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物理第一章分节练习综合测试.doc
《八物理第一章分节练习综合测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物理第一章分节练习综合测试.doc(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一、长度的单位1、要测量长度,首先要定出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SI)(自己阅读课本P15了解)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_,符号是:_. 此外还规定了一些其他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m)、纳米(nm)等。2、看课本P11页的小资料部分内容记住他们的换算关系。完成: 1千米= 米, 10分米= 米,13厘米= 米,23毫米=_ _米,45微米=_ _米,76纳米= 米。3、完成下列单位换算,学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物理结果:(1)8cm= m(2)4.2nm= cm (3)6.7dm= km (4)0.18km = m(5)1.7dm
2、= cm= mm nm m 二、长度的测量1. 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尺。具体有,直尺和卷尺两种,较精密的还有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也称千分尺。学生常用的有直尺和三角尺。仔细观察你们自己的直尺或三角尺,看看他们的量程是 ,分度值是 。2. 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首先应仔细观察刻度尺,找出它的“O”线,最小分度值(即刻度尺的每一小格,也就是刻度尺的准确程度)和量程。并注意:(1)使刻度尺有刻度线的一边_被测量的物体且与被测边保持 ,不能歪斜。(2)读数时,视线要 ;要注意区分大格及小格的数目。(3)记录测量结果时,既要记录数字,又要注明_。测量时,应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而且测量值应包括准确值和估计
3、值,前者对应于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后者对应于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后一位数值。3如下图所示,用最小刻度不同的刻度尺测量物体A的长度.(1)图(a)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物体A长度为_厘米.(2)图(b)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物体A长度为_厘米.(3)如右图所示是刻度尺测一木块的长度是_mm.4如下图是用厚刻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其中正确的测量图是:( )三、时间的测量1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 用符合 来表示。常用的单位还有 ( ) ( )。 1天= 小时, 2h= min, 15min= s 。四、误差1误差定义: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_叫做测量误差。误差只能想办法减小,而不能绝对避免。即无论使用
4、何种测量工具,采用什么测量方法,误差总是_的。但是,选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均可使误差_。通常采用多次测量取_的方法来减小误差,选用精密的 、改进 也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除误差。2、错误是由于不遵守仪器的 、读数时 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是 。3若四次测量一本书的宽度记录为:12.38cm, 12.36cm, 12.38cm, 12.34cm,则这本书宽度平均值是( )A12.38cm B12.365cm C12.36cm D12.37cm4用一把学生的三角尺,测得一个物体的高度,共得五组数据如下:(1)4.57cm; (2)4.56cm; (3)4.44cm; (4)4.58c
5、m; (5)4.59cm.其中有问题的数据是哪个? 。该物体高度比较正确的值应为多大? 。5. 一同学想测物理课本的一张纸的厚度,应该如何测量? 。某学生测得100页书的厚度为0.42cm,则每张纸的厚度是 。1.2 运动的描述一、 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 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例2】下列几种运动现象中,不是机械运动的是( )A.科学家研究发现,中、日两国陆地距离平均每年靠近2.9mB.月球围绕地球转动 C.菊花幼苗两个月长高了15m D.成熟的苹果从树上落到地面二、参照物1、要描述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先选定个标准物体作参照,这个选定的标准物体叫 。.如图,汽车相对于路边
6、的花草和标志物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这里的“花草”和“标志物”就是 . 2、选择参照物的方法:(1)常选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作参照物;(2)参照物一旦被选定,我们就假定该物体是静止的;(3)不能选研究对象本身为参照物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判断一个物体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与我们所选的参照物有关.选不同的 ,对物体的运动描述就有可能不同.如图以司机为参照物,车上的乘客是 的;以路边站着的人为参照物,车上的乘客是 的. 1在新建的大型商场内有自动扶梯,当你站在开动着的自动扶梯上上楼时,说你是运动的,是以_为参照物的;说你是静止的,是以_为参照物。3在新型飞机研制中,将飞机放在风洞中固定不动,让模拟气
7、流迎面吹来,便可以模拟空中的飞行情况。此时,机舱里的飞行员感觉飞机在飞行,则他所选的参照物是( ) A飞机 B.地面 C.模拟气流 D.他本人4静坐在汽车里的乘客,如图所示,司机说他静止不动,路旁的孩子们却赞叹他走得快,下面是某同学对这一现象的分析,你认为错误的是 ( ) A司机说乘客没有动,是以汽车为参照物 B孩子们说乘客真快,是以路面为参照物C这一现象说明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D. 这一现象说明研究物体运动必须选地面为参照物5、许多人在通过下面有流水的独木桥时,往往感到头晕,这主要是因为( )A.以独木桥为参照物了B.以地面为参照物了C.以河水为参照物了D.以自己为参照物了6、(桂林市中考题)
8、在南北方向的平直公路上有甲、乙、丙三辆汽车,甲车上的人看到乙车匀速向南,乙车上的人看到路旁的建筑物匀速向南,丙车上的人看到甲车匀速向北.这三辆车中相对于地面可能静止的是( )A.只有甲车B.只有乙车 C.只有丙车D.甲、丙车1.3运动的快慢一、填空题:1. 速度是用来表示_的物理量。速度的国际单位_,常用的单位是_。2. 某同学跑百米所用的时间是12.5秒,他的平均速度是_米/秒,合_千米/时。3. 一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它在前10秒内通过150米路程,它在中间半分钟内通过的路程是_米。它在最后5秒内的速度是_米/秒。4. 两辆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它们所用时间之比为2:1,行驶的路程之比是
9、4:3,则它们的速度之比是_。5. 南京到北京的列车第一天晚上10时发车,至第二天下午3时半到达,全程1050千米,该列车的平均速度是_千米/时。 1正常人平均步行的速度大约是 ( ) A11 cms B11 ms C11 kms D11 ms 2甲、乙、丙三人的步行速度分别为35 kmh、64 mmin、1 ms,则三人的速度关系是 ( ) Av甲v乙v丙 Bv甲v丙v乙 Cv乙v丙v甲 Dv乙v甲v丙 315 ms应读作_, 418 kmh_ms;125 ms_=kmh 5甲物体在15 s内通过45 m路程,乙物体在25 s内通过90 m路程,则_物体运动较快 6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
10、它在4 s内通过24 m的路程,则它的速度是_.它继续运动10 s,则它的速度是_ms. 7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全程24 m,前一半路程需4 s,后一半路程需6 s那么,物体通过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_ms,后一半路程上的平均速度是_ms,全程上的平均速度是_ms 8一位同学以3 ms的速度跑完全程的一半后,立即又用5 ms的速度跑完另一半路程问该同学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大? 1.4平均速度的测量练习题 一填空题1观察如3-12图的停表(秒表),每一小格代表_s,此时的秒表所表示的时间是_s。图3-12图3-132一辆小汽车在京沈高速公路上行驶,车上的一位乘客在车经过如313图所示的A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物理 第一章 分节 练习 综合测试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