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校本课程教学教案.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小学三年级-校本课程教学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三年级-校本课程教学教案.doc(7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小学三年级校本课程教案1 珍惜劳动成果教学目标认知:1知道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一切用品都是劳动成果,它们来之不易。2懂得珍惜劳动成果是一种美德,是尊重劳动人民的表现。情感:1以珍惜劳动成果为荣,以浪费劳动成果为耻。2尊敬珍惜劳动成果的人,愿意向他们学习。行为:1珍惜日常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不损坏,不浪费。2见到同学不珍惜劳动成果,加以劝阻。教学重点:使学生懂得“劳动成果来之不易,社会财富,都要爱惜的道理。 ”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养成珍惜劳动成果,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好习惯。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一个聪聪寻宝的旅程世界。二、演示图片 1:聪聪飞过白云,飞过大地,来到了他向往已久的快乐城
2、北京。师问:同学们,你们猜猜,聪聪最先到了哪里?学生回答:故宫,长城。师答:不是,原来他先来到了小学食堂里,他一定是饿了,已经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出示把面包吃一半扔一半的图片。学生提问:老师,他怎么没吃完就扔掉了,这样太可惜了。演示动画:儿童营养面包的由来学生回答:老师,我也找到一个。古诗锄禾 ,我想聪聪读了这个,一定就知道这粮食来得有多不易啦!师问:同学们,谁能告诉我,刚才大家看的儿童营养面包的由来一共经过了多少道工序?学生回答:11 道工序。师问:那你们想想要用多少人力和物力呢?学生回答:很多很多。很不容易。教师提问:那聪聪和董必武的女儿谁做得对呢?学生回答:董必武的女儿谁做得对,因为她把掉
3、在桌上的米饭都捡起来吃了,她知道粮食来之不易。|教师小结:同学们说的很对,我们吃的米饭、面包、糖果等等都是经过好多道工序制成的,许许多多的工人、农民为此付出了劳动。不爱惜这些东西,就是不尊重他们的劳动。我想现在聪聪也应该知道不应浪费粮食和食品了吧!板书:粮食来之不易,勿浪费三、同学们,聪聪又遇到了一个问题,请同学们帮他分析一下,他做得对不对?为什么?出示问题 1:当聪聪看到我们的申奥口号:“新北京、新奥运”时,北京小朋友向他提问:“请你说说用过的东西应该怎么办?” 此时,聪聪武断地说:“扔掉。 ”师问:聪聪这样做对吗?你是怎样做的,尤其是班上北京的同学好好谈一谈。学生回答:有的说对,有的说不对
4、。因此产生辩论。师继续问:课文中董老是怎样做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董必武爷爷是没有条件买新毛笔吗?为什么要自己粘毛笔头?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董必武爷爷并不是买不起新毛笔,而是他认为粘上还可以继续用。还有雷锋叔叔,我们常听说他穿的袜子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也不是他买不起,而是他觉得还可以穿,而我们小朋友总是东西还没有坏就扔掉,向聪聪那样,一点也不注意节俭,这样对吗?大家一定都知道“珍惜与节俭”可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呀!我们要不要继承和发扬下去呢?学生回答:当然要。板书:爱惜生活用品,要节约。四、师问:我们看看聪聪现在到哪儿啦?快乐林老年宫。噢!原来是一些爷爷奶奶听说了聪聪的事,正在
5、给他讲老一辈革命家勤俭节约的故事呢?对了,同学们,记得上堂课我让大家找的呢?现在请大家分别讲出来听听。板书:珍惜劳动成果,是美德五、刚才大家找出了古诗锄禾 ,我们还没有看,下面我们一起跟着录像齐声背诵吧!播放:古诗锄禾 ,学生一起背诵。板书:一 珍惜劳动成果粮食来之不易,勿浪费爱惜生活用品,要节约珍惜劳动成果,是美德探究活动举办一次“体验农村生活”的活动|1、以班级或小组为单位, (可利用假期时间)去体验几天农村的生活。2、或家里有农村的亲戚,去亲戚家住几天。不浪费粮食活动目标教育学生懂得粮食来之不易的道理,懂得浪费粮食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克服学生中存在的浪费粮食的一些不良习惯,培养学生爱惜
6、粮食的良好生活作风。活动途径与方法请懂得农业的长辈作报告,具体介绍粮食的生产过程,让学生有比较全面的感性认识。开展“我和 XX 比童年 “的教育活动,让学生体会自己的生活在“吃“方面的优越性,充分调动他们珍惜粮食的情感。将同学们日常浪费粮食的价值累计,算一算浪费粮食这笔账,用具体的数据教育学生。活动内容(主题队会)1主持人朗诵古诗悯农导入活动?quot;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2表演小品。一同学放学回家后直奔餐桌,端起饭就往口里扒,很快就吃完了,然后把嘴巴一抹,扬长而去。父母过来一看,桌上尽是饭粒,摇摇头说:“唉,这孩子“另一同学早上在餐厅过早,拿起一个肉包子,用手掰
7、开,很快将肉馅部分吃掉,把余下部分捏成一团,随手往桌上一丢,然后又照此吃法吃了几个肉包子。3组织讨论:他们的举动是一种什么行为?这样做对不对?主持人小结:这是一种不爱惜粮食的行为,说明他们不珍惜农民叔叔的劳动果实,是不热爱劳动人民的表现。这种做法要不得,长期下去,必然会带来极大的浪费。 4听故事。请在“我和 XX 比童年 “活动中收集好材料的同学上台讲述世界上受苦受难儿童的故事,着重介绍他们的饮食情况。5请辅导员介绍粮食的生产过程:育苗插秧除草灭虫收割加工。让同学们了解粮食的来历,认真体会农民劳动的辛苦,从而得出结论:粮食的确来之不易。6要求同学们对照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今后的惜粮打算,主持人
8、听|后归纳:吃饭应小心些,尽量不漏撒。按量取食,争取不剩饭剩菜。不能因为自己的偏好而丢弃一些食物。7主持人组织大家根据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评选出班级“节约粮食标兵“。8辅导员总结这次队会。活动实践请家长配合要求学生在家时行吃饭习惯训练,做到不浪费一粒粮食。说一说:1、水稻从播种到收割,农民们付出了哪些劳动?2、你周围有哪些浪费粮食的现象?怎样做才能体现对农民劳动的尊重?习题精选算一算1、算一算,我们每人每天节约约 1 克米,全国约 13 亿人口,每天节约大米多少吨?2、算一算,我们每人每天节约 1 分钱,全国约 13 亿人口,每天节约多少钱,能帮助多少个失学儿童?|不比吃穿教学目标认知:
9、1知道生活节俭不比吃穿是一种美德。2懂得和别人比吃穿是好虚荣的表现。情感:1以生活节俭、不比吃穿为荣。2反感比吃比穿的行为。行为:1生活上注意节俭。2不和别人比吃穿。教学重点:使学生懂得“生活节俭不比吃穿是一种美德。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养成生活节俭、不比吃穿的好习惯。教学过程一、选择:当你看到别人的东西(用具、玩具)比你的东西好的时候,你怎么想?A 特想要 B 很羡慕 C 想要,但听从父母的意见学生回答并统计 A、B 或 C 所占的比例。师问:是的,同学们都有一些羡慕或想要的心理。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不是一看到别人的东西比自己好时就应该要呢?为什么?学生回答。出示书中的“说一说”栏目,并谈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三年级 校本 课程 教学 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