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毒理学考点整理.doc
《生态毒理学考点整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毒理学考点整理.doc(3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生态毒理学?复习纲要第一章 绪论1962年Rachel Carson 卡逊 ?寂静的春天?Ecotoxicology=Ecology +Toxicology 生态毒理学=生态学+毒理学1969年法国Rene Truhaut 萨豪特最早提出并使用生态毒理学。生态毒理学的定义:研究环境毒物、污染物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与机理以及环境毒物、污染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运转、循环与归宿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科学。生态毒理学主要研究内容1.毒物、污染物在物理环境中释放、分布与行为以及与物理、化学环境的相互作用;2.毒物、污染物进入生态系统的途径、变化及其归宿;3.毒物、污染物在生态系统各种水平上的有毒效应。生态毒理学研
2、究意义1.全面认识毒物、污染物对生态系统的影响;2.查明毒物直接与间接对生物与人体安康的危害机制;3.为控制污染、制定环境标准与立法提供科学依据。生态毒理学开展趋势 a 深入探讨多种环境毒物作用于机体或生态系统的复合生态毒理效应及其机理以及新老污染联合胁迫生物学变化与反响;b 深入研究次生毒物的产生过程以及所导致的次生污染生态毒理效应;c 深入研究环境毒物低水平、长时间暴露的生态毒理效应;d 深入开展种群、群落与生态系统水平的生态毒理效应研究;e 加强分子生态毒理学研究,提高生态毒理效应微观认识水平。第二章 生态毒物及其毒性与剂量效应关系原理毒物:相对较小的剂量,导致生物受害或严重的细胞功能损
3、伤、或生态系统产生不良效应的物质。污染物pollutant:指对环境造成直接或间接损害的物质。一次污染物:污染源直接排入环境,其物理、化学性质没有发生变化的污染物质。又称为原发性污染物或者“原生污染物 。 二次污染物:排入环境中的一次污染物在物理、化学因素或生物的作用下发生变化,或与环境中的其他物质发生反响所形成的物理、化学性状与一次污染物不同的新污染物。又称继发性污染物或者“次生污染物。二次污染物的形成机制复杂,其危害程度一般比一次污染物严重。(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POPs:一系列在环境中长期残留,并可远距离迁移,具有脂溶性与生物
4、蓄积性,对人类与动植物有高毒性的有机化合物 。POPs具有五个显著特性:1持久性 /长期残留性 2生物蓄积性 3半挥发性 4高毒性 5长距离迁移性急性毒性acute toxicity:毒物大剂量一次或24小时屡次接触生物机体,在短时间内对机体引起的毒性效应。慢性毒性chronic toxicity:生物体长时间内少量反复持续接触环境毒物所产生的毒性效应。半数致死剂量 half lethal dose,又称致死中量,median lethal dose,LD50:毒物、污染物暴露条件下50%试验个体死亡的剂量。 LD50是衡量与比拟不同毒物、污染物毒性大小的参数与分类依据。最大无作用剂量maxi
5、mal no-effect dlevel,MNEL:指环境污染物在一定时间内,按一定方式与机体接触,用现代的检测方法与最灵敏的观察指标不能发现任何损害作用的最高剂量。阈剂量threshold dose:指环境污染物引起受试对象中的少数个体出现某种最轻微的异常改变所需要的最低剂量,又称为最小有作用剂量minimal effect level,MEL。剂量-效应关系(dose-effect relationship):在一定的暴露时间内,试验生物对环境毒物的反响与环境毒物剂量之间的关系。内剂量:环境毒物及其代谢产物在生物体作用部位的浓度或剂量,通常不易测定。 外剂量:毒物暴露、接触或给予的剂量。量
6、效应:指有各种程度差异的生物学效应,可用计量单位表示。质效应:指效应不能用定量数值表示,而只能用“有或“无、“阴性或“阳性表示。确定剂量-效应关系前提 1、观察到的反响应该完全来自目标污染物的作用; 2、反响的数量维度直接与剂量维度有关; 3、正确观察与测定实验生物对毒物或污染物的反响是可能的。剂量-效应关系曲线及其类型1、直线型:很少出现,体外试验中一定的范围内出现。2、抛物线型:非线性关系, 增加速率先快后慢。 3、S型曲线:低剂量范围内,效应增长缓慢,剂量较高时,效应急速增加,剂量继续增加时,效应强度的增加又趋向缓慢。4、 倒U型毒物兴奋效应hormesis:低剂量条件下表现为适当的刺激
7、(兴奋)反响,而在高剂量条件下表现为抑制效应。联合作用joint action):多种外来化合物同时或短时间内相继进入生物体内所产生的综合生物学作用。1. 独立作用 Independent joint action: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环境化合物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表现为各个化合物本身的毒性效应。机理:作用方式、途径、受体与部位不同。2. 相加作用 Additional joint action: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环境化合物所产生的综合生物学效应是各种化合物分别产生的生物学效应的总与。机理:化学构造相似,作用于同一器官组织,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类似。3、协同作用 Synergison:多种环境化合物所
8、产生的综合生物学效应超过它们单独作用引起的生物学效应总与。特殊情形:一种化合物单独与机体接触时没有毒性,但与另一种单独作用时具有毒性的化合物联合作用时显著提高后者的毒性增效作用。机理: A、一种化合物促进另一种化合物的吸收; B、阻止其生物转化或者排泄; C、使其转化为毒性更高的代谢物.4、拮抗作用antagonism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环境化合物所产生的综合生物学效应低于其中任何一种单独作用产生的生物学效应。 拮抗剂:能使另一种化合物的生物学作用减弱的化合物。机理:两种外来化合物质在同一生理功能中具有相反的作用,彼此抵消各自的生物学作用。:两种外来化合物质发生化学反响,形成低毒或无毒的反响产
9、物。C.受体拮抗:与同一受体结合,一种化合物将另一种化合物与生物学效应有关的受体加以封阻,以致不出现后者单独与机体接触时产生的生物学效应。D.干扰拮抗:一种化合物干扰另一种化合物的生物学效应,使其效应减弱、消失。第三章 环境污染来源与环境中的迁移、分布与转化 一、大气生态系统的污染物种类物质形态1气溶胶(aerosol ):气溶胶是指悬浮在大气中的各种液态或固态微粒。 通常所指的烟、雾、尘等都是气溶胶.气溶胶本身是污染物,又是许多有毒、有害物质的携带者,它的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气污染的状况。2气体态污染物含硫化合物 含氮化合物 碳氧化合物 碳氢化合物 卤素化合物二、水生生态系统的污染物种类
10、(1)无机无毒物质水体富营养化: 水体接纳过多的N、P等营养物质,藻类及其他水生生物异常繁殖,水体透明度、溶解氧变化,造成水质恶化,加速水体老化,使水生生态系统与水功能造成破坏。赤潮与水华:是指水域中一些浮游生物爆发性繁殖引起水色异常的现象,赤潮通常发生在近海海域,水华通常发生在湖泊、水库等水域。(2)无机有毒物质(3)耗氧有机物(4)有机有毒物质污染源(1)工业废水最主要污染源 (2)生活污水 (3)农业退水三、土壤生态系统的污染物种类(1)有机污染物 (2)重金属污染物(3)化学肥料污染物污染源(1工矿来源(2)农业来源环境中化学污染物的特性1、环境残留持久性:化学污染物尤其是芳香族化合物
11、与重金属污染物,具有较强的抗降解转化能力而在环境中长期残存。2、环境迁移性与循环性:由于人类活动与自然因素的作用可在不同的环境、生物体之间迁移并循环,如DDT3、环境可转化性:化学污染物进入环境后,由于受到物理、化学与生物的作用而发生各种各样的转化。4、环境生物浓缩性:通过生物吸收逐步富集,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浓度高于环境中的浓度。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方式A、机械迁移:B、物理化学迁移:最重要的形式。C、生物迁移环境相Environmental phase :质地均一的环境组成成分,化合物在其内部的行为可看作是同一的。相间分配:当一种化合物从某一相进入环境后,如同有机物在水与有机溶剂之间的分配一
12、样,相邻两相间产生活泼的交换,直至到达分配平衡。1.两相分配-Freundlich 方程参考课本,了解公式含义:CA、CB :化学物质在A相与B相中的浓度;K:分配系数;n:非线性常数化合物低浓度: n=1,即 CA=KCB 化合物高浓度: 2.水体内的分配过程参考课本,了解公式含义 KBL=KBL:生物脂肪与水的分配系数;CBL/CW:化学物质脂相/水相中的浓度。如果脂肪占生物体的比率为y,那么:CB :为生物体内的浓度。故:KBLCB/y CW 用KB表示生物与水的分配系数,即:KBCB/CW那么KBCB/CW KBLy CW/CW y KBL如果生物脂肪与辛醇一样,即KBLKOW化合物的
13、脂水分配系数,那么:KBy. KOW由此可以根据化合物的脂水分配系数,只要测定出水生生物的脂肪含量鱼中的脂肪含量通常为5,就可以计算出化合物的生物与水的分配系数KB。3.大气/水分配过程参考课本,了解公式含义大气/水分配过程用亨利定律表示:亨利定律: P :化合物在大气中的分压PaH :亨利定律常数 Pa. m3/molCW :化合物在水相中浓度mol/m3H可以换算成分配系数HD= CA/CW HD :大气/水分配系数CA:化合物在大气中的浓度。因为气态方程pVnRTV是气体容积,n是分子数,R是气体常数,T是绝对温度 n/V是气体浓度,等于CA故:pCA.RT p/ CWRT CA/CW
14、所以:HHDRT生物放大 Biomagnification :在同一食物链上,高位营养级生物体内来自环境的某些元素或难以分解的化合物的浓度高于低位营养级生物的现象。生物浓缩bioconcentration):又称生物富集bioenrichment:系指生物机体从周围环境中吸收并积累某种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导致生物体内该物质的浓度超过环境中浓度的现象。生物对环境污染物富集的条件有3个:A、该环境污染物容易被生物吸收;B、在生物体内的降解与排泄的速度较慢;C、该化合物在积累过程中对生物体本身未到达致命伤害。与三个方面的影响因素有关:不同生物、不同物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BCF变化很大,可以是个位
15、到万位级,甚至更高。生物积累Bioaccumulation:同一生物随着其生长发育期的延长或者随着年龄的增长,环境中某种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的富集系数也不断增大的现象。富集系数 bioconcentration factor,BCF又称生物浓缩因子 Biological Concentration Factor,BCF 计算:BCF生物体内化学物浓度/环境中该化学物浓度 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转化特点1化合物可以在环境中转化为性质与构造相似的化合物,也可以降解成多种性质不同的小分子化合物;2可以在非生物条件下进展,也可由生物加速其发生;3环境中参与转化与降解的物质主要是氧气与水,无论是氧还是水参与反
16、响,最终都产生羟基与羧基等极性基团,从而增加产物的水溶性;4化合物的转化与降解速率,在生态毒理学上可直接影响化合物持续时间与扩散。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转化形式l 物理转化 :通过蒸发、渗透、凝聚、吸附、稀释、悬浮、扩散及放射性蜕变等一种或多种物理变化。l 化学转化:通过各种化学反响而发生的转化,如氧化复原反响、水解反响、络合反响、光化学反响等l 生物转化:污染物进入生物机体后,在有关酶系统的催化作用下的代谢变化过程。生物转化中转化能力最强大的是微生物,其次是植物与动物。微生物种类繁多、数量巨大、多样的代谢途径、惊人的代谢速度而对各种各样的化学污染物具有强大的降解转化能力,即使新的人工合成化合物,微
17、生物也能在不断适应过程中降解转化。生物半衰期BHLBiological half Life:污染物进入生物体内后,在代谢作用下,污染物减少到初始浓度的一半所需要的时间,即生物半衰期。第四章 环境化合物的生物转运与生物转化生物转运Bio-Transport,生物转移:环境化合物经各种途径与方式被生物吸收、分布与排泄过程的总称。吸收途径1动物吸收途径: A、消化管:是吸收污染物质最主要的途径。 B、呼吸管 吸收大气污染物的主要途径。 C、皮肤2、植物吸收途径:叶片吸附、叶孔吸收、根部吸收环境化合物通过生物膜的方式1简单扩散:物质或化合物分子从浓度较高一侧透过生物膜向浓度较低一侧扩散的过程。不消耗代
18、谢能量。影响因素:A 膜两侧浓度梯度 B 脂水分配系数 C 化合物的解离度2易化扩散:化合物分子利用载体从高浓度一侧透过生物膜向低浓度一侧转运的过程。不消耗代谢能量。3主动转运:化合物分子由低浓度一侧通过生物膜向高浓度一侧转运并消耗代谢能量的过程。特点:A 需要载体参与;B 逆浓度梯度转运,消耗能量。4吞噬与胞饮作用膜动转运吞噬作用phagooytosis:固态颗粒物质与生物膜上一些蛋白有特殊的亲与力,当其与生物膜接触后,可改变膜的外表张力,引起膜外包或内凹,将异物包围进入细胞。胞饮作用pinocytosis:液态异物环境化合物通过生物膜特性1进入血液的环境化合物仅少数呈游离状态,大局部与血浆
19、蛋白结合;2同一种环境化合物在机体内各组织器官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不同的化合物在机体内各组织器官分布也存在差异;3分布的去向:A 在毒性作用部位表现毒性作用;B 在某一组织器官贮存;C 运往代谢转化器官,被降解与排泄。影响分布的因素1细胞膜的通透性 2外来物质的脂溶性 3与组织的亲与力生物转化:外源化合物经过不同途径被吸收进入机体后,在机体酶系统的作用下发生一系列化学变化,并形成一些分解产物或者衍生物的过程。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相反响 主要是氧化、复原、水解反响。第二个阶段相反响 主要是结合反响。生物转化特殊情形:A 高度亲脂性外源化合物,不能与生物转化系统中的酶类结合 不能发生生物转化,而蓄积
20、在机体内;如 DDT、多氯联苯B 进入机体的极性物质 ,可以不经相反响而直接发生相反响;C 某些水溶性物质,可以不经生物转化而直接排出体外。生物转化意义A 外源化合物极性增强,水溶性提高,容易排出体外;B 对生物机体的毒性作用可降低,因为大多数外源化合物的代谢产物的毒性低于母体化合物。相反响一、氧化反响1.混合功能氧化酶系mixed-function oxidase,MFO)1组成:A两种细胞色素细胞色素P450CytP450即细胞色素P450单加氧酶细胞色素 b5Cytb5即细胞色素b5单加氧酶 B两种黄素蛋白复原性辅酶细胞色素P450复原酶复原性辅酶细胞色素b5复原酶 C磷脂2反响类型6个
21、羟化反响, 环氧化反响, N、O、S脱烷基反响,S氧化反响, 脱S反响, 氧化脱卤反响2. 线粒体单胺氧化酶系存在部位:线粒体内单胺氧化酶( monoamine oxidase, MAO)催化的反响:催化胺类氧化脱氨基生成相应的醛3.醇脱氢酶存在部位:胞液中催化的反响:醇脱氢酶(alcohol dehydrogenase, ADH)催化醇类氧化成醛。4.醛脱氢酶系存在部位:胞液中催化的反响:醛脱氢酶(aldehyde dehydrogenase, ALDH)催化醛类生成酸。二复原反响1、羰基复原反响 2、含N基因复原反响 3、含S基因复原反响三、水解反响水解反响类型(1羧酸酯酶使脂肪族酯水解(
22、2芳香酯酶使芳香族酯水解(3磷脂酶使磷酸酯水解(4酰胺酶使酰胺水解 相反响1.葡萄糖醛酸结合反响最常见的结合反响:甲基转移酶生物转化的特点1. 代谢反响连续性:是指一种物质的生物转化需要经过几种连续反响,产生几种产物。如乙酰水杨酸,先被水解成水杨酸,然后与葡萄糖醛酸或甘氨酸结合,分别生成葡萄糖醛苷与甘氨酰水杨酸。2.反响类型多样性:是指同一种物质可发生多种反响。如苯甲酸,既可与甘氨酸结合生成马尿酸,又可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生成苯甲酰葡萄糖醛酸苷。3、 大多数发生生物失活,少数发生生物活化。生物失活bioinactivation:外源化合物经生物转化后,其生物活性减弱或消失。生物活化bioinact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态 毒理学 考点 整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