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昌平区2017届高三二模语文试卷.doc
《北京市昌平区2017届高三二模语文试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昌平区2017届高三二模语文试卷.doc(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昌平区2019年高三年级第二次统一练习语文试卷 2019.5本试卷共8页,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 答题卡一并交回。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8题。材料一茶起源于中国。虽然神农氏最早发现并利用茶只是传说,但中国茶文化的形成源于我国唐代却是不争的事实。自唐开元年间起,唐人上自天子,下至黎民百姓,几乎所有人都不同程度地饮茶。唐人饮茶已开始注重品饮艺术,这与唐之前的茶主要作为药用或者是粗放型解渴的饮用形式相比,是一个质变的过程。唐朝中叶盛行煎茶法,煎茶用的是饼茶,将饼茶加工成细末状的茶末,再进行煎煮
2、。陆羽的茶经将饮茶分为赏茶、鉴水、列具、烹煮、品饮等若干环节,每个环节都使人置身于美的境界之中,这就把饮茶的方法程序化了,并辅以美学思想, 从而形成优美的意境和韵律 ,将饮茶上升到艺术的高度。在宋代,茶不仅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是“开门七件事”之一,而且饮茶的风俗深入到民间生活的各个方面。当时,开封、临安两都茶肆、茶坊林立,客来敬茶的礼俗也已广为流传。与唐代相比,宋代茶文化有了明显的变化,饮茶方法在唐代陆羽的基础上又迈进了一步, 由原来的煎茶法发展成为更为高雅的点茶法。点茶法比唐代煎茶法更讲究,追求茶的真香、真味,不掺任何杂质,当时的时尚还十分注重点茶过程中的动作优美协调。较之于唐
3、代煎茶,宋人更喜爱典雅精致的点茶艺术。元代虽然历史较短,但在饮茶法上却进一步走向成熟。唐宋时期人们饮茶时加入葱、姜、盐等调料与茶混煮的习惯, 到了元代逐渐被摈弃,采用更为简单的“清饮”方式。元代人已开始普遍使用茶叶或茶末煎煮饮茶,不加或少加调料。这种简便、纯粹的“清饮”方式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茶文化发展到明代,发生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变革。随着茶叶加工方法的简化,茶的品饮方式也走向简单化,盛行了几个世纪的唐宋煎点饮茶法变革成了用沸水冲泡的瀹饮法,“瀹”有“浸、渍”的意思。瀹饮法, 即以沸水直接冲泡茶叶的方法。这种沸水冲泡散茶的饮用方法逐渐取代了煎点法的主导地位,成为中国人至今都普遍使用的饮茶方法
4、。(取材于姜天喜论中国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1根据材料一,下列对中国茶文化发展历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 茶起源于中国,茶文化的形成可追溯到神农氏时期。B. 唐之前粗放型解渴的饮茶方式到唐代演变为煎茶法。C. 宋代点茶法比唐代更高雅,注重动作的优美协调。D. 从元至明的饮茶法越来越简单化,并流传至今。2根据材料一,下列对从唐至今饮茶风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 沸水冲泡是一贯的饮茶方法B. 中国人普遍喜欢饮茶C. 饮茶讲究典雅精致的艺术D. 饮茶追求茶叶的真香、真味材料二从词义上说,茶道指基于茶自身的性质而淬炼出的精神世界。茶道正是以茶为载体在品茗中以茶说事、以茶喻理、以茶论
5、道。从与中国传统思想的关联角度上看,中国茶道的具体内容可以表达为如下三个方面,即闲、隐、乐。三者统一到人,媒介是茶。“闲”就是有工夫,并且肯在茶上下功夫,茶因闲得以成就,闲因茶得以充实。时间上的闲只是一个方面,重要的是心理上、精神上的闲,关键在于一种生活态度,即从容应对,等闲看待苦难沧桑,视荣辱或声誉为身外物,置之度外,心中只有茶,将我融于茶,将茶化作我。这样的“闲”正是精神成长、自我发掘和自由意志伸张所必备的思想品质,得闲之真谛的人才会在意向内观照,求取独立的自我。茶道中的“隐”揭示的是茶人、饮者在社会生活中如何立身的大问题。隐后返本,身处闹市求心安,身处高位知进退,隐与显是一对相互依托的对
6、立统一,隐后再显的是本真的我,不忘初心,为人处世不忘己身。“隐”要有强大的内心支持才可持久,避喧嚣而处落寞,离繁华而安清贫,这非一般人可为。陆羽在茶经里说 “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他不是说喝茶后,人就自动获得了“精行俭德”,相反,那些本就“精行俭德之人”是最宜饮茶的,陆羽的意思十分明了,那就是人选择了茶,茶的德行是人的德性之外显,饮者之品性投射到茶这一实物上。“乐”是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主张。孔子曾言,“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孟子提出“与民同乐”,太平经云:“人最善者,莫若常欲乐生,汲汲若渴,乃后可也。”中国文化传统更加倾心于“德乐合一”,如助人为乐、乐于助人、乐善好施,都
7、是将行善、助人与快乐联系在一起。这样的快乐是一种因所认同的价值得到实现而产生的内心愉悦,是一种精神快乐,体现了“众乐乐”般的精神快感。中国茶道之乐重申了对人身处其中境遇的关切,因此,中国茶道具有平实的表现形式和生活化的现实关怀。(取材于李萍中国文化传统与茶道四境说)3下列对材料二中出现的字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淬炼:淬,读作“cu”。B. 载体:载,书写的第九笔是撇(丿)。C. 置之度外:度,义同“气度不凡”中的“度”。D. 众乐乐:乐,“快乐”之意。4. 根据材料二,下列诗句表达的意境不符合茶道中“隐”的一项是(3分)A.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陶渊明饮酒) B. 岩扉
8、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C. 杏树坛边渔父,桃花源里人家。 (王维田园乐)D.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王建雨过山村)5根据材料二,下列对茶道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闲”不是指时间上的闲,重要的是一种生活态度。B. 茶道中的“隐”是指要避开喧嚣繁华而隐居山林。 C. 陆羽认为饮茶可以使人成为“精行俭德之人”。D. 茶道体现了中国文化中“德乐合一”的乐观精神。材料三明代的书画家徐渭被世人称为“茶痴”,他明确提出了宜茶境界说,认为物境、艺境、人境、心境俱美者乃宜茶最高境界。物境指饮茶的环境,主要指不是人为建造的居室、楼宇,而是自然天成、幽静清雅的
9、场所,如竹海、梅林、泉边、湖畔等。艺境指使用器具的造型、冲泡或饮用之法的得体、抚琴弄箫的声乐等共同构成的雅致脱俗的氛围。人境则指嘉宾来客与主人的融洽关系,专心于饮茶,彼此声气相投、趣味相和。心境指在饮茶中忘却世间万象,人与茶、茶与人合二为一,一心悟道,由此求得心胸的物我两忘、豁然开朗。茶道四境界不是人生境界,也非道德境界,它只是对生活情趣的关注,在匆忙、庸常的日常生活中寻找情投意合的同道,在刻意营造出的人为环境中折射当事人的思绪和体悟,这就是生活的闲、人生的隐和现世的乐。中国传统茶道的四境说所讲的茶道不是在用时间来衡量,相反,只在乎空间。中国人喝茶可以从早到晚,时间似乎停滞了,时间的意义消逝了
10、,重要的是喝的什么茶、用的什么茶具、所处怎样的环境和心境,这些都是空间要素。中国茶道弱化了时间维度,突出了空间维度,饮者共处的空间的属性得到充分阐发。据说真正谙茶者在头三杯不事任何言语,静静品茶,全身心关注茶主泡茶的一举一动,用心体会茶汤之味、茶器之美、茶艺之精、茶席之雅等等。品茶过程中茶者的思想沟通不是靠语言传递,而是靠共感,情感共鸣,这样的情感分享与特定的场景及其要素相匹配,它是以彼此共在、身心在场为其表现形式的。(取材于李萍中国文化传统与茶道四境说)6根据材料三,下列对茶道四境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徐渭认为饮茶的物境包括使用的器具、冲泡的方法、声乐氛围等。B. 茶道四境不仅体
11、现了生活的情趣,也体现了道德境界的追求。C. 传统茶道的四境只在乎空间要素而弱化了时间维度。D. 真正懂茶的人在品茶的全过程中是不能用语言交流的。7 阅读下面红楼梦片段,回答问题。妙玉听了,忙去烹了茶来。宝玉留神看他是怎么行事。只见妙玉亲自捧了一个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里面放一个成窑五彩小盖钟,捧与贾母。贾母道:“我不吃六安茶。”妙玉笑说:“知道。这是老君眉。”那妙玉便把宝钗和黛玉的衣襟一拉,二人随他出去,宝玉悄悄的随后跟了来。只见妙玉让他二人在耳房内,宝钗坐在榻上,黛玉便坐在妙玉的蒲团上。又见妙玉另拿出两只杯来。一个旁边有一耳,杯上镌着“瓟斝”三个隶字,后有一行小真字是“晋王恺珍
12、玩”,又有“宋元丰五年四月眉山苏轼见于秘府”一行小字。妙玉便斟了一斝,递与宝钗。那一只形似钵而小,也有三个垂珠篆字,镌着“点犀乔皿”。妙玉斟了一乔皿与黛玉。仍将前番自己常日吃茶的那只绿玉斗来斟与宝玉。“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着,收的梅花上的雪,共得了那一鬼脸青的花瓮一瓮,总舍不得吃,埋在地下,今年夏天才开了。我只吃过一回,这是第二回了。”根据上面红楼梦片段,以及本大题三个材料的内容,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从贾母等人饮茶的方法可以判断,他们的饮茶法不属于煎茶法。B.妙玉单叫宝钗、黛玉去耳房饮茶,体现了茶道四境中的“人境”。C.妙玉给宝钗、黛玉的茶具很珍贵,只将自己用的茶具给宝玉,
13、说明男女有别。D.妙玉深谙茶道,对泡茶的用水非常讲究,表现她恬淡、孤傲、清高的性格。8当代人应如何继承传统茶道蕴含的文化精神呢?请根据三则材料的内容,提三条建议。(5分)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4题。治溷生传明童轩治溷生,不知何许人。始来京师,僦屋以居其妻子。尝谋诸妇曰:“京师甲第连甍,高者翚飞,低者麟次,皆有匽舍其中,吾顾无他能,将求治溷以为业,不识可乎?”妇曰:“唯唯。”生乃置溲器二、臿一,恒冠帻曳履,负器荷臿,日往富贵者之门为之治溷。治溷一辄取钱数文。人见其巾帻类儒生也,因呼为“治溷生”。生闻而喜曰:“甚善名我。”乃益勤其业,日治数溷,得钱数十文,虽身陷
14、淄污、颜面淟涊、须眉秽浊,亦不少惜也。莫则以钱市酒肉,施施从外归,相与妇子醉饱酣歌以为乐。旦则复出,莫归复如之。如是者累年,将以为起家之业,子孙可世守而弗易也。有见而哀之者曰:“汝何至为是耶!汝冠儒,必且知书,要必博古今,潜道德,抗浮云之志,砺青风之节,以与古之贤人哲士照耀后先,斯于儒服为称。审不能焉,则必吐奇出策,树立功名,以与时之忠臣义士争雄并驰,斯亦无愧于儒也。又不能焉,则求老农老圃而往师之,亦足给以自活。汝何至为是耶!且古之君子敦廉洁之行,明取舍之分,虽以朝夕不食,饥以不能出门户,苟非道义,其视千驷万钟若将浼己而不顾视,况汝之裳不洁,触秽臭困怀中如是!使其人见之,必将掩鼻而疾走矣。汝何
15、至为是耶!”生闻而笑曰:“吾业非汝所知也!且子谓博古今、潜道德、吐奇出策、树立功名,非劳心者不能也。农圃之事,暑雨祈寒,终岁勤动,非劳力者不能也。且劳心者道德之传,必系乎天;功业之建,必因乎时。彼欲强而行之,人皆骂为迂蚩者耳。至若劳力农圃,苟或水旱不得,则饥馑相仍,卒至穷困转徙。是则道之不行,不免招尤而速谤,农之不获,不免啼饥而号寒。孰与吾之治溷:内不劳于心,外不劳于力,负吾器,荷吾臿,窥瓮小大浅深从而锹锘焉,从而陶宂焉。少用其勤则剩获其利,归而持酒肉,而吾妇子又醉饱。嘻嘻,视彼劳心力而无成者真所谓迂蚩者耳!子何足以知吾业乎!今夫骈拇枝指、悬疣附赘,固出性而成于形也,子又何以能使吾改其业乎!”
16、注释:治溷生:掏粪人。溷,厕所。宂:同“冗”,多余。9.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低者麟次 次:有次序地排列着B.莫则以钱市酒肉 莫:通“暮”,晚上C.砺青风之节 砺:磨炼D.且古之君子敦廉洁之行 敦:督促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 因呼为“治溷生” 相如因持璧却立 B. 审不能焉,则必吐奇出策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C. 虽以朝夕不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D. 生闻而笑曰 蟹六跪而二螯 11.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将求治溷以为业,不识可乎想要把掏粪的工作作为自己的职业,不了解可以吗B.则求老农老圃而往师之,亦足
17、给以自活那么可以向老农老圃学习种田种菜,也可以养活自己C.使其人见之,必将掩鼻而疾走矣假使别人看见了,一定会捂着鼻子快速跑开D.视彼劳心力而无成者真所谓迂蚩者耳看那劳心力却一事无成的人真是所说的迂腐痴呆的人12.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5分)农圃之事,暑雨祈寒,终岁勤动,非劳力者不能也。是则道之不行,不免招尤而速谤,农之不获,不免啼饥而号寒。13.“汝何至为是耶”这句话在第三段中反复出现三次,有什么作用?(4分)14.治溷生是个普通人,他的观点对今天的服务行业有怎样的启示?请结合文章内容并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理解。(6分)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7题。赤壁南宋戴
18、复古千载周公瑾,如其在目前。英风挥羽扇,烈火破楼船。白鸟沧波上,黄州赤壁边。长江酹明月,更忆老坡仙。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首联写作者来到赤壁岸边,眼前浮现出英雄周瑜的形象。B. 颔联写诸葛亮挥动羽扇,火烧赤壁,为大破曹军立下了功勋。C. 颈联回到眼前,实写赤壁江面烟波浩渺,白鸟飞翔的景象。D. 尾联联想到谪居黄州的苏东坡及其以赤壁为题创作的名篇。16“联想”就是因一事物而想起与之相关的其他事物。例如赤壁“千载周公瑾,如其在目前”。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联想的一项是(3分)A.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张继枫桥夜泊)B.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19、(崔护题都城南庄)C.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D.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陆游沈园二首)17. 戴复古的赤壁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都是与赤壁之战有关的怀古 诗词,请比较两首诗词在思想内容方面的异同。(6分)18.今年央视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要求选手在“飞花令”这一比赛环节依次说出含有某个字的诗句。请按“飞花令”的游戏规则,在横线上填写含有“春”字的作品原句。(6分) ,将有事于西畴。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往事知多少。 (李煜虞美人) 好雨知时节, 。 (杜甫春夜喜雨) 今年欢笑复明年, 。 (白居易琵琶行) ,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苏轼定风波)
20、红酥手,黄縢酒, 。 (陆游钗头凤)四、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9-24题。过尽行人君不来梅岭古道随想王威廉 这世间已有太多的路,但只有极少数的道路,才能借助历史的机缘,在蒙蒙的时间尘埃里脱颖而出,被永恒铭记。我是站在梅岭古道的关隘处,想到这些的。两侧逼仄的山崖,逼人警觉,仰视,仿佛山石随时塌陷。向山脊南北眺望,是望不到边际的葱绿。梅岭古道山体上那些被墨绿色苔藓遮盖的斧凿痕迹依然鲜明,没有炸药的年代,面对顽石,人们只能以硬碰硬,山间全是叮叮当当的巨大回音,虎口震裂,石屑飞溅,才有了一道道或深或浅的刻痕,那样的艰辛,无法想象。我伸开双臂丈量,怀疑最宽处都不足五米,上上下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北京市 昌平区 2017 届高三二模 语文试卷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