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下的计算教学.doc
《浅谈新课程下的计算教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新课程下的计算教学.doc(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提高不同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小学数学教学大纲对数与计算的教学要求作了明确的规定:“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对于其中一些基本计算,要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并逐步做到计算方法合理、灵活。”计算是是小学数学最基本的题型,也是学好数学的前提和关键。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做题中,学生做错计算题的情况屡见不鲜,那么如何使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呢?结合本校学生实际情况,在教学中,通过摸索和实践,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我校采取多种措施,制定了详细方案。一、 重视算理、法则教学知识和能力是密切联系、相互促进的,学生要做到计算正确迅速,就必须选择合理灵活的方法,而合理灵
2、活的方法就是要以算理、法则等基础知识的掌握为前提的。学生要正确迅速计算一道四则混合运算题,就必须理解数的概念、四则运算的意义、运算定律和法则为基础。如果学生对这些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也就不可能得到正确的结果,也不可能合理的简便灵活运算。因此,必须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对此,我们老师在平时课堂上注意对基础知识的讲解,要做到详细、清楚,不忽视任何一个细节,让学生充分理解算理、掌握法则 ,为提高计算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二、 加强口算训练,为其他计算打好基础。学生的计算能力是需要通过不断应用计算法则,经过多次合理练习实现的,所以必须加强基本训练。训练不仅要把知识转化为技能,而且要把技能转化为能力。而口算
3、是一切计算的基础,只有基本口算达到非常熟练的程度,才能使学生过好计算关,形成良好的计算能力。经常进行口算训练,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很有帮助。因此,我们要求在数学课上必须加强口算训练。在计算口算训练时,主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训练要有计划、有步骤。新课标对各年级的口算教学都有明确、具体的规定和要求。充分体现了渐进性和连续性。各年级教师认真学习,明确口算教学的内容、范围和具体要求,按照大纲提出的目的、要求和教材的编排体系,作出长计划、短安排、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教学与训练。2、让学生懂得算理和掌握计算方法。口算教学与训练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在应用中进一步理解算
4、理、巩固算法,逐步简化思维过程,形成口算技巧。为此,不能单纯地让学生凭记忆进行口算,关键在于讲清算理。让学生经历一个从具体到抽象,又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口算技能的形成,非一日之功。因此,口算训练必须经常化。训练时,要针对儿童特点,形式多样化,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3、口算训练要突出重点。首先,抓住口算的重点进行练习。如表内乘法是最基本的口算,是低年级学生的口算的重点,应强化训练。其次,进行容易混淆的口算进行对比练习。在对比训练中,不仅能巩固口算技能,而且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注意力。另外,经常出错的口算要反复练。以上几类应作为重点来训练。在平时批改作业时,还应把学生作业中算错的题目
5、记录下来进行分析归类,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补救练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口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教学时,一定要抓细抓实,做到质、量并重,从而使学生的素质不断提高。三、 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学习计算的兴趣。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就必须通过连续的、大量的练习来达到目的,而让学生反复做大量、单调的试题计算练习,学生容易产生厌倦情绪,达不到预期效果。因此,必须设计形式多样、灵活多变、既有针对性、知识性,又有趣味性的练习,利用学生好动好胜的心理,设计一些数学游戏的计算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予,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层次的提高。如:利用口算卡、口算表或小黑板上
6、抄好的口算题进行视算;采用对口令、开火车等方式进行听算;还可通过找朋友将算式与数的组成图用线连起来练习口算等。在设计练习时,一方面要根据计算内容和目的来进行,另一方面,选取的形式要注意搭配得当,动静结合,简便易行,讲求实效,使每个学生都得到练习机会。同时,训练设计要体现口算正确和反应迅速的原则,逐步提高小学生的口算能力。四、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1、培养认真审题的习惯。审题时要做到:一看(看清题中的数字和符号)二划(在试题上标出先算哪一步后算哪一步)三想(什么时候口算,什么时候用笔算,是否可以用简算)四算(认真动笔计算)。2、培养认真演算的习惯。训练学生做题要有耐性,不急躁,认真思考,即使
7、做简单的计算题也要谨慎。演算时要书写工整,格式规范。3、培养及时检验的习惯。检查时要耐心细致,逐一检查。一查数字符号,二查演算过程。概括为一步一回头的计算习惯,在计算时做一步回头检查一步。检查数字、符号抄写是不是正确,得数是否准确等,并要求学生根据各种相应的计算法则耐心细致地计算,克服粗心大意的毛病。4、培养巧妙估算的习惯。一是系统计算前进行估算,可估计出得数的范围;二是系统计算后进行估算,可判断出得数是否正确合理。5、加强计算法则的教学。计算法则中强调了各种题型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只有掌握了计算法则才能让学生正确地进行计算。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计算法则的教学,使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
8、以便于计算。6、采取多种形式进行中算训练,提高中算速度。可利用中算卡片进行训练,但是每天都要坚持训练,而且要有速度要求。7、采取一些鼓励机制。计算枯燥无味,学生在测试中,如果做得好,应采取一些鼓励机制,如评选计算能手等。总之,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就要做到经常化,有计划,有步骤,在时间上要讲求速度,在数量上要有密度,在形式上、内容上要求灵活新颖,只有持之以恒,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浅谈新课程下的计算教学西陵区樵湖岭小学 李翠云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中有一项:要培养学生正确、迅速的计算能力。对于每个人来说,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也是学生今后、学习及参与社会所必须的基本素质之一。学习数与计算的
9、过程是培养和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过程。翻阅数学试卷,涉及计算内容的题目在一份试卷中占80以上。加强计算教学,有效地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方面。怎样才能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呢?根据教学的实践,我认为可以试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一、在活动中重视口算训练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要从口算能力着手。如一年级的100以内的加、减法,二年级的乘法口诀表,三、四年级的两位数乘或者除以一位数,五、六年级的1-15及25的平方数,1-10、16、25、36和3.14相乘的积,分母是2、4
10、、5、8、10、20、50、100、1000的分数与小数的互化等都是口算中的基础,我在教学中,主要做到:1、每堂课安排口算训练。在授课之前,变换方式训练。如:听算训练、视算训练、抢答、开火车等。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利用3至5分钟时间,进行口算练习。这样长期进行,持之以恒,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口算水平,而且能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寓教于乐,有助于融洽学生之间的关系。2、定期组织比赛,巩固口算技能的训练。孩子们总是非常要强,不论做什么,都想争个第一。教师便可对学生的这种心理善加利用,使单纯而枯燥的学习变得富有激情和活力。例如,一年级在学习完20以内计算以后,我便在班级里组织了一次
11、100道口算题记时比赛。在比赛时,学生们个个信心十足,以平时十倍、百倍的认真快速的写着自己的试卷;成绩出来以后,100分的学生喜气洋洋,而失误的学生真是后悔万分,都是自己会做的题,只怪自己当时没有再细心一点。3、鼓励学生参加必要的社会实践。如:让学生随父母上街采购物品时,帮助家长口算钱数,不但能培养学生口算的能力,并能激发、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二、有效合理地运用情境新课程常常利用主题图创设情境,运算意义以生活场景为背景时,大大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感到自然、亲切、易懂,使计算教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学生主动地去理解和建构知识,但主题图需要老师的理性思考与合理运用。例如在教学北
12、师大版一年级下册“小兔请客(整十数的加减运算)”时,有这样的片断:(利用课件出示情境图 )师:“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生1:“我看到地上有3盘果子,每盘有10个。”生2:“我看到有一只穿粉红色衣服的小兔。”(老师这时表扬学生观察很仔细。受到这一激励,更多的小手举起来)生3:“我看到有一间彩色的蘑菇房子。”学生用了6分钟的时间把主要的数学信息找出来,接着老师让学生根据这些信息提数学问题,直到导出算式“20+30=?”一共用了十分钟。这样的信息有效性有多大?怎能完成这节课本身的教学任务呢?我们要明确一节计算课的情境图要为本节课的基本目标服务,不是情境图中所有的内容都要求学生去表达,不是学生根据情境
13、图的教学信息提出的问题越多越好,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合理有效地用情境图,重点突出计算教学。在教学中,除了利用主题图的情境以外,教师还常常采用与生活实际相关的情境,很多喜欢把学生当做采购员、设计师,或者提供一些与生活密切联系的信息,让学生自己在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应该关注学生,尽量让这些情境富有童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学习小数除法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都有过购物的经历吧?小明的妈妈从东方超市买了12瓶酸奶,一共付了19.2元。她想请同学们帮她算一算,每瓶酸奶多少元?” 师:“谁能估算一下,每瓶酸奶大概多少元?请说明你估算的方法。” 生1:“每瓶酸奶的价格
14、肯定超过1元。因为每瓶1元,只要12元钱就够了。” 生2:“每瓶酸奶的价格肯定不到2元的。因为每瓶2元的话,就应该付24元。” 生3:“每瓶酸奶的价格大于15元。因为每瓶15元的话,总共是18元。” 师:“也就是说,每瓶酸奶的价钱在一个怎样的范围之内?” 生:“每瓶酸奶的价格在15元到2元之间。” 师:“你们能计算出每瓶酸奶的真正价格吗?” 教学中通过创设“买牛奶”的情景,让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并且学生能够以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为基础,不断地去调整计算结果的范围。在调整中学生能不断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有利于估算习惯的养成。在调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浅谈 新课程 计算 教学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