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事故的分析与控制.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对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事故的分析与控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事故的分析与控制.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对人的不平安行为造成事故的分析与控制平安管理的内容很多,面也很广,但从事故因果分析来看,事故产生主要有人、环境、设备、工艺、原料等五大因素;然而,据统计70%以上的事故是人的不平安行为造成的,因此,分析、研究生产过程中的人的不平安行为,是减少、控制事故的有效手段。 一、人的不平安行为是造成事故发生的根源 近几年来,全国重特大事故频发,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财产损失,给无数家庭带来极大的痛苦与悲哀。例如:2000年12月25日,河南洛阳市市民在东都商厦欢度圣诞节时,一场特大火灾给他们带来了灭顶之灾,309条生命被大火吞噬。再如:2004年4月16日,重庆市天原化工总厂发生的氯气泄漏大爆炸,当场造成9
2、人死亡,15万人大转移的恶性事故。在事故相继发生后,国务院、各级人民政府虽三申五令要求加强平安管理,平安生产的形势也略有好转,但从效果来看是收效甚微,重特大事故居高不下,其主要原因是人的不平安行为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人们没有在思想上、平安意识上引起高度的重视,人的思想、平安意识决定人的行为,思想上不重视平安,平安意识差就必然导致出人的不平安行为,而不平安行为又是造成事故发生的根源。 二、对人的不平安行为因素分析 人出于自身平安的需要,具有排除事故隐患、预防事故发生的本能与本领。例如:当人们看到自己上方有物体掉下时,就会迅速躲避。大人打小孩,小孩本能地用手去挡护。实践证明,除去不可抗拒的自然原因
3、外,各类事故是可以预防的。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需要层次论中曾论述过,人有五种需要,即生理需要、平安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五个层次。当人们不能满足生理需要,他们会为人的生存而不择手段。例如:2000年3月11日,江西萍乡上栗县东源乡石岭村鞭炮作坊爆炸案,除了管理方面等因素外,就是贫困。这起事故中共有33人死亡;其中16岁以下小学生有13人,他们每天的打工收入只有2块钱。但是,当人的生理需要、平安需要得到满足后,随着享受、清闲欲望的升高,又会无视平安,出现平安意识下降、违章行为增多,最终导致事故发生。例如:洒后驾驶汽车酿成的各类事故便是最好的佐证。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中可以看到,人
4、虽有平安的本能,但随着平安需要早已满足或生理需要得不到满足,人的平安行为就会被无视,人的不平安行为也最易发生。 可见,行为的起因是需要,由于需要的不同,就导致人为过失。例如:2002年9月,某化工厂打算将一空渣油铁路罐车改作它用,雇用了几个外来民工清理罐底残油。工作接近完毕时,有人突然来了“好主意,如果用火烧,那么又快又干净。就这样,在没有任何平安措施的情况下,决定动火清罐。在罐口几次点火不着,咋办?一人便下到罐底去点,结果可想而知,点火人险些葬身罐内。这件事,就作业过程我们不难看出有多处违章。因此,只要控制好人的行为过失,有效的激发人的平安本能与意识,做好事前预防工作,平安生产就能事半功倍。
5、 三、对人的不平安行为心理分析 人的行为既然受需要的支配,需要又是人们心理的反映,因此,要消除事故,首先要解决的是造成事故的不平安行为。虽然人的不平安行为的心理状态是复杂多变的,但在大多数事故发生前的心理状态,不外乎是这么以下几种: 1、逆反心理。在某些时候,人会存在好奇心、好胜心,或对某些事物存在偏见、对抗或抵触,在这种心理状态下,人常常会产生与常态心理相对抗的心理状态,偏偏去做出一些不该做的事而引发平安事故,这种情况主要表现在一些刚入厂不久的员工或非岗位人员身上,如电焊工必须持有平安技术操作证才能操作,但有些职工出于好胜、好奇等心理,他们往往会在这种心理状态下产生一些违章操作的行为,偏要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不安全 行为 造成 事故 分析 控制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