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教学改革方案-一.doc
《高效课堂教学改革方案-一.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效课堂教学改革方案-一.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效课堂教学改革方案 一、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说明 (一)高效课堂的概念界定 高效课堂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天堂”。传统课堂“重讲”,高效课堂“尚学”。要保证课堂在“尚学”下的高效,必须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优质化。只有保证课前、课中和课后三环节的精化、优化,才能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这里面既有教师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的优化有效教学;也有学生学习态度、方法和过程的优化有效学习。 所以,高效课堂必须具备从教与学的几个方面的有效性: 一)有效教学 1有效备课 有效备课包含以下三点有效: 目标的有效:清晰、简明。备课时制定符合课程实际和学生知识结构与认知能力的,明确、具体、科学的教学三维目标,围绕目标确立
2、重点。 内容的有效:适量、适度。教师要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学原则,科学地安排与搭配教材内容;挖掘课程资源,恰当地将生活社会知识与学科知识点整合,达到激发学生学习情绪和学习价值的目的;合理地组织各部分的练习,不能“贪多忽效”,也不能“求少图便”。 教法的有效:灵活、恰当。教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优化教学方法要从实际的教学内容、教材特点、学生经验背景和学习能力出发,创建能引发学生学习意向的教学方法,能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过程;围绕知识和能力目标,选择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实现教学目标的尽快达成。 【注释】 “以学定教、以教促学”是教学程序设计的基本原则,也是实现有效备课的关键。 是否
3、关注学生学习动机、是否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是否增强教学和学习活动对学生的吸引力、是否让学生“愉快”而“辛苦”的学习,是衡量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基本准则。所以,备课前研究教材、考纲和学情,研究确定最能驱动学生深层次学习动机:如趣味性(热爱喜欢)、表现性(显示能力)、成就性(学业进步)、功利性(获得奖赏)、避害性(逃避惩罚)等动机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其操作步骤是: (1)开展备课指南研究。以备课组为单位,进行教材、学情、考纲研究;研讨课堂结构、课堂知识点和相关课程资源的开发;可选择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学生学习方法。 (2)在集体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自己个人的特点和所教班级情况进行备课工作。
4、设计出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积极情感体验,能整合课程资源和教材资源的教学设计: 适合于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学方案设计; 适合于学生进行体验性学习的课堂教学方案设计; 适合于学生进行感悟性学习的课堂教学方案设计。 2有效导学 在认真备课,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与能力的前提条件下,编制出引导学生课前预习、课中巩固与练习的导学案。导学案的编写应具备以下原则: 新知识与学生旧知识和生活社会知识紧密相联的原则 按课程内容和教学顺序递进与知识易难递进的原则 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与保持知识系统和严谨性相结合的原则 教学指令性要求与学生自主思考、探究和反思相结合的原则 新知识强化巩固与知识拓展延伸相结合的
5、原则 3有效练习 课后练习不在多,贵在精化和优化。 精化是指在满足课标考纲要求下,保证学科知识的覆盖性、强化性前提下,精选练习试题,尽可能的避免题海战术,避免知识点和题型重复,减少学生耗时的无效劳动,也抑制学生因“练”而生“厌”;优化是指满足试题难度、信度、梯度等指标的条件下,在练习题的选择和构成中,要尽可能考虑一下几点:试题题型多样化。(各类不同题型、主观题与客观题搭配); 吸收最新信息(含最新科技信息和中考信息)试题;尽可能含有融入生活、社会等知识内容的试题;具有一定探究性试题;含有检测学生能力(阅读能力、实验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观察分析判断能力等)的试题;具有典型性的试题。 4有效“讲授
6、” 好的“讲授”总是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这意味着学生喜欢这个老师,至少喜欢这个老师的讲课方式、风格或某种讲课的细节。 好的“讲授”总是保持一定的节奏。保持与学生能力相适应的“教学节奏”,它的效果将不限于能够带来艺术性的享受,且能使学生借助某种暗示效应而更有效地记住和理解某些知识,并形成相应的价值观。 5有效“激励” 有效教学必须具有有效的对学生学习的刺激、激励机制。无论是教师的“激励性人格”,比如热情、期望和可信任感。还是教学创设的兴奋、趣味、悬念、猜想等情境,都能起到激发、激励学生内在学习动机的作用。 有效教学中,教师总是能够积极期待每个学习者,对自己和学生怀有很高的成功期望。他们相信所有的
7、学生都能掌握所教内容,而他们也有能力帮助所有的学生学会。使他们在安全的、轻松的、令人满意的人际关系环境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 有效教学中,教师总能创设出引发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愉悦兴奋的课堂教学情境。它能促使学生产生想学、愿学、喜欢学的求知冲动。 6有效“提问”并“倾听” 有效教学基本状态是对话式的、互动式的。在这种对话式的、互动式的教学中,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所设计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思考、回应或回答,促进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它不是简单、直接、满堂回答的问题或者是过度开放漫无边际的问题。它应当是具有指向性、启发性、递进性的,能引发思维、促进探究的问题或问题组。 有效提问需要教师在“提
8、问”之后,给学生留出足够的“等待”时间;为学生的回答提供及时的反馈;关键的策略是,要让学生感觉教师在等待和倾听。 7有效组织 (1)语言组织准确、简练。教师一定要组织好课堂教学语言,增强语言表达的科学性、针对性、准确性,做到清晰精炼、重点突出、逻辑性强。 (2)时间组织恰到好处。教学各部分的时间分配,教者在备课时应预计,授课时要调控。因为课堂上不变的因素较多,教者一定要站在整堂课的角度来安排时间。课堂教学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任务越好,浪费的时间越少,课的密度越大,教学质量就越高。 (3)教学组织面向全体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各环节的安排要尽可能以全体学生的参与为基础,以个别提问、小组交流、课堂检测
9、等多种形式来了解大多数学生学习的情况。 8有效运用多媒体 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但是多媒体技术只是提供多种信息素材的教学辅助工具,不能代替板书或实验的功能,更不能不恰当地运用,削弱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削弱课堂氛围,使课堂失去了灵魂。 二)有效学习 9有效参与 它指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有内涵的和有思维空间的场景活动(如分析、讨论、思考、实验)中,学生的参与面广、配合默切和思维度深。因为,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才能自动地调动全部感官,积极主动地参与教与学的全过程。所以,学生的互动不是表面的
10、、形式的、作秀式的参与,而应当是紧密围绕实现课程的知识技能目标,开展的有趣、有意义的课堂活动。只有这样的参与才能真正实现参与的有效性。 10有效阅读 有效阅读是建立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之下,学生带着问题有目标的自我学习。它是对所学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思考、总结、归纳、反思的自主学习,绝不是放任学生机械的、自由的、漫无边际的通读和泛读。因此,有效阅读的判断必须具备:有无阅读引导材料和阅读思考指向;有无关键知识的阅读提示;有无学生自主思考总结的空间;有无生生和师生交流的平台;学生新知识的生成是否到位。总之,通过有效阅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分析思考的意识,训练他们懂得如何由此及彼,由表及
11、里的思维方式,学会引疑、反思的一般规律。 11有效思考 有效思考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围绕知识内容的思考具备:目标性明晰、专注程度高、发散思维强和兴奋点持久等四大特点。绝不是学生对问题的思维浅表化、形式化学习。学生是否进行有效思考是学生有效学习的核心,也是实现高效课堂的重要指标。在高效课堂中学生的有效思考,取决于教师在课堂创设的教学情境、设计的问题和活动的引导中,能否构建起学生感兴趣的思维空间,能否及时地启发和引导学生开展思维活动,能否将学生形成的思维拓展到更宽更深的知识领域。 在高效课堂上,学生不是被动的学习者,而是主动的学习者,是热爱学习、善于学习、学会学习的人;要培养学生成为善于合作学习
12、,积极思考,帮助他人,敢于质疑和交流的人。 (二)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依据与指导思想 自从20世纪赫尔巴特提出主导的教学模式“四段论”,以及以后杜威提出了实用主义教学模式以来,20世纪50年代以来一直在“传统”与“反传统”之间来回摆动。由于新的教学思想层出不穷,教学模式呈现出由从单一向多样化、由归纳型向演绎型、由以“教”为主向重“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发展。 1教学改革的理论基础 (1)认识理论 皮亚杰的认知心理学理论:皮亚杰关于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的认知心理学理论。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13、维果斯基认为,个体的学习是在一定的历史、社会文化背景下进行的,社会可以为个体的学习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持和促进作用。 建构主义理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而不是像传统教学那样,只是把知识从教师头脑中传送到学生的笔记本上)。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的是“学”;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的是“教”。 (2)课堂学习理论和原理 行为主义课堂学习观:学习者的行为是他们对环境刺激作出的反应,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刺激和反应的联结。 认知主义课堂学习观:它强调扩展学习者认知结构、培养学生主动求知能力,突破了行为主义学习论者主要以动物的学习特点推及人的学习特点,形成新的学习观
14、。 2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以提升学生学习内在动力为前提,以落实组织教学为保证,以优化课堂教学各环节(课前、课中和课后)为重点,以激活学生参与和师生平等交流为关键,以突出学生的知识构建过程为抓手,以促进知识的过手、拓展和迁移能力建立为目的。 二、“31课改”的内涵及要求 (一)“31课改”的内涵 “31课改”是以保障学生主体为前提,以追求有效教学为目的,以“31”课堂结构为核心,以三案合一为主要载体,以规范教学双边活动为保障的教学改革活动。 “31”课堂结构指: 自主学习点拨归纳自检互评拓展迁移 遵循“教育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基本原理,特对课堂结构做如此宏观性、原则性和方向性的规
15、定。“31”中的“3”是指“自主学习”、“点拨归纳”和“自检互评”等三个环节;原则上这是每节常规课必须的三个环节或内容,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学情,其顺序和比重可以灵活。“1”是指“拓展迁移”环节。根据学科或课程的不同,它既可以安排在学科教学课堂之中,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环节,也可安排在学生自习中,作为相对独立的一个学科内容和任务。以下是对四个教学环节的解读: 自主学习是指在学科课堂(教学时间)内,在导学案的引导下,在老师的组织下,学生完成将学内容的预习或学习(它包含阅读、观看、思考、探究、研讨、归纳、演算等活动)。这一学习是在有时间、有空间,有组织、有引导、有检测下的自主预习或自主学习。根据不同学
16、科、不同班级,可以采用的形式如下: (1)阅读式:学生根据导学案提供的信息资源(包含学生预习的辅助材料和预习提纲要求),对教材内容展开带着问题的自学,在自学习中形成自己对问题的解答,同时形成自己的疑惑,与教师或同学交流讨论。 (2)情景式:学生根据教师创设的教学情景(如:有关影视图像信息、数据信息、生活社会知识信息,以及可供学生参与实践的实验和探究的信息材料等等)和相关问题组,进行自主学习观看、思考、分析、归纳,形成自己对问题的解决方案或对新概念、理论的认识,与教师和同学交流。 (3)归纳式:学生根据教师要求对已经学习的知识内容,按自己的认识和理解进行自主总结归纳,梳理形成知识的系统和脉络,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效 课堂教学 改革方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