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职学校家校共育现状及对策分析.doc
《农村中职学校家校共育现状及对策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中职学校家校共育现状及对策分析.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农村中职学校家校共育现状及对策分析来源:本站 | 作者:许光明 | 日期:2009年1月21日 | 浏览3021 次 字体:大 中 小摘要:现在的农村,家庭教育严重缺位或失误造成了5天学校的德育成果还来不及巩固,就在周末的两天中因受外来不良影响而消失殆尽的结果。中职学校这种情况更为突出,要想从根本上改变农村学生家庭德育现状,单靠学校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家长和学校的互动成为迫切的需要。本文对农村中职学校家校共育现状分析,联系我校的实际情况,结合自身德育工作的实践,对农村中职学校家校共育现状进行粗浅的探讨和分析,旨在找准原因,落实对策,提高我校德育工作的时效性。关键词 中职学生 家校共育 家校合力
2、 对策研究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里的一切问题,都会在家里折射出来,学校教育中产生的一切困难根源都可以追溯到家庭。”农村中职学校受着双重因素的影响,导致学校的德育工作一直处于紧张的状态,然而人们在高度关注学校的教育时,往往忽略了一个重要的教育环境家庭教育。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紧密配合。学校要主动同家长及社会各方面密切合作,使三方面的教育互为补充、形成合力。” 也就是说学校应主动把家长纳入学校合作伙伴范围之内,从而形成家庭教育同学校教育和谐共育的局面。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3、,具有学校教育所不具备的不可替代性,成为学校教育的有效延伸和补充。然而家庭教育虽然有着亲缘感情上的优势,但它毕竟受到家庭文化背景、家长素质、情感交流程度、居住环境等诸因素的制约,不同于学校的规范化和专门化教育。因而在学校与家庭教育之间寻求切合点,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和交流,在共同教育方面形成共识和默切,互相补合,力求增强家校共育的整体合力效应。但在现实的教育过程中,实现家校共育却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一、农村中职学校家校共育现状分析(一)农村职校学生家庭区域的分布特征阻碍了家校共育随着经济不断向前发展,学校区域规划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就我们职校而言,学校在2003年合并了向化职校,接着城东、新
4、业、被我校接管,2008年又合并了财校。从而形成了总校、二分校、三分校的区域分布。这就意味着学校容纳了比过去区域要大得多的农村学生;同时,农村学生的分布是比较分散的,这便构成了我校学生家庭区域分布特征:面广、点散、量大。我校是一所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作为海岛的一个职业学校,它囊括了所有需要技术教育的学生,4所学校的合并壮大了我校的实际规模(每年在校学生都在3000人以上),此外还有一些外地学生,他们是整个班级从外地到本校学习(2007年一个安徽宿迁班;2008年一个安徽砀山班),还有许多是移民家庭的孩子;如果我们再用传统的上门家访的方式去进行家校沟通,其工作量之大是可想而知的了。这从客观上加大
5、了家校间信息互通的难度,决定了家校共育的不容易。(二)农村职校学生家长缺失的德育意识阻碍了家校共育农村的家长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据统计,我校被调查的近名家长中,有的家长只有初中文化,是小学文化,高中以上者寥寥无几。家长的职业多样,个体、务农、待业占90%,这些都决定了家长素质和教育观念等参差不齐,他们主要存在的问题有:1、对家庭教育的认识粗浅,有部分家长认为一切教育的任务都是由学校和老师完成的,作为家长,只要配合一下学校和老师的教育,并没有过多的责任,他们甚至希望把子女全天候地托付给学校。他们把学校当成“托儿所”,无视自己孩子问题之所在,哪怕是自己的孩子处于边缘的境地。2、对家庭教育力不从心,
6、农忙、生意忙,根本没有时间关注一下自己孩子的学业和成长,一部分家长特别是农村的特殊情况,相当一部分家长在上海打工,把孩子托给祖辈照管,这些留守儿童的家长,久而久之,形成了“只养不育”的局面。3、特殊家庭的教育严重缺位,我校相当部分学生是单亲家庭、再婚家庭、残疾家庭孩子,他们家庭教育存在严重问题。实际上这些孩子的问题不能简单归结为思想品德问题,更多的是心理障碍问题。所有这些问题导致了这些家长忽略了从精神上关心孩子,尤其是不能与孩子进行平等、积极有效的沟通,家长本身就缺失家庭德育意识,更不要说在教育方面能积极主动与学校联系了。这样师长间缺少了互动的机制,家校共育只成了学校的一厢情愿的事情。(三)农
7、村职校学生家长错误的德育方法阻碍了家校共育在农村,多数家长思想、文化素质较低,不能很好履行对子女教育的责任。他们普遍缺乏最基本的家庭德育知识,家庭教育方式简单粗暴。据我校调查,真正认识到自己对子女教育负有责任,并能较好地担当起这一责任的家庭只占25。即使如此,他们身上也普遍存在着用物质刺激和打骂的方式教育孩子,在孩子的同伴或老师面前损伤孩子的自尊作为惩罚和教育孩子的方式,全然不顾自己的行为会给孩子带来怎样的影响,他们往往忽视了处于16、17岁的孩子,正是个性很强的年龄阶段,这些家长从未对孩子进行积极平等地对话,形成了与孩子长期对抗的局面,从而大大地削弱了学校德育的成效。(四)农村职校教育管理的
8、分工阻碍了家校共育农村职校特别是我校规模比较大,内部分工较明细,虽然一直在倡导“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但在实际的工作中,更多德育的工作落在了班主任、学生处的身上。家校共育需要学校各方面的积极配合,不仅仅班主任组织担任个体班级的主要角色,任课教师也应在一系列的活动中担当重要角色,学生处、教务处等应积极有效地配合。然而学校在这一方面还处于被动的状态,从而延缓了家校共育的步伐。二、农村中职学校家校共育的对策针对上述现状,根据日常德育工作中所积累的经验,在学校主导下,联合家长,实现家校共育。这里所说的“家校共育”,我把它定位在“三性”上,一个是互补性,强化家校共育的整体优势,这为如何构建家校共育模式,
9、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启示,家庭和学校要多加联系和交流,充分利用一切教育机会,在教育态度、教育内容、教育策略上,各自利用自身优势作到互通有无,达到优势互补。二是及时性,发挥家校共育的协作效益。根据青少年生长发育过程中,其生理、心理发展变化快,及时有效确定教育策略,将孩子的不良因素及时消除,引导其朝着健康方向发展。三是艺术性,提高家校共育的教育技巧。家校共育要讲究艺术性,才能达到教育效果,要求家庭、学校在教育孩子时讲究策略,使教育达到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境界。根据以上三个原则对家校共育具体的操作如下:(一)成立家长学校委员会由于家长素质的不一,家长教育意识、教育要求、教育环境、教育水平的不同,我们有选
10、择的邀请不同层面的家长代表和有关专家、教师、学校行政组成的“家长学校委员会”,共同参与家长学校的管理,并积极发挥各自的优势作用。形成了校长分管、学生处主管行之有效的管理网络。这样淡化学校管理分工的明细化,真正形成配合一体的局面,提高了家校共育的时效性。针对家长素质现状,请有经验的老师做“家庭教育家长的素质”专题讲座,同时,家长学校委员会定期对部分家长进行培训,在确定培训主题时,我们学校选择了有助于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做到既能符合社会要求,又能适于子女成长实际的材料,并印发给家长,以提高辅导的实效性。主要确立了“创设和谐家庭环境,争做合格家长”(包括做一个合格的家长、复杂的“问题家庭”、家庭教育误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村 学校 家校共育 现状 对策 分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