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材料学复习资料(共10页).doc
《金属材料学复习资料(共10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属材料学复习资料(共10页).doc(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金属材料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合金元素:为了得到一定的物理、化学或机械性能而特别添加到钢中的化学元素。(常用M来表示)2、微合金元素:有些合金元素如V,Nb,Ti,Zr和B等,当其含量只在0.1%左右(如B0.001%,V0.2%)时,会显著地影响钢的组织与性能,将这种化学元素称为微合金元素。3、奥氏体形成元素:在-Fe中有较大的溶解度,且能稳定相;如Mn,Ni,Co,C,N,Cu;4、铁素体形成元素:在-Fe中有较大的溶解度,且能稳定相。如:V,Nb,Ti等。5、原位转变(析出):元素向渗碳体富集,当其浓度超过在合金渗碳体中的溶解度时,合金渗碳体就在原位转变成特殊
2、碳化物。6、离位转变(析出):在回火过程中直接从相中析出特殊碳化物,同时伴随着渗碳体的溶解,可使HRC和强度提高(二次硬化效应)。如V,Nb,Ti等都属于此类型。 7、二次淬火:在强碳化物形成元素含量较高的合金钢中淬火后残余奥氏体十分稳定,甚至加热到500600范围内回火时仍不分解,而是在冷却时部分转化成马氏体,使钢的硬度提高。 8、二次硬化:在含有Ti、V、Nb、Mo、W等较高合金淬火后,在500600范围内回火,在相中沉淀析出这些元素的特殊碳化物,并使钢的硬度和强度提高 9、液析碳化物:由于碳和合金元素偏析,在局部微小区域内从液态结晶时析出的碳化物。 10、带状碳化物:由于二次碳化物偏析,
3、在偏析区沿轧向伸长呈带状分布。 11、网状碳化物:过共析钢在热轧(锻)加工后缓慢冷却过程中由二次碳化物以网状析出于奥氏体晶界所造成的。 12、水韧处理:高锰钢铸态组织中沿晶界析出的网状碳化物显著降低钢的强度、韧性和抗磨性。将高锰钢加热到单相奥氏体温度范围,使碳化物充分溶入奥氏体,然后水冷,获得单一奥氏体组织。 13、超高强度钢:用回火M和下B作为其使用组织,经过热处理后一般讲,抗拉强度在大于1400MPa,(或屈服强度大于1250MPa)的中碳钢均称为超高强度钢。 14、晶间腐蚀:晶界上析出连续网状富铬的Cr23C6引起晶界周围基体产生贫铬区,贫铬区成为微阳极而发生的腐蚀。15、应力腐蚀:不锈
4、钢在特定的腐蚀介质和拉应力作用下出现低于强度极限的脆性开裂现象。16、n/8规律:加入Cr可提高基体的电极电位,但不是均匀的增加,而是突变式的。当Cr的含量达到1/8,2/8,3/8,.原子比时,Fe的电极电位就跳跃式显著提高,腐蚀也显著下降。这个定律叫做n/8规律。17、阳极极化:自流电通过阳极时,阳极电位偏离平衡电位而向正方向移动的现象。18、蠕变极限:在某温度下,在规定时间达到规定变形时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19、持久强度:在规定温度和规定时间断裂所能承受的应力()。20、持久寿命:它表示在规定温度和规定应力作用下拉断的时间。21、碳当量:一般以各元素对共晶点实际含碳量的影响,将这些元素的
5、量折算成C%的增减,这样算得的碳量称为碳当量(C.E)(C.E=C+0.3(Si+P)+0.4S-0.03Mn由于S,P%低,Mn的作用又较小C.E=C+0.3Si)22、共晶度:铸铁含C量与共晶点实际含C量之比,表示铸铁含C量接近共晶点C%的程度。(共晶点实际C量=4.3-0.3Si)23、孕育处理:指在凝固过程中,向液态金属中添加少量其它物质,促进形核、抑制生长,达到细化晶粒的目的。向铸铁中加入添加剂称为孕育处理;向有色合金中则称变质处理。24、可锻铸铁:碳大部分或全部以絮状石墨形态存在于铸铁,其能承受高冲击及振动载荷。25、球化处理:它是铸铁在铸造时处理合金液态的一种工艺,用来获得球状石
6、墨,从而提高铸铁的机械性能。26、黄铜;铜锌合金称为黄铜,再加入其他合金元素后,形成多元黄铜。27、锌当量系数:黄铜中加入M后并不形成新相,只是影响,相的相对含量,其效果象增加了锌一样。可以用加入1%的其它合金元素对组织的影响上相当于百分之几的Zn的换算系数来预估加入的合金元素对多元黄铜组织的影响,这种换算关系称为锌当量系数。28、青铜:是Cu和Sn、Al、Be、Si、Mn、Cr、Cd、Zr和Co等元素组成的合金的统称。29、白铜:是以镍为主要合金元素的铜合金二、简答题1、合金元素V、Cr、W、Mo、Mn、Co、Ni、Cu、Ti、Al中哪些是铁素体形成元素?哪些是奥氏体形成元素?哪些能在-Fe
7、中形成无限固溶体?哪些能在-Fe中形成无限固溶体?答:铁素体形成元素:V、Cr、W、Mo、Ti、Al; 奥氏体形成元素:Mn、Co、Ni、Cu 能在-Fe中形成无限固溶体:V、Cr; 能在-Fe中形成无限固溶体:Mn、Co、Ni2、简述合金元素对扩大或缩小相区的影响,并说明利用此原理在生产中有何意义?答:(1)扩大相区:使A3降低,A4升高一般为奥氏体形成元素,分为两类: a,开启相区:Mn,Ni,Co与-Fe无限互溶 b,扩大相区:有C,N,Cu等。如Fe-C相图,形成的扩大的相区,构成了钢的热处理的基础。 (2)缩小相区:使A3升高,A4降低。一般为铁素体形成元素,分为两类: a.封闭相区
8、:使相图中区缩小到一个很小的面积形成圈。其结果使相区与相区连成一片。如V,Cr,Si,A1,Ti,Mo,W,P,Sn,As,Sb。 b.缩小相区:Zr,Nb,Ta,B,S,Ce等 (3)生产中的意义:可以利用M扩大和缩小相区作用,获得单相组织,具有特殊性能,在耐蚀钢和耐热钢中应用广泛;预测钢的组织和性能。3、简述合金元素对铁碳相图(如共析碳量、相变温度等)的影响。答:(1)改变了奥氏体区的位置 (2)改变了共析温度: 扩大相区的元素使A1,A3下降 缩小相区的元素使A1,A3升高。当Mo8.2%,W12%,Ti1.0%,V4.5%,Si8.5%,相区消失。 (3.)改变了共析含碳量:所有合金元
9、素均使S点左移。(提问:对组织与性能有何影响呢?)3、如何理解二次硬化与二次淬火两个概念的相关性与不同特点。答:二次硬化:在含有Ti,V,Nb,Mo,W等较高合金钢淬火后,在500-600范围内回火时,在相中沉淀析出这些元素的特殊碳化物,并使钢的HRC和强度提高。(但只有离位析出时才有二次硬化现象)二次淬火:在强K形成元素含量较高的合金钢中淬火后十分稳定,甚至加热到500-600回火时升温与保温时中仍不分解,而是在冷却时部分转变成马氏体,使钢的硬度提高。相同点:都发生在合金钢中,含有强碳化物形成元素相对多,发生在淬回火过程中,且回火温度550左右。不同点:二次淬火,是回火冷却过程中Ar转变为m
10、,是钢硬度增加。 二次硬化:回火后,钢硬度不降反升的现象(由于特殊k的沉淀析出)4、一般地,钢有哪些强化与韧化途径?答:强化的主要途径 宏观上:钢的合金化、冷热加工及其综合运用是钢强化的主要手段。 微观上:在金属晶体中造成尽可能多的阻碍位错运动的障碍;或者尽可能减少晶体中的可动位错,抑制位错源的开动,如晶须。固溶强化、细晶强化、位错强化、“第二相”强化沉淀强化、时效强化、弥散强化、析出强化、二次硬化、过剩相强化韧化途径:细化晶粒; 降低有害元素的含量; 防止预存的显微裂纹; 形变热处理; 利用稳定的残余奥氏体来提高韧性; 加入能提高韧性的M,如Ni,Mn; 尽量减少在钢基体中或在晶界上存在粗大
11、的K或其它化合物相。5、 对于工程应用来说,普通碳素钢的主要局限性是那些?答:普通碳素钢:Ws0.05%,Wp0.045% (1)强度和屈强比低,塑性一般,且形状复杂,不便于用锻压制成的毛坯零件,只能用于静态工程; (2)焊接性能一般,对焊接技术要求严格; (3)冲击韧性差,时效感应低。6、 工程构建用合金结构钢的成分和性能要求是什么?答:成分要求:(1)低碳,C%1.5%,少量Mn;淬火+中温回火;回火屈氏体;有一定的冲击韧性,较高的弹性极限,屈强比最高的疲劳强度。 (4)Y12:易切削钢;C%=0.12%;铁素体+少量P;质软,有良好的塑性和韧性。13、从总体看,工具钢与结构钢相比,在主要
12、成分、组织类型、热处理工艺、主要性能与实际应用方面各自有何特点?结构钢工具钢成分C:中低C合金元素:中偏低 cC:中高C合金元素:中偏低高组织P(S,T),B,MM,S,T热处理退、正、淬、回火淬火回火综合性能强韧(热)硬,强应用工程或制造结构各种工具14、什么是红硬性?为什么它是高速钢的一种重要性能?哪些元素在高速钢中提高红硬性? 答:红硬性:在高的温度下保持硬度的能力。 提高热硬性的元素有:W、Mo、V、Co、N(常与Al配合加入)。15、高速钢18-4-1的最终热处理的加热温度为什么高达1280?在加热过程中为什么要在600650和800850进行二次预热保温?答:加热温度高:为使奥氏体
13、中合金度含量较高,应尽可能提高淬火温度至晶界熔化温度偏下(晶粒仍然很细,8-9级)。 目标:淬火后获得高合金的M组织,具有很高抗回火稳定性; 在高温回火时析出弥散的合金碳化物产生二次硬化,使钢具有高的硬度和热硬性。 一次或两次预热:由于高合金的高速钢导热性差,为防止工件加热时变形,开裂和缩短加热的保温时间以减少脱碳。16、 一次硬化、二次硬化对Cr12MoW钢的组织、性能有什么影响?答:一次硬化:采用较低的淬火温度和低温回火,淬火温度低,晶粒细小,强韧性好,随加热温度升高,碳化物溶解量增加,A合金度增加,淬火后残余A增加,硬度降低。二次硬化:较高的淬火温度,进行多次高温回火,高的淬火温度溶解了
14、大部分碳化物,(Cr,Fe)7C3仅剩5%左右,组织中绝大部分是残余A。17、从电化学腐蚀原理看,采用哪些途径可提高钢的耐蚀性?答:1)使钢表面形成稳定的表面保护膜; 2)得到单相均匀的固溶体组织; 3)提高固溶体(阳极)的电极电位。Cr决定和提高耐蚀性的主要元素;Ni可提高高耐蚀性;Mo提高不锈钢的钝化能力;Mn、N提高高铬不锈钢在有机酸中的耐蚀性;Cu少量加入可有效提高不锈钢在H2SO4及有机酸中中的耐蚀性;Si可提高在HCl、H2SO4、和高浓度HNO3中的耐蚀性。18、奥氏体不锈钢晶间腐蚀产生的原因,影响因素与防止方法。答:原因:奥氏体不锈钢晶间腐蚀主要是晶界上析出网状富铬的Cr23C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金属材料 复习资料 10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