
13、为根底不同经济、文化背景的社会群体在聚居方式与空间分布上表现出多样性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异质性。3本质差异城市社会的异质性远远高于乡村社会。三城市的产业构成了解1、城市产业构成分为三种部类:第一产业:产品直接来源于自然界的部类第二产业:对初级产品进展再加工的部类第三产业:为生产与消费提供效劳的部类2、城市产业演化过程也要记住一一对应关系前工业社会经济构造以第一产业为主导。工业社会经济构造以第二产业为主导。后工业社会经济构造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经济兴旺国家已进入后工业社会。3、产业构成的演化趋势:从以第二产业为主导到以第三产业为主导;从以传统制造业为主导到以高科技产业为主导;从水平空间经济构造
14、到垂直空间经济构造。城市经济社会开展与城市化三、城市经济社会开展与城市化大纲要求1、掌握城市化的含义2、熟悉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开展的关系3、熟悉城市化进程与社会开展的关系一城市化的根本概念掌握1、城市化含义城市化是18世纪产业革命以后社会开展的世界性现象,世界各国先后开场从以农业为主的乡村社会转向以工业与效劳业为主的现代化城市社会,这是一个必然的历史过程。意义:探索城市化开展的普遍规律,预测其开展前景,对确定适合本国国情的城市开展道路,以及制定相应的城市开展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城市化是乡村转变为城市的一种复杂过程。对城市化过程不同学科有不同的理解,归纳起来有社会学的、人口学的、经济学的与地理学的
15、不同概念。社会学家认为:城市化是一个城市生活方式的变化过程,它意味着人们不断被吸收到城市中,并被纳入城市的社会组织中去,而且还意味着随城市开展而出现的城市生活方式的不断强化。人口学家认为:城市化是乡村人口向城市转化与集中的过程。两种方式:一是人口集中场所既城市地区数量的增加;二是每个城市地区人口规模的不断增加。经济学家认为:城市化是产业构造的调整与技术的进步,人们离开农业经济向非农业经济转移并产生空间聚集的过程。地理学角度:城市化是人口与经济活动的空间专业过程,这一过程包括农业甚至未开发区形成新的城市,以及已有城市向外围的扩展。定义:城市化通常是指人口向城市地区集中与农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
16、程。二层含义:人口集中过程与景观转变过程城市化既是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又是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农业产业转化为非农业产业,以及社区构造与空间形态转化的过程,同时也是城市文化与生活方式在农村的扩散过程。城市化还应包括原有市区的构造重组、根底设施的现代化、传统文化的继承与更新、环境的改善等。2、城市化水平的衡量指标普遍承受的:人口统计学指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指标计算公式:PU=U/P其中:PU城市化水平U城镇人口P总人口不同国家对城镇人口统计标准的设定不同,往往缺乏可比性。3、城市化进程的三个阶段1初期阶段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在30以下:农村人口占绝对优势,工业生产水平较低,工业提供的
17、就业时机有限,农业剩余劳动力释放缓慢。2中期阶段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在30到70之间:工业根底已经比拟雄厚,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工业吸收大批农业人口。3稳定阶段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在70到90之间:为了保持社会必须的农业规模,农村人口的转化趋于停顿。世界城市化开展规律说明,当城市化水平到达30、人均GDP到达800美元时,城市化进入加速开展阶段;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已由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18增长到了2001年的377,因而我国目前的城市化进程正处在这一加速开展阶段。二城市化与经济开展熟悉1、经济开展推动城市化进程2、城市化进程促进经济开展3、经济开展的水平越高,城
18、市化水平也越高。国际上习惯于把一个国家的城市化水平作为衡量该国经济与社会现代化程度的标志之一。三城市化与社会开展熟悉1、城市化进程本身是社会开展过程2、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互相作用与影响随着城市化的开展,城市也在不断提高现代化水平社会设施与根底设施日趋完善,环境质量与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科技、文化、教育事业的开展,使人们的思想、意识、观念、价值取向、人际关系发生积极变化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作为物质文明建立与精神文明建立的主要载体,是经济开展与社会进步的巨大推动力。3、美国社会学家英格尔斯关于现代化社会指标的研究说明,现代化社会的指标都是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实现的四、城市与区域开展大纲要求1、熟悉城市
19、与区域开展的相互关系2、熟悉区域城镇体系及城乡开展的一般规律一城市与区域开展的相互关系熟悉城市与它所在区域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与相互制约的密切关系。【例题】城市与区域的关系。A相互依存B相互对立C相互促进D相互制约答案:ACD1、城市在区域开展中的作用城市在区域开展中的作用:城市是一定地域范围的中心,城市的某些职能对其所在区域发挥着辐射与吸引的作用。中心城市与区域的关系:1中心城市的开展必然要开发与利用周围地区的各类资源包括:自然资源,社会与经济资源等,对周围地区工农业生产与经济社会开展起促进作用。2中心城市的形成与开展受到相关区域的资源及其他开展条件的制约。3中心城市与区域内其他城镇的关
20、系既有相互促进一面,又有相互制约一面,其中相互促进是开展的主导方面。城市与经济区域的联系主要是指:物流、人流、信息流。2、区域条件对城市开展的影响区域条件对城市开展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中较为重要方面有:对城市开展方向、城市开展规模、城市布局、城市空间构造等的影响。1城市开展的区域分析开展战略优劣条件、职能、地位、作用影响城市开展方向的区域因素有:进展区域资源与经济开展条件评价。广义的资源包括:矿产、土地、水、气候、生物的自然资源;人口素质、劳动力状况、产业构造以及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相结合的社会、文化资源等。研究区域经济构造、消费构造、就业构造等对城市产业开展的影响,充分考虑城市与区域的经济联系
21、。分析区域内各主要城镇之间的职能分工。2城市开展规模的区域论证城市的规模包括人口规模与用地规模。由于用地规模随人口规模而变化,所以通常所说的城市开展规模主要是指人口的开展规模区域生产力开展与布局:生产力的开展影响区域城市化水平,生产力的布局那么直接影响城镇人口的分布与城市开展的规模。3城市形态与区域空间构造城市布局形态变化具有客观开展规律,城市布局有多种空间构造形态,采取何种布局形态,需根据各地区的地理条件,生产力开展水平、各类城镇的性质与规模等进展具体论证,实事求是地确定城市的形态与空间构造。二区域城镇体系及城乡开展熟悉1、城镇体系及其城乡开展的概念1城镇体系是指在一个国家或相对完整的区域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规划原理 城市规划 考试 规划 原理 复习资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