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原理考研复习资料精品文档.docx
《城市规划原理考研复习资料精品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规划原理考研复习资料精品文档.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城市规划原理考查要点第一章、 城市及城市发展1.城市、城市化的概念城市:现代城市的含义,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因素:人口数量,产业构成及行政管辖的意义。城市是由于人类在集居中对防御、生产、生活等方面的要求而产生,并随着这些要求的变化而发展。城市化:城市化一般简单地释义为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及过程,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人口职业转变 产业结构转变 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18世纪在西欧开始的产业革命,出现现代化的工厂化大生产,资本与人口在城市集中起来,农民向城市集中,城市的用地扩大,把周围的农田变成了城市,村镇变成了城市,小城市又发展成为大城市。城市化的历史进程大体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
2、段-生产力水平尚低,城市化的速度较缓慢,较长时期才能达到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30%左右。中期阶段-由于经济实力明显增加,城市化速度加快,在不长的时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60%或以上。稳定阶段-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已基本完成,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已基本上转化为城市人口。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我们的城市是发展中城市。2019年底,设市城市668座,其中特大城市37座,大城市48座,中等205城市座,小城市378 座,建制镇万座以上。城市化水平30%左右。随着人口统计办法的改变,城市化水平数值可能提高。我国的城市化发展水平由于自然条件的差异,在发展水平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其道路也有区别,东部地区以发展乡镇
3、工业、外资企业等发展小城镇,而西部地区目前还应以发展中小城市为主,增加二、三产业,增加其对小城镇的辐射扩散影响,为发展乡镇工业及小城镇创造条件。第二章、 城市规划学科的发展1. 现代城市规划产生的历史背景,理论渊源近代工业革命给城市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财富,同时也给城市带来了种种矛盾。城市中的多种矛盾也日益尖锐。诸如居住拥挤、环境质量恶化、交通拥挤等,首先危害了劳动人民的生活,也妨碍了资产阶级自身利益。因此从全社会的需要出发,提出了如何解决这些矛盾的城市规划理论。空想社会主义的设想与理论学说中,把城市当作一个社会经济的范畴,而且看作适应新的生活而变化,这显然比那些把城市与建筑停留
4、在造型艺术的观点要全面一些,也更深刻。他们的这些理论,也成为以后的“田园城市”、“卫星城市”等规划理论的渊源。2. 主要理论与实践(1) 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1989年英国人霍华德提出了“田园城市”的理论,希望彻底改良资本主义的城市形成,指出了在工业化条件下,城市与适宜的居住条件之间的矛盾,大城市与自然隔离的矛盾。霍华德认为,城市无限发展与城市土地投机是资本主义城市灾难的根源,建议限制城市的自发膨胀,并使城市土地属于这一城市的统一机构。他把城市当作一个整体来研究,联系城乡的关系,提出适应现代工业的城市规划问题,对人口密度、城市经济、城市绿化的重要性问题等都提出了见解,对城市规划学科的建立起了重
5、要的作用。 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与一般意义上的花园城市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一般的花园城市是指在城市中增添了一些花坛与绿地,而霍华德所说的“Garden”是指城市周边的农田与园地,通过这些田园控制城市用地控制城市用地的无限扩张。由于时代的局限,他不可能认识资本主义社会城市种种矛盾的真正原因-阶级及社会制度的根源,而只能提出转移工人阶级斗争目标的、保护资产阶级统治的、与平改革的道路。(2) 卫星城、新城的理论与实践 20世纪初,大城市的恶性膨胀,使如何控制及疏散大城市人口成为突出的问题。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由他的追随者恩维进一步发展为在大城市的外围建立卫星城市,以疏散人口控制大城市规模的理论
6、,提出在大城市周围用绿地围起来,限制其发展,在绿地之外建立卫星城镇,设有工业企业,与大城市保持一定联系。第一阶段为卧城:即城市除了居住建筑外,没有生活服务设施,居民的生产工作及文化生活上的需要去主城解决。第二阶段为半独立的卫星城:即城市除了居住建筑外,还有一定数量的工厂、企业与服务设施,使一部分居民就地工作,另一部分居民仍去母城工作。第三阶段为卫星城:这些卫星城镇独立性较强,城内有必要的生活服务设施,而且还有一定的工业,居民的工作及日常生活基本上可以就地解决,这些卫星城镇是基本独立的。第三代的卫星城镇实质是独立的新城,其特点是城市规模比第一、第二代卫星城扩大,并进一步完善了城市公共交通及公共福
7、利设施,提供了多种就业机会,也有条件设置较大型的公共文化生活服务设施,可以吸引较多的居民,减少对母城的依赖。19121920年,巴黎规划在周边16公里范围内建设28座居住城市(含生活服务设施) “卧城” 1918年,沙里宁按照有机疏散理论制定大赫尔辛基规划,主张在卫星城镇中设置一定数量的就业岗位。 魏林比 1928年,在编制大伦敦规划时,提出大城市人口疏散应与地区的工业与人口分布的规划相结合。 二次大战后,欧洲重建时,普遍新建了一批卫星城,英国第一批建设了8座,如哈罗卫星城等。 独立的卫星城。英国60年代的米尔顿凯恩斯。在伦敦西北80公里,占地9000公顷,人口25万。 (3)现代建筑运动的影
8、响及雅典宪章(CharterofAthens)20世纪20末,新建筑运动走向高潮。1928年成立国际现代建筑协会(CIAM)。1933年,在雅典召开建筑师大会,商讨城市规划问题。提出城市四大功能:居住、工作、游憩、交通提出城市规划应与周围地区整体考虑提出居住为城市的主要因素(4)马丘比丘宪章(CharterofMachuPicchu)1977年,世界建筑师大会在秘鲁讨论城市问题。把城市与区域联系在一起研究,有效使用人力、土地与资源生活环境与自然环境应与谐,应重视历史文化与地区特色指出过分追求功能分区,牺牲了城市的有机联系、忽视了人与人的多方面联系。应努力创造综合性的多功能的生活环境(5)有机疏
9、散思想 针对大城市过分膨胀所带来的各种“弊病”,伊利尔.沙里宁在1934年发表了城市-它的成长、衰败与未来一书,书中提出了有机疏散的思想。有机疏散思想,并不是一个具体的或技术性的指导方案,而是对城市的发展带有哲学的思考,是在吸取了前些时期与同时代城市规划学者的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在对欧洲、美国一些城市发展中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与思考后得出的结果。他用对生物与人体的认识来研究城市,认为城市有许多“细胞”组成,细胞间有一定的空隙,有机体通过不断地细胞繁殖而逐渐成长,它的每一个细胞都向邻近的空间扩散,这种空间是预先留出来供细胞繁殖之用,这种空间使有机体的生长具有灵活性,同时又能保护有机体。(6)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城市规划 原理 考研 复习资料 精品 文档
限制150内