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教育的终极追求.doc
《幸福是教育的终极追求.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幸福是教育的终极追求.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幸福是教育的终极追求刘文霞 桑志坚内蒙古师范大学 田家炳教育书院摘要教育是人类通向幸福的阶梯,这不仅因为教育帮助人获得幸福所需的物质条件,但更重要的是教育在精神层面上关心人的生活。它是一项“以智慧启迪智慧,以精神修养精神,以信念强化信念的事业;通过教育让人拥有平与的心态,坚决的信念与行动的智慧,到达人生幸福的境界。关键词幸福 终极追求第 5 页哲学家们都成认:人生最高的目的是幸福。费尔巴哈在幸福论中提出:“一切有生命与爱的动物,一切生存着与希望生存的生物之最根本的与最原始的活动就是对幸福的追求。那么,作为人类通往幸福天堂的阶梯,教育的本真热爱与深沉渴望也就必然指向人生的幸福。苏霍姆林斯基就曾指
2、出,教育目的是培养幸福的人。一杜威说:“教育即生活,但是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生活过程。教育应该关心人的生活,首先应该是关心人的当下的生活,关心此时此刻人的存在,教育应当成为此时此刻的个体的获得幸福生活的一种特殊方式。在当今现代化的过程中,在某种意义上,教育的任务不是传递给受教育着多少知识,教育的追求更重要的是在知识的传递中形成面对生活的正确态度。杜威就说:我们经过教育过程而获得知识,而这些教育过程有不止单纯的获取知识与有关技巧形式,它们还企图把所获得的知识统一起来,形成持久地性向与态度。因为一个人的心态就决定了他的生活状态,决定了他对幸福的体会。幸福就是一种感受,一种心理状态,一个源自内心的平与协
3、调。狄德罗说:“在情感协调一致的情况下,具有强烈的情感就是幸福。教育就是对人不可能“万事如意的生活的一种关心,帮助受教育者发现生活的亮点,找到生活的幸福点,协调人们的期望与现实,内心与外在的矛盾;沉着的对待人生、对待人生中的不幸。孔子曾评价其弟子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优,回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面对生活的困境,别人认为无法生存,颜回却乐在其中,这乐是在对待问题的心态上。虽然我们再努力也成不了刘翔,但是我们仍然能享受奔跑的快乐,关键我们以什么心态对待奔跑。当我们登上“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的境界时,我们就获得豁达、淡定与幸福的体验。幸福就是一种精
4、神的满足,一种情感的释放;我们的教育就是一种精神教育、情感教育。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就认为:“学校的任务不仅在于教授给学生从事劳动及符合要求的社会活动所需要的知识,而且在于给每个人以精神生活的幸福。虽然现代科技的开展是迅速的,但是人的认识能力在一定时期毕竟是有限的,任何事物的认识过程都是一个困难的过程,所以在这种探寻与追问中必然产生种种困惑、挫折,伴随着失望、难过。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教育追求的就不仅仅是培养人们认识世界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认识自己。这是哲学探究的最高目标,也是教育的内在要求。因为从终极意义上,教育的目的是“为人的教育。人只有在认识自我的前提下,知道自己什么可为,
5、什么不可为的情况下才能实现人生的追求。也只有能力与需求协调赋予人以充实的精神生活,才可以使之体验与感受其中的幸福。仰望苍穹,头上日月星辰之永恒的光辉,面对那辽阔无边的海洋的令人惊惧的起伏,教育通过物理、天文的知识告诉我们人类自身的渺小,告诉我们对自然的敬畏,启发我们反思自身的智慧;面对历史的沉重悠远,社会的复杂多变,教育通过历史、政治、社会学知识帮我们确立自己的位置,认清自己的角色;面对自身的生理与心理成长,教育通过医学、心理学向我们提醒自己的成长规律,使我们认识自身能力的局限。之后,当我们再把自己置于浩瀚神秘的宇宙、自然与纷繁复杂的社会时,我们便有了一份沉着的心态,让我们能在复杂的生活环境下
6、,在我们的欲求与能力之间找出心灵的平衡点,体会人生的真正幸福。教育对人的生活关心,就是一种态度形成的推动;人在对现代科学飞速开展的崇拜中,在物质的种种诱惑中,形成一种旷达的态度,寻求一种心灵的解放,一种内心的安宁。因为人的欲望是永无止境的,只有内心的平静、超越才是真正的幸福。因而教育就在此种意义上,承诺与实现了对幸福的追求。二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活动,所以它把自己的追求自然就定位于开发每个主体的潜能,使他们的价值得以彰显。而这样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增强人们认识与征服自然的能力,更深层的意义在于使每个个体获得自信的人生,成就一个有信念支撑、引导的人生,幸福的人生。教育是一项“以智慧启迪智慧,以精神修
7、养精神,以信念强化信念的事业。教育在知识的传递中,在能力的培养中,以崇高的教育信念与教师的人生信念塑造与形成了受教育者自身的信念。“信念即人们坚决不移的思想、理想、意义与方向。并不是所有的思想、理想、意义与方向都可成为信念,只有当思想、理想、意义与方向与主体的经历、认知情感发生共鸣并为主体确认与坚信,进而内化为主体的精神时,才可称其为信念。它是主体活动的内驱力,也是主体活动的外张力。有信念的教育是幸福的教育,是个性的教育;有信念的教师,是幸福的教师,他为自己的劳动而快乐;获得信念的学生更是幸福的学生,他将自信地展开多彩的人生。罗素说过:“需知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根源,幸福最后的承当者就是每个个体
8、。一个人的幸福就是一种信念,你认为自己幸福,你就会幸福,也许你的幸福不被别人承受,但是你幸福与否的这个评价是别人不可以做出的,它只与个人的自我体验有关。在这个世界上,虽然人的数量以数亿来计,但是其中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任何人都无法把他人替代。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存在的绝对理由。所以我们应该具有实现自己生活目标与志向、实现自我的价值的坚决意志与信心,这就是信念。当李白高呼“天生我才必有用时,表现的不只是那种豪放与愤懑,还有一种自我确实信,相信自己存在的价值。今天的社会是人才济济的时代,我们的哲学不如哲学家深刻,物理学知识不如物理学家广博,天文学知识不如天文家丰富,我们不禁要问:我们还能干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幸福 教育 终极 追求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