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金属元素习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非金属元素习题.doc(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编 专题三 第11讲1(2019上海高考)下列物质见光不会分解是()AHClOBNH4ClCHNO3 DAgNO3解析:HClO不稳定,光照发生分解反应产生HCl和O2,反应方程式:2HClO2HClO2,A错误。NH4Cl在加热时发生分解反应,而在光照时不会分解,B正确。HNO3不稳定,在加热或光照时发生分解反应,方程是:4HNO3(浓)4NO2O22H2O,C错误。AgNO3不稳定,光照发生分解反应,方程式为2AgNO32Ag2NO2O2,D错误。答案:B2(2019北京高考)下列关于自然界中氮循环(如下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氮元素均被氧化B工业合成氨属于人工固氮C含氮无机物和含氮
2、有机物可相互转化D碳、氢、氧三种元素也参加了氮循环解析:A项,N2NH3过程中氮元素由0价变为3价,被还原。B项,工业合成氨的过程属于人工固氮。C项,1828年,德国化学家维勒首次利用无机物氰酸铵合成了尿素,而含氮的有机物也可以直接分解为无机物。D项,雷电发生时涉及的反应有N2O22NO,2NOO2=2NO2,3NO2H2O=2HNO3NO,HNO3进入土壤,与矿物质结合成硝酸盐;豆科植物也可以将N2合成氮肥,生物体内的蛋白质中含有C元素,所以碳、氢、氧三种元素都参加了氮循环。答案:A3(2019新课标全国卷)化学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对应关系错误的是()化学性质实际应用A.Al2(SO
3、4)3和小苏打反应泡沫灭火器灭火B.铁比铜金属性强FeCl2腐蚀Cu该制印刷电路板C.次氯酸盐具有氧化性漂白粉漂白织物D.HF与SiO2反应氢氟酸在玻璃器皿上刻蚀标记解析:FeCl3与Cu的反应2FeCl3Cu=2FeCl2CuCl2不能用来比较铁与铜的金属性强弱,故错误。答案:B4氮的多样性主要体现在含氮化合物及其性质的多样性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 L浓度为1 molL1的NH4Cl溶液中含有NA个NHBK、Fe2、Mg2、Cl、NO能大量共存于pH0的溶液中C除去NO中混有的少量NO2,可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有水的洗气瓶,再用排空气法收集NOD向某溶液中加入浓NaOH溶液并加热,产生可使
4、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则原溶液中有NH解析:A项,NH在溶液中水解,题述溶液中含有的NH数目小于NA,错误;B项,pH0的溶液显酸性,酸性条件下,NO氧化Fe2,错误;C项,NO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错误。答案:D5已知FeS与某浓度的HNO3反应时生成Fe(NO3)3、H2SO4和某一单一的还原产物,若FeS和参与反应的HN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6,则该反应的还原产物是()ANOBNO2CN2O DNH4NO3解析:设氮元素在HNO3还原产物中的化合价为x,根据电子守恒得:1(18)(63)(5x),x2价,A正确。答案:A6一种处理SO2的流程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流程中原
5、电池的负极反应是SO22H2O2e=SO4HB该流程的优点是Br2可循环利用,同时得到清洁能源C电解槽阴极附近pH变大D该流程说明反应SO22H2O=H2SO4H2可自发进行解析:选项A,原电池负极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正确。选项B,据流程可知有H2生成,电解生成的Br2参与了原电池反应,正确。选项C,电解槽阴极反应是2H2e=H2,溶液酸性减弱,pH增大,正确。选项D,反应SO22H2O=H2SO4H2不能自发进行,错误。答案:D7氯气用途十分广泛,可用于生产半导体材料硅,其生产的流程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四氯化硅A是置换反应,是化合反应B高温下,焦炭与氢气的还原性均强于硅C流程的任一
6、反应中,每消耗或生成28 g硅,均转移4 mol电子D高温下将石英砂、焦炭、氯气、氢气按一定比例混合可得高纯硅解析:在高温下将石英砂、焦炭、氯气、氢气按一定比例混合,则石英砂与焦炭反应,氯气与氢气反应,就不再按照题干的流程进行反应,也就不会得到高纯硅。 答案:D8A、B、C、X均为中学化学常见的物质,一定条件下它们有如下转化关系(部分产物已略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若X为Cl2,则C可能为FeCl3B若X为KOH溶液,则A可能为AlCl3溶液C若X为O2,则A可能为H2SD若A、B、C均为焰色反应呈黄色的化合物,则X可能为CO2解析:Fe和Cl2反应只生成FeCl3,A说法错误。若X为KO
7、H溶液,A为AlCl3溶液,则B为Al(OH)3,C为KAlO2,B说法正确。若X为O2,A为H2S,则B为S,C为SO2,C说法正确。若A为NaOH,B为Na2CO3,C为NaHCO3,则X为CO2,满足题意,D说法正确。答案:A9(NH4)2SO4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4(NH4)2SO4=N26NH33SO2SO27H2O,将反应后的混合气体通入BaCl2溶液,产生的沉淀为()ABaSO4 BBaSO3CBaS DBaSO4和BaSO3解析:反应后的混合气体为N2、NH3、SO2、SO3,通入BaCl2溶液后,因NH3可以将溶液改变成碱性环境,故产生的沉淀为BaSO4和BaSO3的混
8、合物。答案:D10将Mg、Cu组成的混合物26.4 g投入适量的稀硝酸中,固体完全溶解,收集到标准状况下的NO气体8.96 L,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过量5 molL1的NaOH溶液300 mL,金属离子完全沉淀。则形成沉淀的质量是()A43.2 g B46.8 gC53.6 g D63.8 g解析:CuCu2、MgMg2,假设Cu为x mol,Mg为y mol,依据总质量则有:64x24 y26.4;NONO,当NO气体为8.96 L(即0.4 mol)时,得到电子1.2 mol,依据得失电子守恒则有:2x2y1.2,联立两式可得:xy0.3,所以最终得到的沉淀中,Cu(OH)2和Mg(OH)
9、2各0.3 mol,总质量为46.8 g。答案:B11(2019株洲三模)下列各组物质反应产生的气体分别通入Na2SO3溶液中,不发生反应的是()Na2O2和CO2Al与NaOH溶液MnO2和浓盐酸共热浓硝酸和铜片铜片和浓硫酸共热A只有 B只有C只有 D只有解析:、分别生成O2,H2、Cl2、NO2、SO2,O2、Cl2、NO2均具有氧化性,与Na 2SO3均发生氧化还原反应,SO2与Na2SO3反应生成NaHSO3,只有H2不与Na2SO3发生反应。答案:A12(2019曲靖一模)向含Fe2、I、Br的溶液中通入过量的氯气,溶液中四种粒子的物质的量变化如图所示,已知ba5,线段表示一种含氧酸
10、,且I和表示的物质中含有相同的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线段表示Br的变化情况B原溶液中n(FeI2)n(FeBr2)31C根据图象无法计算a的值D线段表示IO的变化情况解析:向含Fe2、I、Br的溶液中通入过量的氯气,依据还原性:IFe2Br可知,I、Fe2、Br依次被氧化,则I、分别代表I、Fe2、Br的变化情况,A项错误;根据图像横坐标,可以计算出n(I)2 mol,n(Fe2)4 mol,根据电荷守恒可知n(Br)6 mol,Br消耗3 mol氯气,则a6,原溶液中n(FeI2)n(FeBr2)13,B、C项错误;已知ba5,说明在ab段参与反应的I2与Cl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5,线
11、段表示IO的变化情况,D项正确。答案:D1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研究二氧化硫漂白作用时,从“氯气的漂白作用实际上是氯气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的漂白作用”得到启发。为了探究二氧化硫的漂白作用”到底是二氧化硫本身还是二氧化硫与水作用的产物,该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1)实验室用亚硫酸钠粉末跟硫酸制取二氧化硫,现有下列三种硫酸溶液,应选用_(填字母),理由是_;A98%浓硫酸B70%硫酸C10%稀硫酸(2)为了探究SO2能否使品红褪色,该同学选择了正确的药品后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请指出该实验装置设计中的不合理之处。_;_。(3)该同学选择了正确装置后,实验中控制二氧化硫以大约每秒3个气泡
12、的速度通过品红的酒精溶液时,经过一小时后,品红仍不褪色。为此,你认为使品红的水溶液褪色的微粒可能是_。(4)该同学进一步实验如下:取等量相同浓度的品红水溶液于两支试管中,再分别加入少量亚硫酸钠固体和亚硫酸氢钠固体,两支试管中的品红都褪色,他得出的结论:使品红褪色的微粒肯定是HSO或SO,你认为他的结论是否正确_,其理由是_。解析:(1)在制取二氧化硫时、既要考虑到反应原理:强酸制弱酸(选用稀硫酸),又要考虑到二氧化硫的溶解性(选用浓硫酸)。(2)根据实验目的应该将干燥的二氧化硫通入品红的酒精溶液中。所以缺少SO2的干燥装置;加入硫酸时需要使用分液漏斗,而不能使用长颈漏斗。(3)干燥的二氧化硫气
13、体不能使其褪色,说明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的某一生成物具有漂白性。(4)由于水解和电离的原因,Na2SO3和NaHSO3溶液的组成粒子是相同的。 答案:(1)B98%浓硫酸中c(H)小不易反应,10%稀硫酸中水含量高不易使SO2放出(2)缺少SO2的干燥装置不能使用长颈漏斗,应改用分液漏斗(3)H2SO3、HSO、SO(4)不正确因为SO和HSO都会电离和水解,溶液中的组成粒子相同14某研究小组用MnO2和浓盐酸制备Cl2时,利用刚吸收过少量SO2的NaOH溶液对其尾气进行吸收处理。(1)请完成SO2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SO22NaOH=_。(2)反应Cl2Na2SO32NaOH=2
14、NaClNa2SO4H2O中的还原剂为_。(3)吸收尾气一段时间后,吸收液(强碱性)中肯定存在Cl、OH和SO,请设计实验,探究该吸收液中可能存在的其他阴离子(不考虑空气中CO2的影响)。提出合理假设。假设1:只存在SO;假设2:既不存在SO,也不存在ClO;假设3:_。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请写出实验步骤以及预期现象和结论。限选实验试剂:3 molL1H2SO4、1 molL1NaOH、0.01 molL1KMnO4、淀粉KI溶液、紫色石蕊试液。实验步骤预期现象和结论步骤1:取少量吸收液于试管中,滴加3 molL1H2SO4至溶液呈酸性,然后将所得溶液分别置于A、B试管中步骤2:步骤3:解
15、析:(1)SO2与过量NaOH反应的产物为Na2SO3与H2O。(2)在反应中,硫元素的化合价升高,所以Na2SO3为还原剂。(3)SO具有较强的还原性,而ClO具有极强的氧化性,ClO与SO是不能共存的,所以假设3为只存在ClO;实验设计只要求证实酸化后的溶液是具有氧化性,还是具有还原性,还是既不具有氧化性,也不具有还原性,若加入淀粉KI溶液会出现蓝色,证明存在ClO,若加入KMnO4溶液时,KMnO4溶液褪色,证明存在SO,若两种现象均无,则假设2成立。答案:(1)Na2SO3H2O(2)Na2SO3(3)只存在ClO步骤2:向A试管中滴加12滴0.01 molL1KMnO4溶液()若溶液
16、褪色,则假设1成立;()若溶液不褪色则假设2成立步骤3:向B试管中滴加12滴淀粉KI溶液()若溶液变蓝色,则假设3成立;()若溶液不变蓝色,结合步骤2中的(),则假设2成立15.(2019北京理综)用零价铁(Fe)去除水体中的硝酸盐(NO)已成为环境修复研究的热点之一。(1)Fe还原水体中NO的反应原理如下图所示。作负极的物质是_。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2)将足量铁粉投入水体中,经24小时测定NO的去除率和pH,结果如下: 初始pHpH2.5pH4.5NO的去除率接近100%50%24小时pH接近中性接近中性铁的最终物质形态pH4.5时,NO的去除率低。其原因是_。(3)实验发现:在初始pH
17、4.5的水体中投入足量铁粉的同时,补充一定量的Fe2可以明显提高NO的去除率。对Fe2的作用提出两种假设:.Fe2直接还原NO;.Fe2破坏FeO(OH)氧化层。做对比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可得到的结论是_。同位素示踪法证实Fe2能与FeO(OH)反应生成Fe3O4。结合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解释加入Fe2提高NO去除率的原因:_。(4)其他条件与(2)相同,经1小时测定NO的去除率和pH,结果如下:初始pHpH2.5pH4.5NO的去除率约10%约3%1小时pH接近中性接近中性与(2)中数据对比,解释(2)中初始pH不同时,NO去除率和铁的最终物质形态不同的原因:_。解析:(1)由图示可知,Fe失去电子作负极,NO在正极发生反应转化为NH:NO8e10H=NH3H2O。(4)初始pH低时,产生的Fe2充足,能有效防止FeO(OH)的生成。答案:(1)FeNO8e10H=NH3H2O(2)FeO(OH)不导电,阻碍电子转移(3)本实验条件下,Fe2不能直接还原NO;在Fe和Fe2共同作用下能提高NO去除率Fe22FeO(OH)=Fe3O42H,Fe2将不导电的FeO(OH)转化为可导电的Fe3O4,利于电子转移(4)初始pH低时,产生的Fe2充足:初始pH高时,产生的Fe2不足第 13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