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微生物作业题.doc
《畜牧微生物作业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畜牧微生物作业题.doc(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畜牧微生物作业题(一)一、填空题1细菌的基本外型比较简单,仅有(球)状、 (杆)状和(螺旋)状。2测量细菌大小的计量单位是(微米(或m) ) 。观察细菌使用的是(光学)显微镜。使用的物镜是(油镜) 。3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较( 薄) ,其主要化学成分主要是(肽聚糖 ) ,革兰氏阴性菌内毒素的主要成分是(类脂A ) ,存在于(脂多糖(或LPS) )中。4有些细菌具有( 荚膜)、 ( 鞭毛) 、 ( 纤毛(或菌毛、伞毛、柔毛) )和(芽孢 )等特殊结构。5产生荚膜或粘液层的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光滑型(或S) )菌落,失去荚膜后形成(粗糙型(或R) )菌落。6根据纤毛的功能可将纤毛分为(普通纤
2、毛) 、 (性纤毛) 。7细菌生长繁殖需要5大营养物质它们是(水 ) 、 ( 碳素) 、 (氮素 ) 、 (无机盐 )和( 生长因素) 。8根据细菌对碳素营养利用的能力不同,可以把细菌分为(自养)菌和(异养 )菌,根据6细菌获得能量的方式不同可分为(光能)菌和(化能 )菌。9病原性细菌在其生长繁殖的(对数 )期致病性最强,在(稳定 )期代谢产物积累最多。细菌以(二分裂)方式进行无性繁殖。10原核型细胞微生物除细菌和蓝藻类外还包括(螺旋体 ) 、 (霉形体 ) 、 ( 立克次氏体) 、 ( 衣原体) 、 ( 放线菌) 。二、选择题1.观察细菌时使用的物镜放大倍数为( D )A 10倍 B 20
3、倍 C 40倍 D 100 倍2. 下面属于单染色方法的有( B )A 革兰氏染色 B 美蓝染色 C 抗酸染色 D 姬姆萨染色3. 实践中常用下列哪种培养基进行分离培养( A )A平板培养基 B斜面培养基 C高层培养基 D斜面高层培养基4. 下面不属于细菌特殊构造的有( C )A荚膜 B 芽孢 C中介体 D纤毛 E鞭毛5. 细菌的四个生长时期内致病性最强的在哪一时期( B )A 迟缓期 B 对数生长期 C 稳定期 D衰亡期三、概念1微生物:是指个体微小,通常须借助显微镜才能看见的生物类群的总称。2芽胞:部分杆菌、个别种类球菌在生长发育的某一阶段,可以在菌体内形成一内生孢子,称为芽胞。3光能异养
4、菌:少数细菌体内含有细菌叶绿素,也能利用光合作用取得能量,可成为光能异养菌。4化能异养菌:异养菌绝大多数是从氧化有机化合物取得能量的,称为化能异养菌。5菌落与菌苔:单个细菌在适宜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经过一定时间的培养后,繁殖出数量巨大的菌体,形成一个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的群体,称为菌落。菌落互相连接成片,称为菌苔。 6细菌的双命名法:既有署名家中明,第一个词为属名,用拉丁文或拉丁化的名词,斜体,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词为种名,用拉丁文或拉丁化的形容词或名词所有格。四、问答1、微生物的概念及微生物的类型?(1)微生物是指个体微小,通常须借助显微镜才能看见的生物类群的总称。 ;(2)微生物
5、按核的类型和个体形态,微生物界划分为三大类型:原核微生物 个体为单细胞,含DNA和RNA,DNA分子在细胞质中未形成细胞和结构。原核微生物包括细菌、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和蓝藻类。真核微生物 个体为单细胞或多细胞,含DNA和RNA,DNA分子在完整的细胞核内。真菌、大多数藻类和原生动物属于真核微生物。非细胞型微生物 个体不呈细胞结构,仅含一种核酸(DNA和RNA)与蛋白质构成简单的颗粒,必须在宿主细胞内才能增殖;或具有传染性的蛋白颗粒。病毒、亚病毒因子属于这种类型。2、微生物学的概念,微生物学的发展阶段,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贡献?(1)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形态,结构,生理,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分类
6、,与人类、动植物相互关系的科学。 (2)微|生物学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初期形态学阶段 这一阶段从17世纪中后期起至19世纪中期,约经历了200年。1676年吕文虎克用自制的放大200倍的简单显微镜首次观察到了细菌。生理学与免疫学发展阶段 这一阶段从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期,约经过50年。1861年,法国学者巴斯德以著名的弯颈瓶试验,首次揭示灭菌肉汤的腐败变质是由微生物作用引起的。现代微生物学发展阶段 20世纪40年代以来,随着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电子计算机等理论和技术的迅速发展,推动了微生物学研究迅速深入发展,微生物学更成为整个生命学科中发展最快的前沿学科。3、细菌的基本外形
7、有哪几种?每种外形的细菌都有哪些排列?(1)细菌的外形有三种:球状、杆状、螺旋状(2)各种外形的细菌排列方式:球菌 多数球菌呈球形,亦有呈椭圆似肾形、豆形。按期分裂的方向及分裂后彼此相连的情况,又可分为:双球菌、链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和葡萄球菌。杆菌 一般呈正圆柱形,也有近似卵圆形的,菌体多数平直,亦有稍弯曲的。只有一个与长轴相垂直的横分裂方向,多数杆菌分裂后彼此分离散在称为单杆菌;有些分裂后两两相连成为双杆菌;有的分裂后多个相连成立安装成为链杆菌;少数杆菌分裂后呈铰链样粘连,形成八字形或栅栏样排列。螺形菌 菌体弯曲或呈螺旋状,两端钝圆或呈尖突状。又可分为弧菌和螺菌。4、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
8、哪几部分?各自的功能?(1)细菌基本结构的名称:细菌细胞都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体等基本结构。 (2)基本结构的主要功能:细胞壁主要功能是保持细菌一定的外形,保护细菌免受外界渗透压和有害物质的损害,并与细菌的致病性、抗原性、对噬菌体和药物的敏感性以及革兰染色反应特性等密切相关。细胞膜的功能与真核生物细胞膜相似,参与细菌细胞的呼吸、能量代谢、生物合成,细菌内物质转运、交换等,细胞膜受损伤细菌将死亡。细胞浆功能通常指细菌细胞膜内包含的除合体外的所有物质,主要成分是水、蛋白质、类脂质、多糖、核酸和少量无机盐类等,具有明显的胶体性质,含有许多酶系统、核蛋白体、内含物及质粒,是细菌各种物质贮存、
9、合成、代谢的场所。核体功能细菌核体DNA分子包含的基因很多,控制细菌的生长繁殖和遗传变异。 ,核蛋白体功能是细菌合成蛋白质的场所,其作用与真核细胞的核糖体相同,内含物功能有的细菌细胞质内有不同的内含物。5、细菌的特殊结构包括哪几部分?有何功能?(1)细菌特殊结构:有些细菌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产生荚膜、鞭毛、菌毛、芽孢等特殊结构。 (2)特殊结构的主要功能:荚膜功能具有保护细菌的功能。鞭毛功能有收缩性能,当有节律的收缩时,可引起细菌运动,是细菌的运动器官。菌毛功能分为普通菌毛和性菌毛,某些致病性细菌通过普通菌毛牢固地附着于动物消化道、呼吸道和泌尿生殖道等黏膜上皮细胞表面,生长繁殖,发挥致病作用,这些
10、菌毛是一种毒力因子,也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性菌毛是由携带一种致育因子的质粒编码产生的, ,也是细菌表面与噬菌体吸附的受体。芽孢功能是某些细菌抵抗不良环境条件以保存生命的一种休眠状态。6、说明革兰氏阳性菌与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结构的差异,并解释革兰氏染色的机理。(1)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主要结构成分的差异: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较厚,达1580mm。其化学成分主要是肽聚糖,站细胞壁总成分的40%95%,形成1550层的聚合体。此外,还有磷壁酸、多糖和蛋白质等。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较薄,其结构和成分较复杂,由外膜与周质间隙组成,无磷壁酸。外膜由脂多糖、磷脂、外膜蛋白质和脂蛋白等组成,脂多糖位
11、于最外层,其中的类脂A是革兰氏阴性菌内毒素的主要成分。周质间隙是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外膜与细胞膜之间狭窄的空隙,其中含有一薄层肽聚糖以及蛋白酶、核酸酶、肽聚糖合成酶、结合蛋白和受体蛋白等多种周质蛋白。 (2)革兰氏染色机理:1.革兰氏染色法, (1)草酸铵结晶紫染色:在已干燥、固定好的抹片上,滴加草酸铵结晶紫染色液,经12min,水洗。这时细菌都染成紫色。 (2)碘溶液助染:加碘溶液于抹片上,作用13min,水洗。这时细菌都呈更深的紫色。 (3)95%酒精脱色:加95%酒精于抹片上,可见标本中一些紫色染料脱出、直至紫色染料不在脱出(时间因细菌抹片厚薄不同而异,大约30s至1min) ,水洗。这时
12、有的细菌原染上的紫色被脱去,呈无色;有的细菌原染上的紫色脱不了,仍保持紫色。 (4)复染:加碱性复红液(或沙黄液或稀释石碳酸复红液)复染1030s,水洗。这时已脱色的细菌复染成红色,未脱色的细菌呈蓝紫色。 (5)油镜观察:将染好的片用滤纸盖上吸干或烘干,油镜观察,呈蓝紫色的细菌为革兰氏阳性菌,呈红色的为革兰氏阴性菌。2.革兰氏染色原理:G菌的细胞壁中含有较多易被乙醇溶解的类脂质,而且肽聚糖层较薄、交联度低,故用乙醇或丙酮脱色时溶解了类脂质,增加了细胞壁的通透性,使初染的结晶紫和碘的复合物易于渗出,结果细菌就被脱色,再经石炭酸复红或沙黄复染后就成红色。G+菌细胞壁中肽聚糖层厚且交联度高,类脂质含
13、量少,经脱色剂处理后反而使肽聚糖层的孔径缩小,通透性降低,因此细菌仍保留初染时的颜色。7、培养真菌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1.真菌生长繁殖的基本营养需要:真菌生长繁殖的基本营养需要和细菌相似,绝大多数为异养菌。对营养要求不严一般|只要供给适当的碳水化合物和无机氮或有机氮就可以良好的生长繁殖。2.温度:大多数真菌的最适生长温度范围为2030。但不同类的真菌对温度要求也不同。一般真菌在0以下停止生长,但并未死亡。也有一些真菌能在0以下生长繁殖,引起冷藏畜禽产品的败坏。而哺乳动物消化道的真菌在37时生长的最好。3.氧气:绝大多数真菌具有需氧呼吸的特点,培养它们时需充足的氧气;有些是兼性厌氧菌,少数是严格
14、厌氧菌。4.湿度与渗透压:真菌适宜生长在潮湿的环境里。某些真菌能生长在炼乳、果酱中,它们耐高渗透压,还有一些真菌,可以在稀薄的溶液中生长。5.PH:大多数真菌喜生长在酸性环境中,他们在pH36之间生长良好,而在pH1.510.0之间也可以生长。8、细菌细胞内外交换物质的方式及其特点?1.单纯扩散:细胞膜两侧的物质靠浓度差,通过细胞膜上含水小孔进行的分子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不是细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方式。水、氧气、二氧化碳、乙醇、甘油、Na及某些脂肪酸、氨基酸等可通过此方式进出细菌细胞。2.促进扩散:某些单糖、氨基酸、维生素或无机盐等先与细菌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特异结合,然后被转运至细胞内。载体
15、蛋白的结合转运具有特异性的选择性,也不需要能量,转运物质的速率也决定于细胞膜两侧的浓度差。3.主动运输:与促进扩散一样,转运的物质需要与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特异结合,能将特异结合的物质“泵”进浓度高的细胞内,因而需要消耗能量。这是细菌吸收营养物质的一种主要方式。4.基团转位:主要是厌氧型和兼性厌氧型细菌中具有一个复杂的转运系统,主要用于糖、脂肪酸、核苷、碱基等的运输。这些物质在运输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也有特异性载体蛋白参与,需要能量,这种方式可使物质源源不断地输入细胞内。畜牧微生物作业题(二)一、填空题1放线菌是界于(细菌)和(真菌)之间的一群单细胞微生物,主要用于(抗生素)的生产。2霉形体又称
16、(支原体) ,是界于(细菌)和(立克次氏体)之间的单细胞微生物3立克次氏体是一类介于( 细菌)和( 病毒)之间的单细胞原核微生物,以( 二等分裂)法繁殖。4细菌的命名采用(双命名)法,第一个词为(属)名,第二个词为(种)名,中文译名则正好相反。5世界上应用比较广泛的细菌分类系统手册是(伯吉氏系统细菌学手册 ) 。6霉菌的菌丝按结构分为(无隔)菌丝和(有隔)菌丝;按功能分为(营养)菌丝、 (气生)菌丝和(繁殖)菌丝。7霉菌的无性繁殖可产生无性孢子有(芽孢子) 、 (节孢子) 、 (厚垣孢子) 、 (分生孢子) 、 (孢子囊孢子) 。8青霉的无性孢子为( 小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其典型形状为(扫帚
17、) ;曲霉的无性孢子为(大分生孢子 )分生孢子,其典型形状为( 球) 。9担子菌在发育过程中形成三种性质不同的菌丝体,分别为(单核菌丝 ) 、 ( 双核菌丝)和(结实性双核菌丝 ) 。在此过程中可以产生一种特殊的结构为( 锁状联合) 。二、选择题1.选择下列物品的相应灭菌方法接菌环( B ) ;包装好的平皿( F ) ;外科手术器械( E ) ;糖培养基( D ) ;牛奶( C ) ;普通培养基( A ) ;A 高压蒸汽灭菌法 B 火焰灭菌法 C 巴氏消毒法 D 流通蒸汽灭菌法 E 煮沸法 F 热空气灭菌 G紫外线消毒法2.青贮饲料中起主导作用的微生物是( C )A.酵母菌 B.肠杆菌 C.乳
18、酸菌 D.丁酸梭菌3.下列哪种微生物可严重影响青贮饲料的品质( D )A.酵母菌 B.肠杆菌 C.乳酸菌 D.丁酸梭菌4.限制秸秆利用率的主要因素是( C )A.纤维素 B.半纤维素 C.木质素 5.正确放置鲜蛋的方法是( D )A.到放 B.斜放 C. 小头向上 D.大头向上三、概念1大肠菌群:是指一群在37培养24h能分解乳糖产酸产气、需氧和兼性厌氧的革兰阴性无芽孢杆菌,包括大肠杆菌属、枸橼酸菌属肠杆菌属、克雷伯菌属中的一部分和沙门菌属肠道亚种的细菌。2内毒素是存在于革兰阴性菌细胞壁最外层的结构成分(脂多糖) ,只有细菌细胞死亡、自溶或被人为地破坏时,才释放|出来。3外毒素是某些病原菌(主
19、要是革兰阳性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并分泌到菌体外的有毒性的蛋白质。4类毒素:外毒素经0.3%0.5%甲醛溶液处理一段时间后可脱去毒性, ,但仍保留良好的抗原性,称为类毒素。5温和性噬菌体: 有的噬菌体感染菌体后,并不复制,也不使细菌细胞裂解,而是将其核酸整合到细菌细胞染色体中去,随着细菌的繁殖,噬菌体的核酸也复制遗传下去,可能到某一世代,才使细菌细胞裂解,这种噬菌体称为温和性噬菌体。6病毒复制:病毒自身没有完整的生物合成系统,只能依靠宿主生活细胞,在病毒基因组控制下合成病毒核酸和蛋白质,并装配为成熟的子代病毒,释放出细胞,再感染其他易感活细胞,病毒的这种增殖方式称为复制。四、问答1为什么厌氧
20、菌在有氧环境下不能生长?所有微生物在有氧环境中O2可转变极微量的氧的自由基(即超氧阴离子) ,超氧阴离子有很强的细胞毒作用,能直接破坏菌体的细胞膜。好氧和耐氧微生物中有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在两种酶的作用下可时毒害性很强的超氧阴离子转变为无害的氧,保护细胞不受氧代谢的毒害作用。而厌氧微生物不具有上述酶类,不能分解超氧阴离子和过氧化氢的毒害作用,因此不能在有O2条件下生长。2细菌的生长曲线分哪几期?有何意义?各期有何特点?1.分四期(1)迟缓期:此期内细菌逐渐适应新的环境,合成增加,菌体增大,细菌数量不增加,碱性染色反应较好,对消毒剂和其他有害物有高度敏感性。 (2)对数期:此期内的菌体生
21、命力强,繁殖速度最快,细菌数以几何级数增加;菌体形态、大小、染色反应均较一致,对不良理化因素和抗菌药物敏感。该期内的病原菌致病力最强。此期内的细菌最适合留作“种子” 。 (3)稳定期:这一时期因营养的消耗,代谢产物的积累等,细菌繁殖速度下降,死亡增多,新生菌数约等于死亡菌数,繁殖与死亡近乎平衡,形态及生理形状常有改变,革兰阳性菌可染成阴性,毒素等代谢产物此时期积累多。 (4)衰亡期:细菌开始大量死亡,死菌数超过活菌数,细菌如不移植至新的培养基,最后将全部死亡。形态上常出现衰老型、退化型或自溶,染色不一致。2.意义:在不同时期中,细菌的繁殖速度不同,形态和生理特性(包括外形、大小、染色反应、发酵
22、活力、代谢产物、抵抗力等)也有变化。了解这种规律,对培养、观察、利用和控制细菌是有意义的。3培养基有哪些种类?各有何用途?(1)培养基是人工配制的基质,含有细菌等生长繁殖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常用于分离、培养、鉴定和研究细菌等微生物。(2)培养基的种类:按营养成分分基础培养基及营养培养基前者是由牛肉浸液加适量的蛋白胨、NaCl、磷酸盐,pH调至7.47.6而成,用于培养对营养要求不高的细菌,并用于制备营养培养基。在基础培养基中添加葡萄糖、血液或血清等,即为营养培养基用于对营养要求较高的细菌。按形态分为固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及液体培养基三类。基础培养基和营养培养基若不加凝固剂即为液体培养基,常用于
23、细菌的扩增培养。在液体培养基中加1%2%的琼脂,煮沸融化,冷却至3840后即凝固成固体培养基,用于细菌的分离、纯化及生物活性检测。正是有了固体培养基,才能进行细菌的纯化及鉴定种类繁多的细菌。若向液体培养基中加0.5%琼脂则为半固体培养基,可做穿刺接种以观察细菌动力等。按照培养基的特殊用途分为鉴别培养基、选择培养基、厌氧培养基。4细菌是如何分类、命名的?(1)细菌分类:细菌的传统分类按细菌的表型进行,分类单元为界、门、纲、目、科、属、种,种以下为亚种、变种、型和菌株。世界公认的权威细菌鉴定分类系统是伯吉氏系统细菌学手册 (2)细菌命名:按国际细菌命名法规定,细菌的学名也采用“双名法” ,即由署名
24、加种名,第一个词为属名,用拉丁文或拉丁化的名词,斜体,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词为种名,用拉丁文或拉丁化的形容词或名词所有格,斜体,小写;写微生物的学名时,第一个署名只写开头一个或几个字母。细菌学名的中文译名则相反,种名在前,属名在后。5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细胞构造和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相比有何异同?原核生物的细胞核没有核膜,即没有真正的细胞核;细胞器略有分化,只具有一种成形的细胞器,即核糖体;DNA上不含蛋白质成分;原核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壁的成分与真核植物的细胞壁成分不同,其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磷壁酸、脂多糖、脂蛋白及类脂;原核细胞不能进行有丝分裂。真核生物是一大类细胞核具有核膜,能进行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畜牧 微生物 作业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