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1、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 原理内容:世界的本质是物质,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2、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的原理 原理内容: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开展具有促进推动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开展具有阻碍破坏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制错误的思想意识 3、物质与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一方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另一方面要重视精神的力量。 4、客观规律
2、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根底与前途;认识与利用规律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方法论: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起来辩证法局部1、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联系的观点与孤立的观点的对立,全面的观点与片面的观点的对立,运动的观点与静止的观点的对立,是否成认矛盾的观点的对立。最后一点是对立的焦点。2、联系的观点:联系是事物内部或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联系是客观的,普遍的,多样的,有条件的,系统的。系统是相互联系的各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具有整体性、构造有序性与内部构造趋优性,整体性是系统最重要的特性。系统与要素的关系表现为整
3、体与局部的关系,相互依存与相互作用。3、开展的观点:开展是前进的运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运动。开展是有过程的有规律的,无限的。新事物是符合前进方向的事物,具有远大前途。由于它代表事物开展方向、有旧事物不可比较的优越性、在社会中能得到群众支持,所以它是不可战胜的。4、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提醒动力,理解的钥匙,提醒根本的认识方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5、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是客观的。矛盾有两个根本属性。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互相依存、互相贯穿的性质与趋势。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互相限制与互相否认的性质与趋势。矛盾同一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斗争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矛盾同一
4、性与矛盾斗争性互相联结。6、矛盾的作用:1同一性是事物存在与开展的前提,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己的因素而得到开展,规定了事物开展是向着自己的对立面方向转化;2斗争性引起矛盾双方力量发生变化,使旧的统一体分解,新的统一体建立。7、内因与外因:内因是事物的内部矛盾,是开展的根据,第一位的原因。外因是事物的外部矛盾,是开展的条件,第二位的原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开展的动力。这个原理是我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方针的哲学根底。8、矛盾普遍性指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特殊性指具体矛盾及其方面各有特点。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互相区别的,它们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但又是有联系
5、的,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个性与共性相联系而存在,共性与个性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共性与个性、绝对与相对的关系是矛盾问题的精华,是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根底。9、矛盾开展的不平衡性:居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的是主要矛盾,居附属地位、不起决定作用的是次要矛盾。在矛盾双方之间,居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居附属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是矛盾的次要方面。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这个原理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经济建立为中心的理论根底。10、解决矛盾的形式:一方克制另一方,双方同归于尽,双方融合成一个新事物。11、质、量、度:质是使一事物成
6、为自身并区别于它事物的内在规定性。量是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以及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等可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质与量的统一叫做度,是一定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量的限度。质与量是对立统一关系。质与事物直接同一,量与事物不直接同一。没有无质之量,也没有无量之质。任何质都是一定量的质,任何量都是一定质的量。认识质是认识的起点,认识量是认识的深化,把握事物的度有重要意义。12、量变与质变: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与场所的变更,是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质变是事物从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转变,是突发的、显著的变化。量变与质变是对立的。量变是不改变事物的变化,质变是改变事物质的变化。区分两种变化的关键在于是
7、否超出度。量变与质变又是统一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到达突破度时转化为质变,质变完成后转化为新的量变。反对只成认量变的庸俗进化论与只成认质变的激变论。这个原理对我国社会主义建立有指导意义。我国人口多、底子薄,经济文化落后,只有经过长期努力的积累才能实现现代化,不能急于求成。13、量变与质变的复杂性:量变形式是多样的,有数量的增减与空间排列的变化;质变形式是多样的,有爆发式飞跃与非爆发式飞跃。量变与质变互相渗透。总量变中有局部质变,包括局部性局部质变与阶段性局部质变;质变中有量的扩张。14、肯定与否认:肯定方面是事物中保持其存在的方面。否认方面是事物中促使其灭亡的方面
8、。肯定与否认互相对立与排斥,又互相依赖、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辨证的否认是事物自我否认,是开展与联系的环节,是扬弃。形而上学的否认是外加否认,全盘抛弃。15、否认之否认:事物经过两次否认,形成周期性变化的趋势,表达出仿佛回到出发点的运动,是螺旋式上升与波浪式前进,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事物开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因为开展通过一次次否认实现,每一次都是扬弃;事物开展的具体过程是曲折的,因为新事物代替旧事物不可能一帆风顺。反对否认前进性的循环论与否认曲折性的直线论。这个原理说明顺利时不应盲目乐观,遇到挫折时不应悲观失望。16、原因与结果:原因是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结果是由原因的作用而引起的现象。原因
9、与结果首先是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其次是前后相继的关系。原因与结果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二者互相依赖,互相转化。因果联系的复杂性表现在一因多果,同因异果,多因一果,异因同果,多因多果,复合因果。17、必然性与偶然性:必然性是事物开展过程中确定的趋势。偶然性是事物开展过程中不确定的趋势。必然性与偶然性是对立的,在事物开展过程中有不同的地位与作用。必然性与偶然性又是统一的,互相依赖,互相转化。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并为自己开辟道路。偶然性表达并受制于必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与补充。必然性与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科学的任务是透过大量的偶然性提醒必然性。反对只成认必然性的机
10、械决定论与只成认偶然性的非决定论。18、可能性与现实性:现实性是包含内在根据的客观事物与现象种种联系的综合。可能性是包含在事物之中、预示着事物开展前途的种种趋势。可能性与现实性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可能性不等于现实性,现实性不等于可能性。可能性与现实性互相依赖、互相转化。要对可能性与不可能性、现实的可能性与抽象的可能性、好的可能性与坏的可能性、大的可能性与小的可能性进展区别。可能性与现实性的统一说明人们有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可能性,可能性与现实性的对立说明人们有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必要性。19、内容与形式:内容是构成事物的要素之与。形式是构成事物要素的构造方式。内容与形式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内容占主
11、导地位,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内容与形式互相依赖,互相转化。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有复杂性,同一内容可以有多种形式,同一形式也可以容纳不同内容,新内容可以利用旧形式,旧内容也可以使用新形式。反对形式主义与形式虚无主义。20、现象与本质: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与外表特征。本质是事物内部各要素的内在联系。现象有真象与假象之分,正面直接表现本质的是真象,反面歪曲表现本质的是假象。现象与本质是对立的。现象是外表的,本质是内在的;现象是个别的,本质是一般的;现象是多变的,本质是相对稳定的;现象比本质丰富,本质比现象深刻。现象与本质又是统一的。任何现象都表现本质,任何本质都通过现象表现。现象与本质的对立说明
12、科学研究的必要性,反对抹煞二者区别的科学无用论。现象与本质的统一说明科学研究的可能性,反对否认二者联系的不可知论。认识论辨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内容原理:人的主观能动性包括“想、“做及在想与做中所具有的精神状态:人们要在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有所建树就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的制约。 方法论: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从客观实际条件出发,必须不断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 内容原理:实践就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是社会性历史性活动,实践的根本形式有三种,即变革自然的生产实践活动,处理社会关
13、系的 实践活动,科学实践活动。 生产实际是人类最根本的实践活动,它对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开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推动着社会历史的变迁与进步,科学试验是历史前进的有力杠杆,其作用集中表现在提高物质生产与改造社会活动的水平上,使人类能够更合理的从自然界获取物质生活资料,使社会获得全面进步。 3认识与实践的辨证关系 1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开展的动力、认识的最终目的与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非科学的理论那么会把实践引向歧途,对实践产生消极作用。 方法论:实践的观点是辨证唯物主义认识
14、论的首要观点,因此,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重视实践。做到 理论与实践具体历史的统一。要重视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以科学理论指导我们正确地认识世界与成功的 改造世界。 内容原理:科学理论是从客观实际中抽象出来,又在客观实际中得到证明的,正确的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理论。是系统化的真理性认识,它能够预见事物的开展方向,指导人们提出实践活动的正确方案,对人们的实践活动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它能提出正确的认识事物的方法,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 方法论: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着眼与科学理论的应用,着眼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 内容原理:认识的根本任务是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
15、本质。 方法论:占有丰富的感性材料,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展加工。 内容原理:任何一个具体的认识只是对整个界一个层次的认识、一个方面的认识、一个开展阶段的认识。因此,人们应当在实践的根底上不但深化认识、扩展认识、把认识向前推移。 方法论:要坚持认识是不断开展的观点。一切把认识凝固化、僵化的观点都是不科学的。 内容原理: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人民群众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从根本上推动了社会的开展;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推动了社会的全面进步;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社会变革中要起主体作用。总之,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方法论:要同群众实践相结合,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做到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 内容原理:改造主观世界就是改造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改造主观世界就是改造自己的思想,改造自己的认识能力,改造主观世界同客观世界的关系,两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改造主观世界是为了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自己的主观世界。无论改造客观世界还是改造主观世界,都离不开社会实践。第 9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