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新业态助推北京乡村旅游提质升级.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八大新业态助推北京乡村旅游提质升级.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大新业态助推北京乡村旅游提质升级.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扩大规模,提升档次,建设品牌北京市推广八大新业态,加快乡村旅游发展方式转变北京世纪唐人旅游发展有限公司首席分析师 张晓军编者按:2019年,北京市旅游局在对全市乡村旅游新业态进行全面调研、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国际驿站”、“采摘篱园”、“民俗风苑”、“养生山吧”、“休闲农庄”、“生态渔村”、“乡村酒店”、“山水人家”八种乡村旅游新业态,并委托权威机构起草了上述八种新业态的准入评定标准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该标准作为市级地方标准,界定和明确了具有鲜明“首都特色、产业特点”的北京市乡村旅游八大新业态,在全国首次以标准化的全新产业管理和促进理念及措施,实现乡村旅游从传统民俗村(户)向现代
2、特色化、从初级观光向高级休闲、从同质化向差异化、从单体经营向产业集群的转变,推动北京乡村旅游的升级换代。一、北京市乡村旅游发展阶段北京市乡村旅游业历经自发发展(2019年以前)、数量扩张阶段(2019年至2019年)、规范发展阶段(2019年至2019年)三个阶段,目前已进入品质提升阶段,呈现快速发展与品质提升并进的局面。目前,北京市乡村旅游还存在诸多问题,突出表现为四点:一是初级观光产品比重大。北京市乡村旅游产品中高端休闲旅游产品比重较小,大多数旅游活动形式仍停留在浅层面的走马观花式,未深入挖掘乡村旅游地的“地格”,缺乏参与性、休闲性、体验性强的旅游产品;二是产品开发同质化严重。北京乡村旅游
3、产品开发存在严重的同质化倾向,乡村旅游产品的特色体现不足,大多数乡村旅游地将市场竞争重点放在价格及硬件实施改造升级上,仅仅靠提高实施档次进行竞争,未从产品特色等更高层面寻求突破;三是产品布局单体化明显。北京市乡村旅游产品仍处在单打独斗的层面,产品多为单体化布局,没有形成集群和集聚,严重影响了产品体量和市场影响力,导致重复建设、同质开发,造成对乡村旅游资源的浪费和破坏;四是产品标准体系不完整。北京市乡村旅游在发展过程中比较重视乡村旅游产品标准体系建设,但现存标准尚不能改变目前乡村旅游产品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产品开发类型趋同、产品文化特色不足、产品布局单体化等诸多问题,北京市乡村旅游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
4、经营不规范的现象。二、产业转型呼唤特色化发展针对以上问题,市委市政府对北京市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做出了科学部署,提出了全新发展思路。在2019年北京市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北京市副市长丁向阳指出,未来北京旅游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全面树立大旅游观,积极调整旅游产业结构,转变旅游发展方式,以投资、消费双轮驱动,打造城市、郊区两个市场,坚持“一区(县)一色”、“一沟(村)一品”的特色发展道路,积极培育具有首都特色的旅游新产品、新业态,大力推动首都旅游产业优化升级,努力把旅游产业培育发展成为首都经济的支柱产业,把北京建设成为国际一流旅游城市。北京市旅游局从提高首都市民生活幸福指数,满足多元化、休闲化市场需
5、求,完善北京旅游产品体系,优化全市旅游产业空间布局的战略高度,对乡村旅游业的发展给予了全新理解和重视。北京市旅游局张慧光局长指出:“走特色发展道路,大力促进民俗旅游向乡村度假旅游产业转型,提升郊区民俗旅游的质量和水平。各远郊区县要紧紧围绕自身资源特征,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最终形成各具特色的旅游小城镇、特色村落、特色乡村酒店、特色民俗活动和特色沟域文化的乡村旅游产业体系。并把乡村旅游发展与山区生态搬迁和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以旅游发展带动郊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分管乡村旅游工作的北京市旅游局安金明副局长表示,乡村旅游新业态产品的推出是北京市旅游局在乡村旅游业蓬勃发展的基础上,为打造第二代乡村旅游
6、而提出的崭新概念,在国内乡村旅游领域中尚属首创,这必将改变京郊乡村旅游产品单一、特色不突出的现状,对于构建乡村旅游的全新品牌、提升乡村旅游产业的规模和质量、促进乡村旅游产业的升级换代具有重要意义。三、三年探索四步推出八种新业态量变导致质变。按照产业发展规律,经历了十余年的数量增长和规模扩张的外延式发展之后,面临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双升级”客观要求的北京市乡村旅游业,进入了品质提升时期。2019年,北京市旅游局顺势而为、乘势而上,组织专业力量,对全市乡村旅游新业态的发育进行全面调研,在总结和分析的基础上,在国内首次提出了“国际驿站”、“采摘篱园”、“民俗风苑”、“养生山吧”、“休闲农庄”、“生态
7、渔村”、“乡村酒店”、“山水人家”等八种全新的乡村旅游业态概念。思路决定出路。工作方式的转变是实现产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制度基础。为保护、引领和规范化发展上述全国首创,充分反映首都城市特色,具有引领全国乡村产业发展示范意义的新生事物,北京市旅游局引入和实施了全新的管理和促进手段标准化。为此,北京市旅游局委托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起草了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系列标准。该系列标准是立足于北京乡村旅游的实际管理和服务水平而设置的科学、合理的管理和技术要求,为“一区一色、一沟一品”乡村旅游发展目标奠定了理论基础和推进依据,是旅游标准化在乡村旅游发展领域的全新探索,一次性出台标准之多、密度之大、起点之高,在
8、全国乡村旅游工作领域尚属首创。2019年5月,市旅游局组织召开了“北京乡村旅游新型业态系列标准”中期评审会,听取了课题组对标准编写工作的中期汇报,并对该标准的进一步修改提出了建设性意见。2019年11月,市旅游局、市技监局联合召开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座谈会,对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进行了了充分讨论,并提出了修改意见。2009年1月,北京市旅游局和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共同组织召开了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地方标准审查会,该标准顺利通过了审查。2009年9月,市旅游局会同市质监局召开了北京市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推广发布会,发布了关于开展乡村旅游特色业态评定工作的通知和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
9、评定管理办法。2009年11月,北京市地方标准北京市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DB11/T652.1-2009)系列标准正式实施。 至此,相关标准的起草和制定工作圆满地画上了句号,同时也拉开了全市范围的标准宣贯工作。北京市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从而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性阶段。2019年1月,北京市旅游局根据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的具体要求,成立了北京市乡村旅游特色业态评定机构,职责有四:一是负责指导各区县乡村旅游特色业态评定工作;二是对各区县申报的市级乡村旅游特色业态进行评审;三是督检查已评定的市级乡村旅游特色业态的工作;四是定期对市级乡村旅游特色业态进行复核。2019年2月,经北京市乡村旅游
10、特色业态评定委员会评定,38家乡村游接待单位入选全市首批乡村旅游新业态,包括:国际驿站1 家(怀柔慕田峪村小园餐厅)、采摘篱园5家(门头沟樱桃沟采摘园、房山北石门村、大兴大东农业观光园、大兴梨花庄园航天科技观光园、平谷鱼子山村温室大棚)、乡村酒店14家(门头沟山景苑度假村、门头沟北京腾午度假村、房山天毓山庄、房山小河人家、昌平雪雅小庄、昌平鲜果乐园、昌平香堂国际观光园乡村酒店、昌平昌源祥温泉会馆、昌平乡居楼、平谷鱼子山村润泽园、怀柔劳模山庄、怀柔鹅和鸭农庄、密云青箐顶、延庆香龙园聚贤山庄)、养生山吧2家(房山北台民俗村、平谷玻璃台村)、休闲农庄7家(门头沟古民居爨底下、房山富恒农业观光园、大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八大 新业态 助推 北京 乡村 旅游 升级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