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爱莲说知识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陋室铭爱莲说知识点.doc(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陋室铭知识点归纳:陋室铭,唐代文学家刘禹锡著,唐代著名诗人,字梦得。选自全唐文.文章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铭本是古代刻于金属器具和碑文上用以表达生平事迹的一些赞颂或戒备性的文字,多用于歌功颂德与昭申鉴戒。后来逐渐开展演变为一种独立的文体。1在:在乎、在于,动词。 2名:名词作动词,著名。3灵:名词作动词,灵异,神奇,也有灵气的意思。4斯:指示代词,这。是:判断动词。陋室:简陋的屋子。 5惟:只有,只要,唯独。6惟吾德馨:只是我的品德好就不觉得有什么简陋的了。德馨:品德高尚。馨,散布得远的香气,这里指(
2、品德)高尚。吾,我,这里指作者,陋室的主人。 7上:方位名词用作动词,蔓延。8鸿儒:即大儒,学识渊博的人,博学而又品德高尚的人。鸿:同“鸿大,学识渊博。儒:旧指读书人。9白丁:原指没有官职的人,平民百姓,这里指没有学问的浅薄无知的人。10调tio素琴:调,弹奏;素琴,没有任何装饰的琴。 11金经:泛指佛经。 12丝竹:琴、瑟、箫、笛等乐器的总称,“丝指弦乐器,“竹这管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13乱耳:扰乱耳朵。乱,扰乱。 14案牍d:官府的公文。15劳形:使身体劳累。形,形体、身体。劳,使动用法,使劳累。16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呢?之,助词,无实意,是宾语前置的标志。全句意为“有何陋。17草色
3、入帘青:这里是“映入的意思。 18无丝竹之乱耳:之:助词,定语“乱耳后置的标志。“何陋之有,即陋室不陋,请说明理由: 人品高尚斯是陋室,唯吾德馨;风光宜人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幽雅、恬静; 来人不俗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生活高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5.古今异义:在:古义在乎,动词今义表示某物在某地,介词馨:古义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今义芳香调:古义调弄今义调动形:古义身体今义形状6.词类活用:有仙那么名,名词作动词,变得有名。 有龙那么灵,形容词作动词,变成灵异的水。苔痕上阶绿,上,名词作动词,蔓上。绿,名词作动词,变绿。草色入帘青,青,名词作状语,使变青。惟吾德馨,馨,名词活用为动词,道德
4、美好高尚。无丝竹之乱耳,乱,形容词作动词,使扰乱。无案牍之劳形,劳,形容词作动词,使劳累。表现陋室环境的句子: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表现陋室主人高雅生活的句子:调素琴,阅金经。点明主旨的句子:斯是陋室,惟吾德馨。5.本文对偶句:、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调素琴,阅金经。、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6、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什么?斯是陋室,唯吾德馨7、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8、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
5、龙那么灵。12重点句子翻译(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嘈杂的音乐声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3)何陋之有 有什么简陋的呢 爱莲说知识点归纳一、 文学常识本文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字茂叔,世称“濂溪先生,北宋朝哲学家、理学家。谥号“元公,有太极图说、通书、周元公集。爱莲说是他托物言志的一篇名文。他被公认为理学的重要创始人,他提出的“太极和“无极等哲学范畴和思想,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文体裁是“说,说,是一种文体。既可以说明议论,也可以用来抒发感情,还可以叙事,都是为了说明
6、一个道理。爱莲说的写作特点是:托物言志,立意高远,巧妙运用衬托和比喻;骈散相间二、重点字词读音注音甚蕃(fn)淤泥(y)濯(zhu) 清涟(lin) 枝蔓(mn)亵玩(xi) 隐逸(y)颐(y) 噫(y)三、解释重点实词甚蕃 (很多) 陶渊明独爱菊 (惟独) 世人盛爱牡丹非常余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惟独)( 表示转折)( 沾染污秽) 濯清涟而不妖(洗涤)( 清水) (美丽而不庄重)不蔓不枝(蔓延)( 分枝) 香远益清(更加)( 清香) 亭亭净植(耸立的样子)( 立)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欣赏) (亲近而不庄重) 余谓菊(我) 认为) 花之君子者也(品德高尚的人)陶后鲜有闻(少) 宜乎众矣(应当)
7、多 中通外直 (畅通 挺直)四、成语与名句。出淤泥而不染:从污泥中生出来,却不沾染污泥。比喻在污泥的环境里能保持纯洁,不受影响。 不蔓不枝:比喻言谈或文章简洁明快,不拖泥带水。五、写作手法:一是巧用比喻,把菊花比为“隐士,把牡丹比作“富贵人,把莲花比喻成“君子二是用衬托的写法突出主题。全文三次用菊花、牡丹衬托莲花。第一次衬托说明自己的喜爱与众不同;第二次衬托表现莲花的品格高出百花;第三次衬托慨叹世上没有几个人和自己的爱好一样。六、主题思想。本文通过对莲可贵品格的赞美,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人生态度:既不愿象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象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
8、守和正直的品德。全文的中心句是:莲,花之君子者也。七、问答题1、 陶渊明为什么“独爱莲?答:因为菊花在秋天开放,不与百花争艳,是花中的隐士,而陶渊明也是一位隐士,菊与陶渊明的品格相似2、“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这句话提醒了什么?答:提醒了自唐朝以来,崇尚富贵,追名逐利的社会风气。3、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并赋予了莲花哪些品格?答: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生性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正直,通达事理,行为方正;风度气质:“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志洁行廉,体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4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
9、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表达自己洁身自好,不摹名利的生活态度,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10、“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予独爱莲的“独字表现了作者什么态度?答:表达了作者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 独字表现了作者遗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15、作者对这三种花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答:叹惋菊花,为了洁身自好而逃避现实,超然物外,处世态度未免有些消极。鄙薄牡丹:追名逐利,攀附富贵,未免有些庸俗。赞美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立身污浊尘世却能永葆高洁本色,十分难得。十二、拓展延伸发挥题:1、你喜欢哪种花请简要说明喜欢的原因。答:荷花,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为历代文人所喜爱;梅花,你傲立雪中的高洁,坚忍不拔的毅力,卓尔不群的品格,深深的感动着我,鼓励着我.6爱莲说中渗透着几种人生观?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的人生观。答: 三种:1隐逸的人生观;2贪图富贵的人生观;3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人生观。谈自己的人生观,只要积极向上,联系实际,言之有理即可。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