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物理教学实践中创新教育.doc
《中学物理教学实践中创新教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物理教学实践中创新教育.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学物理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实践创新教育是以继承为基础,以全面发展为目的,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造力、创新人格和实践能力等创新素质为价值取向的新型教育活动。创新教育是在了解前人如何研究和解决具体问题的基础上,进而模拟人们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取得成就的基础上积累经验,拓展视野,孕育创新,是事物发展过程中量的积累,是量变过程。创新又是一个突变的过程,因它所创造的事物是前人没有的,是一个崭新事物和方法,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质变。为此,我们应进一步加强、更新教育理念,改变现有课程教材、课堂教学模式的不足之处,确立学生自主学习的地位,确保创新教育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健康、有效发展。下面结合中学物理教学中
2、的实际,谈谈如何实践物理教学中的创新。一、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主要场所是课堂,所以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就是要打破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以讲授、灌输为主线的教学套路,构建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创新为主线的教学模式。1、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传统教学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在素质教育过程中我在物理课堂上采用探讨式教学,平时教学中对学生多鼓励,使他们善于发现问题并积极参与问题的讨论,这样可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完成认识上的一次飞跃。1、 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增加学生自己探索知识的活动,加强知识活化训练。中学生思维灵活,表现欲望强。教师经常选一些有代
3、表性的问题来启发引导他们思考、讨论,有助于培养他们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和探索物理新知识的能力。例如我曾给学生这样一道题:质量为M的小车停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一质量为m的物块(可视为质点)以初速度v0从小车的一端滑上小车,物块和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是,为使物块不滑下小车,则小车的长度至少是多大?学生思考讨论后,给出了六种求解方法:从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的角度求解;从动能定理和动量定理角度求解;从动能定理和动量守恒的角度求解;从能量守恒和动量定理的角度求解;从能量守恒和动量守恒的角度求解;从vt角度求解。在习题课中采用一题多解,鼓励学生使用新颖别致的解法等,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起到了很好的作用。2、
4、课堂教学中重视挖掘教材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素材。如做牛顿管实验时可引导学生讨论,生活中为什么树叶比石头下落慢,让学生自己比较纸片和纸团同时同高下落时,落地先后情况。讲牛顿运动定律、万有引力定律、电磁感应定律、原子结构理论等规律时,突出介绍当时科学家是怎样找出这些规律的。楞次定律、变压器等的教学中,可把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由学生通过实验自己总结出结论。讲热力学第一定律时让学生自己解释电冰箱的工作原理(事先课下查资料),并提出如果把电冰箱门打开,电冰箱是否起到空调的作用。这样,课堂教学效果非常好,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新能力。2、教师要成为主动的课程研制者,积极创新设计新颖有效的课
5、堂教学模式。实践证明,不同课型灵活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学生物理成绩进步显著,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锻炼,创新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学中要善于创新,要善于“变则通”,创新教育才能在课堂教学中积极作用。3、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构建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师生交往的心理状态达到最佳水平,以保证学生思维舒畅、思维敏捷,使各种智力和非智力的创新因子都处于最佳活动状态,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在课堂教学中,应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发展智力,提高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塑造完整健全的人格。为此,努力做到“两个结合”。1、“自主”和“创新”结合。自主和创新两
6、者不可分割,自主是创新的前提,没有自主就谈不上创新,而没有创新也就无从展现自主,创造潜能人人都有,人的创造潜能是可以开发和培养的,只有自主与创新的完整统一,才能充分展现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自立、自信、自强、自创的人格精神。2、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的“双主”结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寻求和创设一种民主、平等、融洽、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心情舒畅地接受知识。宽松的教学环境,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思维活跃,智力呈开放性状态,这样就更容易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双主”结合的关键是师生情感的沟通和交融。二、重视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创新教育物理基础知识中最重要最
7、基本的内容是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搞好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教学,并使学生的认知能力在形成概念、掌握规律的过程中得到充分发展,是物理教学的重要任务。1、巧妙引导学生善“问”,让学生在大胆的疑问中去探索、创新。培养学生勇于质疑,问题是创新的前提。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而诱发探索,从而发现真理。从质疑到创新是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鼓励学生质疑的同时,教师应尊重学生理解的自由,容许学生对知识有自己的理解和把握,正确对待学生在探索中出现的错误,避免扼杀他们的创新欲望。教师把质疑、解疑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是要求学生预习教学内容,发现疑难,提出问题;二是要设计出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疑难问题,启发学生思索探讨
8、,在探索中有所发现和创新;三是鼓励学生大胆向老师发问,敢于对课本、参考书提出疑问;四是鼓励学生间积极争辩。2、注意从不同的角度阐述物理概念,以期深化学生对概念的理解。物理概念是可以从不同角度定义的,但教科书往往只从正面以单一方式叙述,教师倘若只是机械地照本宣科,会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有片面性,缺乏立体感。如果教师在讲概念时,能够从正面,反面,侧面等方面多角度地去剖析、阐述,定可深化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例如,在讲解“加速度”这一概念时,除按教科书上叙述外,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快慢地物理量;是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是速度对时间的变化率;其大小等于合外力与物体质量的比值;是物
9、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标志。3、善于对比进行概念辨析。有些物理概念,既有表面上相似的一面,又有本质不同的一面。如果在教学中能够引导学生对概念进行对比分析,就可以深化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起到防止混淆的作用。例如,对“二力平衡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辨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对比,一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上作用在两个物体上的,而二力平衡是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二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同时产生的,也是同时消失,而二力平衡则不然。三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必须是同种性质的力,而二力平衡则不同。通过以上对比,可让学生正确区分二力平衡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还有蒸发和沸腾的区别等等。4、引导学生自学新知识。自学是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学物理 教学 实践 创新 教育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