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肺耐力的运动处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心肺耐力的运动处方.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运动处方实施原则:1.健康检查 了解锻炼者一般身体发育、伤病情况和健康状况,以确定是否是健身运动适应者,有无禁忌症。2运动负荷测定 检测和评定锻炼者对运动负荷承受能力。以心肺功能为主,进行安静和运动状态下生理功能检测,主要有心率、血压、肺活量等指标。3体能测定 进行力量、耐力、速度和灵敏身体素质检测,从中判定锻炼者运动能力和生理机能状况。4制定运动处方(1)运动目:通过有目锻炼达到预期效果。由于各人情况千差万别,运动处方目有健身、娱乐、减肥、治疗等多种类型。(2)运动项目:在运动处方中,为锻炼者提供最合适运动项目关系到锻炼有效性和持久性。选择运动项目,要考虑运动目,是健身、还是治疗;要考虑运动
2、条件,如场地器材、余暇时间、气候等;还要结合体育兴趣爱好等。(3)运动强度:是运动时剧烈程度,是衡量运动量重要指标之一,可用每分钟心率次数来表示大小。一般认为学生心率:120次min以下为小强度,120150次min为中强度,150180次min或180次min以上为大强度。测量运动强度简单办法是:测量运动后10s脉搏6,就是l min运动强度。适宜运动强度范围,可用靶心率来控制:以本人最高心率7085强度作为标准。靶心率(220年龄)(7085)。如20岁靶心率是140170(次/min)。最适宜运动心率,计算公式: 最大心率220年龄 心率储备最大心率安静心率 最适宜运动心率心率储备75
3、+ 安静心率 如某大学生20岁,安静心率70(次/min),他最大心率为22020200(次/min),心率储备为 20070130(次/min),最适宜运动心率为13075+70=167.5(次/min)。(4)运动时间:指一次锻炼持续时间。它及运动强度紧密相关,强度大,时间应稍短,强度小,时间应稍长。有氧锻炼一般在30min左右就可以达到较好效果。(5)运动频度:指每周锻炼次数。 关于运动频度,日本池上晴夫研究表明,1周运动1次,肌肉酸痛和疲劳每次发生,运动后13天身体不适,效果不蓄积;1周运动2次,酸痛和疲劳减轻,效果有点蓄积,不明显;1周运动3次,无酸痛和疲劳;效果蓄积明显;1周运动4
4、5次,效果更加明显。可见,1周运动3次以上,效果才明显。5效果检查 由于个人情况千差万别,在实行运动处方过程中,可能会有不合适地方,应在实践中及时检查和修正,以保证锻炼效果。运动处方处方:1运动处方基本组成 (1)准备活动 准备活动目是加快心率、升高体温,并增加肌肉血流量。准备活动通常是进行5l5分钟舒缓运动,这可使机体逐渐适应剧烈运动。选择不同方式锻炼时,准备活动具体内容有所不同。如选择跑步作为锻炼方式,可按以下步骤进行准备活动: 13分钟轻松健身操(或类似活动)练习。 13分钟步行,心率控制在高于平时2030次/分。 24分钟拉伸练习(可任意选择)。 25分钟慢跑并逐渐加速。 如果选择其它
5、锻炼方式而不是跑步,在按照以上步骤同时,以相应活动方式替代步骤和即可。 (2)锻炼模式 锻炼模式是运动处方中最主要组成部分,包括锻炼方式、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等。 锻炼方式 常见增强心肺适应能力锻炼方式有步行、慢跑、骑自行车和游泳等,凡是有大肌群参及慢节奏运动都可以作为锻炼方式。在选择锻炼方式时,首先应选择喜欢运动,只有从事喜欢运动,才容易坚持下去;其次要考虑到可行性和安全性。冲击力强运动(如跑)比冲击力小运动(如游泳和骑自行车)更易引起锻炼者受伤。对于容易受伤人来说,最好选择冲击力小锻炼方式,而很少受伤人可以任意选择锻炼方式。选择单一锻炼方式,这不仅枯燥无昧而且容易受伤。最好采用综合性锻炼方
6、式,最好一次锻炼包括不同练习内容。 锻炼频率 一周进行2次锻炼就可增强心肺适应能力,锻炼35次可使心肺达到最大适应水平,且受伤可能性减小,但一周锻炼超过5次并不能引起心肺适应水平进一步提高。 运动强度 运动强度接近50%最大摄氧量时即可增强心肺适应能力,故常把这一强度称为锻炼阀。目前推荐运动强度范围为50%85%最大摄氧量。在确定运动强度时,心率指标比最大摄氧量指标更实用,因此常用心率间接地表示运动强度。只有超过一定强度运动才能有效地引起机体适应,该强度所对应心率称目标心率。目标心率常以最大心率百分比表示(最大心率=220-年龄),50%和85%最大摄氧量运动强度所对应心率值分别为70%和90
7、%最大心率,因此目标心率是70%和90%最大心率。 则18岁学生目标心率=(220-18)70%=141次/分,(220-18)90%=182次/分 持续时间 提高心肺适应水平最有效一次锻炼时间是2060分钟(不包括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起初每个人适应水平和运动强度不同,所以锻炼持续时间应有区别。对于一个适应水平较低锻炼者而言,2030分钟锻炼就可提高心肺适应水平,而适应水平高锻炼者可能需要4060分钟。低强度锻炼要求练习时间长于大强度练习时间,如以50%强度进行锻炼,需要40至50分钟才能有效地提高心肺适应水平;而以70%强度进行锻炼,仅需20至30分钟即可。 (3)整理活动 每次完整锻炼都
8、应包括整理活动。整理活动主要目是促进血液回流至心脏,以避免血液过多分布在上肢和下肢而造成头晕和昏厥。整理活动还可减轻剧烈运动后肌肉酸痛感和心律失常。整理活动至少应包括5分钟小强度练习(如步行、柔韧性练习等)。(二)提高心肺适应水平长期锻炼运动处方 每个锻炼者提高心肺适应水平运动处方都包括三个阶段:起始、渐进和维持阶段。 1起始阶段 许多人开始锻炼时热情有佘,期望很高,以至于锻炼初期运动量过大,结果导致肌肉酸痛和过度疲劳,以致影响了坚持锻炼信心。因此,在锻炼初期目标不能太高。锻炼起始阶段最重要是让机体慢慢适应运动,可根据不同适应水平持续26周。 起始阶段每次锻炼同样包括准备活动、锻炼模式(强度不
9、应超过70%)和整理活动。起始阶段锻炼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以某一强度锻炼时应比较轻松。(2)感觉不适时不要延长运动时间。(3)有疼痛或酸痛感时应停止运动,让机体充分恢复。2渐进阶段 渐进阶段时间较长,约持续1020周。在这一阶段,锻炼强度、频率和持续时间应逐渐增加。虽然每个人设置目标不同,但锻炼频率应达到34次/周,每次锻炼时持续时间不短于30分钟,强度应达到70%至90%。3维持阶段 锻炼者通过1628周锻炼即进人维持阶段。锻炼者在这一阶段已经达到锻炼目标,没有必要再增加运动量,但怎样才能维持已有锻炼效果,即多大运动量可防止心肺适应水平下降。维持心肺适应水平主要因素是运动强度,若运动强度和锻炼时间都维持在渐进阶段最后一周水平,以及锻炼频率降至2次/周时,心肺适应水平也无明显降低;若保持渐进阶段锻炼频率和强度,锻炼时间可减至2025分钟,相反,在锻炼频率和时间都不变情况下,强度减少l/3就可使心肺适应水平明显降低。因此在运动强度不变时,适当减少锻炼频率和时间仍然可保持锻炼效果。另外,在上述三个阶段都要注意合理营养。4 / 4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