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重点.doc
《社会心理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重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心理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重点.doc(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是从社会与个体相互作用的观点出发,研究特定社会生活条件下人的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发生、开展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2、社会化:人们形成社会认可的社会行为模式与对社会环境中的各种刺激给予适宜稳定反响的过程。 政治社会化:是指个体政治态度与信念的形成过程。 民族社会化:指个体形成民族大多数人共有的特性,使自己具有所属民族的民族性的过程。 法律社会化:指个体形成某一特定社会要求的法律观念与遵守法律行为的过程。3、文化:在一特定群体或社会的生活中形成的、并为其成员所共有的生存方式的总与。4、同辈群体:是由地位相近,年龄、兴趣、爱好、价值观与行为方式大体一样的人组成的一种非正式群
2、体。5、政治社会化:是指个体政治态度与信念的形成过程。6、民族社会化:指个体形成民族大多数人共有的特性,使自己具有所属民族的民族性的过程。7、法律社会化:指个体形成某一特定社会要求的法律观念与遵守法律行为的过程。8、道德社会化:人们将道德准那么与道德标准内化的过程。9、性别角色的社会化:男女个体学习所属文化规定的性别角色的过程。10、反向社会化:年长一代向年轻一代进展广泛的文化吸收的过程。11、社会角色:由一定的社会地位所决定的符合一定社会期望的行为模式。12、角色学习:指个体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中对自己所扮演角色的认识、态度与情感的总与。13、角色扮演:是角色的实现,要经过角色期待、领悟、实践三
3、个阶段。角色期待:指社会对某一角色的行为模式的期望与要求。角色领悟:是角色扮演者对角色标准与角色要求的认识与理解。角色实践:是角色扮演的实际过程,是角色领悟的开展。14、角色紧张:当一个人同时进展多重角色扮演时,面对各种不同的角色要求,个人在时间与精力的分配上发生矛盾,就会产生角色紧张。 15、角色冲突: 指角色扮演者在角色扮演情境中在心理上、行为上的不适应、不协调状态。16、角色不清:由于社会的迅猛开展,人们常感到许多角色的行为标准超出了他们过去习以为常的范围,不知道这些角色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与怎样去做。 17、角色中断:指一个人所承当的前后相继的两种角色之间发生的矛盾。18、角色失败
4、:指由于多种原因而使角色扮演者无法成功地扮演其角色,从而出现严重的角色失调现象。19、动机:指引起、维持、推动个体活动以到达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20、成就性动机:指推动个体去追求、完成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工作,并且设法将其到达某种理想地步的一种内驱力。21、亲与动机:又称为结群动机,是指个人要与他人在一起或者要参加某个团体的需要。22、权力动机:是指个体具有的某种强烈的支配与影响别人以及周围环境的内驱力。23、侵犯:也指侵犯行为,攻击或攻击行为,它是指有意伤害别人且不为社会标准所许可的行为。伤害行动、伤害意图与社会评价,是侵犯概念的三个要素。24、亲社会行为:泛指一切符合社会期望而对他人或群
5、体有益的行为。25利他行为:以利他为目的;不期望任何精神或物质的奖励;自愿的;利他者本身会有所损失。26、自我意识:指个体对自己心身状态的发觉、认识或对待。包括:自我认知、自我情感、自我意向。27、自我觉知:是指发动并维持自我意识活动过程高度集中的自我注意状态。28、自我评价:指个体对自己的判断,是自我意识的重要组成局部。29、印象管理:是指个体以一定方式去影响他人对自己的印象。30、自我过程:指影响自我意识形成,影响自我意识的方向或目标的心理加工过程。包括自我评价、自我美化与自我表现。自我美化:指个体用以防止自尊心受损或增强自尊感的过程与结果。自我表现:指个体通过自己社会行为的显示以形成、维
6、持、加强或澄清他人对自己的印象的过程。31、社会知觉:指人们在社会活动中对他人,自己以及群体进展认知的过程,是人对社会刺激物的知觉。32、印象形成:认知主体把有关他人的各种信息综合在一起从而形成对他人的整体印象的过程。33、首因效应:指两个素不相识的人第一次见面所形成的的印象对人的认知具有强烈的影响作用。近因效应:最后的印象对人认知具有强烈的影响。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当知觉者对某人的某种特征形成好的印象后,他就倾向于据此推论该人其他方面也具有良好的特征。慈悲效应:在评价他人时对他人的正性评价超过负性评价的倾向。投射效应:指在认知及对他人形成印象时,以为他人也具备与自己相似的特性。刻板印象:
7、指人们对某一群体形成的一种概括而固定的看法。34、归因:人们根据有关的外部信息、线索,推论自己或他人的行为及态度的原因并加以判断与解释。35、社会态度:人们对社会现象的态度。态度是指个体自身对社会存在所持有的一种具有一定构造与比拟稳定的内在心理反响倾向。36、沟通:人与人之间的非物质性的信息交流,也包括物质的交换,还包括人与人之间通过非物质的与物质的相互作用过程所建立起来的相对稳定的关系或联系。37、沟通过程:包括信息源、信息、通道、信息承受人、反响、障碍与背景七个要素。38、副语言:非语词的声音信号为。39、人际吸引:人与人之间情感上的疏离与远近距离,用肯定或否认的方式去评价别人的倾向。40
8、、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通过直接交往形成起来的相互之间的情感联系。这种联系是人与人之间相对稳定的情感纽带。41、冲突:人与人或群体之间为了某种目标或价值观念而相互斗争、压破坏甚至消灭对方的方式与过程。42、合作: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或群体为到达共同目的,自觉或不自觉地在行动上相互配合的一种互动方式。43、自我价值保护:保护自我价值不受威胁与提高自我价值,是个人先定的优势心理倾向。44、团体:由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的成员,在同一标准与目标的指引下协同活动的一个组合。45、领导者:从事领导行为的个体,领导行为是通过领导者实现的。46、从众:指个体在真实的或想象的团体压力下,改变行为与观念与团体其他成
9、员一致的倾向。服从:指个体在社会标准、团体压力、他人要求下,不得不改变观点与行为的现象。 依从:因他人期望的压力而承受他人的请求,行为符合别人的期望的现象。47、团体凝聚力:成员在团体内团结一致、积极活动与拒绝离开团体的吸引力。48、社会测量法:是由心理学家莫里诺提出的一种测量团体(特别是小团体)内成员之间人际关系与人际相互作用模式的方法。49、社会促进作用:指人们在有他人旁观的情况下工作表现比自己单独进展时好的现象。社会抑制作用:社会心理学家把这种团体情境使个体作业水平降低的现象称为社会抑制作用。50、偏见:不以客观事实为依据所建立的对人、对事的态度。一、1、社会心理学的起源与开展1) 哲学
10、思辨阶段:根本特征是根据权威的思辨与社会准那么来说明人们的社会行为。2) 二、社会经历阶段:根本特征是强调根据经历来描述社会行为。3)实证分析阶段:社会心理学从描述转变为实证,从定性转变为定量,从理论转变为应用。2、社会心理学主要方法1)档案法:是根据一定的目的,搜集各种现存资料,借以提醒特定社会行为与心理现象与某些社会条件之间依存关系的一种方法。优点:无实验效应问题;可以追溯社会开展进展系统研究,也可进展跨文化比拟。缺点:它是相关性研究,难以作因果判断。难以获得完整、客观的档案资料。2)调查法:是研究者根据所研究问题性质来进展实地调查,收集资料,然后作统计分析最后做出结论的一种方法。优点:能
11、够进展大面积的研究,并且经济、省事、易于进展等。缺点:研究缺乏控制,有时结果中会混进任意作答的资料,使研究的准确性受到损害。3)观察法:是研究者亲临被研究情境现场,对一定被试的某些行为有目的、有方案地进展体统观察的一种研究方法。优点:自然、真实、前期探索。缺点:代表性差;主试偏见。4)实验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假设,系统的操纵一个或多个变量,并观察这种操纵对其他变量的影响,从而发现因果关系的一种方法。优点:可以提醒因果联系。缺点:控制有限,研究可能会受到干扰。二、1、影响社会化的因素1) 生物因素:遗传因素是人社会化的潜在根底与前提。2)社会文化环境因素:文化因素。家庭因素,教养方式与家庭气氛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社会心理学 名词 解释 答题 重点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